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小饭馆蒸蒸日上 > 第64章 第64章

第64章 第64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小饭馆蒸蒸日上!

厨房里。

石氏正抱着袁氏大哭:“我没想到啊,我真没想到,我现在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她内疚呀。

昨日看着宁锦欣拿了三十两银子,她一整晚都没睡着。

因为他们住的院子离铺子也是有点儿距离的,天还黑着就得出门了,一夜没睡的她更是烦躁得很,出门时忍不住就跟婆母和嫂子抱怨起来。

欣姐儿是教了他们家做豆腐不错,可除铺子开张前那些日子赚了点钱后,他们就一直给铺子做工,不能卖豆腐赚钱不说,这工钱还不知道有没有的。

头一回赚了那么多钱,欣姐儿不说给他们分,自己就拿了三十两银子给自家弟弟去用,那他们这一家子算什么,就是为奴为婢都有个赏钱吧。

要不是为了找他们,她的三虎功课这么好,早就能上学堂去了,用得着在家用树枝写字么。

越说就越气愤,当时她都想回屋里继续睡了,还是婆母发了大脾气,直接骂人了,她才跟着来的。

可没想到,欣姐儿拿了钱,却不是给四郎用,而是给她们娘家送礼。

她真是被猪油蒙了心,居然说出那样的话来。

“怎么哭成这样了,是又耍性子被娘说了?”

袁氏一直在厨房里忙碌,都不知道外头的事,以为她又要念叨那些,心里也有些烦,正想着把她推开,就听见她哭着说道:“欣姐儿昨日拿的钱不是给他们自个儿用的,而是买了好多东西,说要给族里和我们娘家送礼去,我是真没想到,我娘家也会有,不但有厚被子,还有好些布料,啊……我都误会他们了。”

“什么?你娘家?”袁氏觉得自己好像听明白了,但有有些不明白。

“你娘家。”

“我娘家怎么了?”

“就是你娘家和我娘家,哇……嫂子,怎么办,我都误会了,这是没脸面见几个孩子。”石氏嚎啕大哭,觉得自己身为长辈,实在是丢脸。

她哭声太大,店面的卫夫人都听不过去了,跑进厨房把她从袁氏身上抓了开来,一边吩咐她去洗把脸后帮忙洗菜,一边给袁氏解释。

袁氏这回是真明白了,哎了一声,撸起袖子说道:“我知道了,娘你快到外头看着,我得赶紧把今日的饭菜做出来。”

她神情冷静,可声音却是颤抖着的,隐隐听着还有些哽咽。

小姑子不在了,这几个孩子是他们做长辈的责任,她从来都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当,如今孩子们给她娘家送东西去,那就是给她长脸,尊敬她。

她也没什么好说的,日后就把他们当是自己的亲孩子养着。

……

铺子有人看着,宁锦欣没什么不放心的,她今日要去作坊那边看看,许三叔特地借了牛车来接她。

村子里头的人看见她都特别热情,尤其是许二婶娘家人,得知她要让许二婶做管事,跟她说话都十分恭敬。

房子还是茅草房,墙用泥巴糊了一层,瞧着也挺结实,用着应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院子里十几个大缸子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屋子一共三间,一间放满了一盘盘浸泡着的豆子,另一间已经有十来个短工拿着研钵在捣碎鲜虾。

短工们有老有少,全是女的,由许三婶在带着工作,看见许二婶和宁锦欣进来,许三婶立刻给他们介绍。

一众女工齐齐站了起来,喊道:“东家好。”

宁锦欣点了点头,让她们继续工作,走了一圈大约看了下,就和许二婶到最后一间房间里去。

“那个真是我们东家?看着好像还是个孩子。”

“是呢,也就十二三岁的模样,其实是东家的闺女吧?”

村里的人跟许二婶娘家都是很熟悉的,这些天跟许三婶也熟稔了,直接问道:“刚刚那女娃儿真是我们东家?”

许三婶也不知道哪儿来的自豪劲,好像人家赞的是她女儿一般,道:“真是我们东家,你们是不知道,我们东家可厉害的,从小就爱读书,懂得很多呢……”

她平时也不是话多的人,大伙儿觉得她跟那些乱编故事的大嘴巴不一样,所以当她把大河村那些改编了几遍的传言说出来的时候,大伙儿都深信不疑。

“原来是仙子下凡,难怪了肯帮我们这么些小妇人。”一个圆脸的中年女子说道。

她旁边的小妇人立刻接话:“可不是么,刚开始听见说只招女工,我婆婆就说肯定不是什么好活计,要不是你嫂子出面做担保,这作坊又在村里头,我婆婆肯定不让我做这活儿。”

这话许三婶可有得说了。

刚开始聘人的时候,来的可都是村里的老妇人和男丁,听说只招女工,好些人都质疑起来,话说的难听,还誓言旦旦说不会让家里的女眷来做。可当她说一天八十文,十天结算一次的时候,这些人的誓言又不作数了。

当然,她也不会因着这些人心思不正就否定他家中女眷,该怎么选人还是怎么选人,现在选的这些都是村里头公认了勤快的。

“东家说了,女儿家找活计难,想赚点钱傍身不易,我们这里的活计不重,所以就只请女工。”她说。

“哎,东家就是好人,你们不知道,平日我那婆婆严苛得很,早上起晚点儿就要骂的,要事早饭做得慢些又得骂做事不利索。可是我如今抢到这活计,她听说一天有八十文,这两日早早弄好了早饭叫我起床呢。”

