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成心机纨绔的黑月光 > 重生成心机纨绔的黑月光 第16节

重生成心机纨绔的黑月光 第16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成心机纨绔的黑月光!

真是让人……哎。

“琼华的婚事,顺其自然吧。”发生在金銮殿前的事,仁宗自然也知道。

左不过她还不到年纪,婚事不急。

况且眼下,琼华的婚事也不是最要紧的事。

仁宗看了一眼被压在下面的某本奏折,阖眼,微微叹了一口气,放下按揉着太阳穴的手,转而对淑妃开口。

“娴儿,还是你替朕揉着吧。这么多年了,也只有你最让朕放心。”

长安楼天字一号阁中,谢云辞临窗,收了作画的笔,他这才打开放置在一旁的长条信笺。

仔细品了品信上的内容后,他轻笑一声,“琼华郡主倒是个有意思的人。”

将长条信烧着后,他才慢慢悠悠地拿出另一封已经封好的信,交给暗卫,“送到南方褚家。”

“是。”

暗卫走后,谢云辞又提起笔,继续在扇面上画着未尽的画。潦草几笔收场,他也没去看扇面上最终的画,扇面打开晾着,等着墨迹干涸。

他抬头,望向一碧如洗的苍穹,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伸手关住了窗户。

“京城的天,越来越好了。”

第16章 操心

三日后,翊坤宫后殿里。

赵琼华已经收拾好细软,半个多月前她进宫时,带的东西还不大多;如今她准备回府时,要带回去的东西却多了不少。

都是这段时日以来,各宫娘娘赏赐下来的。

大致看了一下,估摸着东西的数量,赵琼华有些惋惜地摇摇头,这次回府,恐怕两辆马车都不够装的。

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走出去,估计她又要被好多人惦记上一笔了。

刺激。

“琼华啊,你看看这些东西够不够你用。要是不够的话姑姑就再给你添点儿。”赵淑妃在一旁替赵琼华清点整理着东西,细细问着,生怕赵琼华会受半点委屈。

自从三天前,她在金銮殿和仁宗说过要回府后,这几日淑妃便经常送东西过来,不仅送的次数比前段时间多,就连东西的价值和数量都翻了个倍。

若是再多一些,她怕是真的回不了府了。

依据从前的经验,这次赵琼华长了教训,应得很快:“姑姑不用了。我的东西都够的,府里也没人敢亏待我。”

虽然许周氏掌管着公中,这么多年来在府中安插了不少心腹眼线,但从没敢亏待过她。

至少在明面上,她待她是极好的,挑不出一点不合礼数规矩的地方。

淑妃亲自清点好所有的东西,确认赵琼华该带的都带全了之后,她这才收了手,似乎还有些遗憾。

“你回府之后多小心一点。我们虽然不害人,但却不能不防着人。”

吩咐人把东西都送到宫外的马车上,淑妃带着赵琼华走在后面,一边轻拍着她的手,一边叮嘱着。

“这次你那表妹也要跟着七公主去京郊,虽然是贤妃去求的皇后娘娘,但这件事毕竟也和你有关。”

两日前,贤妃突然去了翊坤宫,没多久宫中便传出许锦湘也要陪同七公主去京郊的消息。当天皇后便差人去了镇宁侯府。

听说,许周氏当时差点昏过去,但还是接了皇后的懿旨,受了皇后的赏赐。

说好听点是赏赐,难听一点,那些东西不过是为了安抚人心罢了。

临了要出翊坤宫时,淑妃放低声音,同赵琼华说了一句,“许文渊如今外派到他省,姑姑算了算,他应该比你父亲兄长回来得要早一点。”

“在府中你也事事小心,姑姑送给你的人,你安心用着。”

许文渊是许锦湘的父亲,也是老侯爷名义上的远房亲戚。入仕之后,他在朝堂上左右逢源,从不轻易得罪人,倒也吃得开。

赵淑妃从小便不喜欢他,做得来表面功夫,却改变不了对他的成见。

但这毕竟多多少少都涉及到朝堂的事,后宫不干政,她也得谨慎几分。

况且老侯爷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护着许文渊一家人,虽没有明确地表明过立场,但明眼人一看都明白的事情,本就也不需要点破。

赵琼华闻言,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惊讶,只是平静应声,“嗯,姑姑我都知道的。等这次回府,该处理的事我都会着手开始的。”

“对了姑姑。”像是突然想什么事一般,她侧着脸,和淑妃小声说着悄悄话,“那天同我一起去金銮殿作证的宫女,还麻烦姑姑之后多照顾一下。”

“要是快要放出宫的话,多给些银两首饰也是好的。”

