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末三国传 > 十五 董卓跋扈施淫威 王允巧计除奸贼

十五 董卓跋扈施淫威 王允巧计除奸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末三国传!

却说董卓在长安闻知孙坚已死,其长子孙策只有十七岁,如去一块心病,更加肆无忌惮,出入乘坐青盖金华车,爪画两轓,时人号曰“竿摩车”。

董卓为太师,又封其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宗族内外都入朝为官。

公卿大臣拜见董卓时,都要下车跪拜,而董卓不需回礼。朝廷各要职部门(如尚书)都要到董卓的太师府汇报工作。幕僚讨好董卓,提出可比姜尚(字子牙)称“尚父”。

董卓问蔡邕此事如何?

蔡邕劝说:“昔武王受命,姜尚以师辅佐周室讨伐无道,因此受到天下人尊重称为尚父。今太师功德虽然卓绝,还是要等到平定关东叛乱,返回东都洛阳后再议论为好,”董卓才止。

京师地震,董卓又问蔡邕原因。蔡邕说:“地动是因为阴气太盛,大臣超越制度限制所造成的。太师乘坐青盖车,朝野上下,亲信远臣,都认为不大合适。”董卓这才改乘金华皂盖车。

董卓表面上看重蔡邕的才学,十分厚待,每次有宴会,都会令蔡邕弹琴、主持,蔡邕都会努力匡正董卓的言行,而董卓却很少采纳,蔡邕也觉得非常遗憾。

碍于蔡邕的名望,董卓虽然在形式上作了一些调整,但由于权欲熏心,欲壑难平,依然是我行我素,飞扬跋扈,滥施淫威,丝毫不知收敛。

董氏宗族,不分长幼,皆封列侯,侍妾怀抱幼小孩童都被封为侯爵,孙女董白,年尚幼小,情窦未开,却被封为渭阳君,并在长安城东二百六十里自己的封地郿(今陕西郿县)修筑与长安相似的坞堡,让孙女董白乘坐轩金华青盖车,叫都尉、中郎将、刺史等二千石以上在郿坞官吏前簇后拥,显摆威风。

郿坞里面存放大量搜刮来的财物,并有三十年粮食储备,董卓自己说:“我平定关东,成功,即雄踞天下;失败,守在郿坞足以养老。”

董卓来往长安,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都在横门外候送。

董卓经常在路边设帐,与迎送公卿相聚共饮。当年征讨西北边章、韩遂叛乱,董卓为前将军,皇甫嵩为左将军,不相上下。后来朝廷封董卓为少府、并州牧,所属兵马归属皇甫嵩,董卓不交兵马,怀恨在心。

现在董卓为太师,皇甫嵩为御史中丞,跪拜董卓车下。董卓问:“真服从我吗?”

皇甫嵩说:“过去我与明公都是鸿鹄,没想到明公今天变成凤凰啦。”

“要是早服气,今天就可以不跪拜。”董卓笑了笑,拉着皇甫嵩的手问:“真的害怕我吗?”

皇甫嵩说:“明公以德辅佐朝廷,大家都来庆幸,没有什么可怕的;如果用淫威酷刑彰显权势,天下人都会害怕,何况我呢?”董卓默然,遂与皇甫嵩和解。

有一天,董卓去郿坞,公卿大臣到长安城横门外送行。董卓设宴款待众人,却在宴席上将数百名诱降来的北地叛军士兵虐杀,有的被断手足,有的被挖眼睛,有的被割舌头,有的被蒸煮,哀嚎之声震天。参加宴会众人吓得勺子、筷子都掉了,而董卓却饮食自若。

又有一天,太史令望气,说不久会有大臣被诛杀。董卓害怕预言会应验在自己身上,想起卫尉张温曾与自己不和,便指使人诬陷其与袁术勾结,将张温抓到长安,在集市上活活鞭死。所属将领言语稍有冒犯,董卓马上就会将其当场处死,又以叛逆罪名诛杀了一批关中旧族。

