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临安英雄录 > 江陵之战

江陵之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临安英雄录!

(临安城外,某村。达京,少年,少女一行人。)

少年:(问路人)请问这里可是董家庄?

老汉:是的。(打量)你们是

少年:我们来寻亲的。

老汉:寻亲?你们要找哪户人家?

少年:叫董三郎的樵夫,他妻子叫陈十一娘

老汉:董三郎,陈十一娘。你们是…

少年:是内人的生身父母

老汉:哦,我记得了

少年:恳请大叔指路,好让内人与父母团聚

老汉:团聚?莫非你就是被卖到扬州给人做童养媳的二娃吗?

少女:(哭)是的,我小名就叫二娃

老汉:迟了,来迟了,三郎,十一娘,两三年前已相继病死了

少女:(恸哭)不…

少年:二妹

(搀扶,安慰。)

达京:既然双亲亡故,还有亲人尚在吧?

老汉:有。我就是

(董家庄,某农户。)

董少女:是的,就是这里…屋外有水井还有一棵橘子树,没有错,这里就是我家

老汉:二娃能虎口脱险是三郎十一娘的阴灵庇佑,更有高人指点。你们安心在此住下,若你夫家人敢追到这儿来,我自有道理

(就这样,少年,少女,达京,阿德,小萸,楚霖行一人就在此处落脚定居。)

(临安城。邻家有一女子为妖怪所缠。那怪物面貌狰狞丑恶,遍体蒙茸,似毛非毛。)

妖怪:我并非害你,只不过是喜爱你的姿色

女子:那贾府小姐比我更貌美,你怎么不去纠缠她,而偏偏来害我

妖怪:这不一样,贾府小姐一身正气令人敬畏,我不敢犯。

女子:(怒骂)她正气,难道我就不正气吗?

妖怪:你某月日在城隍庙烧香,见路有男子走过,你在轿帘中暗窥,见其貌美,心窃慕之,这样的行为也叫正气?

(女子面红,不能答。)

(贾府内。贾妍之独自站在花园中。南玄急匆匆跑来。)

南玄:小姐你怎么跑花园来啦,夜里风寒当心身体快回去吧

贾妍之:南玄你过来

南玄:咦,好香,原来小姐是赏花来啦

贾妍之:隆冬到来,百花迹已绝,惟有蜡梅破,凌雪独自开。蜡梅花开为百花之先,迎霜傲雪,岁首冲寒而开,这一个好兆头

南玄:是的是的。幽香彻骨,艳而不俗。小姐我们采几枝回去,插入花瓶中,供于书案上

贾妍之:多采几枝,明早给宫伯母送去

南玄:是

(次日,将军府。老嫲嫲将腊梅插到花瓶里,其清香弥漫室内,香气浓而清,心旷神怡。)

宫昔遥:好美的腊梅。

老嫲嫲:夫人,我们园里的腊梅昨夜也绽放了。只因少爷去了黄州,怕你没赏花之兴,故而不报。

宫昔遥:妍儿真有心。立即差人请她过府随我一同用午膳

老嫲嫲:是

旁白:端平三年,蒙古在南宋的川蜀、荆襄发动了全面入侵,双方的战事十分激烈。这一年,蒙军显示出了它强大的战争能力,在荆襄战场上连破襄阳、随州、郢州及荆门军、枣阳军、德安府,南宋的整条京湖防线千疮百孔。宗政陵到任黄州,加紧筑城墙挖城壕,招募流民开荒,安顿各军,从而使黄州防务更加稳固。

丞相府里唱大戏,锣鼓喧天热闹非常。贾妍之只觉得百般无聊,悄然退出宴席。

贾老太:妍之这丫头长大了

贾夫人:嗯。

贾老太:改日把似道叫来,我倒要看看哪家的公子能配上咱家的丫头

贾夫人:是。

贾妍之出了府邸,漫步至城郊。通常她心情烦闷时喜爱登山,自古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寄身山水间,凡心归自然。

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枯藤缠老树,奇花瑞草,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蒨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正观看间,忽闻树林深之处有人言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而听,原来是歌唱之声。正是,何处歌声起,悠悠林木间。

一壮年男子:(唱)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只见一砍柴归来的壮年樵夫在溪边磨洗镰刀。他头上戴箬笠,身上穿布衣,腰间系环绦,足下踏草履。事毕,收拾工具准备上路。

妍之近前道:隐士

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不敢当…小姐有礼!我衣食尚不全,怎敢当‘隐士’二字?

妍之:你不是隐士高人,如何说出高人的话来?

樵夫:我说什么神仙话?

妍之:我才来至林边,就听的你歌里说隐居山中,日出而耕,日入而息,自食其力,远离人间是非,逍遥容与,友麋鹿,伴烟霞,面对青山绿水,悠闲地磨着斧子。如此令人抱赏称羡的生活,您不是隐士高人是什么?

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歌是一道长教我的。那道长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思虑,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到了

妍之:你家既与道家相邻,何不从他修行?

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妍之:真是行孝君子,向后必有好处。但望你指与我那道士住处,好去拜访去

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名叫碧山,你顺那条小路儿,约走七八里远有处道观…

玉泉观,在碧山山顶上,气魄恢宏,庄严肃穆。这座古老的道观掩映在几棵苍劲的银杏树下。进入草堂,寥寥无人,一派幽静肃穆。观里古木参天,尤其是那棵古银杏树犹如宝塔般耸立,气势苍茫雄浑,满树金黄的叶子,在满山的翠绿中显得格外耀眼,引人注目。

玉泉观中不见其他道士,只有一老一幼。

老道人告诉妍之,正值贼寇作乱,国难当头,师父带着师兄弟们下山抗蒙去了。我因年迈体衰,师弟尚幼不能同行,所以留在观里看守…

贾妍之:(焚香祷告)祈求国泰民安,盛世太平…

老道人:伏祈天恩,神光显应。从此天道运转,邪魔远遁。福佑众生,大地安宁…

妍之留下一封银子出了大殿,来到院子。

院里的银杏近千年的风吹雨打,霜逼雪压,树姿仍然高大雄奇,枝叶婆娑。黄灿灿的叶子,微风轻拂,片片飘然而落,令妍之有一种步入仙境的错觉。

古银杏的主干略呈扇柱状,躯干挺拔,树形优美,寿龄绵长,几达数千年。它以其苍劲的体魄,独特的性格,清奇的风骨,受到世人的钟爱。

古话说,树活千年必近神。玉泉观的这株古银杏,千年来受人注目拜仰,许愿求佑。而银杏树也犹如一位尊者,静静地俯视着身下的一切…

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

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

妍之忽然间醒悟,往山下走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