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临安英雄录 > 少女下山

少女下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临安英雄录!

汴京城外三百里处。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桃花不识人间悲苦,人已逃亡,花儿寂寞无主地开着。烟草茫茫,晚鸦聒噪,人烟稀少…

穿过田间小路,一路骸骨暴露,血肉狼藉,不胜伤感。行至一处,见大旗倒于荒地水草丛杂处,未数步,闻呻吟之声,前往察之,见一士兵折臂而卧。

少女:(走近)…。

(有气无力。身中数箭,垂死之状。看见少女沉重,吃惊…)

壮年金国士兵:…  我们战败了…我快死了…(断断续续)人临死前…往事清晰在目…恍若昨日。我自幼在燕京郊外长大…后来村子发生瘟疫,一天,有人路过村子,见到村里的惨况就留了下来。她给村民治病,照顾瘟疫失去父母的孤儿…她慈悲为怀,心地善良,深受村民们喜爱…

(看着少女,场景回忆,某村庄里。一个身着白色粗衣麻布的少女,正在晾晒草药。旁边围着五六个四五六七八岁的孩子,跟着她一起制药...)

……  小希姐,我是小圆啊…

少女:(吃惊)小圆?…

(回忆情景,六岁孩子,常背着年幼的弟弟。)你是小圆!!?

壮年金国士兵:小希姐…几十年了…你的容貌…你……

少女:小圆…

壮年金国士兵:小希…姐…

(死亡。)

少女:……

(场景回忆,老人,妇女,儿童在村郭外送行。)

女童一:姐姐,一定要走吗?

小圆(幼年金国士兵):不走行吗?

女童二:你会回来吧

男童:(问)为什么要走呢?

男童二:(不舍)不要走

女童三:(抱)我不让你走

老人:为何坚持要走呢?唉…

老妇:(依依不舍)非走不可么?你舍得我们,我们舍不得你啊…

(安抚孩童。)

少女:我也舍不得大家…

众儿童:(哭着挽留)别走…

少女:我要继续修行。有缘还会再见的…

(背着包袱独自远走。…小孩,众村民目送,依依不舍...)

(乌鸦“哑哑地叫”着飞来走去…)

(少女不忍心尸体被飞鹰野兽啄食,焚烧尸体,大火将阵亡的士兵吞噬了…)

(许久,见一老者跌坐在路边大口喘气。)

少女:(走近,扶起)老人家

老者:真好,终于有人来了…(喘得厉害)数日前,我出来找吃的跌倒了,动弹不得…几个野果,帮我拿到城南青云巷刘家给老婆子…她饿了…

少女:我会带给她的,你放心

老者:谢谢你…阿珠…阿珠…(死亡)

(放平遗体,双手合十,念咒超度。)

少女:破迷开悟,明心开性,离苦得乐,业障已除,脱离人世苦难,地狱门破,菩提道开,脚踏莲花,往极乐净土去吧…

(拾起野果,朝汴京城走去…。)

(内景,汴京城门楼上。时间,白天。人物,崔立,副将王一。)

王一:(敲门,进)将军

崔立:交代你办的事,办得怎样

王一:(恭敬)末将到处找,无论城里还是城外都无年轻女子

崔立:确定都找遍了?

王一:找遍了。还扩大范围找。现城中百姓一千多人,老弱病残,女人也都是些未满二六的女童,城外村子别说女人鬼影都没一个。我们已经尽力了

崔立:城郊山上也找了?

王一:这...这倒没有

崔立:没找,你居然敢说找遍了,随便糊弄我,你可知后果?

王一:不敢欺瞒将军,末将只不过想蒙古人乱杀入城,逢屋放火逢人举刀鸡犬不留,百姓逃生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会跑到山上?

崔立:真是可惜,好不容易得到阿珠这个女人,偏偏她又自寻短见。守着一个空城,什么乐子都没有,你立刻去抓两个女童回来

王一:女童?这…

崔立:还不快去?

王一:(战战兢兢)女童又怎能伺候将军呢,末将明天继续找,一定找个女子回来

崔立:敢推迟不去?小心你的脑袋

王一:将军,上次抓阿珠姑娘已连杀多人,联合都尉元帅,安平都尉司千户已有不少怨言,我看还是谨慎为好

崔立:哼,李贱奴,李伯渊他们几个一直不服我,再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就杀了他们,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你再不去我先杀了你

王一:(惊慌,出。)是,末将马上去

(外景,汴京城城北。守军几人抓了两个女童,其家人哭天抢地,女童哭爹喊娘。)

(不远处,一探子观其情景。)

(元帅府。都慰李崎,元帅李贱奴,千户李伯渊。)

李贱奴:自蒙古破城以来城中百姓屠杀殆尽,尸体堆积如山,天气转热,一旦发生瘟疫,如何是好

李琦:(神色沉重)元帅,城中守军已在城外挖坑填埋,无奈尸体太多,七百名守军日夜轮流,我担心尸体还没处理完瘟疫就来了。除瘟疫之外,眼下已缺粮,我多次到城外勘察,发现农田尽毁,一片败相。本已禁止百姓出城,然城中没有食物,只好大开城门,让百姓出城挖掘野菜充饥。当务之急是即刻耕田播种,恢复生产

李贱奴:李都慰这件事交给你去办。一旦饥饿瘟疫袭来,横竖是死,由明日开始召集城中所有守军百姓,白天耕种,晚上掩埋尸体

李琦:是

李伯渊:元帅,探子来报,宋人已率军前来

李贱奴:何人为前锋?

李伯渊:淮西将全子才,率军一万,赵葵主力军为后继,赵范为两淮制置大使,负责接应

李贱奴:(思虑)糟糕,现整个汴京守军百姓加起来两千人不到,如何御敌

李琦:宋蒙联军灭了我们金国,他们对峙是迟早的事,只是想不到是宋军这么快就到了

李伯渊:宋朝皇帝想收复故土由来已久,如今蒙古人走了,这里又成空白地带,宋军一到,我们外无援军,内无将士粮草,不如这样,干脆投城

李贱奴:投城?

李伯渊:蒙古犬戎部落,乃外寇入侵,“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祸不及百姓,现在百姓却惨遭蒙古兵马蹂躏屠杀……这情况我们怎能将城池让给他们呢

守军:(进)元帅,千户大人,李都慰,方才崔将军命人当街强抢女童,女童家人欲图反抗,已被当场斩杀

李琦:又是这个禽兽

李贱奴:崔立这个人出身无赖,汴京围城中,被任命为西面元帅。次年杀了宰相,立梁王完颜承恪为监国,自称太师,郑王。后蒙古军南下以军议和为名,搜刮金银财物送给梁王和留在汴京的皇族后投降蒙古,现在仍然凶险暴横,恣欲自快,使得城内的军民怨声沸腾

李琦:他收刮钱财强掳女人,三番四次觊觎我妻子被我知道后,还数次加害我,我现在就去杀了他

李伯渊:慢着,此人该杀,但不是现在。上次他强占民女,滥杀无辜我已和他发生争执,如果现在再起冲突,只怕他会先对我们不利,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