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简妃传 > 简妃传 第216节

简妃传 第216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简妃传!

看着叩求皇主训政的弘历,书雪淡淡地说:“嗣君正值壮年,非老妇所能比较,望皇帝珍重祖宗家业,广布万世英明,选贤任能,无愧□□辛苦、无愧圣祖厚待、无愧大行皇帝宠信!”

不等弘历回话,书雪又道:“蒙圣祖皇帝恩典,赐老妇畅春园居住,今着内务府收回,以减皇室开支;封存皇主玺绶、金册、銮驾,毁焚于景陵神殿;裁撤七司一监,改义华宫为毓庆宫,礼部收缴所有敕旨文诰!”

百官大骇:皇主是自绝的招式啊!

庄果二王想的更多:“皇主不是被熊家父子捏到短处了吧?”

“皇伯母——”弘历磕头出血,“求您不要舍弃儿臣,皇伯母如果撒手,儿臣岂能担当社稷重任?”

反应过来的熹贵妃已经跟着跪下:“臣妾万死!”

这娘儿俩带头,宗亲大臣乌乌压压跪了一屋子,书雪并不理会,径自离开了圆明园。

弘历用行动证明,他的手上没有克制皇主的撒手锏。

名分已定的未来君主不管朝政、不问丧仪,连着三天率领文武大臣跪在畅春园外求书雪收回成命,到第四天,简王府的东西收拾大概后直接趁夜移居西山,弘历无法,只好听从永振谏请权理国事。

除了打发圣祖皇孙轮番迎请皇主回朝,弘历亲笔写下一篇洋洋洒洒的抒情文,总结之处最有雍正风格:“皇主代天行政,偶有敕诏相悖,从敕行事为正,从诏背敕者,皆为大逆;皇主之恩,不但皇祖考与皇考感激,予与子孙亦应时时感念,大清臣民,不敬予者尚得宽宥之机,倘不敬于皇主,非但其身难恕,予之过咎,亦难赎矣。”

曲线救国的弘历告求固伦端顺大长公主出面陈情,又表决心,皇主如果不愿意主持登基大典,自己先诛熊霖后摄储位,绝不敢冒登大位。

太太的理由一针见血:“不管其中有何隐情,也不管你是怎么想的,皇帝驾崩后你就是大清朝的主心骨,即使要松手也得等弘历坐稳龙椅之后再说!”

书雪微微阖眼:“我为大清基业屡屡犯险,已经对得起圣祖皇帝的恩遇了。”

“可圣祖皇帝临终遗命,皇孙登基后你是享有母后皇太后供奉的,抛开雍正一朝,不接受弘历供养他就成了圣祖皇帝的不孝子孙!”太太劝道,“弘历是个好孩子,你总要送佛到西天的。”

一向反对书雪在朝政上过于强势的雅尔江阿也敲边鼓,希望妻子以大局为重。

书雪甚感心烦,赌气道:“好好好!走出这步去以后就别做说客,赶明儿我把‘大金’的旗号竖起来,你们姓爱新觉罗的白在旁边看着别打饥荒!”

太太与雅尔江阿毫无办法,书雪犟起来连孝惠皇后与康熙都没法子,娘儿俩就更要头疼了。

“阿玛——额娘——”夫妻母女正在僵持,院中传来一声清脆的喊声,“你给我慢着点儿。”

书雪大喜:“永瑾回来了。”

趋步走到屋外,书雪差点儿被“圆球”撞着,永瑾微微屈膝后把怀中的孩子塞给丈夫,三步并作两步赶至书雪跟前:“额娘——”

母女经年未见,激动之处难以克制,永瑾抱着书雪半天没能松手,过了良久方给雅尔江阿和太太磕头,书雪也俯身去看身边的“圆球”:“是双呼日吧?真像一头海东青。”

岱钦放下幼子嘱道:“快给乌库玛嬤和郭罗玛法、郭罗玛嬤磕头。”

弘昍从旁提醒:“额娘,还是进去叙话吧。”

“快,屋里歇着。”书雪与永瑾扶住太太,“叫下边预备着,给我的小外孙接风!”

永瑾离京八载首次归宁,拉着太太与父母又哭又笑。

好容易把情绪稳定下来方才笑道:“大姐传信说了,一定赶着您的五十大寿到京城省亲。”

“好的很!”书雪抱着小外孙,“你们怎么不修封家书过来,我和你阿玛都没有准备。”

永瑾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额娘,我们是收到大行皇帝的讣告才决定提前动身的。”

书雪脸色微冷:“嗯。”

“额娘,弘历惹您生气了不是?明天我就进宫,不信他当了皇帝还能六亲不认?”弘昍大略讲过额娘自弃皇主尊秩的经过,永瑾不明真相,难免有嗔怪弘历的意思。

书雪勉强笑了笑:“他能做什么值当我去生气?”

