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JHC的万能宝典 > 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JHC的万能宝典!

从千里海底,到万丈高空,这世上有着千千万万的生命在律动。但人类是其中最具灵性的生物,自开化以来就寻找着生命的真谛。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都应该以自己的生命为琴,为自己的生活奏出独特的一曲。

不一样的人演奏出不一样的曲调。有人心中充满狂热的激情,如同弹奏一曲交响乐一样,他的声音要让整个世界为之倾听。他们背负伟大梦想,凭着生命的不屈,风雪载途也走了过来。他们如同登顶的攀山者,在峰顶沐着初晨的阳光,对世界高歌。比尔盖茨的艰苦创业,乔布斯的大起大落,马云的敢作敢为,都让他们的生命鸣奏出高亢的乐曲,让世人鼓掌。

除了大梦想家的交响乐,世上更多的是我们普通人的演奏。我们的生活不似高峰深谷那般雄伟瑰丽,却独有小桥流水似的恬静淡雅。我们不是大梦想家,但也有自己的梦想。无论它们多么渺小,都是镶嵌在夜幕里的星星,为我们引着各自的路。莘莘学子的拼搏奋斗,打工一族的朴素坚持,普通工薪的柴米油盐,都是生活的乐谱,掺杂着人生的百味,放在一起比那交响乐还要值得品味。有这么一句流行于网络的话:“我之所以来到世界上,是因为世界上有一件事需要我才能完成。”说明并不是只有伟人才有存在的价值,只要是来到这个世上的生命都应当发声,为自己的生活谱出独特的一曲。

人的伟大取决于他的成就,但生命却本身就是伟大的。就在今年五月份,12岁的男孩小包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而移植的心脏是由21岁的桂林男子叶劲在死后捐献的。一颗跳动的心脏将两个灵魂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一条生命的安息,让另一条生命重新盛开。生命的伟大就在于我们亲眼看见它的律动时会由内而发地感动。小包和叶劲的生命协奏出动人的一曲,宛若天国的安琪儿在轻声和唱,让人觉得生命的伟大是如此静谧而深刻。

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生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伟大的东西,而生活是我们自己基于生命的选择。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应该被嘲笑。每个生命的演奏,每个生命的高歌,世界都低头倾听着。生命作琴,生活为曲,那些激昂的、抒情的、欢快的、平和的……都会响彻在天地之间。

………………………………………………

独自,我悠步于南山之亭,无意中打开了手机里的古典音乐,将这城市急促的节奏放慢下来,暂且把噪耳的城市喧嚷抛之九霄。旷林鸟鸣间,碧林清溪畔。我接收着古琴的音律传来的深哲,清水一般流淌的深哲冲刷走世俗的粉末,勾起我千丝万缕的眷念,和心灵的呼喊。采一朵蒲公英,我把这眷念吹向东方圣域。这片阔土以南积淀的深沉与厚重,却与蔚蓝的天际呼应成一朵云彩,把悸动的思绪播撒到上面。我捡起散落了满地的时间,将它们串成一手念珠,虔诚了南山之上胭脂的红夕。

我们的世界,像是被按了快进键,人人生活在灯红酒绿,人人生活在漆黑漫地。我们急急而来,匆匆而去,行走在街道上的每个人都存在着目的,面色僵硬,却又欢声笑语。这个已被现代化的圣洁与辉煌所包围的世界里,多数人会选择随波逐流,以至于忘记了初衷,从容地被周围各种事物所影响,直到死去……日新月异,斗转星移,那些企图抓住风的人一直被风抓在手里,奔波在地球跑步机上的人啊,还不如一棵古树走的久远。恐怖主义的设计师们从闪电中摄取灵感,

现代化社会的裁缝在奔突的情绪里“料理”吞噬的布匹。

纵观我华夏神州五千载,曾有多少名士圣贤纵横于汪洋典籍,正是他们在思想与行为上的成功,使得中华文化历久而弥新,绵延而不衰。但行走在二十一世纪大道上的人们,似乎忘记了古典音乐,忘记了孔子和庄子,忘记了柏拉图,忘记了巴尔扎克,忘记了古今中外多少经典与圣贤。其实是他们根本没有用心去记过他们,记住了又不会去了解,了解了又不会去学习,学习了又不会去践行,那么,这条大道上终将会缺少向着“圣贤”方向发展的人。如今,我们90后,00后正值青春年少时,终有一天,我们会从前辈们的手中接过社会的主宰权,而我们是谁,便决定着社会的主人是谁。所以我们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使这个作用良态发挥,我们应该把握今日的时光,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真正做好自己,做一个本真的自己,这样,便是达到“圣贤境界”了,即使达不到“圣贤境界”,也应做一个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而获得真诚品质的贤人。

