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临安英雄录 > 将门虎子

将门虎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临安英雄录!

(杨府内堂。夜间骚动,喊叫声凄厉,见人便掐,似癫似狂且力大无穷…)

贴身丫鬟:小姐病发了,快去禀告老爷夫人

丫鬟:是

(于是乎家丁到城里药铺拍门请医看诊,说法云云……大夫摸须摇头,收拾医具。)

老管家:你别顾着摇头倒是说话呀。我家小姐究竟患的是什么病?

大夫:从脉象看得的是鬼证,这不是吃药就能治得了的…

(于是便请来道士设坛祈祷。)

(次日清晨。薛宅。一个管家模样的仆人带领几个家丁前来扣门。)

管家:请问柳姑娘在不在?老汉是杨府管家特来拜请

楚霖:请进

(一行人带来拜帖和礼品。斟茶待客。)

管家:我家小姐生病奄奄一息,群医束手无策,经肖员外引荐姑娘医术高明,老汉奉主子差遣前来拜请(递上拜帖)

(柳希仔细阅看完毕。)

管家:姑娘可有疑问?

柳希:杨小姐是从临安回来后行为失常?

管家:是。起初是日渐消瘦,精神不济,主子没在意,只当是饮食失衡,每天炖些补品给她吃,可是最近夜里夜夜癫狂,焦躁易怒不可收拾,瞧了十几位大夫都说无望

柳希:病况是否形削骨瘦,失眠多梦,时时胡言乱语,哭笑不止,时而沉默不语,精神恍惚?

管家:是…没错,就是这样

(杨府内堂。和尚道士轮流施法念咒,房门内外贴满符纸经文。杨汶袖小姐歇斯底里抓狂,叫喊……)

老仆人:终于平静下来了……

道士:将符水给小姐喝下

老仆人:是

(众丫鬟废了好大劲儿将符水给汶袖小姐灌下。强灌第二碗符水之后,才神魂稍定…)

道士:小姐被厉鬼缠身,方才与这位法师和力才将她暂时压制

杨老爷:压制?

和尚:是

杨老爷:驱邪捉妖是你们的本事,仅仅将它压制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们就这点能耐?

和尚:此鬼怨气太重,不接受超度教化,一定要偿命才肯善罢甘休

道士:小姐已被夺舍,一旦强制收魂,也会因此而丧命,我二人法力有限无法将她收服

和尚:前生冤鬼,非妖孽,法箓不能治...

(于是当柳希到杨府内堂看望杨小姐的时候,她像一樽木人似的卧在病塌上。纹丝不动,毫无反应。)

柳希:(把脉过诊)阴气过剩,气血不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杨夫人:啊!可有治愈的方法?

柳希:有,法于阴阳,只要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固护阳气,从而百病不侵

杨老爷:听肖兄言姑娘除了通晓岐黄之术还是玄门高人,今小女形如槁木犹如活死人,岂是调补气血就能治好的呢

柳希:高人不敢当。以黄帝内经所注,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阴阳为生杀本始。先固本培元…

杨老爷:修其身,正其心,养其德从而能达到痊愈的目的?

柳希:正是这样

(于是在柳希的示意下,房间重新整理,做到日照充足,上下通风,视野开阔……道士留下的符纸被撕下…)

杨老爷:小女得病后极度厌恶经文,不喜光,和尚道士都说是中邪,鬼上身

柳希:从症状看来确实没错,只是现在从她身上看不到附身的灵体

杨老爷:怎么会呢?今早汶袖还被它们折磨得要死要活,现在却…

柳希:确实看不到。

杨老爷:该不会是它们藏匿起来了?听闻若有道行高深的人到来,鬼魅便会逃蹿而去

柳希:有这可能。灵体自行离体本是好事,只是一旦抽离,便会导致精神恍惚萎靡不振

杨老爷:失魂掉魄,可有医治之法?

柳希:先采用道家的招魂术让杨小姐魂魄归体,再用咒语净身,封身

(于是家丁老嫲嫲带上杨小姐的衣服到城外喊魂,二魂依附在衣服上回来后再念咒牵引回身……)

柳希:(净身咒)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

(众人都静静地看着…)

杨老爷:何谓净身,封身?

柳希:净身可以令身体内四正之神归于正位,消除身业,拥护身形,保卫道体。净身之后百邪不敢侵,万魔不敢害。封身,防止邪恶再附体,扶正祛邪

杨老爷:施咒之后,小女不会再有事了吧

柳希:种种魔障,皆起于心。是心所招,由心所幻。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风月无古今,情怀各相异。扰乱杨小姐的是她的心

杨夫人:(叫喊)汶袖…

(杨汶袖渐渐回神……)

柳希:你叫什么名字?

