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墨香无声 > 第10章 茶香小苑(三)

第10章 茶香小苑(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墨香无声!

这日王胜又带了些药来,见夏华已经恢复,惊道:“想不到少侠这么短时间就痊愈了,既然如此,随我去见公主吧。”夏华虽然十分挂念司马明珠,但想到如今她已成了王妃,心有顾虑,怕累她名誉,忧道:“我是赵国要犯,恐怕不方便,还是不去了吧?”

王胜笑道:“少侠放心,我已安排妥当,你随我走便是了。”言罢拿出一套军服给夏华换上,夏华拗不过他,二人便策马回城。

约走了一日,路上麦田成片,百姓安居乐业,景象倒较谯城一带好上许多。夏华心想,难怪祖逖常说石勒一代枭雄,此人重视生产、收复民心,的确不是泛泛之辈。襄国城虽几经战乱,但地处冀州枢要之地,赵国重新在此地建都,规划宏大,气势雄伟,实不亚于江南建业。两人顺利进入城内,只见襄国城内熙熙攘攘,商业繁华,不失都城气派。穿过几条街道,来到一处大宅之外。门口卫兵自是胡人装束,王胜忙递过腰牌令件,又与对方说了几句匈奴语,卫兵上下打量了夏华,哼了一声,一挥手,示意两人进了府内。

王胜看看四下无人,呸了一口骂道:“这群奴才,狗眼看人低。”

“他们说的什么?”夏华不解问道。

“我说有个侍卫回家养病,你是替他的。平日里没少给他们银子,还问这问那的。”

夏华低声道:“这本是我华夏故土,如今却要看赵国脸色。”

王胜叹道:“少侠你有所不知,石勒表面上虽然迎娶公主,礼数倒也不差,但两国联姻,大家心知肚明,其实处处防备着咱们,他把公主安置在这王宫别院居住,又派了不少守卫监视,如此一来,我们对赵国动向反而了解不多。”转过几处宫殿,王胜将夏华安顿在一处厢房休息,便去禀报。约过了半个时辰,他悄悄回来道:“我已打探清楚,这几天赵王不会过来,现在守卫太多,公主晚上在茶香小苑见你。”夏华心中古怪,自己又不是贼,干嘛非得晚上见呢?

等到酉时,王胜领着夏华来到后宫深处,远远望见一处别院里,亮着几处烛光。此时天色渐黑,院中芬芳绕鼻,却看不清是什么花。王胜轻叩几下院门,一年轻女子迎出,走到近前问道:“公子可还认得奴婢?”夏华识得是明珠贴身丫鬟小月,点头示意,小月笑盈盈还礼,做了个手势,王胜转身退去了,夏华随小月来到内室。

房间布置简洁,独有一派清雅之气。数月不见,司马明珠身着胡服,头戴凤钗,面色中露出几分沧桑,在烛光照映下仍端庄秀丽,兀自不急不缓沏茶。夏华心中百味杂陈,不知为什么,心跳的厉害。

明珠见夏华进来,虽是惊喜,仍定了定神,强自镇定说道:“哥哥坐吧”。

夏华心中又乱又喜,也不知从何说起,随口问道:“一别数月,公主可好?”

明珠听到公主二字,心中一沉,低头打开一团茶,舀了一勺倒入壶中,先用开水洗了一遍,问道:“哥哥最近可曾喝茶?”夏华摇摇头,这两年自己每天除了征战就是练武,哪有心思喝这个。

“过去我在江南故国时,平日苦闷,便养了几株茶树消遣,也算有所心得。这次来到北国,便带来了茶苗,可是同样的茶苗,南方能产出好茶,北方不要说产茶,想种活都很难。只好把那几株幼苗移到屋里照料,让它们从此不见风雪,在这王府内了此余生。”言语中露出几分忧伤。

夏华望见她言语哽咽,

心想王胜所言不虚,这桩晋赵联姻,终是害了明珠。于是问道:“要是把这茶树运出王宫,回到故土就好了吧?”

明珠叹道:“覆水难收,怕是回不去了。”这时第一壶茶已沏好,她倒出一杯递给夏华,这杯茶翠绿清香,汤色明亮,茶芽紧细,夏华品了一口,觉得滋味鲜爽,涩中回甘,精神为之一振,问道:“这茶很提神,是什么品种?”

“浮梁一带群山峻岭,多有雨露,谷雨前后一芽二叶时采摘,最为鲜美,可惜这茶是我从建业带来的,存放已久,鲜香已减色不少。”明珠有几分惋惜。

夏华这些年一直在墨乡学艺,重实技力行,于这类清雅的茶道之术知之甚少,便道:“刚生的嫩芽就摘了,倒是可惜。”

“这浮梁茶好似人之少年,茶味鲜香,可惜采摘要抓紧,时日却不长久。”说完明珠递过一杯清水,让夏华漱口。随后又拿过一个茶杯,缓缓倒出第二壶茶,夏华低头看去,见这杯茶黄润透碧,芽条扁直,花香悠长,心知明珠定是用的好茶,于是端杯细细品尝,感到一层淡淡香云,蒙覆在茶杯之上,入口甘醇甜香,于是品道:“这茶颜色味道比刚才重了些。”

“此茶产于西蜀蒙顶山,绝壑飞瀑,烟雨茫茫,极是难得,采摘后历经四炒一烘,芽尖自然微黄,时人称之谓蒙顶黄芽。”明珠言语间有些许神往之色。

夏华似乎想起什么,问道:“我曾听师父讲过甘露道人②剑掌茶三绝,可是他所种的茶?”