《中庸》一书常以周文王和周武王为典范。有德的文王和武王执政,就会出现仁政,而无道的夏桀,商纣执政时,就出现了暴政。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孔子认为文王和武王之所以能够通达孝道和诚善之道,是因为他们坚持做到了诚信孝善和谦让,并且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继而滋润了这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百姓,国家才得以稳定,繁荣和强盛。

由此可见,文王和武王做到的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伦理之道,但是,正是这些平常之理,却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从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他们,便是做到了自己,一个本真的自己。《大学》中的“八目”也与《中庸》的内容相辅相成,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放在“八目”之首。这些精华,即由一个“诚”字便可概而括之。所以,提高我们的个人修养,是达到“圣贤境界”的基本前提。我想,如果我们能够跟随圣贤的脚步去成长去发展,将来影响的必定是整个世界,最终,我们便会实现以“贤者之身份遇贤者”这样的社会理想了。

倚在窗边,朦朦轻帘透过的冬午暖阳铺撒在我的手臂上。却是无奈,凝望飘逸在紫纱上的金黄,提笔诗行,从何倾诉几许彷徨?翻开渲染了时光的经典,我在先知的梦境,摸索着孤塔的泪影,和着不刺眼的太阳,怀着一颗萌动的心,愿自己不忘初衷,愿这世界真诚温暖。

………………………………………………

琴断了!

爷爷有把三弦琴,漆身,蟒腹。弹了几十年的琴,在爷爷厚实的指甲板下断了。

为此爷爷闷闷不乐了许久。听奶奶说,爷爷去县里的音乐厅、琴行跑了个遍,硬是没有找到个会修三弦琴的师傅。我看了眼手里夹着烟的爷爷,他似乎又苍老了许多。

父亲听说琴断了后,跑遍邻近各县,终于在一片竹林里找到了一位做三弦琴的师傅。爷爷得信,立马带我奔了去。

老师傅姓白,白鬓、长须,似乎比爷爷还要年长几岁。爷爷一见着老师傅,顿觉心头痛快,容光焕发。

“师傅,这小三弦还能用吗?”

“不急,不急,您这琴工艺精良,还需要几天。”白师傅转身拿出了另一把三弦,“喏,我这儿刚巧有一把,几日不弹,怕技痒了吧?”

一看到三弦,爷爷眼里就有光。他轻轻接过琴,架了张板凳,正坐,摆好架势,给我们来了段单弦。

“大汉丞相归了天,这蜀汉怕要亡……”

原本欢快的《三国》弹词,唱到最后,竟然有了悲壮的味道,那拖长音的“亡”字尤其刺耳。

白师傅也和了一段。“老兄,如今像您这样的人,可不多见啦!”他指了指没有用竹片弹奏的爷爷。

“那年头艰苦,一把琴养一家人,还是用手拨着踏实。”

爷爷在白师傅那儿呆了三天,取琴后,他就大病了一场。待我见到爷爷时,他全身已经插满了管子。奶奶说是胃病,年轻时四处弹唱落下的。

白师傅先前来看了爷爷一趟,嘀咕了一阵,又把爷爷的琴取走了。

等我再见到白师傅时,爷爷已经去世了。师傅将两把三弦塞给了我:“他哪在乎什么命啊?可怜了这门手艺!”

我蓦地明白了爷爷坚持住在乡下的原因,想必只有那儿还留着年轻时的梦,留着三弦的最后一批听众吧?

我把爷爷的琴抚了抚,在墙架上摆好,纪念这辈子都没有弹完的青春。

………………………………………………

夜是静谧的,站在窗台,将城市的灯光,尽收眼底,可这终不敌你眼中的光芒。

白天的告别,你虽然没有说一句话,搭档这么长时间,你的性情还是了解的。或许你会认为我是个开朗的人,其实,我不是。谁没有过黑暗的经历,我的黑暗又不同于你们的黑暗,因为我的暗,曾光明了一段时间,钢琴对我来说就像一个不会说话但又只晓得性情的朋友,手放在琴上,闭上眼,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个小版的钢琴在跳动。时而快速,时而缓慢,似乎随心而动,但又因情而动。

钢琴给我静谧的世界增添了一份声音,好像上天给我的一份幸运,我也面对着一个选择,弹或者是不弹。外表冷漠,可我的内心还是想要朋友了,因为孤单久了,虽然习惯了,但还是会无聊的。伙伴,每个人都有,我也曾有过,但都消失了。

