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唐极品纨绔 > 第176章 长孙无忌塞人员

第176章 长孙无忌塞人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极品纨绔!

“似乎,有些道理。”

听完张拯的话,李世民和诸将同时深思起来。

张拯的意见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事物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

正如张拯所说,火器刚刚现世就展现出来惊人的威能,那若是继续往深处钻研呢。

有了张拯提供的思路,李世民想的则更多了一些。

火器可以如此,那其他东西是不是也可以如此。

比如工部,兵部等埋头实干的国家部门,是否可以再次进行细分。

将行政与研究分割开来,是否能加快促进整个大唐社会的发展呢。

只是一个思路,李世民的思绪便散发得很远。

一瞬间就想到了很多种似乎可行的方式,每一种都能加快累计大唐的国力。

但这些都是后话,思路是思路,实践是实践。

这一点上李世民分得很清楚。

历史上从不缺少善政下到地方就变恶政的例子。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回归眼下,着手解决火器诞生所带来的问题。

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来完成火器的制造,监管,装配等问题,说起来简单。

但实际操作起来要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且不说国家财政的支出能否承担,火器归根结底还是一件武器,归管军器监的兵部能否同意。

三省宰相能否支持单独成立一个研究新式武器的部门。

就算能顺利成立了,必然要设置官员进行管理,有官职便有利益牵扯。

如何保密,如何进行调配,造出来的火器优先装备哪一支部队……

种种繁琐的事物绝对不是三言两语一拍脑门就能决定的。

即便是如今在李世民眼中略显粗糙的三省六部的行政管理模式,那也是经过了中原王朝上百年的磨合试验才最终成型的。

这就是所处的高度不同,看待一件事物的方式也不同。

在张拯看来,这就是李世民一句话的事情。

但李世民看见的,则是其背后的各种牵扯。

就像大唐皇家书院的成立一样,张拯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场场刺杀,还有一封封弹劾自己的奏折。

虽然来自后世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对历史大势的了解,能让张拯很迅速的抽丝剥茧找到其中复杂之处的核心。

但有些东西不是你有眼光,有见识就能搞定的。

所以,张拯能看到的东西,李世民能看到,但李世民所要考虑的东西,张拯未必能全盘考虑得到。

对于李世民来说,大唐皇家书院是必须要成立的,这是为了大唐盛世打下百年之基,有些许牺牲他完全能够承受。

但是这新式武器嘛,或者说火器。对于大唐军队来说,则是锦上添花的感觉更浓一些。

毕竟,就算没有这东西,唐军一样天下无敌。

“既然你心中有腹稿,那回去之后拟个折子给朕看看,另外,人日的大朝会你也来参加吧。此事干系太大,朕需要仔细思量一番。”

最后,李世民出言一锤定音。

没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张拯有些诧异,难道是自己说得还不够清楚吗?

还是说李世民没能理清这背后的好处?

要知道,以往李世民对自己的意见,几乎都是当场建议当场就给回复的,但这一次却要拖到人日大朝会,这是什么意思?

不死心的张拯还想出言再说点什么,但张公瑾轻轻对他摇了摇头。

见老爹阻止,张拯只好把要说的话憋在心里,然后对李世民躬身行礼道:“是,微臣省得。”

李世民轻轻摆手:“秘方还是暂时留在你脑子里,行了,今天元正,都回去过节吧。”

“是,臣等告退!”

诸将起身,朝着李世民躬身拱手,然后退出了大殿。

今天在太极宫耽搁的时间已经够久了,所以出了皇宫之后,各位老将拱手拜别之后便各自回府。

两位兄长早在教场爆炸之后便回到了家里,是以出了皇宫,只有满心不甘的张拯跟在老爹张公瑾身后,脸上尽是不忿之色。

“怎么,觉得你满腔忠君爱国之心被辜负了?”

张公瑾看着小儿子满脸不甘,心里觉得有些好笑。

自家这小儿子,聪明是足够聪明,也不缺格局和智慧。

只是可能年纪太小还是什么原因,看待一些事物上这眼光还是太片面了一些。

不过这个年纪,也不错了。

被老爹一语道尽心中所想的张拯有些委屈的回道:“没有,孩儿只是觉得明明孩儿的提议都是对大唐有利的,陛下为什么不同意呢?”

“呵呵,陛下也没说不同意啊。”

张公瑾呵呵一笑,带着张拯和一干亲卫慢慢的朝邹国公府走去,既不乘车,也不骑马。

看来是打定主意要好好的教育一下张拯了。

“但是……”

张拯还是有些不忿,只是话未出口便被张公瑾打断:“没有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并非只有好坏之分,天也未必只有黑白两色,你再好好想想。”

张拯一怔,难道陛下没有当场答应还有其他深意?

不由得顺着老爹的话,开始仔细思考起来,只是脚步未停,脸上却已经没有了不忿之色。

张公瑾见小儿子很快陷入了沉思,满意的点点头便不再说话。

对于小儿子的智慧,他一向很有信心,有些话不用说透,轻轻一句点拨就够了。

说白了,这就是张拯从后世带来的小民思想在作祟。

眼中只看得到事物本身所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却忽略了其中的灰色地带。

就如火器刚爆炸时,老将们心中升起的那股再无用武之地的感受,张拯便没有考虑进去。

但李世民得考虑,老将军们为他拼出性命戎马征战了一辈子,到老了才好不容易挣出来个荣华富贵。

若是让几个小陶罐罐就取代了他们亲冒矢石之功,让这些为大唐征战了一辈子的老将心里怎么想?

还有李世民所顾虑的那些利益牵扯,在张拯的想法中无非就是多设置几个官职而已。

但官职的背后代表的是权力,这份权力从哪里分出来,怎么分,分给谁?

这些都是张拯没有考虑到的灰色地带。

评判一件事情,不能只看好坏,还要看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影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