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锦绣官路 > 锦绣官路 第77节

锦绣官路 第77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锦绣官路!

李增仁嘻嘻笑道:“放心吧,没事的,咱们早就说过祸害一万年呢,咱还没祸祸够呢。”

林重阳看他干爹一眼,好吧,这也算是他们这三个狐朋狗友之间的相处模式,尤其李增仁,不说寻常话。

林大秀醒过来就不肯躺着,起来大家一起把卷子默写出来。

林重阳自告奋勇帮他们磨墨,两人奋笔疾书,李增仁愁眉苦脸,一副受刑的样子。

“我说……考试被蹂躏一回就算了,怎么回来还得继续啊。”

林重阳道:“写出来看看水平如何啊。”

李增仁佯怒,“你嘲笑我吗?那玩意儿咱有吗?”

大家笑起来,之前因为林大秀晕倒、林毓轩来挑衅的郁闷一扫而空。

李重阳踮着脚小手扒着桌沿看他爹和戴敏辉的文章。

这俩人都是一个办法,用了他给出的绝招。

当然一样的办法,不同的人用起来结果自然也不同的。

林重阳先看了程知府出的题目,看完之后他小脸都要绿了。这个程知府也太……哗众取宠!

就算小题可以截搭,可以从四书不同的章节出,甚至可以这里一个词那里一个词凑起来,可你这也太……过分了。

真不愧是跳搭王。

这一次出的题目居然是:佚道、生道,天下有道,来者不距。

佚道、生道,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孟子向来表达的都是仁政爱民的思想,这句也不例外。

而天下有道,这个就更郁闷,因为说过这句话的人可不少,老子就是说道的鼻祖,什么道可道,天下有道的,洋洋洒洒一大篇,全是说道的。

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里主要表达了反战思想。

但是至圣先师孔子也说过这句话,《论语·季氏篇》孔子曰: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里反映的是分封制被破坏,也算是侧面表达礼制的崩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地方涉及此句,《论语·微子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里讲的又是政治清明与否,出世入世的一些思想。

当然,考试的时候题目要出自四书,答题也要模拟圣人言,引经据典也限于四书五经,道德经非儒家经典,自然要被排除在外,就跟老子没关系了。还有一个原因,老子的道,比孔子的道层次又要大得多,并非仅仅王道、君臣道。

最后一句,来着不距,《孟子·尽心》下“夫予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距。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有人怀疑孟子的随从偷盗鞋子,孟子反问:你认为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偷鞋子?我办学,只为传授学问,走的不留,来的不拒,抱着学习心态来的,我都欣然接受。不过在这个题目里,只怕与孟子原文关系不大,单单就是为了用这句往者不追、来着不距,用来承接前面的天下之道有关的政策或者是人才。

林重阳看完题目,脑子里已经把出处列出来,心里直骂程知府变态。就算吐槽,却也不能说程知府割裂经义,哗众取宠,毕竟人家这题目看起来还真是意思完整,互相有情有义!

怪不得沈之仪说他是跳搭知府,这岂知是跳,简直是蹦高高地跳!从论语蹦到孟子,你怎么不上天!

然后他继续看林大秀的文章,心里赞了一声,怪不得累得晕倒,原来真是有原因的。

要是水平一般的人看林大秀那篇文章,绝对会拍案称奇,连叫锦绣文章!那绝对是字字珠玑,花团锦绣,华丽非凡。

然,一句话也看不懂。

哈哈哈哈。

如果水平到位的人看就会讥讽堆砌华丽辞藻,失之真诚。

但是也不能说人家言之无物,因为林大秀的文章紧扣题目,破题、承题,言之有物,并没有跑题。

他至少已经看明白题目,然后破题虽然不是自己想的,却也将几个加以糅杂,提炼出自己的破题来。

至少中心思想是在理的!

林重阳觉得林大秀真适合去现代做一个好学生,这概括归纳中心思想的精髓,他已经全然领悟到了。

林重阳本就打算着就算他爹自己考不中,但如果会了这个,背的书就是活的,而不仅仅是记住。

然后等着碰题,碰到了就中碰不到就来年再说。

林大秀已经充分发挥碰题的最高境界,碰不上也让他们碰上。

洋洋洒洒千言,好一片锦绣文章!

看了林大秀的再看戴敏辉的,林重阳觉得辣眼睛。

戴敏辉也是用的这个办法,肚子里的文章也算有点数量,可是……为什么让人觉得驴脣不对马嘴,拉郎配乱点鸳鸯谱?

虽然是同一个方法,林大秀的文章可以说是一辆车的高配,戴敏辉的就是只有四个轮子……

李增仁更是,自己都不记得写了什么东西,那估计是绝对陪练的。

看着林大秀这文章,林重阳心里道:必然是要中的,若是不中,自己再也不猜题!

就算名次不会前二十,也不至于后二十去。

不过院试还是算了,他总觉得林大秀这孩子真可怜,这么个考法,真的要烤干的。

毕竟书读得还不够多啊!

他打定主意,如果林大秀过了府试成为童生就好了,院试后年再试试即可。

很快林毓堂和林中达带了子弟前来,纷纷关心林大秀。

林重阳怕他爹难堪,就替他爹应付说没事,又让林毓堂帮他们看文章。

林毓堂的水平并不是很高,现在来看比林重阳都差一截。

他一看林大秀的文章立刻拍案叫好,他这么一叫,别人都来看,只看了几句,大家都纷纷叫好。

看大家如此,林重阳汗哒哒的,看了林大秀一眼,果然林大秀一脸懵逼。

估计他都不知道自己耗尽心血东拼西凑,甚至自己都不理解全部意思的一篇文章,居然会被大家说好。

林毓堂大声道:“大秀是一定要中的!”