遇见你,和你做搭档,做这些就已经用尽了我所有的勇气。我不想你也是孤单一个人走下去,遇见你的前一个雨天,我自己走在路上,走向湖边,那里是我每次烦恼时常去的地方,没有任何人,只有湖里的鱼儿和那几棵柳树,以及一个无处安放的灵魂。把伞合住,坐在青石板上,看着清澈的湖水一点在湖水上面砸出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洞,而湖水瞬间将雨水来过的痕迹抹去,只剩下宛如明镜的湖水,没有一丝波纹,我站起来慢慢走了回去。路上我走的很慢,看着街上的景色,感觉自己就像一缕未离开的魂。

我记不起是如何回的家,第二天起来时便去了那里,那个充满着我快乐记忆的地方。

从窗户旁经过时,我看到了里面那个瘦瘦的你练琴是如此的认真,我和老师提出了要求,再后来,后来的事你都知道了。

你如一颗明珠发出耀眼的光芒出现在我的世界里。你是耀眼的光,照亮了我,我终是不能长久的陪着你的,你有一天也会成长起来,你也会去保护你想保护的人,每个人都有怯懦的时候,有的人一直怯懦,但也有人发生了改变。如果是你的话,我希望你会成为后者,如果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引路的人的话。我希望我会成为你的那个引路人。

笔停了,男孩儿抬起头,男孩的眼中充满着不舍和温柔,嘴里喃喃说了一句,“如果早点遇见你多好。”说完,男孩儿拉开了窗帘,打开窗户,风缓缓的吹进来。窗户旁挂着的风铃响了,发出悦耳的声音,男孩看着窗外即将升起的太阳,久久不动。

“咔”,门开了,该走了。

未完的是他们的故事,未曾有的结局。刚刚开始就悄无声息的结束,未曾说出的话,写在纸上,风儿闯进来,看完后把纸片带出了屋子,想要带给这个故事去旅行,可惜,风突然停止了脚步,纸片落在了水里,模糊了字迹。

………………………………………………

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古代只称为琴,或曰“玉琴”、“瑶琴”,诗歌发展成熟以后又出现了各种用借代手法对琴的美称如“桐君”“绿绮”云云。

《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再根据甲骨文中的“乐”字来推断,当时的乐器就应是木制其身,以丝为弦。而琴瑟分明是中国最早的弦乐。所以古琴起码具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古琴初期弦数不定。一弦、五弦、七弦、九弦等等。曾在湖北出土过一张战国早期的十弦琴。琴是等弦长、一弦多音而无品的拨弦乐器。在乐曲中散音、按音、走音、泛音交相辉映,极具艺术性与表现力。《琴诀》说古琴“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充分的说明了古琴的社会功能。就算时常遭受外来音乐的强烈冲击——《旧唐书·乐志》:“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首,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可知也。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及清调瑟调,蔡邕杂弄。非朝廷郊庙所用,故不载。”华夏民族自己固有的音乐艺术却在古琴上顽强地延续下来了。如果说《幽兰》有许多特殊的音调也许有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的影子,而《广陵》则可以说是正统的“楚汉旧声”了。流传至今的琴谱大约有一百余种,收录不同曲谱上千首。然而我辈琴人能演奏的却不足十一,实乃华夏之不幸。

古琴的艺术表现往往和钢琴等西洋乐不尽相同。古琴中重要的旋律也会两次或以上的出现,但和钢琴不同的是,他不是再现,更不是ABA式三段体再现。而是音乐内容的推进。同时,多次出现的旋律也不像钢琴那般意义上的“主题”。例如《潇湘水云》中两次出现的水云声,是两次把音乐引向**,而不是为了强调它而给以再现。两次水云声所引出的东西才是重要的,是意义上的主题。再如《三弄》中两个主要旋律各重复出现三次,不是再现,不是回旋。因为这三次出现的中间部分不是对比用的插部性质,也不是新音乐的展开,更不是为了承启前后音乐。而是与三次出现的主要音调同样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一个主要音调出现三次后,才出现第二个。各主要音调之间的音乐有一部分也有主题性质,另外几部分也不是插部性质。古琴的发展手法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的扩充、模进、变奏等都是前后一体,贯穿一气,毫无雕凿痕迹。古琴除了音量强弱之外更重要的是虚实。他比强弱表现的更加细致、鲜明。也正是如此,古琴演奏中乐句和节拍成为了次要因素。这和楚辞、古风、宋词的音节多变非常一致。

………………………………………………

琴弦弹动,旧音重现,约定之人,此在何处?

