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考古档案之神秘亡语 > 第三十九章 神巫之踪(五)

第三十九章 神巫之踪(五)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考古档案之神秘亡语!

吴师傅一盆冷水迎头浇下,瞬间把我们刚涨起的热情淋的荡然无存,是啊,他说的没错,这里连电源都没有,还坐个鬼电梯。小范总肯定想下去看看,砸吧着嘴说:“不下去看看心里不甘啊,有困难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肯定要想办法下去。”

“得了吧。”我对于此事心中觉得不大妥,说,“这次过来我们什么东西都没准备,要什么没什么,下面不是说有四百米深吗?没有古栈道,也没有升降电梯,我们怎么下去?接麻绳吗?”

“哎?说的好。”我这么一说似乎把小范总给说想起来了,他吐了一口烟圈,不怀好意的问吴师傅,“不都说你们山里人吃苦耐劳嘛,老吴,你会搓麻绳吗?”

这话说的吴师傅眼神都极度蛋疼,没等吴师傅说话,我就把小范总给摁住了:“你歇菜吧你,还搓麻绳呢,四百米的绳子,吴师傅把手搓骨折了也搓不出来。”

总算把小范总的邪典念头给摁住了,继续往下看,墙壁上的资料中提到了考古队在遗迹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和酒具,有陶器并不稀奇,考古队推测遗迹来源于古蜀国时期,而这个较早的历史时期,瓷器还未曾见于史料,瓷器的烧纸发展主要是自唐宋以后。

先秦时期的人类社会,多以粗陋的陶器、木器为主,但是考古队在地下还发现了大量酒具,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说明什么问题?”小范总听着挺好奇,叼着烟卷问,“古蜀国的君臣有特殊癖好?喜欢跑到地下深渊中开party?”

“什么乱七八糟的!”我没给他气死,“这堂课你站着听。”

小范总也怒了:“我不是一直站着吗?这下面又没凳子。”

我看着资料说解释说,酒具的出现,意味着就会酿酒,我国的酿酒自古以来原材料是粮食,和洋酒用水果不同,这些酒具数量较多,考古队因此判断当时这些人应该处于一种粮食十分富足的情况,民以食为天,那时候社会生产力并不高,如果人都吃不饱,哪还有那么多粮食去酿酒呢?说明古蜀国的国力还是有点底子的。

“哎?”小范总挺感兴趣的说,“这么一说倒是显得又有点专业了。”

我看到有张照片里,应该是复原了一件玉器,这玉器和砖头一样,长方体,里面却是圆柱体空洞,玉器表面应该还刻有花纹,但照面比较老旧,看不清楚是什么,通过这位神秘的调查人留下的笔记得知,上面刻有十分繁杂的神人兽面图案,应该是古蜀国人在举办某样祭祀典礼。

神秘的调查人标记这件外方内圆的玉器叫作玉琮,让我极为惊讶,小范总也觉得好像在哪里听过,感觉是对的,因为玉琮这东西是一种独有的历史符号,在后世的朝代中并不多见。

最早就出现在苏杭一代,距今五、六千年前,曾经有个十分古老的文明叫作“良渚文化”,他们善于雕琢这种东西作为祭品,我和小范总之所以听过,那是因为小时候学校组织过春游,去参观过良渚文化的博物馆,就在杭州,所以看到这玩意儿我们吃惊,考古队也很吃惊。

自古以来,尚玉是中原文化的一大特点,良渚文化比古蜀国要早一千多年,而蜀地自古北有戈壁高原,东有秦岭大川,在秦军进入之前,这里是没有蜀道通往外界的,这是怎样一群神秘的人物跨越了自然和地理的屏障,与外界有了交流?

而且冥冥中我深感自有天意,良渚文化距离苏州不远,我家出现那样一块铜板,是不是彼此真有联系?

小范总一时间想不起来,就问我:“这个玉什么琮的,是干什么的?我还以为是烟灰缸呢,看起来也像笔筒。”

“你当然记不住了,小时候导游给我们讲解,你从来都不认真听讲。”我无奈的摇摇头,凭着记忆告诉他:“在我国历史文化当中,自古就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这么一说。”

“合理。”小范总灵机一动,得意洋洋的说,“你看,在地下搞祭祀,能不祭地吗?用这个玉……玉琮不就对了吗。”

“废话,在地下祭祀就要用玉琮?那要是用玉璧祭天,古人是不是还得抗着玉器飞到天上去?”我也算服了他的推断,“玉琮的来历和作用到底是什么,现在都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一般普遍的认为玉琮是用来彰显主人权势和身份的,同时,先秦时代神巫之风盛行,据说也有巫师利用玉琮镇墓压邪或者殓尸防腐的。”

说到这里,我和小范总同时愣住了,彼此互相看着,莫非……古人真的干对了?这玩意儿真能镇得住……镇得住鬼母?