永瑾眉头微展。

见到女儿外孙的喜悦轻易遮过最近几天的怒火,在永瑾的努力游说下,书雪终于应允了出席登基大典的事。

☆、二九八、苦教仁主觉难处

二九八、苦教仁主觉难处

弘历从书雪手中接过传国玉玺的一刻,事实上宣告了雍正王朝的终结。

秉承皇祖遗训的弘历尊奉皇主为“皇太主”,不但以皇考遗愿之名给予永焕、弘昁王秩,穆尼、永叙皆为贝勒,完颜氏再行推恩,永庆额赐世职择子传袭,永振永保进爵一等,准和硕和珺公主食亲王俸,固伦元慧公主进号固伦元慧长公主,赐其幼子贝子爵,皇主一脉恩荫远胜钮祜禄氏、富察氏二族。

礼部择定新帝年号为“乾隆”,因到明年正式改元,如今仍是雍正十三年,永庆听到未来的乾隆爷一口一个“舅舅”叫着,不知怎的想到隆科多后脖子凉飕飕的,如同即使书雪敢当皇帝的娘,雅尔江阿也不会做皇帝的爹一样,永庆再四推辞都抵御不住皇帝的热情,只得默认了这位身份金贵的便宜外甥。

书雪对弘历的印象很好,也不能丝毫不为新君留面子,在皇帝母子不断劝说下终于点头搬回畅春园,弘历又降旨内务府与工部,限期整建慈宁宫为皇太主起居之所,因有帝母在堂,书雪自己圈定了宁寿宫,弘历想到慈宁宫年久失修,当即传谕内务府按敕行事。

慈宁宫原位孝庄文皇后寝殿,皇太后不敢压过皇太主,遂向儿子要求入住慈宁宫西侧的寿康宫,弘历自然应允。

事实上,书雪前后相加也不过在宁寿宫住了一年而已。

看似平静的改朝换代孕育着不小的风波。

书雪调整的够快,以弘皙为首的嫡子党仍对弘历承统存有异议,如果说根源在于“九龙年代”的满汉礼仪之争,□□则是皇主拒绝降敕让弘历在大行皇帝灵前继位,其后更是极为反常的自削奉养,根据简王系传来的小道消息,即使弘历清白,大行皇帝驾崩前也一定做了让皇主动怒的事儿。

雍正在宗室中的人缘实在有够差劲,允禔、允祉、允禩、允禟、允俄、允禵这些昔日政敌被削打的难以翻身,中间派如允祺长子弘昇、允祐长子弘曙;宠信派如允祥长子弘昌、嫡子弘晈,允禄长子弘普都对弘历的上位不服气。

看反对阵营的组成就不难获悉,庶出又非长子的弘历面对的是来自嫡长势力的威胁。

隐形太子当久了的弘历并没有察觉出不妥,他还满腔热忱的请示书雪打出“亲亲睦族”的口号,首先要做的就是赐给允禩、允禟子嗣红带子。

“你的天资不错,毕竟没当过大清朝的家,朱元璋为孙子拔掉所有荆棘,建文帝宽仁赦叔,靖难之役连个像样的将军都派不出,你也要仔细想一想比朱允炆强在那儿,想明白了放手去干,只要有本事驾驭住局面,我自然盼着你做仁慈圣君。”书雪心道,你可别矫枉过正了!

从性格上看,书雪和雍正是同极相斥,对弘历事事效仿圣祖皇帝的行为并不十分看好,但雍正御极以来从严治国,宗亲矛盾、君臣矛盾相当尖锐,适当松弛尺度又有好处,是以并不好挫伤弘历的积极性。

弘皙滋生出野心与书雪这个嫡子党党魁有很大关系。

书雪把雍正的庙号定为“世宗”、弘历追谥皇父为“宪”,在大清五帝中实在是下品的结合。

且不说□□哈赤与皇太极获得taizu高皇帝与taizong文皇帝的昭穆首谥,被谥为章皇帝的顺治是世祖,康熙就更不用提了——“圣祖仁皇帝”。哪些人被追封为世宗?典型人物有汉武帝刘彻、北魏宣武帝元恪、后周睿武孝文皇帝柴荣、嘉靖皇帝朱厚熜!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原本擦不着龙椅的边,只因老皇帝废长立幼或者崩后无嗣才得到上位的机会!刑政四方曰宪,书雪虽然出了被算计的恶气,弘皙也受误导认为皇太主有意归正帝位,下意识的暗中操作起来。