女孩在观众席上,久久坐着,她无心去听中心舞台演奏的乐曲。在她的脑海里,只有男孩走时说的话,三年后那个舞台便是我们重逢的地方。

现在他们已经分别,两年零364天20小时,还有四个小时到下午六点,便是整整三年了。女孩打开手机,壁纸是女孩画的一架琴,还有一笔就画好了,她把这个钢琴算好了画的笔数,正好三年每天一笔。

想到这里,她的耳畔仿佛想起了他们之前曾经约好要弹的曲子,她抬头向中心舞台上看去,那个男孩弹的正是那首曲子,他看着女孩,走下舞台,邀请女孩来和他把这首曲子完成。

女孩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孩,答应了和他一起完成曲子。女孩走上舞台,坐在她的位置上,弹起了钢琴。此时的女孩穿的是西装,暗红色的花纹,白色的衬衫,西装袖口一个皇冠的装饰,和当初依旧的马尾辫。琴动了,弹奏的声音在每个人的心中响起。女孩唱出了声。

星辰繁花落叶飘舞几分伤感几分悲欢琴弦之声手指划过几声曲调几声花落忆想当初声声琴声句句歌词手指侓动嘴巴轻启谁为谁弹奏一曲谁为谁清唱一首

女孩的眼泪流了出来,曲终,她鞠了躬。观众席上爆发出掌声,女孩不是这个比赛选手中年纪最小的。但她往日的表现,她所弹出的琴声,表达的却是最真实,最使人落泪的。

可是,现在,女孩还在等待,还有三个小时,他会回来吗?渐渐的,女孩儿觉得室内好乱,好吵,女孩走了出去。这时候的天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来时还是晴空万里,现在下起了大雨。女孩伸出手,雨滴落在女孩手上,凉凉的。雨水的一阵清凉通过女孩的手掌传达给大脑。这股清凉让她之前的自己。女孩拉来一把椅子,坐在上面望着雨,回想到了之前。

之前的她,不喜欢与别人说话,喜欢自己独处,每当下雨的时候总会在雨下不撑伞走一圈。去感受雨滴到身上的清凉。他们成为搭档后,女孩曾那样在雨天走过一次,回来看见男孩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谱子,椅子上放着一条干毛巾,看见女孩回来,把毛巾递给女孩,让女孩去喝姜汤。给人的感觉像个大人。那个时候的女孩,只是稍微点了点头。然后,他们在窗户旁练琴,窗户是打开的,风吹进来,给人一阵清凉。想到此,女孩痴痴的笑了。

三年了,女孩不是班里最有天分的那一个,却是最勤奋的一个,每天家里,学校,琴室三点一线的奔波,也不觉得厌倦。在参加这个比赛之前,女还陆陆续续参加了很多场比赛。女孩只有一个要求,不让老师给她找搭档。在女孩的心中,男孩和她是永远的搭档。

此时女孩的眼泪,已经被风吹干了,她有一种感觉,马上他们就会重逢了,只是又有一种莫名的心酸。

三年等待,昔人依旧,琴声是否依旧?

………………………………………………

悠扬的琴声缠绕着淡淡的墨香,头上的翠珠光彩流动。灯光下,白色的丝绸翻转,隐现衣上绣的蝶,这一景象,不知在我的梦境中出现过多少次。

从小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古筝演奏家。那天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学古筝,你帮我报名古筝班可以吗?”我用的是一种请求的语气,一种渴望的眼神,妈妈看着我那渴望的小眼神,不忍心拒绝,说:“好呀,只要你有梦想,愿意去追逐,妈妈必须支持你。但是妈妈要告诉你的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很多的艰难险阻,你可要有思想准备哦。”“嗯,好的,遇到困难我一定不会放弃的,必须坚持到底!”说完我一蹦一跳的回到房间,心里开心极了。

于是如我所愿,我第一次正式接触到古筝,它那悠悠的琴声直击我的心间。触动着我的心灵,它那淡淡的幽香冲入我的鼻腔,令我心情愉悦舒畅。我不仅更加喜欢它了,右手用胶带缠绕的指甲,在琴弦上舞动着,左手搭在琴码的左边,随着右手的舞动,如蝴蝶般在左边的弦上翩翩起舞。时不时的按下琴键弹出一个颤音,一时间,古筝成了我梦中最美的境界。

可是好景不长,它终究还是来了——摇指。大拇指与食指要夹紧,用指甲快速的拨动弦中间,间隔不要太大,不然弹出来会一卡一卡的,非常难听,我来演示一遍。”古筝老师对我们说,我按照老师的方法满怀信心的弹了起来。可那传入耳中的噪音无情地打碎了我那颗充满信心的心,我简直无法相信那不堪入耳的声音竟然是我的手指弹出来的,于是我开始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可不知为何,仍然没有丝毫起色,我始终弹不出老师示范的那个音调,那种韵味,我有些绝望,双目无神的盯着琴弦。

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听到老师叫我的名字,我惊的一下子回过神来。“染染,你上来弹一下摇指看看你练的怎么样了,我有些窘迫,中午莹莹之下,我不得不上台将摇指弹了一遍。一曲终了,看着老师质疑的目光和同学们嘲讽的眼神,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此时我的心里异常难受,有一种美梦破碎的感觉。