董卓在长安执政期间,毁坏在市场流通的五铢钱,再加上从洛阳及长安两地收缴的铜人等各种铜制品,用来铸造小钱。这种小钱制作非常粗糙,甚至没有轮廓和文字,百姓都不愿意使用,最终导致市场紊乱,物价飞涨。

董卓还让司隶校尉刘嚣抓捕“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之人,统统以死刑加没收全部财产的方式惩办,结果引发大量的冤案。

董卓法令苛酷,淫刑残暴,被诬陷冤死者无数,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邓盛所派两名追踪董卓行踪的壮士一直没有机会靠近董卓,今见百姓嗷嗷叫叫怨恨董卓,便作《董逃》歌,又作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和“白马驰千里,两口吃一草”,叫儿童歌唱,四处传播。

以王允为首的忠于汉室的公卿大臣对董卓的所作所为早已不满,见时机到来,积极密谋刺杀董卓计划。

且说王允,字子师,太原郡祁(今山西祁县)人。自小天资聪颖,独具慧质,饱读诗书,泛阅经传,少年时就被称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才子。

王允还崇慕卫青、霍去病威猛气度,坚持习武强身,颇具武略,十九岁被推举为郡吏。当地有一个叫赵津的小黄门,依仗自己儿子是朝廷当权宦官,便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王允对衙吏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此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应格杀勿论!”随即下令逮捕赵津,并将其解押东市,斩首示众,以慰民心。

百姓个个拍手叫好,纷纷前往王允所在官署,感谢慰问,称是为民作主、不畏强暴的父母官。王允首次经受世事的考验,并赢得众人的称赞和拥护,由衷感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高兴,更坚定了秉公为官的信心。

与王允同郡同乡一个名叫路佛的游混无赖,既无学识,又无德行,仗着家里有钱,向太守王球行贿求官。

王球见钱眼开,收下路佛贿赂,许为补吏。

王允对这种肮脏交易十分忿恨,当众揭露路佛丑行,与王球翻脸抗争,指责他贪赃枉法,徇私舞弊。

王球恼羞成怒,立即将王允捉拿,投入狱中,准备随时杀害。

并州刺史听说过王允事迹,得知王球要杀王允消息后,亲自骑马前往太守衙门,保释王允,并且请他做自己府中别驾从事。

王允为官初露锋芒,不仅赢得了州郡官吏和当地百姓的赞赏和钦佩,而且引起了朝廷注意,不久被征召为侍御史,入朝为官。

王允曾向灵帝揭露十常侍罪行,张让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次年,张让终于找一借口,将王允逮捕下狱。后来赶上朝廷大赦,王允才被免罪释放,恢复原职。

睚眦必报的张让并未就此罢休,没出十天,又以另一罪名将王允治罪,再度下狱。司徒杨赐素知王允为人及品行,知道是张让有意置王允于死地,为了替王允开罪,免受痛苦和屈辱,便派手下人劝告王允说:“你得罪张让,一月之内,两次下狱。张让甚受皇上宠信,是不会放过你的。为了成就自己志向,何不先退让一步,忍一忍呢?大丈夫能缩能伸,如果一味好强,恐怕性命不保。”

王允属下也对王允再次入狱深感忧虑,想方设法予以营救。有一名下属去狱中探望王允,痛哭流涕,劝王允向张让认错赔罪,求他网开一面,被王允怒斥拒绝。下属倒酒一杯,气愤地对王允说:“你既然如此保全自己,不如喝下这杯毒酒算了,何必在狱中受折磨呢?”

