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段明是非之红楼梦 > 薛宝钗不爱贾宝玉

薛宝钗不爱贾宝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段明是非之红楼梦!

给贾宝玉过生日,怡红院的丫鬟们兑钱开夜宴,请了黛玉、宝钗等人,一起“夜聚饮博”,喝酒玩游戏。(第六十三回)“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

第一个就是薛宝钗,她摇了摇,抓出一签,上面“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还有一行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芳官配套唱了一曲《赏花时》,是唱给吕洞宾的。曲词没什么特殊的,群众熟知的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歇后语。

知道袭人提了月钱之后,薛宝钗中午“顺路进了怡红院”,帮着袭人绣贾宝玉肚兜上的莲花图案。薛宝钗是顺路,袭人是说着话突然要“出去走走”,留下薛宝钗和睡着的贾宝玉;“林黛玉因遇见史湘云约她来与袭人道喜”,两人在窗外嘲笑加谈论了一会儿屋里的情况后准备离开。贾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第三十六回)

《红楼梦》写事是正反两面的,第三十六回写事的正面,第六十三回是镜子里的反面——也就是背后动作。看似随意的相聚,就像生日宴一样,是贾宝玉让袭人他们去分别把人请过来的,话是说给薛宝钗、史湘云和林黛玉听的——不是梦话。王夫人那边提了袭人的月钱,坐实了袭人的姨娘身份,对应的是贾宝玉要给林黛玉安心。不要金玉姻缘拒绝的是薛宝钗和史湘云两个人。

从那时开始,史湘云就不在潇湘馆住了,与林黛玉进一步疏远,而史湘云起的诗社,薛宝钗果断接了过去。

古时的情专指爱情,爱才指所有感情,“任是无情也动人”是说薛宝钗对贾宝玉没有男女之间的爱情,贾宝玉这里的“喊骂”属于自作多情。绣花与《赏花时》相对应,薛宝钗从进入贾府之后,一直是帮着贾宝玉的,所以说“也动人”。贾宝玉为了表白林黛玉,“反咬一口”,属于不识好人心。贾宝玉出现这种“误咬”现象,是因为对自己和贾府的情况认识不足,也同时对薛宝钗、林黛玉等认识不足,不能准确判断是非对错。

这就是薛宝钗不爱贾宝玉的第一个原因:认识差了层次。

###

贾宝玉不被薛宝钗需要

薛宝钗从小丧父,被薛姨妈抚养长大。薛姨妈带他们去贾府不缺钱财,为了寻求庇护。薛姨妈和薛宝钗需要的都是强力守护,或者说是贾府的权势。薛家是商家,他们需要的是官。这就是为什么薛宝钗要进京待选,最高的官就是皇帝。

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官之子,但是其表现之蒙昧,读者都认为其不可能做官,薛宝钗看他就是强势不足,软弱有余,不是薛宝钗寻求的依靠和庇护。贾宝玉不被薛宝钗需要和向往,也就激不起她的热情。林黛玉在贾府孤身一人,没有同龄朋友,她需要贾宝玉,两人产生青梅竹马式初恋情怀就成为一种必然。

###

薛宝钗对贾宝玉这类人太熟悉。

薛宝钗劝林黛玉少读闲书时说:“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姊妹弟兄都在一处”,不只跟薛蟠一起长大,“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就是“你看的我都见过”,甚至“你经历的我也经历过”。薛宝钗一直称呼贾宝玉“宝兄弟”,对应着她的“弟兄们”,也对应着两人名字里的“宝”字,是薛宝钗对贾宝玉这类人熟悉和了解的意思,也是她真心把贾宝玉当表弟看的意思,是亲情不是爱情。

不说血缘关系,即使生活离得近或者比较亲近的人,大多也不产生爱情。爱情是一种激情,有神秘和探究的兴趣在里面。大多男女只是跨过婚姻的门槛,热情就立马下降了,就是因为熟悉了。更何况“七年之痒”和“牵着老婆的手就像左手牵右手”。同村、同学和同事之间,如果不是一开始就有情,越相处越没爱情,会增加的只有友情和亲情。同居也是相同的道理,同居时间越长越难进入婚姻——这已经成为年轻人婚恋的显著问题之一了,一恋爱就想同居,一同居就不想结婚。

###

薛宝钗与贾宝玉“道不同”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第七十回),众人第一次写词,也是书里唯一一次。词与诗不同,分上下阙,分别映衬个人的上半生和下半生的命运。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薛宝钗写的这首咏柳絮的词,第一句对应的就是“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白玉指的是汉白玉,白玉建造的屋堂指宫殿,薛家是皇商,所以薛宝钗说自己在白玉堂前跳舞,舞指长袖善舞,善于为人处事。“金作马”有两层意思,一是以金为马,开路;二是金子堆积起来的人,伯乐相马,马指人,薛宝钗的见识、修养,包括吃的冷香丸,都是用金子精心养育调教出来的。“春解舞”“东风卷的均匀”,是说以金开路,各方助力,八方来财——春风“解”意,东风助力。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这四句就是薛宝钗的性格,不随流水,不随波逐流,不落尘泥,高洁雅士;不改本质,随意聚散,冷眼看世情人间。应和着曹雪芹《终身误》中写薛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薛宝钗还非常有追求,非常自信——“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频借力”,主动频繁借力,有手段。薛宝钗如果是个男人,就是现在“事业为重”的那种精英(晶莹)。

作为一个有主见、知世事的女人,薛宝钗“不坠青云之志”,等待“直上”的机会,她的形象是牡丹,艳冠群芳也就是“群芳之首”,是“百花之王”,是女中豪杰,是在哪里都要出类拔萃。“歌以咏志”,写词抒发的是情怀,薛宝钗过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结局,要看能够“借”什么样的“风”——一亡俱亡,一损俱损的情况下,无风,薛宝钗也难起浪;狂风暴雨,就只能躲在“山中”。贾宝玉从最开始的“做和尚”(第三十回、第三十一回)到“眼泪流成大河,”(第二十六回)、“化灰化烟”(第十九回、第五十七回),这样“求死、堕落”的思想和个性,很难得到薛宝钗的喜爱和看重。

薛宝钗与贾宝玉道不同,不相为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