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唐行医人 > 第29章:改革之诏

第29章:改革之诏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行医人!

时间到了第二天,李长河继续自己的义诊,而朝堂之上,争论还在进行,但李世民已胸有成竹,稳坐钓鱼台。

还是昨日的议题,争吵也与昨日一般,互不相让。

但吊诡的是太上皇一脉的主心骨裴寂今日却分外安静,这让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奇怪不已。

就这样,吵了好久,一个个都吵的脸红脖子粗,累的不行,于是朝堂之上闹声也小了很多,众人目光看向李世民,心中也是充满疑惑,“嗯?今日圣上怎么没劝他们?”

“吵完了吗?不行再吵吵?”李世民笑眯眯道。

一句话,朝堂之上噤若寒蝉,大臣们明白,这样的李世民才是最可怕的。

长久的沉默后。

“朝堂如此境况,朕心凉!”猛地李世民站起身子,将那突厥与大唐的结盟羊皮扔下龙辇。

“外敌环伺,当求变生存,但尔等,为了自己利益,泼皮无赖般吵闹,成何体统。”

“尔等这么快就忘记朕在渭水河畔受到的侮辱吗?为了保护江山社稷,差点性命不保,说难听点,为了保护你们,你们就是这样回报朕的?”

“危机解除,就可以高枕无忧?开始窝里斗?朕想为国家做点事,想要洗刷耻辱,你们就这么不愿意?你们还是大唐的子民吗?”

“你们就是这样做官的?”李世民走下龙椅,来到众大臣中间一字一句杀人诛心道。

“还是说,你们等着颉利打过来,然后逃?或者直接投降,改换门庭?尔等可还有人心?”

李世民语气严厉,眼中冒出寒光,杀意十足,而后直接拔出侯君集的佩剑,直接朝着龙椅扔了过去,剑锋稳稳扎在木制龙椅背上。

众臣惊骇,弯腰行礼,不敢直视李世民。

李世民:“这,你们就怕了?但你们更要让明白,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弓箭射程之内。”

“不知圣意,臣羞愧!”房玄龄红脸道。

“臣等羞愧!”朝堂之上,出人意料话语竟一同。

李世民重新坐回龙椅,许久之后,悠悠道:“朕心已决,来人,宣旨!”

在众人惊诧眼神中,有一内官站出大声朗读道:“大唐皇帝诏一,放宫还家:朕登大宝,内外交困,国家贫敝,故,暂停宫内人员募招,且宫掖甚多,久离亲族,当有数万,应放宫送还家,归其戚属,任从婚娶,一期放额一万五!”

这点是开源节流的方法,大唐虽立国才九年,但宫内服务之人可太多了,经过计算有三万多,近四万人,单单太安宫就有两万多。

如此多宫女,对于李世民来说,太多了,要是可以,他想放出百分之九十五,但却被长孙皇后制止了,因为太上皇那边需要服侍,最后权衡之下,先放出一万五!

“啪啪啪...”此诏一出,魏征率先拍笏板,表示叫好,他早就对皇室宫女过多颇有微词了,李世民如此做,大善。

很快众多臣工也是拍起笏板。

“大唐皇帝诏二,军队改革:外敌当前,军队战力为首,整顿军备,立军纪严明,习新式训练之法,而后推广全国!”

这点更得众臣之心,毕竟强大的军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

“大唐皇帝诏三,皇室立储:为防皇室倾轧,重现玄武之变,朕立行秘密立储制,太子诏书分两份,一份悬与东宫殿牌匾后,一份朕收藏,朕若有恙,两份诏书名为同一,则为新皇!”

对于此份诏令,

朝堂之人,互相之间看了一眼,他们没想到李世民竟然直接说出了玄武之变,要知道这两个月来,不要说去说玄武门之变了,就连玄武这个词众人都讳莫如深。

但即便这样,魏征还是想要说些什么。

但一个字还没说出口,李世民就直接道:“天家事宜,朕心已决,不得置喙!”

看着李世民决绝的眼神,还有强大的气势,魏征口边的话最后还是咽了下去。

“大唐皇帝诏四,贤才招募:朕有感帝国人才之缺,将建立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大唐皇家医学院,大唐皇家......”

“大唐皇帝诏五,科举改制:国家级科举定为每年五月份,为夏考,各州为九月份,为各州秋考,秋考通过即可来京参与国考,科目厘定清楚,进行整减,实行分数制,考试内容将以礼部拟订的内容为准,礼部将尽快编撰好教学教材,发放各州学习,为力保公平公正,考生姓名当糊名处理,具体规则,礼部稍晚具体颁布!”

此诏令到此还没有什么,毕竟是为了找寻贤才,没有大的反驳地方,但接下来的话,却犹如深水炸弹,让在座所有大臣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

“朕深觉治国当以人才为上,故,科举入官将扩招,而门荫和杂色入流当官方式则逐渐递减,明年起实行,其中科举入仕占至五成,隔年再增一成,至第六年所有入朝官员皆从科举中来!”

宣旨内官说至此,大臣们不淡定了,魏征直接站出来道:“圣上,想法不错,但不觉得太冒进了吗?”

说实话,对这点,魏征和房玄龄应该举双手赞成,毕竟这样选取官员,不仅公平公正,对他们这种读书人简直不要太友好,但就是太友好,魏征才要反对。

因为他知道,天下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各方利益,多少年的累积,一个不慎,就有可能重现隋末乱世。

李世民当然知道魏征的意思,站起身给了魏征一个安抚眼神,然后道:“朕马上打天下,实战中累积经验,不客气说,以前很瞧不起那些穷酸书生,但是登临帝位后,才发现自己才能缺少,治理国家力有不怠。”

“治天下容易,也难,但朕知道,你们也知道,有文化,会识文断字的人是不是整体比那些受着父辈恩惠,大字不识一个的厉害?”