杨小姐:…杨…汶袖…

(以手隔空探视她。)

柳希:元神归体,身子已慢慢回阳,阴气逐渐退散,只要适当指点引导她,别再胡思乱想,从今以后皈依三宝,如法修行,自然无事……

杨老爷:什么?皈依三宝?你要让我女儿出家么?

柳希:…。

杨汶袖:爹…娘……

(杨小姐恢复神智,众人惊喜不在话下……)

(淮阳客栈。)

(宗政陵沉睡中……大名府北关门外,谷鸣山上草木葱郁,景色秀丽,鲜有人踏足。至林峦深处,泉石清旷,杂树新绿,野花半开。翻山越涧,林间穿行,来到一处断崖边,只见栈道凌空而建,盘旋回转,有一古寺,名曰法华寺。从建筑风格上看,寺庙建于李唐时期。住步寺门前,推门而入,行走其中,庙内空无一物,见一少女堂前盘腿打坐,视之,已入定也…

僧道不管春深浅,赢得山中岁月长…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日久年深…少女独居山中避世修行禅定功夫甚深,不觉已定去数十日。一日,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万物的声音都在萧瑟的清晨悲鸣,苍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的雨,一霎时,雨急似箭,风吼万林,寺里铜铃声大作,少女闻声开定,听得门外骚动,起身试之,乃一重伤金兵死在山门外…

(情景倒叙。ez江陵府。)

旁白:公元1230年蒙古再度兵分三路攻打金国,金朝岌岌可危…

京湖制置使史嵩之:金国派遣使者说服我朝联合抗蒙,然而,蒙古都元帅塔察儿被金军击败困于蔡州,也谴使向我朝联合出兵,借助粮草,虎狼之斗,形势不妙

宗政陵:朝中决议如何?

史嵩之:众说纷纭,未有决策。我也很矛盾。所以找你来商议,不知你以为如何?

宗政陵:北方蒙古兵强马壮,金人为我国之屏障,虽然暂时顶住了蒙古的攻势却已今非昔比。无论我们出不出兵,金国早已奄奄一息,灭亡在即。然而,我们尚不具备坐观成败的实力,不如趁机联合蒙古,尽量拖延必将到来的宋蒙之战。一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备战,二来也可以趁机抢得一些地盘以增加战略规划,既可以向蒙古人展示自己的实力,又可以使他们不敢轻视自己…

旁白:宗政陵此番话打动了史嵩之,并上报朝廷。于是联蒙灭金,也经由宋理宗赵昀深思熟虑做出的军事外交战略,以报靖康之耻……在大臣史弥远的决策下,令京湖制置司出兵。派江海,江万载叔侄带宗政陵领兵两万,运粮三十万石北上灭金……

(宋军一出,金国就集结了两万骑兵前来阻击,意图阻止宋蒙联军。宗政陵下令鼓噪前进,一举击溃前来金军,追杀到高黄坡,斩首一千二百级……)

(蒙古帐营。)

众将领:宋军一来两面夹击,金人犹如笼中之鸟,瓮中之鳖,灭亡指日可待

部下:(进)宗王,宋军已进驻蔡州城南

塔察儿:(喜极而立)哦!他来了…今次灭金非此人不可

副将:宗王所言为何人?

塔察儿:一少年英雄人物

副将:如此请他过帐一叙

塔察儿:正有此意。来人…

部下:(进)宋营少将军到

塔察儿:(喜)快…快随我出帐相迎……

众部下:是

(宗政陵入蒙古军营与塔察儿相会。塔察儿亲自出帐迎接,摆酒设宴,拉着他一起打猎、饮酒,最后两人干脆结拜为兄弟……蒙军营内众部下不解议论纷纷…)

部下:此何人?什么来头?

参军:武功郎,侍卫马军行司,宗政陵是也

部下:武功郎?区区一个小官,宗王竟然敬如上宾,礼意殷勤不说,还称兄道弟

参军:你寡见少闻,此人虽然官职不高,但出身将门,天赋异禀,自幼随父抗金颇有功绩,虽年少,却胆识过人英勇非常。况且侍卫马军行司属于中央禁军,由此可见宋廷对他十分认可和器重

部下:真看不出来

参军:我族人历来崇尚武力,勇者当其先。军旅生涯炼就良好的武艺,战场形势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使他在京湖一带抗拒金兵中崭露头角,发挥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去年在马镫山对决金国大将武仙,使其覆灭,宗王对他的事迹赞扬不已敬佩有加

部下:原来挫败歼灭武仙军团谋取宋境四川,让金国元气大伤,又使我们少了一个大负担的人就是他呀?

