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唯有岁月不回头 > 第二十章:大洋彼岸

第二十章:大洋彼岸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唯有岁月不回头!

初秋是个美丽的季节,有灿烂温柔的阳光、高远清澈的蓝天、慵懒活泼的云朵、清爽和煦的空气,有贴身穿着不再感到粘腻燥热的纯棉衣裤、新入校的学弟学妹,还有不再挂着补课名义的、名正言顺的高三新学期。

新学期,萧梓舟带来一个新玩意儿。

七中校园里有手机的学生屈指可数,萧梓舟是其中之一。据说,萧梓舟的父母经常在外地出差,请了一位保姆来专门照顾他的生活,萧梓舟从初中开始便随身携带手机,方便与父母和保姆阿姨联络。新学期开始,他的手机也再一次频繁更新了。

新手机外形与当下宜田大众用的手机不一样,同学们一个个好奇地围在萧公子身边。只见这手机四四方方的,没有按钮,只有一个大大的屏幕,下方中间有一个圆圆的、唯一的按钮。除了外形奇特,这个手机所拍的照片也比普通手机更加清晰、漂亮。更具吸引力的是,这个手机上自带的游戏,不是普通手机里笨拙的贪食蛇、俄罗斯方块,而是十分逼真的切水果——只消在屏幕上轻轻一划,那“水果”就真的像被切开了一样,一分两半,音效更是让人觉得果汁四溅就在眼前。

萧公子的新手机在班级引起了短暂的轰动。沈若乔向来对电子产品不感兴趣,可今天萧梓舟送了一只耳机到她耳边——轻快的吉他旋律伴着清脆的少女嗓音——是taylor  swift的《mary’s  song》,耳机的另一头连着那只iphone。沈若乔从没听过这么好的音质,不禁认真塞好耳机,接过萧梓舟的手机仔细打量起来。

萧梓舟介绍说,这个“新物种”是遥远的大洋彼岸,美国一家名叫“苹果”的公司设计推出的,主打智能化、全屏化,名叫iphone。

若乔看着手机背面残缺的苹果标志,说:“咦,这个‘苹果’怎么被咬了一口?”

“这是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先生在纪念一位名叫图灵的科学家”,萧梓舟犹豫了片刻,说:“这个故事很长,下课时间太短,以后再跟你介绍。”

若乔一边享受着“苹果”惊艳的音效,萧梓舟在旁继续介绍。原来,这家公司不仅推出了这款手机,还在很久以前就设计了一款独具一格的mp3,外形和iphone  差不多,设计理念也相似,就是想要把设备上所有繁琐的按钮都省略,只留下触屏。萧梓舟还说,这家公司今后还会把电脑也做成全触屏。

沈若乔一直沉醉于iphone  的好音质,萧梓舟难得的碎碎念于她而言就像是“过耳云烟”。iphone虽然新,却很容易上手。这一小会儿,沈若乔已经很熟练地在滑动着萧梓舟的歌单了,她惊叹:“你有这么多westlife的歌?你也喜欢他们?”

“嗯,我有他们全部专辑cd,你想听吗?”萧梓舟抬头看着坐在眼前桌子上的沈若乔。

“借我借我,我要那盘爵士专辑!”

“fly  me  to  the  moon?”

上课铃十分不凑巧地响了。

“yes!”沈若乔兴奋地跳下了桌子,把耳机连同iphone  一起还给了萧梓舟。

数学课,老刘还没来,萧梓舟似乎还要说些什么,恰好薛志翔走进教室,把数学习题册往桌上一摔,踢开板凳坐下,愤愤地说“哎,老刘又在炒股!你们去看看数学教研室,十个老师八个都在看股票。刚才我去问老刘题目,他随便说两句就没空理我了,我看这数学教研室马上要变成股票聊天室了。”

“真别说,我那天去领化学试卷,发现付老师也在看股票,电脑上红红绿绿的,不过他看到学生来问题目,就把电脑合上了”,江盛隔着过道凑过来说。

“你什么题不会,给我看看”,萧梓舟收起手机,一边喝水一边接过薛志翔的习题册。

沈若乔立刻抓起数学习题册,转过身来放到萧梓舟桌上,说:“我也有题不会,给我也讲讲。”

于是萧梓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薛志翔从后排站起,伸过脑袋,若乔从前排扭过身子,也伸过脑袋,三颗脑袋凑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品”字。江盛从不放过学习机会,见状也凑上来,于是四颗脑袋又拼成了一个“田”。

就连萧梓舟都不知道,在刚刚薛志翔愤然离开的办公室里,老师们都十分慌张。这个秋天,遥远的大洋彼岸那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度不仅向中国输出了先进的智能手机,刚刚因次级贷款而形成的金融风暴的余波也在国内市场引起了动荡。薛志翔看到了老师们的不务正业,他没看到的,是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屏幕之下,这群中年男人仓皇而恐惧的心。

一年前,七中因扩招而经费大增,大方地为每一间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老师们在自己的电脑上做好课件,上课的时候连接到班级设备上。如此一来,教学形式和学习趣味丰富了很多,老师们在因特网上的喜好也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从此师生间的距离被进一步被拉近。

同学们发现,几乎每个老师的电脑上都装有一两个炒股软件。尤其在高二伊始的秋天,也就是一年前,七中老师中的“炒股热”达到顶峰,就连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的柏常青也在这股狂热之中流露出了一介书生对于金钱的诚恳向往。

那个时候若乔经常去教研室问习题,看着一群专注紧张的中年人,不禁觉得好笑。平日里在讲台上高高直立的身影如今微缩在一堆作业本与试卷中,眉头紧缩,盯着电脑屏幕,点击鼠标的声音噼里啪啦地合奏在安静的办公室里。而在那个时间段,股市的一路上行几乎让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天赋异禀、命里有财,不断地增持、加仓。要知道,股市这种真金白银、肉眼可见的奖励机制是很容易让人自信翻倍的。

若乔记得高二数学课上刘振彪曾轻飘飘然、美滋滋地说:“像什么经济、金融,应该是所有学科里最好学的,自学都能成才。”

沈若乔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会永远记得当时刘振彪的神态和语气,那么开心自得、浅薄轻慢,连在自己所教授的高中数学面前,刘振彪都未曾表现得如此自信。很多很多年以后,每每想到这个画面,沈若乔都忍不住用鼻子笑出声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