大伙儿立刻就笑了,有人说道:“那肯定啊,家里的男人找个活计不容易,就算找到了,田里的活就没人做了。你现在天天有活儿,家里就稳稳当当的多一份进账,她要是还对你不好,族里的人都要说她。”

许三婶见机说道:“所以我就跟你们说呀,这活计着实难得,十天就给结算一次,隔壁村子的人都来问呢,你们要是偷懒,到时东家把你们都给换了。”

“可不敢偷懒的。”

“是呢,婶儿你瞧好了,我们虽然聊着闲话,可手上的活儿都没停下的。”

“对对对,可不能换了我们,我们肯定勤快做活……”

许三婶满意地点了点头:“你们可得好好把活儿做好,因为你们是头一批,日后要是作坊扩张再招人,兴许会在你们当中挑两个能干的做头儿,到时工钱还能升呢。”

有她这话,做工的女子们瞬间激动了,手上的力度不由得重了几分。

现在她们在家中地位就比以前高了许多,就是丈夫对她们也比从前客气多了,若是日后真成了头儿加了工钱,说不定还能在家里也当头儿呢。

完美错过了许三婶画大饼的宁锦欣,此时正在屋子里头指导许二婶调配酱料。

“这个分量很重要,千万不要错了,还有就是发酱时的温度……”

“记得一定要让她们把手洗干净才可以开始工作……”

吩咐完毕后,宁锦欣又说道:“原料外头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这些配料和分量别人是不知道的,就算他们做出酱来,味道也会不一样,所以配料你们要自己去买,配酱也要自己做。”

“放心,配料我让两个儿子亲自去买来,日后我配酱,我娘也会像今日这样给我守着门。”许二婶拍胸口说道。

宁锦欣笑着点头。

她让许家做这管事,可不是给工钱,而是给分成。

除去工钱和材料钱,净利她和许家六四分。

许家虽然只有四成利,还得两家人分,可因为是分利的,也就跟自己生意没区别了。

而且,光是第一批订单下来就能赚几十两银子,光是这个数就够他们上心的。

现在村里的人家有了一份能每天做的活计,知道是许家的渊源,对他们家更是尊敬了几分,个个都盼着作坊做得好,可以多招一些人。

因此,整个村子都会上心,就跟大河村那时候一样,会一致防着村外的人。

所以,她没什么不放心的。

“欣姐儿留在这吃饭吧,我大嫂炒菜味道很好的。”许二婶说道。

宁锦欣也觉得饿了,点头说好。

午饭是在许二婶娘家吃的,据说许二婶的大嫂在城里的酒楼做过帮厨,手艺特别好,现在村里头有酒席都要请她。

知道宁锦欣要在村里用膳,村长一家带上一只公鸡,也说要一起热闹热闹。

本来许家就已经八口人了,加上许二婶娘家,还有其媳妇娘家来做工的,合起来就四大桌子,还不算孩子呢。家里头坐不下,干脆就把桌椅摆屋外去,邻居见着了也来帮忙,一来二去的干脆大伙儿凑些肉菜,一村子办个宴席来。

宁锦欣觉得这村里的人相处实在融洽,说是凑粮食肉菜的,家家户户都没小气,做起事来也不用特意分工,看着哪儿缺人就主动填去。

很快,酒席就做出来了,宁锦欣被请到头一席上,村长高举着酒杯,向她敬道:“东家选了我们村子建作坊,让我们村里的人都多了一份进账,我代表村里的人谢谢您。”

“不用谢,大家勤快点做活儿就好。”宁锦欣也站了起来回道,“我年纪小,就以茶代酒吧。”

说罢,将手中的茶一饮而尽,一股甘甜顺入喉中,让宁锦欣微微失神。

村长的夫人于氏见她低头瞧着茶杯,以为她不好意思,便笑道:“东家别介怀,他巴不得大家都以茶代酒,这酒就能全进他肚子里了。”

许二婶想记起宁锦欣不爱吃苦味的东西,便给她倒了白开,说:“那茶叶是山上野生的,有股苦味儿,还是喝白水吧。”

宁锦欣说了一声谢,村长便让大伙儿起筷了,一桌子人看着她,她不好再纠结那茶,便伸筷子夹菜。

许二婶大嫂的手艺嘛,若是跟只懂得清煮的村里人来说,的确是好的,但对于她来说就说不上一个好字了。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在的原因,这位大娘毫不吝啬地放油,所有菜都油得发亮。

大概是平日油水沾得少,大伙儿吃得很欢快。

倒是难为宁锦欣,吃了没多少就感觉吃不下去了,猪油实在太腻。

要是有橄榄油就好了,再不济,花生油也好呀。

但现在所处这个地方,都不知道有没有橄榄这个东西,听那些游商说,棉花还在边境那边种着呢,产量还不多。

花生油更是神奇,连宋子熙这个活两世的都说没听过,麻油倒是有的,这儿的人唤作清油,贵得很,她在城里也只舍得买小半罐。

难不成又要自己做花生油吗?

啊,好麻烦。

她顺手拿起手边的杯子喝了一口,突然整个人都僵住了。

这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biqu50.cc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iqu5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