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不周颠倒录 > 第二回、神陵探秘

第二回、神陵探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不周颠倒录!

说时迟那时快,从周真页跃下悬崖到掏出穿山鼠笔记,实际上只经过了十余秒,根据笔记中那句‘古树正下方六十六尺’,他很快就在大片纠缠的藤蔓后方找到了秘道口。

秘道内黑乎乎的,隐隐透出一丝凉气。

他没有犹豫,身子一侧,硬生生从藤蔓缝隙间挤了进去。

双脚刚踏上实地,便隔着藤蔓听到外面响起熟悉的膜翼振空之声。

蝙蝠怪人追了下来!

周真页立即蜷缩、屏息。

振翼声逐渐靠近,在附近盘旋、停留、远去、终于消失。

但他并没有就此放松,而是小心翼翼地靠近藤蔓,透过缝隙观察了许久,确认再无异常后,才真正吁一口气。

太特喵刺激了。

周真页瞄一眼手上的穿山鼠笔记。

来都来了,不如趁机探索一下这座传说中的神之陵墓?

他掏出电筒照亮秘道。

眼前是一条削凿得非常整齐的石甬道,形状外宽而内窄,刚开始还能直立行走,渐渐的就只能矮身前进了。

坏消息:由于地面积了很厚的灰尘,空气中时刻弥漫着一股子土味。

好消息:虽然味道难闻了点,空气总算是流通的,能正常呼吸。

往里走约摸三、四十米,地势陡然沉降,形成了一口深不见底的方形竖井。

用电筒往下探照,可以看到井道内侧,开有一条条人工石缝。

一般人攀爬竖井,全靠这些石缝,但以周真页的身手,石缝自然可有可无,他飞身滑下井道,手脚交替撑墙,电筒则用嘴巴叼着,时刻照亮下方情况。

要说像这样深入地底,最担心的就是地气积聚,难以呼吸,可这山腹石壁上开有多处风洞气孔,反倒是越深入,空气更显清冷,连土味都几乎消散了。

周真页不禁纳闷:这古墓里还带通风透气的?

他继续攀滑,估算着下降了能有三十多米,到底了。

然后又是一段横向甬道,尽头再接一段竖井,再横道,再竖井,再横道……

黑暗,闷沉,仿佛无穷无尽。

正当他以为自己已经陷入某种重复循环——俗称鬼打墙——的时候,前方地势突然开阔,用电筒一照,却又投下密密麻麻的细长怪影。

周真页胆子虽大,此时也不禁起了满身鸡皮疙瘩。

原来前方是一间足有五、六米高,二、三十米宽的宽敞石室,里面摆满了只比人略矮的大缸,在每口缸的正上方,还都悬吊着一个镂空铁盒,约摸人头大小。

考虑到这儿是陵

(本章未完,请翻页)

墓,诸如殉葬缸,魂瓮之类的怪名词,顿时一个劲的从脑海往外冒。

里面装的怕不是尸体!

缸口敞开着,飘出淡淡的腥臭味,他止不住好奇心,长身往缸中望了一眼。

噫,空的?

不,也不算全空,缸底还残留着厚厚的一层黄褐色凝固物,感觉是脂肪油膏一类。

什么嘛,只是油缸啊。

周真页苦笑摇头,感觉自己有点大惊小怪了。

他举起电筒,走向石室另一端黑洞洞的大门,哚哚哚……脚步声在空间中回荡,居然引起了附近几个悬吊铁盒的共振,然后一个影响一个,形成连锁反应,很快就迎来了上百个铁盒同时抖动的壮观景象。

哗、哗、哗、哗……

感觉就像无数古代的铁甲勇士在整齐踱步。

周真页赶紧立定,大气不敢出。

铁盒渐渐安静下来。

没想到,这玩意比蝙蝠怪人还吓人。

但还有一个疑问:单凭脚步声,真的能引起铁盒共振?

