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乾隆年间,从海里游回来铁血强宋 > 第一百二十六章 乾隆去信沙俄,天津城下血战

第一百二十六章 乾隆去信沙俄,天津城下血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乾隆年间,从海里游回来铁血强宋!

太和门外,隆宗门内一处小房间。

别看房间小,来头很大,名为:办理军机处。

是自雍正以后,满清真正的最高权力机关。

乾隆此刻正在生气,尽管他十分尽力地掩饰自己的愤怒,但是天子不怒自威,众人眼观鼻鼻观心,皆能看出他的情绪不好。

“逆贼的手段这么歹毒,是朕没有想到的,他们居然给灾民发粮食!”

“……”

福建十万绿营、八旗兵、水师覆灭;广东损兵折将八万,满城被毁,八旗兵全灭;贵州损八万,广西损四万,南京损四万。

王命无法传达到云南,估计已经被逆贼占领;大小金川战乱再起,陕甘守军无法进入四川,成都告急;伪明王祸乱江苏,给灾民发粮食蛊惑民心;天津逆贼死守城墙,久久不能平定;藩属朝鲜发生战乱,威胁到大清龙兴之地,不能不管……

一系列的事情,弄得乾隆焦头烂额。

章佳阿桂上前拱手(军机处里面为了效率,曾一度取消下跪礼)

“皇上,奴才听闻洋人组建了一个扶清反明的组织,此刻,多一个朋友多一份力,何不与他们更进一步合作?”

阿桂,出将入相,是乾隆朝最厉害的大臣,没有之一,死后配飨太庙。

满洲正蓝旗人,后以功抬入正白旗人,成为皇帝本人的奴才。

正白旗为上三旗,乃是满洲皇帝直接统领,旗主就是皇帝。

阿桂也是和珅的一生之敌,在他老死之前,一直压制着和珅。

即使章佳阿桂竭力压制和珅,但和珅依旧是平步青云,做官跟坐火箭一样,直冲云霄。

原因就是,他与乾隆的目的不一样。

章佳阿桂想的是‘让大清伟大’,而乾隆想的是‘让满人的大清伟大’。

乾隆前中期,也是一个豪情壮志、意气风发的皇帝,时刻向康熙圣祖爷学习,渴望文治武功。

这个时期,阿桂和他的目的一致,深得重用。而且阿桂本人也十分厉害,抓住了每一次机会,成为清朝前后五十年战功第一人。

但是乾隆晚年,奢靡享乐,老了之后还特别固执,而且寿诞一年比一年铺张,无论是下江南,或者举办规模浩大的千叟宴(这玩意虽然好听,但害人不浅)。

这与阿桂的理想不符,所以乾隆有意扶持和珅,但是阿桂功劳太大,忠心耿耿,基本上没犯过错,而且很有办事能力,乾隆也不愿罢免他。

此刻,阿桂提出联合洋人,乾隆之前也不是没做过。

荷兰为首的反明王联盟,曾经捐献过军火,但是因为赵明赫用战争债券将那些洋人进行利益捆绑。

竭尽全力抵抗一个具有侵略性的东方大国崛起,还是趁东方大国陷入战乱大发横财?

这些洋人选择了后者。

“洋人不可信,他们说要助朕,结果,转头投向逆贼怀抱中去了。更何况,他们的国家都在万里之外,天朝之事,他们靠不住。”

“皇上,那些偏远的洋人靠不住,远水解不了近渴,奴才说的是北边的沙俄。天朝在圣祖爷时期与他们签署《尼布楚条约》,双方约定互不侵犯。他们也不希望逆贼影响边境的和平,必然相助。”

最后,乾隆决定试一试,并亲笔书写国书,向叶卡捷琳娜寻求合作。

乾隆通过自己的间谍得知,刚上任不久的叶卡捷琳娜,将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欧洲,甚至扬言要征服欧洲,带上大帝皇冠。