参军:没错,正是此人。

部下:真将门虎子也!

塔察儿:贤弟领兵北上,一路辛劳,先歇息几日再商议攻城不迟

宗政陵:为国效力不辞劳苦。

塔察儿:我率军围攻蔡州许久,仍未得手,军中士气低落,无奈只好一面修筑堡垒以防金军突围,一面派使者向你们发出联军的邀请

宗政陵:兄不必忧虑,今我奉旨而来,已有攻伐之兵和征讨之备。今蔡州已被围困多日,城中早已草尽粮绝,金人进退无路,又不能坐以待毙,料定不日之内必定潜军突围…

(不出所料,一日,金军忽然大开东门出战,杀出重围。宗政陵已有所预料,断其归路,擒拿将校八十余名,其余多数淹死在汝河里……他断定蔡州城内已经断粮,诫嘱宋军:“当尽死守阵地,严防金军突围。”同时他还与塔察儿画地为守,以防交战时宋蒙两军误伤。)

(端平元年即1234年,金国已经撑到了极限。正月初五,据史集记载“黑气压城上,日无光”。初九,宋蒙联军发起攻城,遭到顽强抵抗。蒙古军在西城的外城凿了五个大洞,军队蜂拥进入内外城墙之间的开阔地,直到晚上竟没有进展,只好撤出城外。在南门的宋军战斗多时,也没能登城。初九夜,金哀宗见大势已去,召集百官,表示要禅位于城东门守将、元帅完颜承麟。

正月初十清晨,与禅位在城内举行的同时,城外的宋军统帅江海向宋军下达了总攻令。部将马义架云梯率先登城,万余人踊跃而上,南门楼上竖起了大宋旗帜,宋军率先杀入了蔡州城。

登城的宋军杀到西门,打开门后放入蒙古军队。城里展开了激励的巷战,这是宋、蒙古、金唯一一次三国大交锋,熊熊大火燃烧着宫殿和街道,三方都在为各自民族的使命而战。随即金哀宗自缢而死,大将完颜仲德率领众军投河自尽。而接受了禅位的完颜承麟在最后时刻举行典礼,给金哀宗上谥号,接着就被涌入的宋蒙联军杀死。

城中的战火熄灭后,金国的降臣带着宗政陵找到了金哀宗的尸体,尸体已经焦黑无法辨认。随后尸体被一分为二,一半归宋,一半归蒙古。宋蒙分了金国皇帝的仪仗器械和玉玺等宝物。金国彻底灭亡。

宗政陵立下不世之功,一雪靖康耻,臣子恨,完成了岳飞等前辈的夙愿,给百年来受尽战争苦难的百姓英烈复了仇。)

(临安。)

宋理宗:金人已灭,朕想派太常寺主簿朱杨祖等人前往洛阳祭扫先诸陵寝,不料谍报显示蒙古已在孟津,潼关一带屯兵,想从淮东出发,不知可行否?

宗政陵:臣以为蒙古由两淮,泗水到汴京,路途较长没有半个月来不了。不如选精锐骑兵日夜疾驰,不到十日便可完事。等他们抵达汴京的时候,我们早已从容撤走了

宋理宗:好,扫墓祭祖一事朕交由你代办

宗政陵:臣遵旨

旁白:于是宗政陵带着朝廷使臣昼夜兼行,到达洛阳皇家陵寝,奉旨宣读御表后,隆重地完成了祭拜,干净利落。几天之后,蒙古兵到,他们早已成礼而归…

(返程时,众人夜宿深山。同行的看班祗候林拓朝和主簿朱杨祖一行已就地而眠。十几日快马兼程,困意袭来,宗政陵刚合眼而卧,忽然间感到身体已离开地面,睁开眼睛居然是在腾空飞行,再看,是八九个将士模样的人架住他,正以飞快的速度翻山越岭,他使劲儿挣扎,却动弹不得。

宗政陵:你们是谁?

山神:别害怕,我们是大理国的山神

宗政陵:山神?

白脸山神:嗯,我们能知过去未来事,知道你在功勋和德行上都堪称盖世之英雄,仰慕不已,特来相请。

青脸山神:不久的将来大理就要被攻占,成为蒙古属地,因此我们想请你到大理为我们增兵置卫,设计保全

绿脸山神:国家国势衰微内部矛盾激化,我们是真心诚意来请你的,不必猜疑,看,我们还请了天神来帮忙

(旁边四位一语不发尊贵霸气,高高大大,全身散发耀眼灼灼光辉的就是天神。)

红脸山神:过了这山头就是大理国境了……

(话音刚落,天边护法神,现大身。天神一看到,就走了。没有天神加持,山神没有办法,只得把宗政陵放下来。)

宗政陵:这就是你们大理的请客之道?

