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春秋姬同传 > 第1章 纪国保卫战

第1章 纪国保卫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春秋姬同传!

话说周桓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98年),齐僖公联合宋国、卫国和燕国讨伐纪国,纪国向鲁国和郑国求救。鲁桓公率领鲁国兵车五百辆和步卒先行赶到,与齐军遭遇。

看到老丈人齐僖公急于灭亡纪国,鲁桓公连忙劝阻道:“纪国与我鲁国乃是世代姻亲,得罪上国,情非得已,小婿恳请岳父大人念及齐鲁联姻,看小婿薄面,手下留情,宽宥纪国,先行退兵,以免友邦之间兵戎相见。”

齐僖公大怒道:“鲁候好生糊涂,良莠不分,敌我不辨,纪国乃无耻小国,当年于周夷王前进谗言,让周天子烹杀我先祖齐哀公,自哀公传至寡人已有八代齐国国君,此血海深仇一百七十年未报,无非念及上天有好生之德,然而那纪国近年来自恃兵甲强悍,屡犯齐境,目无寡人,贤婿若真念及齐鲁联姻,可否助寡人一道讨伐这个奸诈小国?”

鲁桓公微笑道:“老丈人说笑了,纪国小似蝼蚁,齐国壮硕如牛,小小纪国远非齐国对手,而今您大兵压境,讨伐自家同姓手足,恐天下不服!太公姜子牙姓姜,纪国国君也姓姜,与齐国同宗同族,既然咱们三国沾亲带故,您何不念及手足之情,就此罢兵……”

“放屁,多说无益,这是我姜家人自己的事,外人无需插足,姐夫既然要保纪国,既不肯退兵,又不肯与我齐国联兵讨逆,不惜冒犯公父,为今之计,只有一战见分晓了,谁不知道你鲁国才是纪国最大的靠山,纪国这些年来之所以有恃无恐,屡次冒犯齐国,还不是因为你鲁国在背地里挑唆吗?”齐国公子彭生破口大骂道。

鲁桓公勃然大怒道:“既然你们齐国不听寡人劝阻,你们一意孤行,非要一战见分晓,那我鲁国唯有奉陪到底,寡人苦劝尔等不成,看来只好兵戎相见了。”话音未落,两国兵车和步卒已经混战一团,双方旗鼓相当,一时打得难解难分。

鲁国公子溺率两将合力围攻齐国公子彭生,谁知公子彭生勇猛异常,三人激战多时,竟未能取胜,只好暂时退兵休整。

公子溺叹息道:“这次君上出兵有些匆忙,兵车倒是带了不少,但是非常可惜我没有把我的爱徒,勇将曹沫带过来,他应该与公子彭生不相上下的。”

鲁桓公说道:“齐国最善战的连称将军和管至父将军也没有过来,如果他们来了,估计我们更难取胜。”

公子溺说道:“不瞒君上,据我国密探来报,齐候原本打算让连称和管至父一起出征的,但是齐候想要让公子彭生立头功,所以只让他们押运粮草,由于前些日子齐国一直暴雨连绵,他们两人在路上耽搁了几天,迟迟未能将粮草押运至军中,公子彭生一怒之下竟然命令手下兵士杖责他们,把他们打得皮开肉绽,致使他们未能来这里与我们交战,齐候为此怒不可遏,出征前严厉斥责公子彭生,但是公子彭生到现在还不服气。”

卫国和燕国大军赶到,看到齐鲁两军混战,正打算和齐军一道合围鲁军。谁知此时郑厉公率领郑国大军突然赶到,直接从后方偷袭齐国大营。

得知郑国兵马偷袭大营,齐僖公父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敢恋战,匆忙下令撤军。卫燕两国兵微车寡,各只带一百辆战车前来,本无心恋战,见齐僖公撤军,也如鸟兽散,匆忙撤退。鲁桓公原本害怕鲁军与齐纠缠时遭卫燕齐三国合围,但看到三国军马无缘无故撤退,立即反守为攻,追击卫军,卫军先溃散,齐军见卫燕两军溃散,自感孤立无援,匆忙丢盔弃甲,夺路而逃。

齐军撤退时,鲁军弓箭手向齐军射箭,齐僖公父子中箭,齐国众将立刻掩护齐僖公和公子彭生杀出重围。惊慌未定之时,却见不远处一队车马扑面而来。

齐僖公大惊:“莫非是鲁郑两国伏兵杀来,我父子大仇未报莫非要战死于此地?”