那日在金銮殿,站出来为她作证的人,都是她提前安排好。

上辈子她和七公主打了五六年,对七公主的脾性再清楚不过。和她一样的骄纵,只不过七公主比她多了一份横冲直撞。

见有阻拦她的人出现,七公主一定会让身边人动手的。

哪怕她知道这样会发生意外。

她提前叮嘱过,让她们在七公主带人冲进来时,一部分人出面象征性地抵抗一下,另一部分人在暗中等着,要是情态失控,便去帮忙。

顺便营造出翊坤宫人不多的假象。

虽然是为了给七公主下套,但那些人到底都是因为她才受得伤。

能补偿一些的,她也不会吝啬。

伤药、银两她都给过,只是她到底不在宫中,也不能时时护着这些人。

“你放心,姑姑都安排好了。”

那日的事,后来淑妃也都听赵琼华说了,清楚来龙去脉,她也不是好坏不分的人。

“嗯嗯,下次我一定不给姑姑惹麻烦了。”赵琼华抱住淑妃的胳膊,撒着娇。

这种话,淑妃都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

结果该赵琼华惹的事她惹了,不该她掺和的事,她也没少掺和。

伸手轻轻戳了戳赵琼华的额头,淑妃没好气地说:“你哪天要是少给我惹点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从翊坤宫到正宫门的这段路,赵琼华走过无数次,这次赵淑妃送她出宫,姑侄两个时不时搭几句话。

偏赵琼华又是个嘴甜的,惯会哄长辈开心,一路上赵淑妃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宫门口,前后排着三辆马车。

今日休沐,宫门前也清静了许多。

送她回去的都是宫里的侍卫,远远望过去,第一辆马车旁还等着一位嬷嬷,很是面生。

赵琼华微微眯眼,看了好久也没认出来是谁,只能转头去问赵淑妃。

等在她回府的马车旁的人,八成也是要同她一起回去的。

难不成这是舅舅说的要拨给她的那位嬷嬷?

赵琼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问赵淑妃的。

“那位是太后身边的人。”赵淑妃看了片刻,才认出那位嬷嬷是谁,颇有些讶异,继而解释道:“嬷嬷姓唐,离宫也有十多年了。没想到皇上这次竟然又把她请了回来。”

“皇后娘娘要是知道,恐怕又要气好几日了。”

先皇后是仁宗的生母,唐嬷嬷则是先皇后的心腹,深得重视。只不过在仁宗登基三年后,太后随着先帝去后,没多久唐嬷嬷便请辞回了陇西老家照顾孙子,再没进京。

原本皇后还想和仁宗讨个恩典,让唐嬷嬷到她身边。结果仁宗没答应不说,唐嬷嬷更是再没归京。

久而久之,虽然没人再提这件事情,但到底成了皇后心里的一个结。

若是她知道因着赵琼华一句话,皇上就把唐嬷嬷从陇西请回京城。

啧。

淑妃没再往下想,只带着赵琼华走了过去,“唐嬷嬷会的很多,有她在你身边,姑姑在宫中也能安心。”

“她是太后身边的老人,你小时候还见过的。在侯府,你一定不能亏待唐嬷嬷。”

“好。”

赵琼华跟在淑妃身后走了过去,呆愣愣地应声。

她也没想到,仁宗竟然会把太后身边的人给她。

在她初初记事时,还是见过太后的。只是那时的她太过年幼,即便有记忆,经过这么多年的磨损,印象已经很淡了。

只依稀记得太后对她很温柔宠溺,经常抱她。

对于这位唐嬷嬷,她更是印象无几。

尽管如此,在走到唐嬷嬷面前时,赵琼华还是行了长辈礼。唐嬷嬷是太后身边的旧人,照顾过太后和长公主,她行这一礼,并不算逾矩。

“郡主快起来,我受不起郡主的礼。”唐嬷嬷扶住赵琼华的手,好让她起来。

到今年,唐嬷嬷正整五十年岁,两鬓虽已经添上了几分霜白,但看模样却像刚四十出头的人,整个人精神很好。

“我前日刚到京城,皇上也同我说了郡主的事。正好郡主今日要回府,我便自作主张地等在宫门口,还望郡主不嫌。”

唐嬷嬷依着礼数,朝淑妃行过一礼后,开口说道。

赵琼华惊讶,“嬷嬷前日便到了京城,这么快的吗?”

陇西离京城并不近,快马加鞭少说也要三四日的时间。

而且唐嬷嬷上了年纪,舟车劳顿,也定不可能一路骑着马上京。

可她记得,她和仁宗提这件事,是在三日前吧……

唐嬷嬷只笑不语,主动岔开话题,“郡主和小时候不一样了,当年长公主第一次抱着你进宫时,郡主还在襁褓里,见到喜欢的人就笑。”

见到不喜欢的人,她连哭都不哭一下,只闭眼,埋到长公主怀里。

淑妃也记得这事,便和唐嬷嬷搭了几句话。但她毕竟是宫妃,不好在宫外停留太久,临了要回宫时,淑妃便把赵琼华拉过来,往旁边走了几步。

“你回府后,公中上若是有不懂的,尽管问唐嬷嬷。”

“云岚姑娘的事,等你回府后,姑姑便差人给你送过去。”

听到云岚两个字,赵琼华眼睛一亮,整个人都支棱起来,连忙应声,“嗯嗯好,琼华乖乖等着。谢谢姑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