腊月十三是书雪的五十大寿,原在国丧中不宜大操大办,弘历提出“尊不避卑”,本该在明年改元后施行的“大赦天下”提前了大半个月,表明为皇太主祈福的心意。

万寿当天,弘历率群臣躬上皇太主徽号:安和佑圣功慈睿德明懿皇太主,七司一监、皇主家奴俱有赏赐。

文武大臣由皇帝率领,内外命妇原是皇太后居首,书雪表示“圣母不臣”,遂以皇后富察氏替代。

依照家世出身,除了奉敕旨懿命册立嫡福晋为皇后,弘历册潜邸侧福晋高氏为贵妃,全家抬入镶黄旗满洲;册潜邸侧福晋辉发那拉氏为娴妃,潜邸格格富察氏追封哲妃,潜邸格格苏氏册为纯嫔、潜邸格格黄氏为仪嫔、潜邸格格金氏为贵人、潜邸格格吴氏为贵人、潜邸格格珂里叶特氏为常在、潜邸格格陈氏为常在。

当初雍正万寿,书雪明白表现出对弘历妻妾成群的不满(事实上是对包衣坐大的不满),但苏氏他们是明公正道的内命妇,如果不露脸在礼数上说不过去。

富察皇后在为难之下求教元慧长公主,永瑾明白些:“一个是赶两个是放,弘历要是只有嫡福晋,额娘定是欣慰的,纳了一个侧福晋许能劝你们妻妾和睦,如今都十来人的队伍了她还能说什么?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世道如此,额娘本事再大,让天下的男人一心一意是做不到的。”

“多谢姐姐提点!“富察皇后放心之余稍有失落:妹妹虽然嫁给皇主幼子做王妃,后院并没有碍眼的地方,自己贵为国母,倒要端着贤惠管六宫,可见凡事不能两全。

诚如永瑾所言,书雪没心思计较弘历的后宫塞了多少妃嫔:她的视线放在寿宴的末端。

雅尔江阿询问:“把弘晸叫到前面来。”

“不必了。”书雪淡淡地说,“连胤禛为了坐稳龙椅都要对着兄弟举起屠刀,弘历身前只挡着一个不上台面的弘时,他何曾经历过圣祖年间的争斗?圣祖爷有近百个孙子,现在活着的有几十人,都是一条根上传下来的兄弟,谁又对谁服气?不损名声的压住他们是难以做到的。”

雅尔江阿同样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挫败感,无声的叹息道:“你说的不差!圣祖爷的儿子磨过头,世宗皇帝是矫枉过正。”

万寿节后,弘历又进生母徽号为崇庆皇太后,发熊霖北戍宁古塔,知情者熊恪加为护法禅师,准其谭拓寺剃度。

与此同时,曾静、张熙处以大逆罪赐死,布诏收缴《大义觉迷录》,吕留良反清事件宣告结案。

乾隆元年的正旦朝贺在一片和睦中进行,弘历不但宽免受雍正打压的诸叔伯家族,拖欠官银的七十名官员被赦免,通过大幅度抚慰措施,朝廷内外高度紧张压抑的政治环境得到大大缓和。

对付雍正这样以严苛著名的皇帝,书雪倾向于抄家伙奋起,弘历表示出宽仁治国的意向,皇太主不得不防备简王府一系因膨胀招灾,永瑾姐妹返回旗地后便开始压缩皇主党势力。

从太太算起,完颜氏的命妇都有四品以上封诰,书雪保留了永庆的领侍卫内大臣,撤掉永振的内大臣改授兵部尚书,现为浙江布政使的永保升任安徽巡抚,第三代的关佑关峰关禄等人分散调职,动作不可谓不大。

元宵节后,书雪降敕革去弘昊的宗人府令,命其主管理藩院,弘历随后下旨,着靖亲王兼管正黄旗满汉蒙三旗事务,又让弘昍管理正白旗满汉蒙三旗事务,加上管理镶蓝旗满汉蒙三旗事务的弘晏,皇太主的三个亲生儿子掌握着九旗势力。

书雪不得不把话说明白:“我要保全完颜氏与简亲王府。”

弘历郑重承诺:“只要儿子在,谁都不能让奉恩公家与简王伯的子孙失去富贵。”

书雪苦笑道:“taizu皇帝的亲兄弟——简王系的老祖宗舒尔哈齐、taizong皇帝的兄长——广略贝勒褚英,和硕贝勒莽古尔泰、世祖的叔叔睿亲王多尔衮,再到你的八叔九叔、你的三哥弘时,难道taizu、taizong、世祖、世宗都是没有天伦人情的冷血皇帝不愿意保全亲人?不是!在皇权面前他们是无从选择的!”

弘历低头沉吟片刻,坚定地说:“儿子立誓效仿圣祖康熙皇帝!”