公子彭生定睛一看,说道:“公父莫慌,宋国军马来了。”齐僖公埋怨道:“怎么才来呀?说好一起讨伐纪国的,迟迟不见出兵。”

宋庄公说道:“闻得齐侯率军与鲁国交战,寡人率车马匆忙赶到,然而立营未稳定,便遭鲁郑两国偷袭,我军惨败,听说齐侯大军也已溃散,所以赶紧过来接应。如今只有与齐侯合军一处方能抵挡鲁郑两国军马。”

齐僖公说道:“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卫国和燕国军马已经溃散,那些乌合之众,早已逃得无影无踪,望宋公与寡人戮力同心,一同对抗强敌。”鲁国和郑国大胜,本想乘胜追击,但见齐国与宋国虽败兵马却依然强大,未敢采取进一步行动。

鲁桓公说道:“救援纪国目的已经达到,且齐军和宋军已败,贵我两军也已元气大损,不如告知纪候,我们退兵休整。”郑厉公说道:“鲁侯所言极是,寡人也有撤军之意,郑国军马也亟待休整。”于是两国国君下令撤军,收拾残存车马步卒,各自回国。

齐僖公兵败回国,在撤退前回望纪国,发誓说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有齐无纪,有纪无齐,我若报不了仇,后世齐君需勉励自强,报此血海深仇。”

回到齐国之后,齐僖公箭伤复发,自知时日无多,于是召集子孙,在病榻前交代后事。

齐僖公说道:“我死之后传位于太子诸儿,诸儿谨记,你若为君,勿忘为公父报仇,洗血为父伐纪惨败之耻,若不能报仇,你死后灵位不得列于齐国太庙,让你儿子纠儿和小白继续为祖父报仇。我儿一定要记住,今后你如果有重大事件不能处理,可以随时召高傒、雍廪和东郭牙三位大夫商议。”

诸儿连声答应,早已泣不成声:“公父教诲,孩儿牢记于心,孩儿定当光大齐国,血此大辱!”公子小白含着热泪,呜咽抽泣道:“祖父乃当世雄才,愿天佑祖父,尽早康复,齐国乃千乘大国,小小纪国何足挂齿,孙儿愿率千乘,荡平鲁郑两国,威震天下诸侯。”齐僖公欣然说道:“小白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雄才大略,不愧为寡人之福,齐国之幸啊!”

公子纠说道:“祖父常教导孙儿说上天有好生之德,积大德,少杀戮,凡事自有公论,需以理服人,造福万民,然今为何崇尚攻城略地,劳师远征?祖父新败,正需休养身心,于民休息,不宜再起战端。况而今鲁国与我齐国缔结姻亲多年,更宜以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为贵。”

齐僖公听罢,勃然大怒:“小儿一不知国情,二不晓兵法,胡说八道,妄言国政,不配为我孙儿,尽快滚出大殿,立即面壁思过。”说完,竟然气得吐血。公子纠惊吓过度,连忙跑出大殿。

诸儿扶起齐僖公,劝说道:“小孩童不懂事,童言无忌,公父无需放在心上,再说纠儿的母亲是鲁国人,他替鲁国说话也情有可原。”

“鲁国真是气死寡人了,寡人真恨不得把鲁国千刀万剐,你那妹夫鲁候好生无礼,竟然不识好歹,不顾翁婿亲情,公然支持纪国对抗寡人,击伤我和彭生,害得我们差点在战场丧命,他日一定要让鲁国血债血偿”,齐僖公一时气血攻心,差点昏迷过去。然而,他脑中忽然想起一件事,强打起精神,用尽力气坐立在病榻前,问道:“公子无知何在?他从葵邱回到临淄了吗?”

公子无知说道:“伯父,无知在您身旁。”

齐僖公对诸儿和公子彭生说道:“无知是你们叔叔姜仲年的独子,我自幼与仲年情同手足,仲年当年为我齐国出生入死,拼尽全力,他为救寡人不幸英年早逝,他死后我将无知养在深宫和你们一起长大,视如己出,我死后你们兄弟二人一定要善待无知,犹如我生前待他一般。”

说完,立即瞑目断气,一代齐国国君就此离世。齐僖公去世后,他的嫡长子,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刚即位,便立即召集上卿高傒,雍廪和东郭牙以及齐国其他公卿大臣为齐僖公举行葬礼,与群臣一起尊称他的谥号为齐国先君僖公。

话说齐僖公去世前,两个孙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陪伴于病榻前,弟弟公子小白受到僖公鼓励而哥哥公子纠遭到斥责,他们的师父管仲和鲍叔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管仲问鲍叔牙说道:“鲍兄看君上两个孙子孰优孰劣?谁将来能堪当齐国大任?”

鲍叔牙笑说道:“莫非管兄看好少公子小白?小白聪明伶俐,小小年纪便气宇不凡,有壮志雄心,获君侯赞赏,齐国大任非小白无人能当。”

管仲笑说道:“非也,不瞒鲍兄,我看好长公子纠,纠公子宅心仁厚,必能爱民如子,堪当齐国大任,自古长幼有别,公子纠乃长子,以后比小白更有资格君临齐国,再者,小白争强好胜,小小年纪便已喜怒无常,以后恐怕难成大器,我将全力辅佐公子纠。”

鲍叔牙笑说道:“不瞒管兄,我将全力辅佐小白,帮他成就万世奇功。”

管仲微笑道:“如此甚好,万一以后纠与小白争夺君位,你我各侍其主有很大好处。”鲍叔牙不解:“管兄何意?”

管仲笑说道:“万一公子纠不慎败于小白,你可以在小白面前保我不死,万一将来小白失败,我也可以在公子纠面前保全于兄。如果我们二人现在共同侍奉其中一人,只怕以后会在一起死无葬身之地。”

鲍叔牙微笑道:“兄言甚是!你我二人依计而行,从今往后,我全力辅佐小白,兄悉心教导公子纠,虽各侍其主,但你我始终为好友。”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