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302章 欲攘其外必安内,太子终非社稷主

第302章 欲攘其外必安内,太子终非社稷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隋唐天字七书!

师傅满天下,入眼只一人。

李世民环顾四周,若说学习揣摩帝王之心,帝王之术,帝王之政,普天之下,实在没有比自己更合适的人。

李世民心中充满使命感,在某种程度上,他甚至隐隐和时间在赛跑。

他天天将李治留在身边,以身作则,随处教导,希望李治能于细微处体会做皇帝的精髓和要义。

李世民是大唐的皇帝,同时,他也是一个父亲,

可怜天下父母心,也可敬李世民一世以天下为己任。

由于李治仓猝上位,李世民不得不重新开始对李治的教育,只是这一次,是为国为天下,非是只为一己之私了。

但李世民这种教育方式,可能远远没有起到他想要的效果,因为,这是一种完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

强制性的灌输,并不一定有效。

当他看到李治在吃饭时,李世民会不辞辛苦地说:“汝知稼穑之艰,则常有斯饭矣。”

当看到他遇水乘舟时,李世民会不失时机地说:“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但李世民急于求成,他让李治长时间居于深宫,随时侍奉在自己身边,其实也是把双刃剑。

大臣们首先发现了问题。

刘洎就向李世民献上忠言:“太子宜勤学问,亲师友。今入侍宫闱,动逾旬朔,师保以下,接对甚稀,伏愿少抑下流之爱,弘远大之规,则海内幸甚。”

刘洎此言,一语惊醒李世民。

自己亲身示范,确实是一种有效教育方式,但未来世界,终归是李治的。

李治需要尽早熟悉他的身份和位置,也需要熟悉他以后的臣子们,这不是教导可得,而是必须亲身体验。

政治本来就是一种经世致用之术。

于是,李世民下令,让李治的师傅们天天去东宫,和李治游处谈论。

但李世民对于李治,始终不放心,或者他深心之处,总觉得李治的性格不像自己,缺欠了一些什么。

生儿不类父。

这种不信任和不安全的感觉,伴随了李世民一生,让他始终芒刺在背。

甚至在大局已定,根本不应该再起废立太子之心时,他依然会心血来潮,想另作安排。

李世民只有三个嫡子。

皇后长孙氏生了三子,李承乾和李泰被贬或废,第三子就是李稚奴(李治),

但有一日,李世民当面征询长孙无忌的意见说:“公劝我立雉奴(李治),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

然后,李世民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吴王(李)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

吴王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李世民对于这个儿子既宠爱,也喜爱,认为在他所有的儿子当中,只有吴王恪才有自己之风。

但李治本是长孙无忌所强立,现在大势已成,太子之位,并非儿戏,即使真的难以胜任,都不一定会被废置,何况,现在只是因为性格上的原因,不招李世民待见呢。

这一次,长孙无忌再一次站到了李世民的对立面,或者说,也是国家的对立面。

长孙无忌严词拒绝了李世民的提议,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李世民也不退缩,他发出了最强音。

“公(长孙无忌)以(李)恪非己之甥邪?”

这句话直指长孙无忌的灵魂深处,也暗指长孙无忌有私心。

但长孙无忌面不改色地说:“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副至重,岂可数易!”

然后,长孙无忌加重语气,直视李世民说:“愿陛下熟思之。”

这句话,也是一句重话。

李治成为皇太子,已是既成事实,在太极殿内,君臣早就达成共识,现在贸然再次废立,必然引发不可预测的结果。

况且,李世民没时间了,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那是隋唐两朝四代君王,历时七十多年,才能完成的一项伟业。

那就是征伐高句丽。

隋朝在高句丽身上,得到了惨痛的失败。

杨坚第一次讨伐,水陆三十万大军,连敌人的影子还没见到,就因为气候和瘟疫,全军覆没。

杨广再接再厉,三次讨伐,直接让隋朝的道统消融,最后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隋朝终于二世而亡。

现在,李世民又动征伐高丽之心。

但今时不同往日,李世民也认为自己不是杨广。

更重要的是,唐朝和高句丽,必有一战,这已成无法改变的事实。

当时,高句丽在东北亚气势汹汹,隐然已是区域性的霸主,如果再养虎遗患,让他们从容座大,必然后患无穷。

直接的原因是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扩张,已到了不可以忍受,必须限制和打击的情况了。

因为唐朝的强悍,高句丽在唐朝的东北大陆上,在辽东区域,采取了守势,虽然东北部的各少数民族,比如契丹之类,早已成为高句丽的打手和同盟者,但相对巨无霸的唐朝,高句丽暂时明智地采取了守势。

