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的清朝太不正常了 > 第三十四章 红薯盛世

第三十四章 红薯盛世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的清朝太不正常了!

为了让这个穿越小团体能够活下去。

甚至活得更滋润一些。

李东还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白天训练,晚上睡着了,还要去未来时空的网络上查各种资料。

还好这群少年孤儿中,没有笨蛋。

而且接受了穿越众们长时间的洗脑,心中都怀着“杀尽清妖,抢回咱们的妇人和银子”的崇高理想。

训练起来也很刻苦。

没几天,队列行进就练得有模有样。

加上在杀掉天门寨俘虏时,这些少年孤儿都有见过血的经历。

尽管他们的脸上,还带着少年的稚嫩,但已经具备了一些彪悍的气息。

李东相信,只要多给他们一点时间,这些少年,都能成长为真正的新唐御林军!

没过两天,就到了金鸡岭上秋收最忙的时候。

李东也带着少年御林军们,踏进了稻田里,拿起镰刀开始收割秋季水稻。

穿越者们也纷纷下地干活儿。

不过可惜的是,这群五谷不分的老爷们儿,都是从电视和电影里,才看见过如何收割水稻。

真要上手。

就只能是呵呵。

才割了几下,李东就割到了自己的手指,赶紧跟到田边,用草木灰止血。

“嘶!太TMD痛了!”

不一会儿,谢长龄也跑了上来,手上赫然有三道鲜红的小口子。

八个人里面,唯一坚持到最后的,是齐定国。

他当年读大学时,为了追一个女孩子,曾经帮她家割过两年的小麦。

有点功底。

可惜那个女孩最后还是嫁给了别人。

说起来还是一段悲伤的故事。

“老齐还真是努力啊!”

李东只能对齐尚书进行口头表扬。

牛有德还没重生。

五谷不分的七个人,坐在田间,开始聊起了今年的收成。

“今年的水稻产量,不是太高。”

徐志诚吹了吹手上的伤口,喝了一碗茶水后,叹了口气。

“为啥?”

李东完全不懂农业问题,但他最近养成了不耻下问的好习惯。

“没有杂交水稻,没有化肥,这岭上土壤条件也不行!”

徐志诚扯过一根稻穗:“你看,颗粒很小,不饱满。”

谢长龄好奇地问道:“老徐,你不是当官的吗?怎么会看水稻产量高低?”

徐志诚白了他一眼:“我晚上回去后,又不打游戏,天天泡论坛、查资料,在咱们那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多学学,对你没坏处。”

“老齐算过总产量没?能不能让我们撑到明年春季水稻的收割?”

李东很关心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不能!”

徐志诚摇了摇头:“目前咱们金鸡岭上,最大的矛盾,是日益增长的人口,和逐渐减少的粮食储备之间的矛盾!”

马文才昨天下山,也没抢(买)到多少粮食,倒是赶回来十几头肥猪。

也很丧气。

“这狗P康熙盛世,满大街都是红薯!山下那些农民,个个吃得肚子气胀,上好的大米,都在地主老财的家里。”

“市面上根本就买不到平价大米,价格都高得惊人!”

“如果不是我一狠心,抄了一个地主恶霸的家,还带不回来那些肥猪!”

李东扫了对方一眼:“老马,说起这个,我得批评一下你,杀地主不是问题,带粮食、带猪也不是问题,

你带几个从良的青楼姑娘回来干嘛?”

马文才本来就有几房妻妾,他穿越后,也就原封不动地接收下来。

以他这肥胖如猪的身板,根本就扛不住这么多姑娘。

“都是些久经战阵的姑娘,”马文才指着正在稻田里辛苦忙碌的孤儿们,“等这些御林军立功了,活下来的,咱们赏点抢来的妇人,比赏银子好!”

“腰间自带斩郎剑!”徐志诚赞同地点了点头,“对于少年来说,妇人,确实比银子更有吸引力!”

谢长龄插嘴道:“我就不这么认为!这个时代的女人,没有牙刷牙膏,只有牙粉和牙线,那个嘴里的味啊......呃......不能说了,我这具身体的味道,我都用了好久才能适应!”

几个穿越者都有同感。

穿越之后,他们不是不好色,也不是不想三妻四妾乐无边。

实在是这个时代的妇人,真的下不去嘴。

对于他们这些在未来长大的人来说。

偶尔一狠心,也得把脸侧开,才能办得成事!

只有挂掉还没重生的老牛,才能乐呵呵地赏玩三寸金莲。

不得不说,老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这口味,实在是有点重。

“今年还得继续组织人手,开垦岭上的荒地,多种红薯,少种水稻!不然明年春季,咱们又会陷入粮荒之中!”

徐志诚靠在李东身边的大树下,懒洋洋地说道:“管理员,我和老齐粗略算了一下,照咱们这样的人口增长速度,明年年初,咱们就会吃光现在收获的粮食!”

“那再出去打土豪呢?”李东问道。

马文才摇了摇头:“咱们人不多,小地主也抢不到什么,大地主的护院多,咱们也抢不过,就算能抢,算算收获和损失,也划不来!”

“发动贫苦农民,起来打土豪,这是伟人的策略,咱们可以学啊!”谢长龄兴奋地建议道。

徐志诚拍了一下对方的头:“小谢,你觉得有没有一种可能,你去发动贫民的时候,会被他们抓住,交给官府领赏银?”

“不至于此吧?我可是来帮他们的!带他们脱离贫困生活......”

“看过那些展示大饥荒的电影没?”徐志诚笑道,“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宁愿活生生被饿死,也不愿起来把这个老天搞个窟窿吗?”

谢长龄摇了摇头。

他就一个中学生,哪里知道这些道理?

“因为他们没有自我反抗的意识,要么活活饿死,要么被李自成这样的人,带到另一条死亡的道路上去。”

徐志诚微微一叹:“伟人能够做成这事,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意识觉醒等等条件,天时地利人和,均不欠缺,才能一举成功。”

“在满清时代,这么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兰海初在旁边补充道:“实际上康熙年间,农民们还是能勉强吃饱饭的,根本就不会造反。”

“我前几天在网络上查过,今年,也就是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清朝全国人口是两千多万。”

“而一百年后,也就是1800年,嘉庆五年,清朝的人口接近三亿!红薯功不可没!”

“现在这个时间点,系统给我们的造反任务,简直是地狱难度啊!”

听到这个数据,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李东把大伙儿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微笑道:“反正你们又不止一条命,怕什么?”

对啊!

大伙儿这才想起。

他们可是打不死的第四天灾!

只要管理员李东还在,也就相当于复活基地没丢,那还怕个P的满清!

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也是有信心完成的!

大不了死个几次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