小范总已经往后连连退了几步,把方才架子上那个残缺破损严重的玉琮攥手里,神色严肃的对我说:“找,一定要找。这是个坏的,我们一定要找个完整的出来。”

吴师傅也吓了一跳,赶紧有样学样,也学小范总,回头在架子找玉器,看看有没有完好的玉琮。

我没好气的摇摇头,在检查墙壁上这些资料的过程中,也不客气了,一边看一边把资料和照片摘下来整理好放进背包里,全部一扫而空。其中有张纸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拿起来一看,写了这样一句话:时间并无不同,万物皆有关联。

我默念了出来,越琢磨越觉得这句话说得好,概括的深邃又有内涵,这位神秘的调查人手中的赵体书法写的也好,那真是笔笔透纸,字字珠玑。

我发现这张纸后面似乎还有东西,翻过来一看,发现竟然是1122考古队内部的一张红头文件,抬头硕大的红字上写着“机密文件”四个大字,发文字号,也就是文件来源被涂抹了,内容应该是个回复函,文件内容上写了这样一段话:1122考古队,来电已获悉。工作进度有所滞后,望加快。另,雕像品相残碎,有多枚残片外流。注意,残片极度危险!禁止私匿,发现立刻上报。

就通过这段话,我几乎可以肯定,这位神秘的调查人是考归队中的一员。文件下面是神秘的调查人手写的一段话,还是那熟悉的字迹,间架方正,字体扁方:福建泉州、河北平山、藏区高原残片已回收;广西钦州残片已毁,无法回收;苏州残片失踪多年……

读到这里我脑袋“嗡”的一下,下意识的扶住了桌子,这真的是万物皆有关联,我悻悻的靠着墙角慢慢滑下来,手里攥着这张纸片,一瞬间脑子中是空白的,又仿佛有千万个念头涌了出来,这一切的一切真的是被联系到了一起,他们当然找不到,因为这铜板残片在破四旧的时候被我祖父给挖个洞埋了,到死他都没说出具体位置,我们自己家里人都一无所知,不出意外,这东西再过不久,将彻底的消逝在历史长河中,而如果不是小范总他们家公司来拆迁,不用挖掘机硬推,那根本找不出来。

这位神秘的调查人,还有整个1122考古队,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此时此刻,他们要寻找的残片就在我的背包里,我给他们送货上门来了,可是沧海桑田,江流石转,我来了,但……他们人呢?

我心中还有更多、更多的疑问,比如这块残片是怎么落到我家那位叫赵小梨的祖先手里的?我这位祖先是清末人,和这古蜀国之间相差了不知道几千年,他祖籍天津卫,据说是袁世凯称帝,天下人群起而攻之,爆发了护国运动,京畿重地风雨飘摇,实在活不下去了,迫不得已才南下,投奔了我的祖奶奶她们家。

我这位祖奶奶,也就是蓝大奶奶,听说她们蓝家是最早的一批民族资本主义实业家,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开始发家的,靠的就是雇佣纺织女工制造苏州的丝绸产品出口到海外,据传还资助过辛亥革\/命。我祖先赵小梨则是天津卫戏班打杂的出身,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听祖上人言,辛亥革\/命之后剪大辫子,还难过的要死。我也想不明白,他是怎么认识祖奶奶他们家的,甚至还如小范总所言,怎么就抱大腿入赘到苏州蓝家来当女婿了,而且他又是怎么弄来这么个邪门玩意儿的。

我扶着墙慢慢滑下来坐着发愣,一时间脑子转不过弯来,但很多事情隐隐之中联系了起来,从古蜀国到清末再到现代,虽然跨越了几千年,但这一路的时间轴已然对上了,命运好似一张大网,拉扯住了他们,也网住了我,谁也逃不脱。

我还发现,在写着几块残片最终去向的话语末尾,这位神秘的调查人似乎还随手画了一个奇怪的小图案。我看不明白,这一团团的,大圈套小圈,乱糟糟的,我推测应该是随手画的。

但仔细看,又好像辨析出是一个圆形套着三个椭圆形,椭圆形上还有三个小点,有点像是小时候物理课上的原子模型,不过很显然这个神秘的调查人不可能来这里研究物理,那就太扯蛋了。我觉得更像是试试笔随手涂鸦的,应该是他手里的圆珠笔没油墨了,在纸上随手画了几个圈而已,要不然怎么会连残片下落都没写完呢。

此刻我也懒得看他随手的这团乱麻,脑中反复呢喃着一句话纸上那句话:时间真的并无不同,万物皆有关联。说的实在太对了。但同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内心深处,隐隐约约又有了一股兴奋之情。

我在想,如果不是事关小范总的生命,我也实在很想弄清楚我的这位祖先到底从哪弄来的这块铜板,这背后隐藏的故事,不是那种每日里枯燥的上班下班的生活,仿佛这条路,或许就是我一直期待的另一种波澜壮阔的命运。

小范总似乎在那边寻找无果,有些沮丧,朝我走过来,刚说了几句话,忽然,天花板上的照明灯……亮了!(求收藏、推荐和投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