这句话很快就传到了林毓轩等人耳朵里,林毓覃又被派了打探消息,看看林大秀的文章。

等看到林大秀的文章时,林毓轩竟然生出一种天塌的感觉,因为他自己就是以文字华丽见长,一直自诩文笔华丽、立意深刻。县试的时候输给林大秀,他觉得黄知县看脸,这一次自己盯着他一起交卷,程知府虽然看了林大秀一眼,却也并没有当场阅卷,反而是看了自己的文章一眼,点了点头的。

县试的时候他看过林大秀的文章,老里老气的,那种风格根本入不了程知府的法眼。

他根本没想到林大秀居然如此全能,可以老气横秋,土的掉渣,也能锐意犀利,华丽锦绣。

简直不可能,他的文章一定是剿袭的,一定是背诵来的,绝对不是他自己写的。

可他里里外外将文章肢解开,也不得不承认是林大秀自己写的,虽然很多地方看得似曾相识,可又绝对不是,或者词汇组合有变化,或者意思有变化,反正没有一句照搬的。

这才是剿袭的最高境地吧。

林毓轩已经泪流满面。

大家聚在一起聊的时候,很多人又恨又无奈地道:“程知府这一次阅卷必然是最轻松的。”

只怕很多人题目都审不明白,破题也绝对离题万里,估计一个破题可以刷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考生。

剩下的随便看看,估摸着程知府还得手下留情,要是承题看得也严格一些,估计都不够提学官大人录取的。

按照以往的惯例,知府大人录取的名额会比提学官在院试中录取的名额要多一些,再加上往年攒下来的童生,也有很客观的人数参加院试,这样才能体现择优录取。

否则知府大人把人数都砍掉了,只有那么几个去考试,实在是有损提学官大人的英明。

这么想着,他们又觉得自己破题还行,那估计就能被录取,虽然题目严苛,可反而更有利呢。

果然出结果的速度再一次验证大家的猜测——知府大人提高题目难度,降低阅卷难度,大大提高阅卷速度。

仅仅四天,他就出了通告,张贴第一场考试过关人数,然后两天后进行第二场考试。

第一关的通过的人数竟然不少,足足有一百二十多个。

林大秀、林毓轩、林毓贞赫然在列。

这一次林毓轩的名字在林大秀的上面,给林毓轩激动得当时就不矜持地笑起来,连连点头,说程知府英明,并非看脸评卷之人。

只不过等第三场面覆以后,最后贴出长案通告,第一名用比别人都大两倍的字号写着莱州府府案首:左迁。

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林重阳心道:这人起了个好名字,以后升官都比别人快,左迁右谪。

这一次他骑在戴敏辉的脖子上,生怕自己爹再昏倒一次。

戴敏辉身体比林大秀壮一些,驮着林重阳非常轻松地就可以挤进人群里去。

已经有府衙差役专门负责报喜地开始唱榜,“恭喜府案首,左迁童生——”

立刻就有他们的伙伴将名字写下来,再念再写,写够几十个名字就开始往外跑。

这些报喜的人非常专业,他们有组织有路子,拿了名字之后抄几份儿,然后几个人分头跑,有人在城内跑,有人往城外跑,跑到下一个点的时候将红纸交给他们,然后拿了继续往下一个点跑,先去最近的村落报喜,拿了赏钱再去下一个……如此直到全部报完。

每一户拿一百钱是至少的,甚至要两百,毕竟再穷的人家,现在中了童生,村里、族里、邻里都会表示一下的。

再说看榜的林家诸人。

都眼巴巴地盯着那大红案纸,上面是黑色的楷书,名字一组组出现,方便查看。

第一组十个,第二组二十,第三组三十,第四组三十……

林重阳眼睛一扫,就在第二组前面找到了林大秀的名字:林毓秀。

他欢喜地连拍小手,“我爹中了,第二十二名。”然后他扑哧就忍不住笑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开玩笑,这一次林毓轩又在林大秀后面,被坐一头,估摸着得老郁闷了。

毕竟第一场出来结果的时候林毓轩得意洋洋,一副一雪前耻扬眉吐气的架势,人家林大秀没跟他比,他自己倒是咬着不放。

哈哈哈。

林重阳还矜持一点,李增仁和戴敏辉直接就大笑起来,李增仁简直是狂笑。

旁边人看他笑得那般岔气,就问:“仁兄排名第几?”

李增仁摇头,摆手道:“不曾上榜。”

周围的人都翻白眼,毛病,没上榜还高兴成那样,别是考傻了吧。

李增仁眼泪都笑出来了,笑得林毓轩虽然府试都过了,可却更加不高兴,脸直接黑成炭灰,扒拉开人群就走。

进来的时候费很大力气才挤进来,出去的时候力气倒是不小。

林毓覃忙追着去了。

林重阳扫了几眼,就将这一次榜单看了个遍,前几十名的名字都基本记住了。

这一次林家的林大秀、林毓轩、林毓贞三个过了,还有亲朋家一个子弟,其他人都没过。

这一次过了府试的密水县一共有三十二人,密州县五十人,即密县三十人……

不亏是大家说的魔鬼府试,比院试难得多,录取人数之低让人发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