出乎意料,王允一把夺过酒杯,厉声说道:“我堂堂朝廷大臣,君王赐罪于我,应当接受惩罚,按照王法在街头被斩首示众,天下人尚能以我为戒,不再违反法律,哪有私自吞喝毒药,以死逃避法律制裁的道理?我意已决,不必再劝!”说完,把酒泼洒在地,走进囚车,重入监狱。

由于王允一直没有向张让赔罪认错,张让反而进一步渲染扩大所谓罪行情节。在再次提审王允案件时,王允手下篆吏以及朝中许多官员都十分着急,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向皇帝上书说:“王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官尽忠尽诚,宽宏贤能,具有君子的风范气节。过去晋悼公和先朝孝文皇帝能明辨是非,赦免大臣罪行,陛下就不能仿效吗?王允受命于朝廷,诛讨逆贼,安抚良民,本应论功行赏,加官进爵,难道就因一些微不足道小事,就定他死罪吗?陛下如此不公平予以处罚,恐怕有负众望,百官有所不服。”

灵帝看完奏章后,便赦免了王允的死罪,但仍下狱中,要重新定罪。

这年冬天,又逢朝廷大赦。由于张让始终从中作梗,王允仍不在赦免之列。何进、袁隗、杨赐等三公要员继续上书,要求赦免王允。

又过一年,王允才被免罪释放。王允虽对张让等人的行径深恶痛绝,但因力量有限,只得改名换姓,离开都城洛阳,辗转于河内、陈留之间。

灵帝驾崩,王允急忙赶赴洛阳吊丧。此时,朝廷极度混乱,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大增,阉党张让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权。

为了削弱宦官势力,何进利用各地方官吏奔丧机会,广泛结交拉拢亲己势力。

王允一到洛阳,就被何进紧急召见,并说明意图。王允很感激何进救命之恩,满口答应。

何进掌权后,王允被辟为从事中郎。何进被杀,王允不得不迁任河南尹,暂时逃避张让的嚣张气焰。

董卓废掉少帝,献帝继位,王允被拜为太仆,不久迁任尚书令,并替代杨彪任司徒。

董卓从进驻洛阳到迁都长安过程中,废旧立新,毒杀太后,广植党羽,培养亲信,统收兵权,控制朝廷,专横跋扈,残暴肆虐的行径,使王允敏锐地意识到,董卓将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最大隐患,必须铲除。

王允之所以隐忍不发,是接受了在政治争斗中遭受失败的教训,不得不转变斗争策略。他清楚地知道,董卓手中掌握有强大军事力量,党羽众多,而且董卓本人凶残毒辣,如果主动出击,只能是以卵击石。

于是,王允表面上一味听任,甚至顺从董卓,让他放松对自己的戒备,实际上却处心积虑,周密布置。

董卓进入洛阳后,为了站稳脚跟、扩大势力,极力拉拢朝中有影响的官员。王允不动声色,顺势归顺,尽量迎合。有时,王允不惜矫情曲意,偏违原则,来换取董卓的信任。

董卓见王允不但具有才识,而且对自己忠心耿耿,毫无二心,便把王允当作自己心腹亲信,不生丝毫疑心,无论朝政大小,都托付给王允处理。

王允借此时机,亲自主持一些恢复王室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具体事务。杨勋是当时朝廷中正义之土,不畏强暴,一直坚持斗争,曾与皇甫嵩一起密谋诛杀董卓,后因董卓与皇甫嵩言和,感到自己势力弱小,只得作罢。

一次,

(本章未完,请翻页)

董卓问王允:“不知谁最适合担任司隶校尉?”

王允不假思索地回答:“只有杨勋合适。”虽然明知董卓与杨勋之间矛盾很深,王允毅然推举了杨勋。

在与董卓表面敷衍的同时,王允暗中积极组织和筹备反董卓的斗争,首先与司隶校尉黄婉、尚书郑公业等人共同商议诛杀董卓的计策。

为了控制武装力量,王允等人极力向皇上推荐、保举羌校尉杨瓒行使左将军权力;举荐执金吾士孙瑞担任南阳太守,令其借讨伐袁术为名,领兵出道武关,实则为多路夹击董卓作准备。

士孙瑞的行动引起了董卓怀疑,决定把士孙瑞留在都城。王允听说后,便顺从董卓意思,擢升士孙瑞为仆射。另外又擢升杨瓒为尚书,为最后反击董卓聚集力量。

初平二年(一九一年),董卓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

王允想拒绝,士孙瑞对他说:“大事没成功前,不能有丝毫破绽,董卓加官进爵,朝廷百官都瞻仰您的崇高品节,何乐而不为呢?不要因意气而误了大事!”王允一听有道理,便受命听封。