回到家后,我好想跟妈妈说就此放弃学古筝。可是又想到自己当时对妈妈的承诺,话到嘴边还是收回了。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他是我的梦想啊。那我更应该克服一切障碍,一直坚持到底,绝不能半途而废。渐渐的,我又恢复了信心,不断的去重复练习,改掉一些弹奏时不好的习惯,像一个逐梦人,像一个追光者,永不放弃心中的梦想。后来的辛苦一如所料,后来的幸福却所料不及。

听着耳边的琴声轻轻闭上双眼,脑中想象着曲中的场景;低头品味着琴声中的韵意;抬手一袭长袖翻出一个刮奏,身上的服装已被汗水浸湿,悠扬的琴律,缠绕淡淡幽香,灯光下,头上的翠珠光彩流动,折射出彩虹般的色彩。

白色的丝绸翻转,隐现衣裳袖的蝶,琴声戛然而止。舞台上片刻的留白,随后掌声雷动。

不再是梦,真的不再是梦,这就是舞台上的我,这一段艰辛逐梦的时光,值得我去珍藏,去怀念。它渲染出了梦的颜色。

………………………………………………

现今快节奏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有时候都感觉像个陀螺般一直在空旋着,无心、也静不下心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忍不住心生感慨,这样的生活真的就是自己一直所追逐,所想要拥有的吗?

有时候,真想择一静谧栖息地,让心归宁,聆听心灵的声音,安放那颗飘忽的心魂。

一个人的下午,泡上一杯清茶,耳畔循环着一曲《清尘雅琴》,慢慢地感觉时光从杯中缓缓地流走,那唯美,空灵,清澈的声音,诱惑我一步步地掉了进去。

仿佛是挂在耳边的风铃,发出阵阵清澈的声音。

让人跟随音乐,回到儿时夏季的傍晚,与小伙伴在嬉闹在黄昏的草垛旁,蛙叫、蝉鸣,空气中充满着自然的声音。

夏夜,凉风。乡间田野中的虫鸣阵阵,这都是儿时的回忆。

清泉般的音乐,是属于自己的一份宁静,一抬头,窗外的阳光满溢。

偶尔清风徐来,将夏天的梦一个个拾起,然后,慢慢揉进美妙的旋律。

今晚天气很好,淡淡的月光,缓缓的清风,幽幽的荷香,一半烟火,一半诗意,这是夏天的味道。

炎炎夏日,凉意深秋,几乎每个人都在忙碌。

而每个人,都需要有一首音乐来舒缓身心,卸下一身的疲惫,也许每个人的路途很远,旅程都很累。

但只要静下来,欣赏一曲音乐,也许,就会感受到夏季的那一半诗意。

近乎透明的音质,使我仿若看到山林中,清清的溪流跳跃在山涧。

那些波斯菊和迷迭香,以及无法叫上名字的小花,渐次绽放,轻轻在风中摇曳。

草木的一生,非常短暂,它的绽开也许只是瞬间,瞬间即一生,短暂的妩媚,往往让人唏嘘,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循着由远及近的鸟鸣和泉咽,漫步至一条蜿蜒自深谷的溪涧,美妙的钢琴逐水而来。

向着青草绵绵处,寻梦,日光透过枝叶的间隙渐斜渐淡,松间传来山鸟染绿的歌声,心里仿佛被注入了一泓清水,向着诗意栖居处徜徉。

轻柔流畅的旋律,在不知不觉中安抚身心、释放身心的疲累。

在深深的放松中,你将会感受到一股爱的流动,以及与自然寂静相融的纯净幸福。

这是一曲纯音乐,是新加坡****里的一曲禅音。

而我第一次听这支曲子,竟然不知道名字,只是觉得声音唯美舒缓。

是我的挚友把这首曲子分享给我的,她告诉我说,这音乐的名字是《清尘雅琴》,从此铭记于心,无可救要的喜欢上了这曲子。

只是,这样优美舒缓的曲调依然萦绕于耳边,而她却从此音讯皆无,只剩下我一个人,在音乐中张皇失措,淡淡的惆怅。

你说过,要做我一生的挚友,你说过,要读我写的字,而今,想起这些诺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谁是谁的一生,谁是谁的永远?但无论怎样,只要你安好,我就放心,只要你快乐,我就不会悲伤,时间的两端,有我和你,只要我们还在音乐中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从此悲喜已不再重要。

清尘雅琴,荡涤心灵的尘埃,在这个蝉鸣的盛夏,来听一曲清尘雅琴,总有一天,我会跋山涉水,找寻到心中的清净世界。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即使进入新时代之盛世,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粮食产量已颇丰,我们亦当食之珍惜、用之节俭,方可奏响时代最强之音。