那么,东方的稳定,对于她的庞大帝国,将会是非常重要。

国书发出,必然比使臣更先抵达,即便叶卡捷琳娜第一时间决定相助满清,第一支援军,也要三个月后才能抵达。

三个月,按照赵明赫的进军速度,乾隆恐怕正在打北京保卫战。

紧急抽调蒙古八旗充实京城防御。

现在的乾隆,准确来说,如果他还想保留大清的西北地区的话,已经没有可动用的兵力了。

他只能寄希望于富察率领的山东平叛军迅速感到天津,然后迅速扫平天津的叛贼。

……

天津的战事十分激烈。

满蒙汉三军八旗中,还是有不少能打的。

被清军大败,第三水师舰队就固守天津城。

英国三千龙虾兵的默上尉认为是明王部队不够精锐造成的,于是他主动请缨,出城野战。

结果清军发起大规模冲锋,不要命地将火炮往前推,以及那些索伦兵充当尖刀排,不要命地冲锋在前。

尽管龙虾兵凭借着火力优势,在清军冲锋之时造成大量杀伤,但是还是被悍不畏死的索伦兵近身。

若是说近卫军是经验丰富的老兵的话,这些索伦兵就是经验丰富加恶劣环境锤炼的老兵。

一开始,龙虾兵们凭借数量优势,还能打得有来有回,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清军冲上来,他们已然不能抵挡。

幸亏城里守军接应及时,不然这三千人恐怕就会全军覆没。

支援部队也只有三千人,再多,就铺展不开了。

清军紧紧地咬住近卫军后方,若是就此退进城中,也一定会把这些满清特种兵带进去。

于是,这三千人援兵与龙虾兵在城门下进行了更加惨烈的厮杀,断臂残肢横飞,城墙与护城河都染成血红色。

清军悍不畏死,一个个死命向前,想要打开城门。

先登者,封侯!

厮杀在西城门,同时,清军在北城门和南城门发起进攻,但是攻城效果一如既往,被守城部队压制。

东城门的清军构建防御工事,他们的任务是隔绝天津城与水军登陆口的联系,防止城内获得补给。

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西城门的厮杀。

眼看着城下交战许久不分胜负,第三水师舰队旅指挥使张斌,率领部队支援,冲杀在一线。

前面的人倒下后,就站在他们的尸体上继续厮杀……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西城门外,堆起来快要接近城门的高度的一座尸体山。

血腥味混杂着烂掉的血肉,惨绝人寰。

正常人看一眼就会呕吐不止,三天吃不下饭。

本次进攻,清军直接伤亡一万三千有余。

西城门前,清军前后在此地失去五千战兵。明王军的两千八百多名士兵再也醒不来,

英国龙虾兵直接损失一千二百名,这是他们自成立以来,第一次承受如此惨重的战损。

这些英国人,被一下子唤醒了对大清这个庞大帝国的恐惧,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无法再次作战。

欧洲人,对大清知之甚少,天然对这个人口战世界三分之一的国度恐惧。

但是明王军熟悉大清,他们知道,眼前的清军,是庞大的满清最精锐,也是唯一如此精锐的部队,这样的战损比,在上战场之前,军官们就预测过了。

尽管他们同样十分震惊,但多少是有点心理准备,依然能继续作战。

但是,自此以后,他们只能进行城防战,不再野战。

其实,清军同样损失惨重,他们再也发动不了一次这样的进攻了。

因为他们引以为傲的索伦兵,在这次战斗中,直接战死三分之二,满蒙汉三军八旗子弟也损失两千人,这可是大清的国本。

一场豪赌,双方都没有赌赢。

清军失去了再次发动如此激烈战斗的实力,天津守军也失去了防守反击的能力。

双方陷入僵持。

若是没有外力介入,他们只能比谁的粮食能支撑得更久。

这方面,自然是清军占优势。

清军可以不断补充粮食,但是,明王军在城中只囤积了三个月的粮草。

三个月,分生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