初平三年(一九二年)春,自然灾害严重,阴雨连下两个多月。王允和士孙瑞、杨瓒等人借登台祭祀乞神之机,紧急商议谋杀董卓的行动计划。

士孙瑞严肃地说:“自从去年岁末以来,太阳阴晦不照,淫雨连绵不断,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应该有个尽头。现在时机基本成熟,如果不把握天机,先发制人,恐怕后患无穷啊!”

王允很赞同士孙瑞意见,决定伺机尽早行动,以图董卓。

可是,董卓爪牙密布,戒备森严,而且他本人力大无比,凶残毒辣,如果没有万全之策,一旦失手,后果难以设想。

王允提议,可以安插内应,里应外合,杀他个措手不及。于是便有了“王司徒巧使连环计”一段精彩故事:

王允说服府中歌技貂蝉,先许嫁给董卓义子吕布为妻,又送给董卓为婢女,美人计引诱二人垂涎,离间计使其反目成仇。

起初,吕布碍于自己是董卓义子,不便亲自下手。王允对吕布说:“你姓吕,奸贼姓董,父子只是名义上的,并非骨肉亲情,况且董卓现在已是众叛亲离,你难道还认贼作父吗?你当他为父亲,平时他当儿子待你吗?”

吕布与董卓婢女貂蝉私通,怕董卓发现报复,于是便答应下来。

献帝大病初愈。董卓通知朝廷百官在未央殿集合庆贺,王允便把胸有成竹诛杀董卓的计划告诉给吕布,并委他作为内应。

这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未央殿参加庆贺会,吕布随从护卫。事前,吕布派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心腹亲兵,穿上宫廷侍卫服装,潜伏在宫殿侧门两边。

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将董卓刺下车来。

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吕布何在?!”董卓疾呼。

这时吕布不慌不忙地掏出准备好的诏书,喊道:“有诏讨贼臣!”

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大骂吕布:“庸狗敢如是邪!”

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

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余者皆不敢动。董卓九十岁老母、弟董旻、侄董璜及宗族老弱都在郿坞,均被诛杀,查抄二三万斤黄金、**万斤白银、珠玉锦缎奇玩杂物堆积如山,不可胜数。

袁氏门生故吏把被董卓杀害袁氏棺木改殡到这里,并把董氏尸首敛聚到旁边焚烧,以示祭奠。

董卓躯体肥胖,尸体暴于市,膏油浸地,草被血染,守尸兵士黄昏时做成柱状灯芯插入尸体肚脐点燃,明如火炬,直到天明。后来,董卓故属部曲收灰烬装入棺木,葬于郿坞。

董卓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欢腾,长安百姓奔走相庆。司徒王允赢得了铲除董卓斗争的胜利,受到百姓称赞,更得朝廷嘉奖,总览朝政。

王允得胜,便有些飘飘然起来,甚至居功自傲:“董卓这样不可一世大奸贼都死于我的手下,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

每当群臣集会,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样与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讨权宜之计,而是正襟危坐,面无和悦之色。慢慢的,群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推崇和拥护他了。

当朝文学家蔡邕曾是董卓旧臣,当与王允一起听到董卓被杀时,感到很突然,不禁脸色大变,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

王允勃然大怒,严厉指责:“董卓是国家罪人,诛杀少帝,残害忠臣,人神共愤,天地不容,罪行不可饶恕。汝身为重臣,世受皇恩,应该从大局考虑,从国家出发,共同声讨国贼。不想却念及一点私人恩惠,不但不倒戈相向,竟然还感到痛惜,这难道不是与董卓同一鼻孔出气吗?”

说完,便不容分辩,立即将蔡邕押至廷尉处问罪,待日处斩。正是:昔日拒卓险灭族,今天叹卓又遭殃。不知蔡邕这次能否保住性命,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