尝与一同窗讨论有关节俭的问题,此君道:“何为浪费,即‘多买少用’。若人人所买多于所用,减少节俭,便会促进经济发展,为强盛铺路奠基。”

余置之一笑。设若诚哉其言,中国社会将有何果?食物尽皆取诸自然,其需求量因浪费的提倡而大大增加。一方面,农民、渔夫等不得不加强工作量以满足需求,难免不扩充打渔、种植的范围,如此打破了生态平衡,迟早招来大自然的反扑;同时,目睹自己呕心沥血生产出一堆无用的垃圾,叫人于心何忍。另一方面,浪费食物的堆积侵占土地污染环境,导致生产率下降,市场上因此供不应求,则物价飞涨,人们无钱吃饭,后果不堪设想。铺张浪费是能求得一时的所谓“经济发展”,但招来的却是社会、自然的无穷祸患。如此以小失大,吾辈焉可为之?

故曰:铺张浪费不可成就强盛,唯有节俭方可助之。新时代的中国,已由粗放式的高速发展转变为崇尚节俭的高质量发展,便是此理。

更何况强盛从来不仅仅指代经济上的富足。汉开丝绸之路,以茶叶、瓷器连通西域;唐迎八方来客,有国学、唐诗影响邻邦——可见,真正的强盛应是经济上“硬实力”与文化上“软实力”齐头并进。而节俭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我们一直强调文化自信,一直希望中华文化能傲然屹立于世界多彩的文化之林,却为何不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这简单的“节俭”做起,为弘扬我们的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呢?若举国节俭之风盛行,则会给好奇中国文化的外邦人留下好印象,亦利于中国在国际上立足;若国内奢侈之潮正盛,便无怪外人嘲笑,毕竟我们连自己的文化也守不住。

如今进入新时代,提倡节俭。然而不少病态“吃播”追名逐利,不惜以一人之力用十人之食,造成极大浪费;不少人出于“面子”原因在宴会上行奢靡之风,山珍海味食不尽者皆弃诸粪土,全不知我国农业如今仍在“靠天吃饭”,可谓“不识农夫辛苦力”。

“夫君子之行……俭以养德。”盘中食物尽量用完,不剩不倒;取餐时按需而取,切忌贪心多取,造成浪费;聚会时亦应理智,不多点吃不完的食物……如此便可将节俭刻在心、化于行,从而养成君子之德。在人人有君子之德的社会,优秀的文化定能在良好风气下昂首阔步,在国内蔓延,甚至冲出国门,迎八方来客,走向世界。到那时,一国的强盛之音方算奏响。

………………………………………………

在当前社会里,货币正在奠定它在人类社会中从未有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喧嚣芜杂的都市,面对文化精神的失落,**对纯粹的消解,人如何才能从文化心理升华的人生境界,在现实中顽强地自我省察、自我检视、自我救赎?杨绛认为要做到“万人如海一身藏”、“怨而不怨,哀而不伤”、“心态之争与中和之美”,首先应该“自己重自己”。

可是这种“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陷藏在草丛里,不求为‘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的超然,并非人人皆可以领略和有条件做到的。

———题记

【一】

时常在一人独处时保持一种写作者的姿态。

素琴无弦字无声。生活在文字的奇妙空间里,骨髓里的诸多元素在这些平凡的时空漫溢着,迷恋词语的力量,并渴望每一个词语都在笔下散发出迷人的光泽和悠远的诗意。用散文、随笔、诗歌、杂文等抒写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沧海桑田全装在素笺里。

寒意侵人,舒张衣袖,挡住那一方寒气。在百合盛开的电脑桌前静静地坐着,柔柔的十指,随思绪的飞扬在键盘上舞动着。虽然素琴无弦字无声,但与亚*索尔仁尼琴创作《古拉格群岛》时的写作环境相比,简直是天堂了。

这是多么美丽的时刻,就像在风里穿行时,看到开到极致的花朵忽然的凋零,一些思想,轻轻地就入了春水深处,有着柔软的怜惜。那些没有生命的文字也在眸里变得清澈而温暖。

【二】

一片喧嚣归于静寂,没有了白日风驰电掣的匆忙。清澄的月光似乎有一种巨大的魔力,让人放轻了脚步。居于水边,坐看云起,白云托着皎皎的明月,照得世界一片清明澄澈,脱尽尘宰。苍凉幽咽,浸淫了柔波清越且浑厚,带有一种说不出的穿透力。

置身于广袤的世界之中,宛如一棵树,不管枝叶如何在喧嚣的时代里摇曳疯长,根子也必须静静地扎在黑暗中,汲收养分和水。我的树根永远是文字,是那在字里行间灵感闪烁的思想。