周真页打个寒颤,决定不去思考如此科学的问题,一溜烟跑出石室。

在穿过门洞的那一刻,他感觉自己仿佛一下子缩小了许多倍。

因为在前方迎接他的,是一处巨大的黑暗空间,极宽、极广、极高,即便以电筒最高三万流明度的光亮探扫,也仅能窥一斑而难见全貌。

在门洞两侧,各有一条石砌凹槽,沿着墙根往远处延伸;墙面绘有巨幅壁画,因年久而斑驳;地面由大块条石铺成;再往前走一段路,就能看到一双巨脚——石像的脚,从这脚的尺寸判断,整尊石像恐怕得有十多米高。

通过种种细节判断,整个地方应该是一座极雄伟的殿堂建筑,重重黑暗亦难掩其壮丽。

莫非这里就是陵墓主体?

正当周真页心情激荡,准备进一步探索此地的时候,电筒猛闪几下,居然熄灭了,一切陷入绝对的黑暗。

这是没电了?

他在身上掏摸几下,想找备用电池,可旋即想起这电筒是内置式充电池,只能充电不能替换,可自己又没带充电宝。

无奈之下,他只好取出最后的备用光源:手机。

手机也有自带的电筒,但那亮度就没法看了,顶天也只能照出三米开外。

用来探路不好使,但用来看书还是不错的。

周真页再次翻开穿山鼠笔记,尝试找点有用的线索。

要说手上这本笔记,还真不简单。看那磨损的外皮和泛黄的内页,估计得有十多年的历史,已算老物件,可里面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资料更吓人,最远能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包括当年建陵大工匠流传下来的形制图、墓志、口诀、歌谣等。

甚至早在百余年前,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穿山鼠帮就已经开始相关资料的搜集、勘测、破译、推算工作,经过好几代门徒的累积,最终成果被汇总到这一本笔记上面。

结果就‘便宜’了周真页。

因为曾经把整本笔记浏览过一遍,此时再查阅可谓是毫不费力。

“主祭品进入大殿后,殿门应立即闭锁,七七四十九天后由外侧打开。祭祀开始,应立即启动灯火机括,殿内须时刻保持照明。”

这是一段甲骨文的白话译文,笔记里还夹着甲骨文原件:一片残破兽骨的照片。

周真页轻敲指头,感觉这段话里隐藏着相当重要的讯息。

别的不说,光这个‘灯火机括’就很让人在意,如果找到了那处机关,有没可能让这个地方亮起来?

虽说这几千年前的东西,留到现在八成也是失效了,可他还是想尝试一把。

问题是,地方这么大,又缺乏有效照明,怎么找?

周真页仔细想了想,掏出一个圆型物件,摆稳了往手背上一放,可以看到物件里有根细针迅速转动——原来是个指南针。

其实这个燃灯机关的位置不难猜测,多半是在殿门附近,而这座殿堂虽然深入山腹,但在方位上依旧是经典的坐北朝南,也就是殿门应该朝向南方。

现在指南针在手,周真页快步前进,很快就找到了牢牢关闭的殿门,几分钟后,又在殿门左侧找到了一个造型奇特的金属栱杆装置。

抓住栱杆扳了几下,装置纹丝不动。

要是一般人这时只能放弃了,可周真页懂内功啊,他当即气运丹田,将内劲源源不断渡向双手,每添满一管气脉,就相当于增加一百公斤力度。

结果一直加到三百多公斤力度,金属栱杆都开始弯曲了,装置还是没半点反应。

他怕把栱杆掰断,不敢再硬来,蹲着简单检查了一下,发现这架不知道多少年头的古董机械,老早就锈死了。

生锈不奇怪,奇就奇在它仅仅是表面锈蚀,整体结构依旧完好,青铜罩壳之下,旋钮、咬齿环环相扣,轴钉、筋簧榫卯相承,其精密程度不输后世的大型钟表。

远古时期有这种科技水平么?

只能说这座神之陵墓已经大大超越了时代局限,里面的东西根本无法以常理看待。

至于生锈这个问题,倒是有希望解决……

周真页目光一闪,望向那间摆满了大缸的石室。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