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河朔儿女 > 第一章 恒岳送青

第一章 恒岳送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河朔儿女!

巍巍恒岳,绵延八百里,云蒸霞蔚,其状犹如万马奔驰,大气磅礴;又仿佛滚滚洪涛,在夕阳的照耀下,波澜壮阔,震撼心扉。在恒岳山麓下,有一古城名曰真定府,府治有一巨邑,名曰蒿城。站在蒿城滹阳书院阁楼上,遥望恒岳,青翠屏障,浑然天成。明朝大学士石玠目睹此景赋诗一首,名曰《恒岳送青》:恒岳葳蕤秀插天,晓分新绿到平川。村翁睇视夸灵异,野鸟飞归带雨烟。渺处能侵书剑外,静时常近水云边。古称吾藁多英俊,钟孕应知受泽偏。

钟灵神秀处,一条日夜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汤汤洋洋。它就是河朔地区的母亲河,孕育着芸芸众生,灌溉着万亩沃野。此地名曰蒿城,实则农耕物产丰盛,人们慷慨仗义:万里赴戎机,则是赳赳武夫;从政官员,无一不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蒿城南有一村落,名曰新村,该村姓王占绝大多数。村中有一书香门第,曾是家财万贯,到了王普这一代,因战争频发,致使家道中落。即便如此,作为秀才出身的王普,依然感觉怀才不遇,理想中不乏雄心壮志。遂对即将临盆的夫人给予厚望,生个儿子该有多好!

俗话说:想什么,来什么。一个晨曦的用餐时段,一阵“呱呱呱”婴儿啼哭声划破晴空。不信邪的王普,并没有为孩子百日进行抓阄,他晓得:老子英雄儿好汉,什么谷子捻什么米。

孩子长得皮肤煞煞白,眉清目秀,头上长得头发黑得出奇。

这一天,亲戚六口都来庆贺,一家人洋溢在快乐祥和的氛围里。

“今天是个吉日,该给孩子取个名字了。”王普的父亲鼓动着腮帮子,扎鼓跃跃的胡子上下挑动着。

“可说来,该取名了。”家人中,不知谁说了一句。

王普也是笑逐颜开,喜不自禁,听到这里,他沉吟道:“孩子出生在朦胧的早晨,莫若叫若虚可好?”

秀才王普学富五车,颇有滋味。他的话一出口,几个识字的家人觉得不错,有意境。

野庄有家私塾,是村里姓倪的一户大姓。王若虚老娘家便是野庄姓周的。

王若虚老娘家也是书香门第,好几辈子都是教书匠。最为大的是他的一个舅舅叫周昂,可以说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尤其对诗歌颇有见解,是一位遐迩闻名的大诗人。

王若虚娘家人昆仲八人,独独他娘一个人,是家中宝贝。即便这样,他外公还是把这个宝贝女儿嫁给了邻村王普,王普好几代是地主,到了王普这一代,因战争频发,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即便成了破落地主家庭,可王普依然含辛茹苦躬耕垄亩,即便这样,他教育孩子们要多读书多识字,逃离种地这种苦差事。

王若虚铭记于心,幼小的他,跟着父母下地,看见父母蒿草便上前拔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父亲看到儿子白白嫩嫩的小手,沾满泥土,撅着小屁股咬着牙与草拉力,好不容易拔下来,王若虚弄了个屁股墩。

“嫑干了去耍会吧!”一旁的母亲看到懂事的儿子小手都摸出了一个泡,心疼道。

几天后,王若虚跟着娘来到姥姥家,这一天,王若虚进入野庄若水私塾求学。

外甥住老娘家,那是常有的事。再说就这么一个外甥,怎么也得让孩子过来住,联络联络感情。

若水书堂坐落于倪家大院内,是唐朝尚书右丞倪若水后裔所建,几百年来,倪家世袭公爵几十代,文臣武将也是脚丫子手指头数完也不够。王若虚老娘家姓周,是野庄村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他老娘就是倪家人,还是若水书堂的主人。

周昂文学底子厚实,擅长写诗,是一个遐迩闻名的大诗人。他在真定府恒阳书院教学,每当回老家时,还会在若水书堂执鞭授课。作为蒿城南面第一古镇,随着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声名远播。从这家私塾出来的学生,大部分进入了恒阳书院,并以此作为跳板,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

王若虚天资聪颖,知一答十,过目成诵。他在严师指教下,子曰诗云、三字经、千字文等儒家课程达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不仅如此,王若虚利用课外时间,背诵了大量诗歌,达上万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