指间运劲,风雨冷雪澌声与墨溅之声,飒飒作响。从十二岁开始,就这样一路断断续续地写着。灵魂在字里行间游走,仿佛是一个无边海岸的守望者,收获丰硕又伴含泥沙。

思绪悄悄涌上,在这浮躁的世界,坐在这清寂的夜风中,用悠缓的调子,娓娓诉说一种彻悟后的深情。

想起在三千多年前的盲诗人荷马写的《奥德赛》的某些片段:“茫茫汪洋中的魔岛,纯美的女妖披散着长发,边啃嚼累累白骨,边含泪歌吟凄婉绝伦的恋曲。过往船只上的水手,无一例外地落水,应着波光粼粼的旋律,凫向死的彼岸。唯有主人公因事先接受了神的忠告,让堵住双耳的部属将自己缚在桅杆上过关。当魔岛终于从海平面上消失,他还在泪水盈盈地回望,感受那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拒绝诱惑的遗憾,浸润在歌中的极其舒服的自毁的毒液使他此生形同行尸走肉。”

【三】

或许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一个最真的梦想。每一个人的心中也都会有一片黑暗时光或一团希望之火,它们会时常左右着人的心情,和左右着我们待人处事的态度,甚至会改变人的一生。

也许随着时间的变迁,现实的磨砺和我们的成长,这样的梦想会逐渐褪色,变得遥远而模糊。但只要机遇垂青,它就会从记忆深处浮上水面,应和命运的呼唤。

素琴无弦字无声。凭着对生活的直觉和纤细的情感用文字来发掘普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述个人生活中的一些情感,在随意偶然中包含更多的自己的经历,但决不是那么的宏大或者满是哲理,不是那么刻板或者韵律和谐。只是想以自己一名知识女性的立场,以真切的人生体验、充满忧患的意识,给自己的作品打上强烈的、质地纯粹的个人印记。

一直以来有个愿望,就是有朝一日不再执教金融,到某所重点大学的中文系任教。我想自己此生无法用意志抗拒这一美妙诱惑,就好似与《奥德赛》之中的人物如出一辙,本能地巴望神魂颠倒地自毁。

【四】

素琴无弦字无声。静谧的夜里除了写作,还喜欢读那些从学院图书馆借回的诸多前人的文学作品。经常读汪曾祺和沈从文那些以“含情的微笑”来看世界、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也展示了丰厚学养和人格风范的散文。“入妙文章本平淡,出俗神品原无色”——中国文学有冲淡神逸一格,汪曾祺和沈从文的散文就像泼墨写意的山水画,是我一直都喜欢欣赏的。

就如汪曾祺曾袒言的那样:“我大概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大,‘温柔敦厚,诗之教也’。我就是在这样的诗教里长大的。”因此,“我是更有意识地吸收民族传统的……我追求的是和谐。”

但这个喧嚣的年代,尤其是在这个货币横行的时代,身置都市,比任何时候都浮躁。

【五】

金融专业是门大杂烩,里面囊括了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财务会计等知识。

在给学生讲授金融实务操作时,为了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我经常会教他们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知识。比如说教他们在参加工作后,如果每个月的房租超过三百元,便可以在所工作的城市买一套首付只需几千元、每月按揭几百元,且地段好、交通便利的小户型房子;又比如说毕业班的学生经常考各种各样的证书,需要买各种考试专用书籍,因为那些考试专用书籍考过之后便没有用了。我告诉他们节约成本的最佳方法就是用班费买一套书回来,然后复印,每人至少可以节约百分之六十的成本……

我还教他们各种各样赚钱的方法,所以我的学生很快就能够活学活用。还没有毕业一个月便赚几千元的并不希奇。

【六】

西美尔说货币可以“洗心”,在当代社会中,人心已经“汇入货币的汪洋大海”。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时常有意或无意地教学生们如何磨去他们的锋芒,牺牲个人爱好,以便适应社会的需求。

2005年5月的某一天下午,我正在多媒体教室给大三的学生上《金融学》,课间休息时,一位2005届的当时还没有毕业的学生来交毕业论文初稿请我修改指导,同时带来了一本中国工商银行的活期存折,翻阅给我看。并且当着台下一百多位比他低一届的同学的面,向我连声道谢,因为2004年下半年,我在担任他的金融管理与实务课教师时,开了张保险专业的书单给喜欢文学的他,引导他往保险专业发展,并要他考取了保险公估人和保险经纪人,结果他还没有毕业就拿到五千多元的月薪。

他兴奋地对我说,一定要请我吃顿丰盛的大餐。可我没有去吃他的丰盛大餐,只是淡淡地对他说了一句:“祝贺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心底的波浪却是万般起伏……

