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地产一十年 > 第二部 国企风云 013章 规划变更

第二部 国企风云 013章 规划变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地产一十年!

经历了上一轮小户型别墅的热销,吃到了市场红利以后,中食集团姑苏公司的高层,果断决定,将后面还有一半以上的纯独栋货值,进行规划变更调整,将所有的独栋产品,全部变更为小面积的联排别墅。

因为这一决策,整个项目耽误了接近一年的时间。

哪怕是在十年前,把原来规划彻底推翻,重新来过的规划变更,也不是那么的容易,何况这个项目开发到现在,也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前面已经开发数批次,而且每一批次最后的规划许可证数据,房产预测数据,房产实测数据都不一样,再加上前文讲的,为了偷面积,还折损了一万多方的货值。

所以,仅仅是梳理陈年旧账,与政府沟通,到底按照哪一版本的来,便已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了。

定好了方向,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规划设计变更事宜,在国企,选单位,首先要进行单位招标。

在房地产圈,国企的融资利息要比私企低的多得多,在私企频繁暴雷的今天,对于很多私企来说,且不谈利息是多少,就算你能融到资,就已经是极好的单位了,甚至有些私企为了活命,竟然提出超过20%的利息来进行贷款或者社会融资。超过20%,这已经有高利贷的嫌疑了,但是,大的趋势下,你想活下去,就不得不去这样做。

以上说的是现在的大环境,在还没有大面积暴雷的前些年,在房地产尚且算是辉煌的年代,私企如何运营,才能与国企抗衡,一个是效率,一个是成本。你只有更快,才能在第一时间还掉借款,省下因时间要多还的利息;你只有更省,才能省下钱,来提升项目的利润。

如果没有这两条,私企是无法跟国企对抗的。

且不谈私企怎样,我们讲一下那些年,在贷款利率低的大环境下,国企是如何被私企从嘴边把肉抢走的。

前面我们讲到,私企的法宝是效率跟成本,一般运营相对稳健的私企,从拿地到开盘,六个月的时间,碰到极限冲刺的项目,四个月,五个月开盘,也不是不可能,那么,放在国企,时间是怎样的?

那些年,王尘在中食集团的时候,做了一个项目,从拿地到开盘,花了九个月,已经是运营力很强的项目了,受到了全集团的表扬。

当然,过了这么多年,很多国企的运营力也上来了,与私企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小,这个应该也算是私企生存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融资利息比不过人家,运营效率没有那么多的差距,成本优势也是越来越小,那么,整个地产圈,留给私企生存的空间,自然也就越来越小了。

这说的是现状,与当年的故事关联不大,我们还是回来说一下当年的国企。

从一件事情定下来开始干,要先进行招投标,招标要先拟定招标方案,发起网上审批流转,等你把方案拟定好,流程走完,已经十天过去了。等招标方案流转完成,进行正式发标,发标与回标之间有二十天的周期,大半个月又过去了。回标后,进行开标打分,选定意向单位后,再进行定标的网上审批流转,一个礼拜又过去了。

就这样,什么还没开始干,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没有了。假如说,一块地融资十个亿,融资利率6个点,那么一年的利息就是6000万,一个月的利息就500万。也就是说,啥事还没干,已经有大几百万打水漂了。

那么,既然是公开的招标,是不是就一定是公平公正的呢,不是!

王尘在中食集团开了几十上百个标,有好多都是内定,有的时候,是让内定的单位,找两家陪标单位来充个数;有的时候真正的拼实力,也看集团领导的喜好方向,商务标打分大差不差的话,就技术标上做做手脚,总归,集团领导喜欢哪家单位,总归有操作的空间。

既然有了内定单位,那么工作是否可以提前开展,以加快节奏呢,那些年,是不行的,总归还怕是最后出现变故,所以,往往是等到最后一刻,才会让中标单位正式启动。

以点及面,时间,就是这么被一点一点浪费掉的。

这一次规划变更设计单位的选取,却是按正规流程来的,没有什么花把势在里头。在这次发标,开标过程中,有个一个老头,是让王尘过了这么多年,仍然记忆犹新的。在后来的工作过程中,这个老头的处事方法,也给了王尘很大的影响。

吴挺,一个快要退休的设计院老院长,逢人便是满面笑容,态度永远都是那么的谦和而有礼貌。

在此之前,吴挺的团队,从来没有跟中食集团合作过,也从来没有给过他机会。

我们常说;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吴挺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虽然这么多年,吴挺从来没有跟中食集团合作过,但是,每到逢年过节,吴挺都会给中食集团的领导发一条问候的短信,连发几年,从未间断。

就以为这么一个简单的操作,在这次规划变更招标的时候,公司给了他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最后的结果,也是他们团队凭着自己的能力,顺利的拿下了这个方案加施工图近千万的大标。

中标之后,王尘便跟整个设计团队,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方案调整,一轮又一轮的方案汇报,一次又一次的政府沟通,无数的填埋前期留下的坑,多少次熬夜加班,已经不记得了,这个反反复复的流程,竟然持续了一年的时间,才等到了政府规划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会。

这是王尘入行以来,第一次参加专家评审会,不知道流程是什么样的,不知道什么人参加,不知道要给每个专家多少钱的评审费,不知道以什么形式送出这些钱。

负责这个项目的主创设计师,一一给王尘解释完,最后说,每个红包夹在文本里,直接送出去就行了,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不用担心。

多年以后,随着王尘做的项目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其实都知道怎么做才能最大概率的通过专家评审,往往在开会的前一天,规划部门会从专家库里抽取专家名单,第一步,先从规划部门那里拿到这份名单,而房地产这个圈子是很小的,多多少少的总归能找上关系,所以,在提前一天都会通过这样那样的关系网与专家打好招呼,这样,在第二天,就不会有人提太大的问题,那么,专家会也就顺其自然的通过了。

但是,当年的王尘,是不知道这些行业潜规则的。

不久之后,便是专家会的日子了,王尘、张玦及设计团队早早的便来到了会场,进行着会前的准备。等专家落座后,王尘的心情是欢呼雀跃的,因为五个专家里面,有一个是自己的大学导师,有一个是张玦的大学导师,一个是姑苏公司副总的大学同学,一个是吴挺设计院原来的老同事,五个人里面,已经有四个是大家熟悉的了,那么,王尘心里,多多少少的总归有了着落。

就这样,专家会顺利的通过,延续了一年的规划变更,初步有了结果,后面便是走流程,进行公示的时候了,公示完成,便可方案正式落地。

在这里,再提一个公示流程上的行业潜规则。

往往这种变更公示,涉及到之前买房的业主,如果是有差变好,总归提意见的会少一些,如果是由好变差,那么原来买房或者已经入住的业主,意见就大了。所以,为了保证公示顺利通过,业主不要有意见,该怎么做?就是把公示牌,放到一个鸟都不拉屎的地方,如果人连看都看不见,怎么去提意见。

这一次的规划变更公示,也是如此的,王尘与开发部的同事,弄好公示牌后,选了一个相对偏僻的位置,又有大树的遮挡,就把牌子竖在了那里,十几天后,公示完成。

这一次,规划变更,也便正式的告一段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