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的清朝太不正常了 > 第一十八章 清妖来了

第一十八章 清妖来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的清朝太不正常了!

第二天一早。

满头草籽的穿越众们,就从望场坡回到了谢家祠堂。

徐志诚得意地说道:“昨晚我只睡了两个时辰,不是为了睡觉,而是去地球那边查资料!”

“陛下,皇后娘娘果然是大才啊,她讲的孔明灯,我在网上找了好久,才知道其中原理,本来我还不服气的,现在是真服了。”

李东看了几人一眼:“你们昨晚都在外面过的夜?”

何寿之摇了摇头:“我留在镇子里,你......陛下刚结婚,总要有人守家吧。”

“我负责设计防火带,只截了百米宽,过了防火带,正好有条小河,水源也是充足的,这皇后娘娘考虑得还挺妥当的,”齐定国笑道,“小赵负责组织镇上的人手,他是干管理的,人员调配完全不成问题。”

听见齐定国在李东面前邀功,大伙儿都笑了起来。

李东也笑了:“贡献值是战后统一发放,你们可以用来向系统买东西,包括买重生的机会,也可以相互之间交易。”

“系统会给你们的实际表现打分,再由我发放相应的贡献值。”

“不用担心自己的功劳会被别人侵吞。”

徐志诚接着说道:“陛下,昨晚我来找你,是得到消息,官军今日从县城出发,围剿我们。”

“我已经在沿途设下了哨探,都是我们带来的孤儿们,他们会及时回报,掌握官军的动向。”

李东沉吟了一下。

“那大家就按盈盈布置的办法,准备好跟官军对阵吧。”

“这是咱们的首阵,胜了,咱们就有更多的发展时间,若是败了,咱们就得赶紧朝桂北跑路了。”

......

到了晚上掌灯时分。

趴在望场坡入口山脚下的赵海狸,隐约听见了一阵喧哗声。

一个少年从树林外跑了进来。

“赵哥,清妖来了!”

从蓉都府出发开始,在日常训练之余,穿越众们就对这群孤儿进行洗脑教育。

以后世某支军队的经验,忆苦思甜,成功把他们变成了坚定的反清分子。

穿越众们都在说官军、清军,把自己代入反贼的时候。

这群孤儿就已经改口,叫上了清妖,比穿越众们还要积极。

“你们撤往山上,去帮忙放孔明灯。”

赵海狸沿着山路,大步跑向谢兰镇方向。

防火带后,砍木头累得手都抬不起来的马文才,拍了拍自己肥硕的肩膀:“想当年,老子一把刀,从军校的东门砍到西门,根本就没有对手,没想到今天砍几棵树,就累得跟条狗一样。”

坐在他旁边的齐定国笑道:“军校允许打架?”

跟这种杠精,没啥好说的。

“这叫比喻,懂不?真是没文化,还TMD教授呢!我呸!”

高中学历的特种兵,从思想深处来说,对知识分子是有敬畏情绪的。

但这种敬畏,表现出来,就成了骄傲自大。

比如三国时期的关羽。

武力仅次于三姓家奴、父愁者吕布的他,看谁都是插标卖首,却又学读书人天天晚上看《春秋》。

矛盾得很。

离两人不远的树丛后,徐志诚问自己的弟弟徐志贵:“你带着牛家兄弟,准备的小船,准备好了没?”

牛家兄弟是牛有道的亲生便宜儿子,牛奋牛千里、牛伟牛万里。

他们两人和徐志贵,构成了穿越众以外,

最坚定的造反中坚。

没办法。

他们的父兄都是反贼,如果被抓住了,也是一齐砍头的份儿,没有任何侥幸。

徐志诚做事,一向是滴水不漏。

尽管心里觉得谢清盈的计策不错,但他总是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让这三个人去准备小船,并且提前把金银细软、紧要物资,全部装到船上,就是他的善后之计。

要是打赢了,他们可以继续呆在谢兰镇。

如果输了,那就赶紧坐着小船逃命!

“小船不够多,装了东西之后,就只能带走咱们的人,这谢兰镇的人嘛......”

这两日,徐志贵花了不少银子,才从附近几个扶江边上的村子,买来了二十多艘小船。

眼下都停在镇外南边的河湾中。

扶江是由北向南流,沿江一路向南,就到了桂北。

那儿比扶县还要贫穷和落后。

徐志诚沉声道:“这些镇民,跟我们没关系,你不用在这儿了,带几个兄弟,去河湾守好船只,不管发生什么事,在我和陛下没有赶到前,都不准离开半步。”

徐志贵低声喃喃道:“大哥,那什么狗P皇帝......”

徐志诚狠狠瞪了弟弟一眼。

没有说话。

却把高大威猛的徐志贵吓得颤抖了一下。

他从小就怕这个心狠手辣的大哥,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他觉得大哥做事,越来越不择手段了。

如果不是亲兄弟,他都得担心徐志诚会对自己下手。

于是赶紧带着牛家兄弟跑向了停船的河湾。

“我可是监生啊!”

“锤子个监生,不走快点,老子给你龟儿一锭子!”

远远地,传来徐志贵和牛奋的对话声。

徐志诚叹了口气。

希望今晚的一切,都按照谢清盈预计的那样发展吧。

他也不愿意离开谢兰镇这个不错的根据地。

......

就在穿越众们忙碌的时候。

离望场坡不到一里地的地方,身穿七品官袍的扶县县令,靠在一个美貌侍女的腿上,问身边的关捕头:“知府大人可曾出发?”

关捕头摇了摇头:“知府大人只是给了个口令,让东安守备率一千兵马,从东边江岸过江,顺流而下,与我等夹击谢兰镇。”

“桂北那边呢?”

“桂北钱县令收下咱们送的五百两银子后,-派了三百兵丁,只想堵住水山口,”关捕头解释道,“若是想让他们逆流而上,跟我们三面夹击,那还需要五百两官银!”

扶县县令冷哼一声:“老钱,竖子也!死到棺材里都要伸手要钱!”

过了一会儿,他又低声说道:“派人去跟东安守备说一声,若是贼人侥幸逃脱,就网开一面,把祸水引到桂北去!”

他是楚南省的,过了水山口,就是桂江省了。

跨省追击。

不是他的份内职责。

至于这伙贼人会不会继续做大做强,那就跟他无关了!

“传令下去,有擒获伪唐皇帝的,赏纹银千两!”

县令大人拍了拍旁边美貌侍女的大腿,得意地吩咐道。

自从龙家庄一案后。

关捕头派出许多探子,花了几日功夫,把那伙贼人的行踪,摸得清清楚楚。

这些探子都是扶县本地人,甚至还有几个就是谢兰镇出去的。

打入谢兰镇,跟回家似的,毫无难度可言。

把这帮反贼查了个底朝天。

连对方在望场坡两边埋伏,都查得一清二楚。

在讥笑这群反贼不足百人,却敢称帝建国时,县令大人也在盘算着,这折子嘛,应该这么写。

“卑职与数万反贼血战数日,扶江江水尽赤!斩首上千,擒伪唐皇帝李东......”

在他心里,这谢兰镇的所有百姓,都将成为折子里的反贼。

不然哪里来的斩首功绩呢?

至于李东是谁,在县大老爷心里,一点都不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