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的沃野时光 > 第54章 还有发展

第54章 还有发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的沃野时光!

五十三岁的父亲不仅考虑赔钱,还想着脸面,李响不怕赔钱,大不了往后再去挣,也不怕丢人,因为没人能保证一次创业就能成功。他想的是怕父亲接受不了。父亲是老实人,胆量也不大,心里就想着平平和和地过日子,没想过怎么去折腾。

但确定下的事,就干下去,没有退路可言。夜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之后,李响又暗暗给自己鼓劲。接着却又一阵翻来覆去,心里又开始了琢磨。

市场绝对没问题,阳东市也没有像样的蔬菜配送公司,这是极有利的条件。如果蔬菜大棚成功,也会带动村里的人们种植蔬菜。而事实上,已有三十多户村民打算种植秋葵。关键是怎么运营了。

董倩已联系到省城永盛网络科技公司的本科同学。永盛公司前身就是蔬菜配送公司,现在已发展到种植、加工、配送一体,也就是业内人士口中的一产、二产和三产,而网络科技公司,顾名思义,则是利用网络平台加以销售和配送。

后天,将赶赴永盛公司实地考察,刘光明也将跟着前往。

想到这里,李响心里又萌生感激。董倩一直期待拥有自己的花卉种植园,现在她暂时搁置梦想,全力以赴地帮助李响。刘光明也是竭尽全力帮忙。李响在心里对自己说,为了无私帮助自己的人,也要努力做好。

他越想越睡不着,直到快两点了,才昏昏沉沉睡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迷离之中,他站在广袤的沃野之中,身边却站着孟晓。他牵着孟晓的手,再仔细看,竟然变成了董倩。

他醒了,已是天光放亮。他抖擞精神,穿衣起床,洗脸刷牙,在清晨微亮的风中,开车来到村北头。

进城送菜的是李冰和王南。王南已正式加入团队,而李智要等到月底,领了工资才过来。二十一岁的王南带着新奇和兴奋,和李冰一起走了过来。村里的年轻人早已不想像父辈们一样,按着节气种田种菜,甚至于他们都不愿意去建筑工地搬砖和泥。

他们从外面,从手机上学到了新的生活方式,哪怕是在村里,也只想着就近上班打工。他们也比老一辈人更有想象力。李冰和王南还笑着说,如果李响公司开张,他们就是公司元老,往后公司发达了,上市了,也得有他俩的原始股。

“必须的。”李响冲两人挥挥手,抬头看着初升的太阳,红彤彤的颜色,是那么可爱,也那么富有活力。

今天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时间还早,李响沿着村外的小路,转起了圈。李王集村有九百多口人,一千八百五十亩耕地,围在村子四周,而三分之二耕地集中在西边和南边。在这里长大,李响对这片土地无比的熟悉。

如今他选择了留下,继续守着这片土地,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了失落,也没有了伤感,反而升腾着一种自豪感。

往西三里路,是包河,这是小时候的乐园,现在好像被遗忘,任凭河水静静地流淌着。他想过去看看,却看到一个身影,是背着双手的老贵。

一个多月的时间,老贵也如同在村子消失了一般,没见到他的踪影。这段时间,他还真没在村里,而是去了市里砌墙。昨天他回来了,歇上几天,准备再去。岁月不饶人,毕竟他马上六十了,成日在工地上,他感到了不舒服。他想着再进城,就找些轻松的活。

回到村里,却听说李响不准备走了,还要建大棚。这让他感到了意外。人家都拼了命地往外走,李响倒好,

种了一季秋葵,就跟尝到了多大甜头似的,难道这孩子神经了吗?

后来听说,李响要搞什么蔬菜配送公司,还想让大家伙跟着一起种菜。老贵不由笑了,这年轻人真敢想,你又不是天上下凡的神仙,咋就能一呼百应?看来这孩子真是魔怔了。

迎面走来,李响先打招呼:“老贵爷,早啊。”

“嗯,早,早。你没进城送菜?”老贵问道。

“李冰带着王南去了。”李响回答道。

“哦,哦,你现在成大老板了。”老贵带着戏谑的腔调说道。

“哪里啊,老贵爷,你还进城吗?”李响说着,站住了。

本已擦肩而过,老贵也站住了,扭头问道:“怎么,要给你老贵爷安排差事?”

李响笑了笑:“是想请老贵爷帮忙种大棚。”

“哦,那开多少钱工资?”老贵似乎有了兴趣。

“一天一百,收成好,还有奖金和提成。”李响回答道。

“哎呀,我还真想留下,但我已经答应人家了,后天就去工地。”老贵脸上露着可惜的表情,心里却在想,别以为你种秋葵挣了钱,就能干啥啥行,到时发不下来工资,老子不亏了?你爱找谁找谁去吧,老子才不跟着你胡球弄。

“那好吧。”李响点了点头。

“好好干啊,老贵爷看好你。”老贵学着电视里的口气说完,转身走了。

“好嘞,谢谢老贵爷。”李响也转身走向了河堤。

再抬头,又看到了王福海。李响心里笑笑,今天怎么了,接连碰到两位爷。

但看到王福海,与见到老贵的心境完全不一样。远远地看着王福海,李响就从心里感到亲切。他快步走了过去。

王福海冲他挥挥手,大声问道:“你爹还反对你不?”

李响笑笑,说了一句刘光明经常说的官话:“原则上同意了。”

“什么原则上同意?”王福海呵呵笑了:“其实心里还是不情愿。”

李响点点头:“我爹担心我干不好。”

王福海嗯了一声:“你爹忠厚本分,但就是有点倔脾气,但他也是希望你好,当爹的心,你得理解。”

“完全理解。”李响笑着说。

“对了,租地的事,怎么说?”王福海问。

李响回答:“说好了,大志叔家八亩地,还有李冰家六亩,都挨着路边,很方便。”

王福海又问:“申请大棚的补贴报告,打上去没有?”

李响回答:“昨天大志叔给吴副镇长打过电话了,今天上午交上去。”

王福海点点头:“还有租借小学校的事。”

李响说:“大志叔说了,今天上午开会研究。”

“嗯。”王福海又点点头:“昨天大志找我了,问多少钱合适?我说,五亩地的地方,每年也就三千块钱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顿了一下,王福海又说:“小学校是我一手建起来的,用了二十年,大前年合并到刘庄中心小学,当时我还不大乐意,三里多路,得让家长接送。后来过去看了一眼,那家伙,三层楼,每间教室都有电脑,操场也大,篮球场、乒乓球台,还有个足球场,我心里说,跟城里想小学大差不差了,就这样吧。”

李响赞同地说:“是啊,现在咱乡下生活也跟城里差不太多了。”

“还有发展。”说着,王福海抬眼,看着东面的村庄。

李响手机响了,是李大志打来的。他告诉李响,上午九点,吴建新副镇长要来村里,和你聊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