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孤独的九零后 > 第六章 刺骨寒风摸黑前行,黄沙漫漫顶风劳…

第六章 刺骨寒风摸黑前行,黄沙漫漫顶风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孤独的九零后!

一年的光阴过得飞快,时间已经是十一月下旬,昨天夜晚的颐和镇没有起风,度过了一个安稳的夜晚。

凌晨的陀湾村还沉浸在梦乡里,偶尔能听见人家院里吱吱呜呜狗吠声。当晚的月色稍有几分淡泊,凌晨四点多月亮已经完全落下了,冬日的天空黑漆漆的一片。

陀湾村李林亮家的小院里,冷清清的,所有的一切沉浸在冬日的美梦里。

漆黑的屋子伸手不见五指。突然一阵急促的音乐响起,原来是李林亮放在土炕旁边的手机响了。

王兴梅被这嘈杂声唤醒,缓缓地伸出捂在被子里的胳膊,挣扎着睁开迷糊的睡眼,眼睛盯着那微弱的手机屏幕背光,伸手摸了过去。

撑着胳膊在土炕上划拉了几次都没有摸到手机的位置,他又试着探了探身子,往前撑一撑手臂,终于拿到手了手机。

关闭了手机铃声,她瞄了一眼手机上的时刻,五点刚刚好。凭借手机的微光,她拖着被子窜到炕沿边,够到墙上的开关打开了屋顶灯,明晃晃的灯管瞬间照亮了整间屋子。

她刚伸出手,想推一把睡在身边的李林亮,看到李林亮背对着自己,似乎还沉浸在睡梦中,她又将伸出的手缩了回来。

掀开身上披着的被子,起身穿衣,走进小院,在屋角的地方,李家的小黄狗听见院里的动静后叫了几声,王兴梅往上拽了拽衣领,将披在身上的大衣裹紧,打开了尘封一晚的铁门。

王兴梅回到屋子里,看到李林亮正在土炕上坐着穿衣,“你先别起来了,时间还早,还能再睡会。”她说着脱下身上披着的大衣,搭在炕沿上。

“睡不着了,闹钟响的时候我就醒来了。听见你把闹钟关了,再没起来。”李林亮说着,迅速的穿好了上衣。

“你上来睡吧,我自己收拾一下就好了,又没什么东西!”他说。

王兴梅取下挂在烤火炉旁边的拨火棍,挑开烤火炉的盖子,轻轻拨弄着还未完全燃烧的煤灰。

摆弄好烤火炉后,她从屋子角落贴近炕沿的地方搬了一把椅子过来,靠着烤火炉的旁边坐了。

李林亮穿好衣服后,倒好了洗脸水赶忙开始洗漱。这时王兴梅从椅子上起身了,“我给你取个方便面,你泡好了吃。”他对着正在洗脸的李林亮问道。

“不吃了,时间不够了。”李林亮说道。

“还早着哩,你吃上些东西再去也不迟。”王兴梅看了看墙上的挂钟,五点四十六分,朝着李林亮说,说着她去另一间屋子取了一袋老坛酸菜方便面回来。

从橱柜里拿出一个小的圆形加厚不锈钢盆,把刚才带过来的方便面泡好了,盖上盖子捂着。她又从橱柜里端出来一个盛着馍馍的盘子放在圆形的地桌上。

“你给我那个平日里干活的那旧衣裳拿一下,我等会把那件衣裳穿上。”李林亮擦着脸说。

“你先吃,我给你找。”王兴梅在立柜里找那件老旧的衣裳。

“滴滴滴……”一阵汽车刺耳的汽笛声在村子的巷道里响起。“你听见没,是不是拉人的车过来了?”李林亮侧耳听着屋外忽明忽暗的汽笛声,说完后急匆匆的开始扒拉手中的饭碗,生怕错过了前来接应的车辆。

“我看看去,你赶紧吃,多吃上些。”王兴梅说着出门去。她站在小院的大门前张望着,看见巷道里一处车灯飘忽不定正向这边靠近,是一辆小型货车,很快便来到她眼前。

驾驶室的车门打开了,司机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小伙,戴着一顶加绒针织毛线套头帽,身穿休闲保暖短款羽绒服,一双休闲高帮防滑皮革大头鞋在驾驶室昏暗的顶灯下还能够分辨一二。