“朕知道你们有些大臣会不忿,想说虎父无犬子,但是朕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他们进步,国家等不了他们,我更等不了他们慢慢进步。”

“尔等本就享受了极大的恩惠,子孙衣食无忧,与寒门弟子相比,不过就是读点书?学习点文化,这很难吗?难道就是要躺在先人的功劳谱上吗?尔等说,这样的废物后代有什么用?”

“让他们以后治理国家,这国家还有希望吗?而且朕给了你们时间,让你们学习,六年时间还不够?若还有人觉得不公,说出来,朕亲自给你解决!”

话说到这个份上,自然不会有人傻的站出来。

台下魏征语一滞,随后行大礼道:“圣上大才,此技必将引发全国学习热潮,但有没有想过,这样会导致冗员,以后如何安放?”

李世民摆摆手,“继续!”

宣旨内官继续道:“凡科举过国考分数线,国家以需求招优秀学子进入朝堂,其余人进入国家学院继续深造,满四年后再行分配;完善官员考核制度,施行末尾淘汰制,并同时预备建立官员退休制度,以为常态。”

众人一听,原来圣上早有办法,择优而取,还有了四年的缓冲期,确实可以减缓冗员,但治标不治本,可后续那官员退休制度常态化,末尾淘汰制,这才是釜底抽薪。

众大臣不觉浑身一颤。

宣旨继续,“大唐皇帝诏六,国家治理:朕深感治国需要群策群力,故效孔圣师,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众大臣:“???”

“朕将设立内阁资政院,位于三省六部之上,统领国家事宜,对国家预算、税收、任免官员及律法等皆有决策权,为最高行政权力机构,除军国大事外,普通议决事项自可决断,内阁资政院对皇帝负责,受皇帝监督!”

“什么?”好不容易安静的大臣再度吵翻天。

首先便是房玄龄站出来道:“圣上,此事万万不可,臣不同意,宰相乃为辅政,天子怎可轻易交出权柄,如此权相,难免不会重蹈霍光之祸。”

“臣等不同意!”天策府一脉的人纷纷站出来应和。

而太上皇一脉,也是低语讨论,因为裴寂没有站出来,所以其他人也没有做出头鸟。

“退下!”李世民盯着房玄龄道。

“圣上...”房玄龄脸色阴沉,但见李世民眼神,那是一种不可触犯的威严,于是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无可奈何退后坐回。

宣旨还在继续:“内阁资政院设立八位国务大臣,均为宰相,其中一名正宰,提阶为正一品,官号:国务首宰,对皇帝负责,与皇帝共同处理除军国大事外的其他一切事宜。”

“设一名副宰,正一品,主管政令通行全国,官号:国务总理大臣,与首宰相互配合!”

“其他六名分别为:国务辅政大臣,负责内阁机构各部门协调;国务外交大臣,负责对外关系处理;国务经济大臣,负责国家经济和农业等发展;国务法务大臣,专司国家律政;国务监察大臣,负责官员有无作奸犯科之事;国务军防大臣,负责国家军政大事!”

“六名国务大臣,提阶从一品!”

“当内阁资政院设立以后,凡朝廷大事政令必须经内阁资政院,方可发向全国!其地位凌驾于所有部门之上,三省六部同时对皇帝和内阁资政院负责,凡内阁资政院阁员所令,其他部门必须全力协同,不得明面质疑,有问题可写折子上达天听!”

“为使政令通顺,长效,内阁资政院将为国家定制,写入国家律法,通告全国,此制无论何时不得取消,其内官员两年一届更选,掌国家最高权,彻行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难得,此时的朝堂无声,臣子们都在快速思量李世民的意思。

“孔圣人的大治?垂拱而治?”

“如此抬高官员品阶,何意?会是捧杀吗?”

“这样做圣上不担心皇权旁落吗?”

......

但也有人想:“这样做,以后出了事情,那责任就不在皇帝,一切锅都将是内阁责任,出了问题,皇帝便可以解散内阁,自己事不关己。”

“皇帝如此,端坐钓鱼台,转移矛盾,以后朝堂矛盾就成为大臣与内阁的矛盾,皇帝成为裁判手,其实获得的权利比让渡的更大了。”

......

总之什么样的想法都有,他们骤然发现,如今的皇帝似乎心思更加深沉了。

火候差不多后,李世民站了出来:“朕知诸臣工不易,所以决定,官制品阶重新制定,内阁资政院宰相加品至一,三高官官加品为正二品,六部长官为正三品,且后续会继续优化官制,适应帝国发展。”

“为使国正,朕再立一规,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朝堂之上大臣顶撞朕,一律无罪,诸位记住,哪怕是我李世民有一天气急说了杀人,行驶律法的臣工,一定不能遵从,所有官员生杀大权,一律按照律法来,交由大理寺审核!朕今日的话将广传天下,立誓在此!”

这一下,满朝文武百官异动,在如此时代,这样的保证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枚免死金牌啊!

要知隋炀帝滥杀大臣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如今皇帝保证,绝不滥杀大臣,那当官就舒服多了啊!

“圣上圣明!”毫无疑问,李世民此举获得了大臣们的好感度!

“圣上,我不同意,那三师和三公的品阶该如何去定?”说话的还是魏征。

“三师和三公品阶待遇不变,朕另有安排。”

“继续宣诏!”李世民大手一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