忆起自己第一次涉足股市时,字越写越少,成天苦思冥想的是怎样赚钱,当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六千元的资金投入,在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赚了八万一千二百六十二元时,比他更兴奋。

【七】

“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文学艺术反而趋向于消亡”——这是黑格尔当年做出的一个判断,曾被称作文艺美学中的“黑格尔难题”。感性、情感、直觉、个性、人格色彩、独创精神以及心灵深处那些幽微奇妙的震颤悸动,该是文学之所以是文学、诗歌之所以是诗歌的基本的、内在的属性,或者套用一下佛家的用语,即诗的“自性”。可是在现代社会里,一个强大而又严密的货币体制却釜底抽薪,抽去了文学赖以是其所是的“自性”。

联想到当今的优秀女诗人,现任教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的王小妮,在写《放逐深圳》系列散文时,正“生活在”、或换言之是“被放逐在”深圳那个前卫、浮泛、嚣乱的现代化城市里。她在《独一无二的人》中思索着那些“我们人类的异体性在哪里?你不同于别人而鲜明独特的灵魂在哪里?你与你躯体相搭配的思维个性在哪里?”等问题的时候,周遭纷繁芜杂的生活现象于她,一定有着深刻切肤的痛感。

和她一样,我也有着诸多的感受。因此,几乎在给每届毕业班的学生上金融管理与实务课时,都会这样对自己的学生说:“金融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最嫌贫爱富的行业。虽然我读了MBA金融研究方向的硕士,还成为一名金融专业的大学教师,却和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样不喜欢这个学起来枯燥乏味且最势利的专业。当年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完全是家人的决定美其名为好就业,还可以创办自己的事业。尽管自二十岁毕业后,换了好几家单位,但换来换去,职业无非就两种:即总是管别人的钱及数别人的钱;或教别人怎样去管理别人的钱和数别人的钱,总之,都离不开‘money’一词,这与自己的梦想简直差之十万八千里。

按照美国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总结出的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复杂人假设等人性的四种假设理论。

可现实是一把无情的雕刻刀,会不断地磨砺掉我们的棱角;社会则更象是一把魔剑,经常斩光我们的锋芒与幻想,直至塑造成生活中无棱无角的我们之后,还不肯善罢甘休,就此罢手截止……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如经济人假设一样去选择职业或生存,并总是无奈而又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或控制之下,完全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因为我们在经济人假设状态下,人没有任何的经济基础,时时为生活担忧着,为了生存下去,而不得不工作,并总是无奈而又被动地处在组织的操纵、激励或控制之下,完全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除了经济人假设外,至于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复杂人假设,都是必须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人们只有在无须为生活担忧,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条件下,才能够有选择工作的权利和自由。所以你们一定要借助金融专业这一创业的好平台,在奠定了自己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才可以依照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八】

素琴无弦字无声。

如果说在以往的社会中,货币之上还有皇帝、总统、国家、政府,那么新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已经在劝说国家、政府进一步减少对于国计民生的干预,让银行取代政府,让货币自行其事,以货币的流通规律操纵社会的发展规律。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许多的景象,是文学向金钱的妥协、臣服、倒戈、寄生。

在当前社会里,货币正在奠定它在人类社会中从未有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任何一个城市,走上街头看一看,银行不但比书店多,比公厕也多。那么,金钱,或者货币究竟又是什么呢?在以往的社会里,货币可以金条、银锭、铜板,更早一些是石头、贝壳、牲畜、布帛,后来就统统变成了纸币或支票,现在则变成了“电子钱包”即银行卡上的一串或长或短的数字。继科学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框定之后,货币,尤其是在微电子技术装备之下的货币,将会进一步逐渐有效地清洗掉人间残留的一些诗情。

【九】

素琴无弦字无声。在这喧嚣芜杂的都市,面对文化精神的失落,**对纯粹的消解,人如何才能从文化心理升华的人生境界,在现实中顽强地自我省察、自我检视、自我救赎?

杨绛认为要做到“万人如海一身藏”、“怨而不怨,哀而不伤”、“心态之争与中和之美”,首先应该“自己重自己”。

海德格尔不甘于文学不敌货币这一失败,曾寄希望于“贫乏时代的诗人”。然而,直到21世纪降临,诗人们并没有能够挽救时代的精神的贫乏,也未能给生活注入更多的诗意。

诚然,拯救的希望或许还会存在,那便是在货币体制外求生存的诗人,还有,从货币网罗中突围的、和你我一样挚爱文学的颗颗痴痴的心。

然而,在货币正在奠定它在人类社会中从未有过的至高无上地位的当前社会里,这种“自己重自己”“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陷藏在草丛里,不求为‘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的超然,并非人人皆可以领略和有条件做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