小伙名叫齐怀济,是邻村傅家窑的一位货车司机。副驾驶位置坐着一位四十来岁的男人,脸庞消瘦,高高的颧骨分外突出。

“李姨,你好啊!”小伙在这之前就已认识陀湾村的李林亮,看见一个妇人站在门前等待,自不而然猜到是李林亮的妻子,于是先开口说话了。

“你是……哦!你是齐明堂的大儿子?是不是。”王兴梅看着眼前这位不太熟悉的面孔,愣住了神,诧异地说。心里默念道他是怎么认识自己的,此前又不曾见过。

突然她想起那年给自己家送过西瓜那位小伙,看他的行为动作有几分相似,回想到那个小伙,还真像那么回事。

“嗯嗯,就是。李叔人哩?”他此次前来是负责人员接送的,时间紧,不必过多的寒暄,因此直言问道。

“他吃点馍馍,小齐先进屋坐会再走?车上冷。”王兴梅问他。

“不了,李姨,我们在这等会就行,等叔吃完就走。”小齐说着将货车熄了火。

“那行,我进去看看,你们先等会。”既然小齐不愿意进屋,只有让他们在院外等着了,说着转身进屋去。

李林亮在听到门外的汽车声后,猜到一定是同行的汽车来接人,狼吞虎咽很快便吃完了碗中的饭食,到院里来找寻劳动用的铁锨,恰巧碰到进屋来的妻子。

“车上冷,我给你取件衣裳。”她说着到屋里找了一件厚厚的加绒棉大衣出来,李林亮已在院子外等候。

这次去沙漠压沙同行的有七八个人,齐怀济便在自己的货车车厢仓栏上搭起一顶帐篷,用以挡住冬日刺骨的寒风。

“把这件衣裳拿上,车上的时候盖在腿上,路上冷的很。”王兴梅说着将手中的大衣递给李林亮。“这儿还有点馍馍,中午吃不上饭,就吃点馍馍。”

李林亮接过大衣和馍馍,转身跳上了汽车,钻到帐篷里边去了,同行的几个人也在这儿坐着正聊着解闷。

齐怀济重新发动了货车,车子缓缓地开动了,逐渐消失在黑漆漆的夜幕里。王兴梅看着货车驶出了村子巷道的尽头,又回到屋里去了,趁着还有夜色再睡会。

齐怀济开着自己的小型货车穿梭在平直的柏油马路上,由副驾驶位置的引路人说明汽车应该在什么地方转弯,从哪个方向走。

坐在车厢里的李林亮他们三言两语聊些生活的琐事,以化解沿途的苦闷。汽车在马路上飞快地行驶着,寒风刮着帐篷呼呼作响,虽然齐怀济在出发前将帐篷捆扎结实,但在冰冷的空气里依旧忽上忽下飘荡着。

李林亮将盖在腿上的大衣半截压在身子底下,裹在一起。大家嘻嘻哈哈闲谈的声音越来越大,掩盖了风吹帐篷的声音。

急速行驶的货车穿过一个个村庄,路过一片片田野,天还未大亮,路上车辆没有多少,只是时常有路过的车辆交汇。

汽车渐行渐远,沿途的村落逐渐消失不见了,田地也少了很多,树木更是稀有,大片的荒地、沙漠地多了起来。

汽车从这条马路进入另外一条更加宽阔的马路,显然这是一条新修的柏油马路,沥青混凝土铺面少有车辆行驶的痕迹。

“这是一条新规划的公路项目,从东拉县到五里乡。”引路人向司机小齐介绍说。

“哦……难怪,我看这条路还是新修的,越走植被越少了,像是通向了沙漠深处。”齐怀济驾驶着汽车,看着眼前这条黝黑的柏油马路,似有所感于眼前的一切。

此时,他已驾车行驶一个多小时,天空方亮,已经能够感受到沙漠的气息。

“我们是要在这地方压沙吗?”小齐好奇地问。

“不是,这地方还行,起风时刮不起沙浪。再往前走个十多公里,那里全是流沙,一场大风过后就把公路掩埋了,我们就是要在那地方压沙。”引路人看着小齐笑着说,一边朝前走,一边向齐怀济介绍此段路途的听闻。

汽车很快在路边的一处停下了,李林亮一伙人陆陆续续下车了,在长时间蹲坐之后,腿部肌肉倍感麻木且夹杂着几分酸痛,需要活动活动让血液流通,李林亮伸展着四肢,身体也暖和起来。

