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的清朝太不正常了 > 第四十三章 既生瑜何生亮

第四十三章 既生瑜何生亮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的清朝太不正常了!

对于宋天鸿这种才华横溢,却又有点心理问题的****。

李东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对方想要表达什么观点。

只能默默地看着对方。

如果徐志诚在这儿,他跟宋天鸿应该有共同语言。

但眼下徐志诚和齐定国都在前山,他身边只有马文才等人。

上阵杀敌没问题。

至于摸透人心,那就别提了,都不是专业人士。

魏雄英有这个潜力,但李东一点都不信任他,更别说让魏君子给自己当参谋了。

“顺之兄,我有三问,若你都答上来了,别说这天门寨的钱财和妇人,就是你那反清大业,我也能鼎力襄助!”

看见李东陷入了沉默,宋天鸿带着微笑,缓缓说道。

李东就是一个工厂技术员,历史知识、政治常识、经济见解,都很欠缺,正准备拒绝宋天鸿,中止两人间没有营养的谈话。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第一问,就是想请顺之兄解惑,如何驭民!”

听到这个问题,李东愣了一下。

宋天鸿看见对方那愕然的表情,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看来这李东李顺之,也是个寻常之人。

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才无德,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这驭民之术,乃是帝王屠龙术最基础的学问,造反必备,不懂驭民,这反嘛,是绝对造不成的!

他却不知,李东发愣,不是因为不知道答案。

恰恰相反,后世刷过无数抖Y的李东,对如何驭民,却是有着独特的认识。

无他。

李东本人就是一个愚民!

如同在精神病院被人研究的达文西一样,怎么被人愚弄的,他心知肚明,只是无法反抗而已。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此乃驭民的根本要旨,”李东轻声道,“仲明兄,以兴安县为例,县北乡村,有一乡民,王五,每年可节余30两白银。”

“我若执掌天下,则税其33两白银,令王五永处贫穷之中,平日里勉强渡日,遇到饥荒时节,便只能死去,空出田地,静待另一个王五耕种。”

宋天鸿的脸上,露出错愕的神情。

这李东李顺之不是秀才么,怎有如此眼界?

“若是遇到丰收时节呢?这王五有了存银,你那三两的永贫税银,也就没了后续!”

三十三两,减去三十两,刚好是三两。

这也是很多农民能够借到的银子数目,只要不把农民逼得活不下去,他们就不会造反。

李东这一招,正好打在农民的七寸上。

让他们永远都处于借债的境遇中,永远都在还债,父债子还,子债孙还,子子孙孙无穷尽,直至绝户!

但宋天鸿说出的丰年,正好就让农民们破除了这种借债的境遇。

一年下来,有可能存了超过四十两白银,那三十三两的税收,就对下一年的借债,没有任何压力。

那朝廷的税收政策,就会失去对农民的根本控制,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

要么不增税,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要么增收税赋,剥夺这多出来的银子,造成频发的社会动乱。

如果换作另一个清朝人,肯定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

因为一百多年后,李鸿章也没回答出来!

最后李中堂把这问题,扔给了战争、饥荒和疾病来解决!

丰年之后,必有大灾,说的就是这种特殊的情形。

“丰年,灾年,并不可控,但有了余钱的百姓,都会渴求读书、修住宅、求美妇!”

李东根据后世的经验,侃侃而谈。

三百多年后,教育、住房和婚姻三座大山,压垮了所有的社会普通青年!

“可在城乡广修私塾,既可令天下寒士吃得一口饱饭,也可令有了银子的百姓们,踊跃送儿子入学。”

“也可在城内修建住宅,卖给无房之贫民居住,用抵押等方式,借银子给这些贫民,令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在还款,无睱多想。”

“可提高妇人的彩礼,完全开放赌博、青楼等,令有银子的百姓,都去寻求短暂的快乐,花掉多余的银子。”

“等待下一个灾年的到来,他们就会重新回到永远缺少三两银子的处境中,直至死亡。”

听到这些闻所未闻的措施,宋天鸿惊得目瞪口呆。

手中的玉如意,情不自禁地拍击着手掌。

“顺之兄,大才!”

这完美的灾年、丰年驭民闭环,简直是天才般的创举!

尤其是扩大教育,绝对是神来之笔。

既解决了那些落第秀才的不满,又解决了消耗百姓手中银子的难题。

没有哪对父母,能够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节约银子!

当然,在满清康熙年间,女儿的地位,在家庭中是最不重要的,李东和宋天鸿都自动忽略了女性的教育问题。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第二问,敢问顺之兄,如何强军?”

被李东的驭民之术震了一下,宋天鸿的语气,开始变得客气起来。

李东摇了摇头:“我不懂行军打仗,但强军,无非是大炮胜小炮,大铳胜小铳,训练有素者,胜疏于操练者而已。”

“顺之的炮,是青铜炮,还是红夷炮,抑或回回炮?”

宋天鸿所说的青铜炮,是华夏特有的土炮,回回炮是扭力炮,红夷炮是西方传过来的前装滑膛炮。

“自然是红夷大炮,铳也是西夷常用的自生火铳,而非满清所用的火绳鸟铳。”

自生火铳,是明朝末年毕懋康所著《军器图说》里,对燧发枪的命名。

满清采用满、汉分化的军制,很多绿营兵,都是装备的火绳枪。

八旗兵最好的武器,是前装滑膛炮。

至于燧发枪,连八旗兵都没装备,更别说绿营了。

此时距离西方各国列装燧发枪,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很多燧发枪也流入了南中国海,被称为自生火铳,或者是燧发鸟铳。

因此宋天鸿自然明白李东的意思,不由得被这见识广博的青年所震慑。

“兵制统一、厚赏厚薪,每日一操练,恩威兼施,令士卒信服。”

李东把谢清盈教给他的话,重述了一遍。

每日一操练?

听到此处,宋天鸿苦笑了一下:“顺之大才,某不及也,这第三问,也就罢了。”

要想天天操练士卒,对银子的要求,那是相当苛刻的。

一支每天都训练的军队,开销将十倍于普通军队!

李东这话。

就相当于要压缩所有的开支,把银子全部花在军队上。

这样练出来的军队,配上红夷炮和自发火铳,不是强军,又是什么?

原本他还想问李东用人之道。

但想起李东对于驭民、强军都有相当独到的见解,见识甚至远超自己。

也就息了询问的意思,免得自取其辱。

实际上,倘若他真的询问李东用人之道,李顺之就得露出马脚。

用人,才是帝王心术中,最难的一关!

除非是徐志诚在这儿。

否则李东根本就答不上来!

不过对于宋天鸿这种整天与人相斗的天才来说,这反而是最简单的一关。

他以己度人。

认为自己都觉得简单的事,怎么能难倒李顺之这种大才呢?

因此就息了询问之意。

他又不是要刁难李东,而是想找一个合作伙伴。

眼下看来,李东确实是个不错的合作对象。

至少,不是那种一推即倒的普通反贼!

宋天鸿倒提着玉如意,发了一会儿呆,才抬头看向李东:“我愿把这天门寨全部让给你,再令赵有康投入你的麾下,他有万夫不挡之勇,是不可多得的良将之才!”

“我将尽我所能,帮你在桂北诸府,筹措粮草、银两、火器等物料,同时打探官府消息、延缓官军围剿。”

说完,他叹了口气:“顺之兄,既生瑜,何生亮,本来我对这天下,还有点心思,但眼下嘛......”

看着对方一本正经的表情。

李东愣住了。

他不过就是把后世得到的信息,重述一遍而已,中间漏洞还很多,没想到就震住了对方。

看来信息改变命运,不止是说说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