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乾隆年间,从海里游回来铁血强宋 >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要暴露潜伏的同志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要暴露潜伏的同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乾隆年间,从海里游回来铁血强宋!

阿桂收拢残兵,在交河、沧州一带部署第一道防线,在子牙河部署第二道防线。

驻防军身后,就是富察的天津城攻坚大队了,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从山东白莲教起事,为了防止祸乱直隶地区,黄河防线就开始布置了。

前后用时一个半月,结果只抵抗住赵明赫十五天时间。

甚至对方都没有攻坚,直接坐海船绕过了黄河,兵力几乎无损。

再加上清军在山东地方做的事太混蛋,赵明赫在山东,不是一般的得民心,许多府县,直接传檄而定。

而且赵明赫根本没想着现在经营山东,奔着直隶就来了,甚至可以说,他的目标,就是北京,就是梳着小寸头的陈家洛。

人们都叫他弘历乾隆什么的,但是赵明赫对他的身份很怀疑啊。

乾隆真的是满人吗?乾隆真的不是汉人吗?

当年,雍亲王的王妃钮枯禄氏和陈家夫人,即陈世倌的夫人同时怀孕,并且几乎同时产子,陈家生的是儿子,胤禛家生的是女儿。

盼子心切的雍亲王在钮枯禄氏的管事妈妈的策划下,使了一个掉包计,将陈世倌的儿子抱进宫去,把雍亲王的女儿换给了陈家。

陈世倌知道后,不敢得罪雍亲王,只好自认倒霉,上书当时在位的康熙皇帝,告老还乡。这位换来的孩子,被取名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雍正的那个女儿,在陈家长大后,嫁给了江苏常熟的蒋家,为此,蒋家还专门修了一个“公主楼”供她居住。

如此一来,陈家洛之名也就有理有据了。

这可不是什么道听途说的,这可是明王府邸报,江南时报都刊登过相关文章的,那可是正经的官方报纸。

一名叫‘我不是明王’的专家,专门誊写了‘乾隆皇帝身世之谜’的系列文章。

引起了大江南北吃瓜……关心国家大事的民众的热烈讨论。

具体说法一共有三种,其一就是明王府上下比较推崇的陈家洛说法。

其二,有人说是乾隆帝本姓赵。一些野史和基因学者认为乾隆有可能是宋徽宗的后裔。

这个玩得有点大,直接把爱新觉罗纳入到汉人体系里边……

敢情正宗八旗老满是咱自己人,那岂不是宋徽宗当年布置了一场横跨三、四百年的大剧本。

什么曹魏代汉,司马懿隐忍五十年的,都逊爆了。

看看咱家的,直接整个四百年工作计划,混到敌人内部,直接策反,让老金人全体为自己抛头颅,洒热血……

这个想法,可不是一般的脑洞大开。

由于这个说法的社会影响不好控制,容易引火烧身,赵明赫对此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官方不发表任何声明,所以这个说法只在民间发酵。

第三种乾隆的身世:说乾隆帝本姓扬。

说弘历的生父是雍正朝的大臣杨林。乾隆是雍正以公主偷换入宫的,而杨林也不敢与雍正对抗,于是悲愤交加,后成为疯子浪迹江湖。弘历即位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遂多次南下寻找生父。经他再三奔波,四处打探,终于在五台山见到已出家生父。

赵明赫打下南京后,曾派人去五台山寻找杨林,结果只找到他的一些故人,都说当年人家没疯,老正常了。

证据确凿,这个说法不靠谱。当然,也只有亲自上山询问这些出家人,才能知道杨林当年的真实状况。

后人,还有外人,自然是无法了解的,所以,这个说法,在明王府有心推波助澜下,民间也相当有传播力度。

看着民间越来越汹涌的舆论,赵明赫赶紧将各类报纸洒向中原大地,并告诫世人不要在散播这样的事了,乾隆是个好同志,可不能暴露喽。

这要是让一些别有心思的满人看到了,比如那些夺嫡失败的八爷党余孽啊,被乾隆削了爵位的王宫贵胄们什么的,要是在乾隆的威望受损、身份遭怀疑的时候,趁机联合一些被打压的八旗主,再夺了九门的控制权,隔绝内外,他们就要登上权利的舞台了。

