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梁贵婿 > 第26章 儒商

第26章 儒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梁贵婿!

“有好菜无好酒,人生憾事。”

不少人惋惜道。

陆阳看了眼碗里的酒。

酒液纯净清透。

陆阳端起碗尝了一小口,味道丝滑顺畅,他估摸着这酒大概有十度左右,虽说度数不高,但江淮一带的百姓却是非常喜欢,部分妇孺偶尔也会小酌几杯。

他有提升酒度数的办法,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烈酒的味道,在酿酒之前,还是要先调查一下淮阳的酒水市场。

“陆公子,你刚才说要救济灾民的事,我可是当真了。”

那位嘲讽过陆阳的华服少年在吃饱后,立即放下碗,将矛头对准陆阳,“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陆公子可不要食言。”

“凛冬来临之前,我一定妥善安置两千名难民。”陆阳逼视着华服少年,沉声道:

“我一介布衣都心系天下,公子身为督府长史之子,定然也有拯危济难之心吧?”

华服少年一怔,在郭槐等人的目光下,咬牙道:

“你要是能安置两千名灾民,那我身为督府长史之子也能安置数千名灾民。”

“希望公子不要食言。”

陆阳说道。

“哼,我什么身份,怎么会食言?”

华服少年撇嘴,“你放心,我们家有不少田,实在不行,我将部分田地免费租借给灾民一两年。”

“公子仗义。”

当着所有人的面,陆阳疯狂夸赞这位华服少年。

华服少年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当着众人的面继续为难陆阳。他料陆阳也没有那个本事,两千灾民只需一月就能吃垮整个许家。

他气定神闲地喝着小酒,瞥了眼碗里的豆腐渣,不由好奇,“这些豆腐是用何种方式烹饪?”

“烈油翻炒。”

陆阳回答道。

“翻炒?”

不少人露出诧异的神情。

他们平时靠蒸、煮、烙、烤等方式烹调食物,还未听过用翻炒食物这一说法。

“各位要是感兴趣,可以多来聚鲜阁。”

陆阳说道。

郭槐等人也是看出陆阳不愿多说,只好讪讪地离去。他们记下陆阳方才的诗句,又是郁闷。

酒宴之间,他们也是吃了不少豆腐,可一点才情都没憋出来。

“呵,吃豆腐就能斗酒诗百篇想必是噱头。”郭槐抿嘴一笑,收好写上《侠客行》的纸笺,准备拿回家给自己的妹妹看。

他带着众人大步走出聚鲜阁。

守在酒楼外的看客们见郭槐等人一脸红光地走出,皆是议论纷纷起来。他们不是瞎子,能够看出这些达官显贵对这次的豆腐宴十分满意。

“豆腐到底是什么东西呀?家里的媳妇儿还等着我呢,我也好想吃。”

“你也配吃?那是仙家之物,只有贵族才能享用。”

“唉,我十年的工钱怕是买不起一块豆腐。”

....

送客至聚鲜阁门口的陆阳听到看客们的谈话,微微勾起嘴角。

淮阳食客们的兴致已经被勾起。

他现在要赶紧组织人手生产豆腐,利用淮阳城中的地摊经济,再招募一些人摆摊卖豆腐,这样就可以解决不少灾民的吃饭问题。

“市场要再大一点呀。”

陆阳打起淮阳周边城市的主意。

“陆公子,我们二人先回去了。”妙绪方丈两人打断陆阳的思绪,说道:

“你方才说的那个办法不错,只是要量力而行,我见许家太公的脸色有些不好,你今后在许家的处境恐怕....”

“方丈不用担心我。”

陆阳笑着说道:“寺庙和道观也需翻修,这救济之事并非我一人之事,方丈和道长二人也需出手。”

“这是自然。”

妙绪方丈和清玄道人相视一笑,“你可是准备在城中组织人手卖豆腐?”

“哈哈,正是。”

陆阳没有隐瞒。

“我和清玄道长会竭力帮助你推广此物。”妙绪方丈说道:

“你也尽管借着我们两人的声誉在城中造势,我们不会怪你。”

“多谢方丈和道长。”

陆阳淡然一笑。

“那我们先走了。”

妙绪方丈两人笑着离去。

陆阳整理着思绪,知道许家太公憋着一肚子火,正在酒楼里等他。

几个呼吸的功夫,陆阳来到许家太公的面前。

许家太公正悠然地吃着剩下的文思豆腐,他活了一大把年龄,这是他吃得最好的东西。

“你可知我们许家有多少帮工?”

他放下碗,看向陆阳,脸上没有半点怒色。

“酒楼再加上布行的工人大概有六七百。”

陆阳坐下,细细品尝着酒。

“你知道还敢大言不惭!”

许家太公猛然露出怒色,仿佛一头猎食的凶物,目露寒光道:

“你要是当着一般人夸下海口倒是无妨,可在郭公子和姜大人的面前说要救济两千灾民。等朝廷上面的人同意以工代赈,淮阳城中的官员必然会向我们许家施压。”

“我知道。”

陆阳镇定自若的说道。

许家太公握紧拳头,盯着一脸无所谓的陆阳,双目瞪圆。

“我相公一定想好办法了。”

许瑶见太公要发脾气,咬着牙走到陆阳身边。

二房的许平看着好戏,心里乐开了花。他没想到呀,陆阳那么会吹牛,敢说那种大话,马上出言讥讽道:

“他能有什么好办法?别以为写了几首破诗就能救济天下了。陆阳,你可害惨我们许家了。”

陆阳放下酒碗,说出许家太公的算盘:

“太公的心里不是早有打算了嘛?你们不用出钱,要是出了事就撇清和我的关系,将我逐出许家。”

许家太公的一张老脸有些挂不住,似笑非笑道:

“好呀,我没看出来你那么懂人心。

既懂人心,又何必夸下海口?官府救济灾民要落下割肉的第一刀必然是在商贾头上。

我避之不及,你倒好,主动请缨。

两千张嘴呀,官府的这一刀落下,我许家的肉要被割完!”

陆阳笑了笑。

许家太公是明白人。

官府势必要拿商人开刀。

富商有钱,官府对商人动手就有钱。

再者,在儒家思想统治的大梁,强调的是重义轻利,商人追逐利益,在大部分民众的眼里,商贾皆是小人。

官府拿商人开刀还得人心。

陆阳方才一番慷慨陈词也是为了顺应时代的浪潮,他要在百姓心里塑造出重义轻利的儒商形象,降低百姓对他的排斥感。

他得了民心和口碑,将来的生意又会差到哪里去。

如今一个既能赚钱,又能树立儒商口碑的好机会就摆在陆阳的面前,他自然不想错过。

“太公,这是一个好机会。”

许家太公被陆阳气笑。

这是一个倾家荡产的机会,好个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