眼前是一片荒凉的大沙漠,沙生植物凤毛菱角。前边不远处几顶帐篷静静地趴在沙丘上,公路的一头扎满了草方格,蔓延开来,一直延伸到他们落脚的地方。

在马路边停着一辆货车,货车周围堆放着大量的麦草,货车师傅正在收拾捆扎麦草用的绳索,看情况是刚刚卸完扎草方格用的麦草,现在要准备回去了。

在他们到达目的地没多久便有压沙工作管理人员来到这里,将大家召集起来,说是要对压沙工作进行指导。

管理人员首先对草方格沙障防风固沙原理进行了简单讲解,在铺好的草方格沙障上,风沙流经沙障产生旋涡,在沙障周围开始积沙,经过一段时间积蚀之后,形成积蚀平衡洼面,通过草方格沙障以达到削弱风力的侵蚀作用。

李林亮这些人对于这样的知识是不愿意侧耳倾听的,他们对于这些知识只能达到一知半解的地步,不能完全明白。

接下来他又向工作人员介绍了草方格沙障操作方法。

将事先准备好的麦草沿直线平铺,再垂直直线平铺形成网格状,网格大小控制在1mX1m为宜,沙丘坡地可根据操作难度做适当调整,不可有大的误差出现。

然后用钝刃平头铁锨从草中部将麦草压入沙中12cm~15cm即可,麦草露出地面13cm~15cm为宜,把顶部麦草的宽度控制在5cm~6cm。

形成沙障后用脚将麦草两侧沙土踩实,用铁锨刮一刮麦草上方的沙土,以尽快形成沙障。

管理人员讲解完毕后就给他们指定了操作区域,让他们行动起来开始干活。

李林亮在划定的地方照着管理人员所说的方法开始扎草方格。他从货车车厢取来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铁锨,走到麦草堆旁抱过来一大捆麦草放在需要设置沙障的地方。

又将麦草捋顺了,摆成一条直线,接着又摆弄好另外一条,交叉呈方格状,目视是1平米的方格。他拿起铁锨将麦草从中间一段一段地扎入沙土中。

由于是新手,对于一系列的动作还不够熟练,掌握不好铁锨的力度,或深或浅,起初扎一个方格需要六七分钟才能完成,看着自己扎的草方格,弯曲的四边真不像是个方格,他自己也笑了。

他起身望一望四周扎方格的人们正干的如火如荼,自己也不甘示弱,加快手中的动作。上午时分,这片沙漠开始起风了,风不大却足以刮起扬沙,吹到人的眼睛、鼻子、嘴里都是沙尘,呛的难受。

麦草堆在地上被风吹得凌乱,很难再继续下去,于是大家放下手中的活准备吃午饭休息一会。

午饭过后,视天气情况决定是否要继续干活。一伙人陆陆续续钻到帐篷里去了。大家互相说笑着吃着手中的饭食。

李林亮取出袋子里的馍馍填了填肚子,司机小齐递给他一瓶矿泉水,他拧开盖子喝了几口,看着帐篷外的天气。

果然,一伙人吃完午饭,沙漠的风已经小了,可以接着干活。李林亮他们走出帐篷重新回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区域,开始忙活起来。

经过一早上的试手,李林亮操作起来熟练了许多,堆草、叠方格、压沙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在内心的驱使下,他扎草方格愈加迅速,这样他就可以拿到更多的工资。

虽然空气中还弥漫着沙尘,此时的他也顾不上了太多,要做的只是低头干活。当一个人处于忙碌之中时,总会觉得留给自己的时间是那么短暂,他还没有感觉到自己的速度足以赶得上一个扎草方格老手时,已经是下午五点了。

冬日的日头落得很早,返程需要一个多小时,因此他们必须准备收工返回了,在将剩余的一点边角收拾完整后,李林亮一伙人搭车准备返回。

起身的那一刻他才感觉得自己弯着腰好久,腰与脖颈开始隐隐发痛,他半弯着腰拖拉着自己的铁锨踏上了返程。

到家后王兴梅准备好了炒菜,火炉上的水“咕噜噜”地冒着泡泡,就等着李林亮回来,锅里下了拉面就可以开饭了。

李林亮简单的洗漱了一下,将地桌擦干净,摆放好菜品,开始吃香喷喷的晚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