到时候,咱们的爱新觉罗.建国同志的工作就不好做喽。

历史上的乾隆应该是真满人的,所以他不会乖乖地交出皇位,要动用军事。

舆论战是军事的延伸,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归根结底是政治。

八旗已经不行了,满清也不行了,但是满人还是比较麻烦的。

在爱新觉罗带领下,这些人本就是来自关外,即使失去了中原大地,依旧可以回到他们的龙兴之地,回去建立一个‘满洲国、八旗国’什么的。

这是他们老早就定下的策略。

打,旷日持久。

第一次工业革命就要来了,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一切。

北京城只能有一个扛把子,就是我赵明赫。

跟满清这些虫虸一起是搞不好大中国的,为了让乾隆早点放弃幻想,赶紧投降,不要跑去东北打游击。

赵明赫实施了人身攻击,针对乾隆的威望进行攻击。

除了赶时间,还有一点就是赵明赫不想破坏北京城。

圆明园可以改造为大宋博物馆,以后再去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地无限期借一两件藏品。

艺术,当然是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借问哪里人最多?牧童遥指大东亚。

还有占地广阔的紫禁城、皇家上林苑等地,那可都是宝贝啊。

要是乾隆敢在败亡的时候学纣王一把火烧了,赵明赫不介意把整个爱新觉罗给族灭了!

姓爱新觉罗的,差不多有数万人吧。真要是乾隆脑子轴了,就只能让他们赔罪了。

当然,最重要的。

还得给康熙、雍正打个招呼,当面的那种。还有乾隆为自己准备的皇陵,都得重新发掘。

这里面可是藏着中华大量瑰宝的啊,各种金银陪葬品,文玩、字画、古董海量地藏在皇陵里面,得拿出来向世人展示展示啊。

咱们中国人就是有这股子文化自信心、自豪感,朝着掖着算什么。

更何况,你满清的皇帝,把中华的瑰宝都带到自己的陵寝中,但是陵寝的防护系统做得不到位,无数宝财被地下水渗透浸泡。

金银器皿还好,那些绝版古书、字画可就遭老罪喽。

成批成批的烂掉,后世盗墓贼看到这一幕,也是十分叹息于满清对中华文物之毁坏。

所以,越快进行康熙同志的卧室挖掘工作,对华夏越有益。

怀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心,赵明赫率军来到天津南部,水路两军抵达前线,与清军展开对峙。

直隶地区囊括了北京以外、河北、天津等地区,虽然不是很重合,但也基本上就是古时候这里称为燕云十六州的地方了。

大宋明王打燕云,自然是要走水路,难道还能坐驴车不成?

趁着秋季沿海地区短暂的回暖期,升起气球营,装满粮食,送进城中。

如此一来,城内又多了一个月的粮草,若是继续僵持下去,起码能在城里过年了。

但是,打粮草战,对赵明赫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将战船上装载的大炮、迫击炮等军械物资卸载,装备军队后,就要小心翼翼地从海边营寨出发,向西进发。

赵明赫进军十分谨慎,左右前中后五路兵协同进发。

前锋与中路军仅十里间隔,而且装备最为精良,人手配备双发短铳,任务是抢占有利地形。

不管清军打不打,地形要战,若是遇到阵地战,就用大炮洗礼。

赵明赫知道自己不是古之名将,统兵数千还有余力,令旗和传令骑兵可以很好的将自己的命令下达。

而一旦兵员上万,就需要一整套的指挥系统,还要面对很多需要对着地图指挥实地作战的情况。

虽然他十分喜欢古代那种羽扇纶巾的儒将形象,但其实赵明赫私底下,每天都是对着地图和几个心腹将领一起面容严肃地探讨,每天各类公文军文批阅地满头大汗。

事无巨细,皆绝于上。军中无贪墨、违令之徒,上下谋事者忠,左右为将者勇。主帅阵前效死,士卒从不面王。

——《新宋史.光武本纪》

将帅们没有怂包,全都冲锋在阵前,士兵们只会向前进军,因此从来不回头,以至于没有正面看见过明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