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地产一十年 > 第二部 国企风云 015章 新拿项目

第二部 国企风云 015章 新拿项目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地产一十年!

2015年以后,姑苏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井喷的时候,房价一天一个样子,王尘在2015年6月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从此之后,就有点看不懂市场行情了,房价基本上以每月涨一千的价格,在节节攀升着。

从这之后,房地产市场开始了最后一次的疯狂!

许多地方的土拍结果,往往是面粉比面包还要贵,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甚至一个没有理性的年代。

在这种背景下,造就了一大批的黑马公司,也成就了一大批的人。

在这里,我们提一下王尘在中食集团的最后一个年头,碰到的一些人,一些事。

沉寂了许多年,啃了许多年原来项目老本的中食集团姑苏公司,正式迈向拿地的道路,这是从一个人的加入开始的。

于熊,一个身高一米八以上,人如其名,五大三粗的姑苏本地人。

体型硕大,虎背熊腰,但是却有着姑苏小男人以及投资人双重叠加的性格,于熊这个人,自负、小气、精明、狡猾,嘴里三句话,有两句是假的。

介于他的性格,在投资拿地方面,于熊是激进的,甚至为了获取项目,有可能在给公司提报的数据上造假,都是常事,那个时候的中食集团姑苏公司,从上到下,都没有很强的专业度,没有太多的操盘经验,所以,被忽悠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记得有一次,王尘,于熊,以及投资市场的服务单位的人,在一起讨论一宗超大地块的拿地方案,投资服务单位的人根据市场既有的价格,加了合理的未来预期,给了这个项目一份未来售价,但是却没有达到公司的拿地利润要求。

于熊毫不犹豫的命令该单位,往上提售价,一次加不够,就再加一次,一直做到可能达到拿地的要求为止。

王尘心里是疑惑的,提出疑问道:“这样做,未来营销卖不到这个价钱,这个项目做下来,不成了亏损了么?”

于熊讲道:“王尘,我跟你说实话,我的目的就是拿地,说难听一点,将来房子卖的好不好,跟我有什么关系,那时候我在不在公司,还不一定了,所以,价格给我再往上加!”

这句话,确实是有点让王尘大跌眼镜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于熊激进的性格,才有了后来新项目的落地。因为,在那个时候,整个市场是狂躁的,是失去理智的。你出再高的价格拿地,在后来的土拍中,总会有新的接盘侠,来出更高的价格,那么你自然而然的也就解套了。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接盘侠,接着前面开发商留下的坑,一直接到了市场最高点,没人往下接为止,也就造成了后来好多的项目,房子的价格甚至跟当时的拿地价格差不了多少,死亏!

2015年7月,王尘又开始持续不断的做着拿地方案,这一次,是找了三家设计单位,分别做了两宗地的设计,一共六块地,最后通过集团上会,可以参与土拍的有两宗。

时间来到了土拍的日子,因为是第一次参与线上土拍,公司没有过操作经验,提前一天,城市公司总经理就要求行政部做好一切应急准备,办公室怎么留,集团过来一起举牌的领导怎么安排,网络畅通怎么保证,等等等等……

随着一块又一块的地被开发商拿走,终于到了公司跟进的项目正式开始竞价,王尘看着土拍网上实时刷新的数据,一千万,两千万,三千万的往上涨,后来有一把,一下加了两个亿,慢慢的,加价幅度开始减缓,一家又一家的参拍单位退出竞争,最后,这块地以单方7000块,总价15个亿的价格成交,随着竞拍页面显示竞价结束,隔壁土拍办公室里传出了一阵阵欢鸣及鼓掌声。

终于有项目拿到了。

项目获取之后,第一时间,来到姑苏一块参与土拍的集团投资条线总经理,立马给集团老总打了电话报喜,来昭示战果。

我们说,那个时代是疯狂的,为什么这么讲呢?

就在上午中食集团以7000块拿到项目之后,在离这块地不远的另一个项目,被其它开发商拿走,地价12000块,也就是说,这个项目还没有开始启动,一平米已经赚了接近五千块了。

项目获取的当天,姑苏公司总经理组织所有参与拿地的团队晚上聚餐庆功,晚宴上一片祥和,氛围也达到了空前的热烈。

于熊为了庆祝项目获取成功,从家里带来了珍藏已久的雪茄,分给大家品尝。期待着这次斩获之后的奖赏。

可是,在聚餐快要结束的时候,城市总的一句话,浇灭了他所有的幻想。

因为,在当时的国企,是没有拿地提成的。不像是私企,拿一个项目,会按照项目总货值的比例,对投资团队进行奖金鼓励,往往一块地拿下来,都会有上百万的激励奖,理所当然,分到拿地主导部门的投资部总监身上,也就有几十万的额度了。

那个时候,的的确确让无数的投资人过上了别人难以企及的生活,当然,我们说的是那时候的私企,在国企,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姑苏公司的总经理喝到高兴的时候,在酒局上大手一挥道:“今天公司顺利拿地,在做的各位功不可没,这个月,全公司的员工,工资加一千,以资鼓励!”

听了这句话,于熊的心凉了半截,也就意味着,他不能像其它私企的投资人一样,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了。

在后来的好多场合,于熊都跟王尘抱怨过,辛辛苦苦拿一块地,就给一千块钱的奖金,干着有什么意思!对王尘一个人这么说,可以想象,于熊会给其他的多少人讲过。这也为后来于熊的离职,埋下了伏笔。

新项目有了,公司里也一改往日的死气沉沉,无数个知道的,不知道的供应商,开始来到公司拜访各种各样的领导,关系硬的,就去找总经理,关系不硬的,就去找相应条线的负责人,人流如织,门庭若市,这却是王尘到中食集团几年来,第一次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我们前文讲过,于熊是激进的,是为了拿地出成果可以不择手段的,在中食集团的前两年,于熊的手段,工作能力,确实是给他带来了很多的认可,是那个时代背景造就了当时的于熊。

在后来,在王尘已经离开中食集团以后的几年,于熊仍然维持的自己原来激进的风格,可是地产红利已经过去,大的浪潮慢慢退去,于熊又为中食集团姑苏公司在当地拿了几个项目,仍是是高价的,可是,在后来的那些年,接盘侠越来越少,市场趋于理性,新拿项目大多是亏损的。

再到后来,王尘听说于熊去了一家港资私企,又为这家单位拿了不少项目,因为市场的原因,亏多赚少,有一年,连区域公司的总经理都被干掉了,于熊便有灰溜溜的离职,找了一家地方国企,安心养老了,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地产就是这样的,时代的风口在那边,放一头猪,只要位置放对了,猪都会被风吹起来,吃过红利的于熊,在最初的时候,意气风发,在时代浪潮退去后,依然不知改变,想着投机取巧,却也是最终被拍在了沙滩上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