但高句丽是一个有追求的王朝,也是一个扩张成性的王朝。

他们的历史,就是一部领土扩张史,他们的国策是,生命不息,扩张不止。

辽西是无法前进了,他们选择向东南方,在朝鲜半岛作威作福。

朝鲜半岛当时有三个政权,一个是老大高句丽,另两个是百济和新罗。

新罗一样奉行远交近攻的政策,他们一直尊奉唐朝为他们的宗主国,而高句丽和百济,对于唐朝,更多的是表面上的虚与委蛇。

实际上,他们都在暗中肆无忌惮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矛盾出现了。

现在高句丽是泉盖苏文当政的时代,虽然高丽王是高藏,但他不过是盖苏文的傀儡而已。

盖苏文确实是一代雄主,也是当世的枭雄。

他身高体长,须貌雄伟,同时,盖苏文也是当世武功高手,名震天下的一代刀王,他随身佩带五把刀。

号称“五刀霸天下”,这是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外号。

并且,盖苏文具备一个枭雄所必有的杀伐果决。

当日,高丽王高建武因为盖苏文专权,想联合大臣诛杀盖苏文,但事情泄秘,被盖苏文先行一步知道了。

盖苏文隐不发,他乘势组织了一次阅兵,将高丽国内所有重臣贵属,全部集中到一起,以观摩这次盛会。

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

在演武场上,盖苏文露出獠牙。

他将所有反对他的人,一次性全部斩杀,杀得日月无光,鬼哭狼嚎。

此次盖苏文总计诛杀了一百多个大臣,高丽朝廷为之一空。

经此之后,在高丽国内,再没有任何人敢于反抗盖苏文,也不再有任何人敢正眼瞧他。

盖苏文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

但传统上,这是高氏王朝,需要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和认可,盖苏文立了高藏为傀儡高丽王。

为了加重自己的威权和巩固自己的强硬传说,盖苏文粉饰了一系列面子工程。

比如,他会在出行时清道,如果听到他上路,而没有躲避的人,大概率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这导致了民间一旦听到盖苏文的仪仗来了,即使立即跳入沟壑,也不敢稍做观望。

盖苏文不仅仅是个勇夫,他更精通人性,为了树立自己高高在上的形象,控制和摧毁民众反抗的意志,他发明了“肉凳”。

出行时,只要他上马,下马,就必然要踩着高官的身体,做为凳子,并且,当作肉凳的人,必然是平日在朝廷之上,可以指手画脚,颐指气使的高官。

这种尊严和人格上的征服,让盖苏文树立起无敌而可怕可畏的形象。

朝野之间,视他如蛇蝎,畏之如虎,但盖苏文通过这种恐怖的治理方式,他却将高句丽拧成了一股绳,让他们愚忠于自己。

这种民族性格和民风,将让中原王朝吃尽苦头。

高句丽的发展太迅速,深深铬印上盖苏文的霸道。

作为天下之主,煌煌盛世的李唐王朝,很早就注意到高句丽的变化。

李世民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间,名正言顺出兵高句丽。

很早以前,李世民和盖苏文交过一次手。

当盖苏文杀逆高建武,大肆诛戮朝臣,高丽国内人心思动,惊骇不安时,李世民就动了征伐高丽之心。

他曾经在朝堂之上,和大臣们探讨征伐高句丽的可能。

李世民先开了个头:“盖苏文弑其君而专国政,诚不可忍,以今日兵力,取之不难,但不欲劳百姓,吾欲且使契丹、靺鞨扰之,何如?”

但当时唐朝刚刚经历废立太子风波,国内政局并不稳定,加上长孙无忌当政,他本人并不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军方人士,讨伐高丽一事,暂时便搁置下来。

长孙无忌采取了一个拖字诀。

他的理由正统而正大光明,他老成持重地说:“盖苏文自知罪大,畏大国之讨,必严守设备,陛下少为之隐忍,彼得以自安,必更骄惰,愈肆其恶,然后讨之,未晚也。”

李世民自知攘外必先安内,相对于远在边陲的高句丽,虽然必有一战,但目前最重要的事件,却是要培养好李治当自己的接班人。

但李世民向高丽释放了自己大国天子的威严。

盖苏文立高藏为傀儡之后,作为传统,李世民派遣了特使相里玄奖出使平壤,册封高藏为高丽王,同时,告诫盖苏文,不要进攻新罗。

但李世民的提议,遭到盖苏文的强硬拒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