白脸山神:恕罪恕罪,为了国土不落他人之手,不被外族所侵只好出此下策,不得已而为之。

红脸山神:我们筹划许久,想不到还是被你们的护法神发现了

宗政陵:你们是山神?

白脸山神:是

宗政陵:做山神多久了?

白脸:近千年了

青脸山神:我们生前并非达官贵人。西汉元丰二年,随汉武帝开西南夷,战争频繁丧乱,每次出征,遇到敌人必定全力而战,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流箭而亡

白脸山神:玉皇很看重忠孝节义,凡是为国捐躯的人,不管是仆从奴隶只要生前没做过坏事,死后到阴间必定给他一份差事,生前做过坏事的,也可以抵偿所犯的罪过,可以到人间转世

红脸山神:我们不想轮回,而做了碧鸡山山神。天神走了,我们回不去了…

宗政陵:这是什么地界?

绿脸山神:四川

宗政陵:四川?我奉旨办事正要回京交旨,不能延误,你们赶快送我回去

青脸山神:这事不难,请容许我们商量一下

(四位山神,小声交谈。)

白脸山神:没经过你同意,就私下相请,实在抱歉,因为请不了你我们也没脸回去,今后就留在你身边吧

红脸山神:我们山神依附着大地,能主宰风雨雷电,狩猎,采集的丰歉,还有天时地利的顺逆,生物的兴衰繁简,人们的安危生死,瘟疫的传播,消除等等…都在我们的职权范围内

青脸山神:我们留下来可以成为你的护法神

绿脸山神:有我们的庇佑你能谴除一切魔障恶缘,不受侵扰,事事顺利,圆满

宗政陵:…,好。(施礼)有劳各位尊神

(回京复命时,宋理宗对宗政陵非常器重,召见后夸奖道:你是名将之子,忠诚而又勤恳,破蔡灭金,功绩昭著。)

宗政陵:这都要归功于宗庙社稷的威灵,陛下的圣德,和三军将士的努力,臣何力之有?

宋理宗:(高兴)建中兴大计,使国家转衰为盛,爱卿有何良策?

宗政陵:望陛下宽待百姓,储蓄人材,等待时机…

旁白:不料端平元年六月,宋理宗不顾满朝文武一片反对,决意出兵抢夺中原失地,大败而回……

(梦中,天,清旷迷茫,一道道寒山,一片萧条。屡屡发现将士喂马饮水留下来的水洼和车辙,想起端平入洛的将士,为何溃败得如此仓促?凄凉的风从西北吹来,隐隐约约的军马声,渐渐,看到将士和旗帜,是赵葵军。他们兵败而回,垂头丧气。咦,行军后跟着数十名百姓,柳姑娘?人人均已疲惫不堪……)

(淮阳客栈。二贴身在亭子处下棋。)

店小二:(提着水壶经过)公子,晌午已过,要不要用饭?

百里桑:什么?都已经这个时辰了?

店小二:是呀

柯子布:(起身,看着房门)少爷还没起身

百里桑:是啊。会不会有什么不妥啊?……诶?(制止)你干嘛?

柯子布:(使劲往房里窥视)看不到

百里桑:不记得啦,少爷不许我们别打扰他

柯子布:但是实在令人不安

店小二:会不会出门啦?

百里桑:不会的,我俩一直在花园这儿下棋,少爷出来我们一定会看得到

店小二:咳!以我丰富的经验你们还是赶快进去看看,万一他自己想不开,又或者被仇家给这个(比手割喉)…

百里桑:我掌你的嘴啊,胡说八道什么

柯子布:这里没你的事,下去!

店小二:是…(提壶抱头鼠窜而去)

柯子布:怎样?要不要进去?

百里桑:少爷有吩咐,再等等,以半柱香为限

(此时,一马平川的大道上,蒙古使者王檝正赶往临安…)

旁白:自端平入洛后,宋蒙联盟已经公开破裂。端平入洛是宋朝破坏盟约,引狼入室,也揭开了宋蒙战争的序幕。宋军进军河南后惹来蒙古人。蒙古作为刚刚兴起的游牧民族,强烈扩张掠夺野心根本不需要谈什么败盟,侵宋的计划早已是蒙古人的庙算之中……随着蒙古使者王檝来到临安,标志着宋蒙战争的全面爆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