书雪倍感无奈:“圣祖皇帝立我为皇主,赐予节制天子的权柄,你觉得是什么心思?”

弘历脱口而出:“他担心汗阿玛不睦宗亲——”

书雪神色复杂的看着弘历:“圣祖皇帝早年和辅臣斗,亲政后压制宗室的魁首安亲王岳乐,晚年圈废嫡、长皇子,扶起我压制你阿玛和诸叔伯——你阿玛和他比就是急躁了些,拿康熙爷做榜样我支持,但仁皇帝不是一味宽仁的。”

弘历皱了皱鼻子:“皇伯母放心,儿子是有分寸的。”

书雪知道还得下猛药:“年羹尧、隆科多、允禩允禟,我并不是你阿玛对付的头一个,但不妨把道理剖白明白,没有了我这个皇主朝中就不会再有碍眼的宗亲、大臣?不尽然吧!”

弘历争辩:“汗阿玛是不明白皇伯母的苦心——”

“你明白!?”书雪快崩溃了,“说你不着调你是愈发的不着调了,如果不是忌讳圣祖皇帝的百十个子孙,我早就自立登基了,你比我强多少?还带施恩不行戒的!”

弘历摸摸头:“您不是没走那一步吗?”

我不是没想过要走,是畏惧阻力知难而退了!书雪灌了一杯茶: “两汉因国戚倾颓,唯有邓太后摄掌朝政不托父兄,是以杆强枝盛不危社稷。我要保全你和弘昼弘曕便不能改变世宗皇帝的遗诏;同理,皇主变成皇帝对taizu皇帝特别是圣祖皇帝的子孙就更不是好事儿了。”

看着弘历不以为然的样子,书雪心道:朝政的事儿我不再过问,放着你试一试做个宽仁友悌且一言九鼎的皇帝容易不容易!

出了正月,书雪以祭祀jintaizu与taizu皇帝为名前往盛京,朝野均感诧异。

最放心不下的却是太太年迈,太太清楚女儿的用意后笑道:“我虽年老,身体还算硬朗,三年五载不能舍了你们,再者你孝顺了我四十多年,有个万一不在跟前也没什么好遗憾的,额娘享尽了你的福,娘儿俩之间不在乎一朝一夕!”

书雪稍稍宽心。

☆、二九九、难能事后重嫡长

二九九、难能事后重嫡长

皇太主离京留下了乾隆皇帝任意施展的舞台。

书雪在临走前的约谈起了难辨效力的作用,除了允禩、允禟的案子过于敏感,乾隆把包括年羹尧、隆科多在内的政治犯全部予以宽免,又尊奉皇考皇贵妃佟佳氏为皇祖寿琪皇贵太妃、皇考和贵妃为皇祖温惠贵太妃,按家法地位犹在皇后之上,皇考密妃尊为皇祖顺懿密太妃、皇考勤妃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二人亦有贵妃供享,凡为康熙生育子嗣的皇考贵人皆封嫔位。

有皇主的底子在,乾隆元年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时节,不论宗亲大吏,每出一道圣旨内外皆有赞声,都道是尧舜盛世来临,弘历不免有些飘飘然。

第二年的后妃册封礼结束,皇主一系逐渐隐退,允禄、允礼、弘皙为代表的宗室势力开始抬头,顺心顺意的弘历终于感觉到了压力。

弘昊革退宗人府令后,这个带有皇家族长意味的实权职务转给了果亲王允礼,弘历逐渐意识到,有些宗亲事务竟然没有他这个皇帝插手的余地。

书雪在离京前仿效唐太宗临终贬李勣的典故寻衅革了履亲王允祹、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的俸禄。 弘历显见是没有领悟她的苦心,甚至因“庄亲王、果亲王便殿赐座时俱行跪拜礼”而表示深为不安,以皇叔行辈“甚尊”为由免除便殿召见时的叩拜之礼,原在康熙朝不成气候,皇主丝毫不放在眼里的允禄兄弟变成了实质上的宗亲领袖。

弘历非嫡非长,唯一的资本是被圣祖皇帝教养过,这种待遇却不特殊,如弘皙、弘旺、弘明等人都曾享有康熙的关照,他还不是满生子,允禄、允礼知道雍正死的蹊跷,虽有皇主压制不敢明言,心中是对弘历存了轻视的,私下里渐有蜚语传开。

看到弘历在信中颇为亢奋的提到密立嫡长子永琏为皇太子,书雪不得不给他泼冷水,在信中指出:“taizong至汝尽非嫡子,此恐定数也,孤执崇嫡长,现觉灰心,倘祖宗庇佑,永琏果然以嫡长承统,孤之夙愿赖汝达成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