“听说确是甘露道人栽培的,可惜他早已仙逝,不然倒可请教一番。蒙顶黄芽色香中正,滋味香醇,好比人之中年,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可惜月有阴晴圆缺,忠孝家国总是难以全美。”其实明珠此时不过十八岁,一个少女说起人生感悟本是滑稽之事,但她自幼漂泊,又寄人篱下,见惯了宫廷的明争暗斗,早已少年老成,说起来倒也自然,夏华反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第三壶茶泡的久一些,明珠送过一杯,夏华见此茶汤色金黄,香气沉郁,入口苦涩,与前两杯大不相同。他反复品了几口,味道确实有几分古怪。

“这建溪茶可合口味?”这次不等夏华发问,明珠先开了口。

“味道确实苦涩,只是……”

“此茶产于武夷山、仙霞岭一带,择之精,濯之洁,蒸之香,经七道工序,历时一年方可完成,颇耗功夫。建溪茶颜色深郁,口感涩滞,好似人的老年,百病缠身,有苦难言。”明珠又有几分伤感。

夏华并未答话,又静心品了几口道:“只是苦涩之外,还有那一丝甘醇,是苦尽甘来之美,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建溪茶。”

明珠心生疑惑,仔细品味几口,却始终没有苦尽甘来的感觉。

夏华站起身道:“妹妹将这三种茶比作少年、中年、老年,老年虽体衰多病,却也未必凄苦。我在墨乡时,大家都能相互扶持,就算是无儿无女,乡里乡亲也能悉心照顾,又哪里苦了?”他不忍见明珠受苦,又常懊悔过去没有表明心意,此时不说,不知道又要等到何年何月。终于鼓起勇气道:“妹子,你若不喜欢住在这里,咱们便回到江南。你想回到建业便由你,若不想回去,咱们……咱们一路南行,天涯海角,总有清净之处,每日看潮涨潮落,不也落个自在?这辈子……我、我就算豁出性命,也要护你平安!”

听了这番话,明珠刚生欢喜之情,转念又陷入无尽悲怆,心想:“夏华对自己情深意重,若我俩能长相厮守,就算平平淡淡也不枉此生;可如今自己身负皇命,早已嫁作他人,怕是要凄苦到老,这便是皇族公主宿命,任谁也无法改变。”她心中悲苦,好不容易与夏华相聚,实在不想让他离开,可又怕给他徒增烦恼,稳住心神道:“我是晋国公主,身负国家使命,怎能视婚姻如儿戏?”

两人均默然片刻,明珠关切之情又生,便问道:“哥哥你伤势好些了吗?”

“已无大碍。”夏华心中满是无奈。

“如今谯城已被赵国控制,南归之路关卡重重,哥哥不如留下来,以后……以后再做打算。”

夏华路上见襄国城繁华热闹,确实是一片繁荣之象,但钜子李天翔殉国,墨门前途未卜,此时他满腔悲愤,恨不能冲上战场搏杀,哪还有心思委身敌国?于是字字铿锵说道:“如今国家动荡,墨门处于危难之际,我若在这里藏身,眼睁睁看着中原百姓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怎么对得起师父?”心中想起李天翔,不禁眼圈发红。明珠也敬佩李天翔为人,于是叫来小月,几个人搭起香炉供台,明珠上香拜祭道:“李大侠当世英雄,不幸为国捐躯,小女子实是敬佩。只恨生做女儿身,不能上阵杀敌,今日祭奠英灵,愿保佑我大晋国收复中原!”

夏华含泪道:“师父,徒儿一定继承你的遗志,以救国拯民为任。待找到奸人刘天远,为你报仇!”几人心情沉重,相对无语。终于明珠问道:“哥哥要走,我也不拦你。只是咱们好不容易相聚,却不知何日再见了。”她脸色一红,将头深深低了下去。

夏华见状,也极是难受,家国情仇,一时涌上心头,只好说道:“天色已晚,妹子回房休息吧。”起身退出了茶香小苑。

待回到住处,夏华辗转反侧,心中不停追问自己:“夏华呀夏华,你当年父母双亡,师父殉难,都因赵国南侵而起。如今却儿女情长,身处敌国,苟且偷生,有何面目见九泉之下的父母和同门?”他反复思量,终于拿定主意,起身找来纸笔,写下“国仇家恨,不可不报,有缘再聚,来日方长”十六个字,压在床头。换上一副胡人装束,施展轻功,出了襄国城向南去了。

这一份家国情怀,在苦难的砥砺下不曾磨灭,而且愈发浓烈。

注:①梁国:今HEN省SQ市一带。

②甘露道人:即西汉时道士吴理真,蒙山茶培育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