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武侠:东邪门徒 > 第55章 内家拳

第55章 内家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武侠:东邪门徒!

白告至少牢牢记住了“三教”的名头。

明教曾经以一教之力镇压大半个武林,日月神教如今也是几乎以一己之力对抗五岳剑派和少林、武当。

而天鹰教现今的声势仅次前二者,在白告印象中,那至少也是可以同少室山、武当山直接交锋的庞然存在,无论怎样也不会来欺凌一个宁波府内的小小拳馆……那不是自降身份了么?

因此,当他听到中年男人言语提及“天鹰教”,不由得呆了好半晌,一时都不知该怎么回话。

白告这副神态举止,放到这拳馆“馆长”眼中,恐怕算作是默认了。中年男人哼得一声,挥起双拳便又向他捶来,一边进招还一边咬牙切齿地喊道:“你天鹰教霸占江浙也就罢了,今次终于要向我武当门下出手了吗?我黄征北可不会屈服!”

白告这才知道眼前中年男人的名字,心里哭笑不得:“我本只打算来这拳馆长长见识,不料却莫名被缠上了。”当下便先接着其招式。

一对招下,白告才发觉黄征北这几拳法度严谨,与之前那半吊子的“小擒拿手”大不相同,不禁轻“咦”一声,认真对待起来,使出“南山拳法”,与之以拳对拳。

他们两人的拳招变化都甚为简单,相互对碰也便在所难免。而两颗拳头真碰到一起,白告不禁又“咦”了一声。

原来这黄征北的拳力有点古怪,白告势大力沉的一拳打过去,对方不疾不徐地接,却能让“南山拳法”的拳劲像是撞到了棉花、扎进了水波一般,不能够发挥全效。

嘿,这是以柔克刚之法!

白告好歹熟读《道德经》,并且背记过《九阴真经》,立时就反应过来:那是黄征北的拳招里暗含着柔和内劲的缘故——也难怪他这武馆要冠以“内家拳”的名头。

而“南山拳法”刚猛凝实,从另一角度来看便是笨拙缺少变化,一股拳力几乎都是直来直去,因此容易被黄征北用内劲偏引化解。

此时他其实有好些方法来破解眼前的局面,最简单的便是更添劲道、继续猛攻、以力破巧——白告的内力是强过黄征北一大截的,那内家拳劲纵使古怪,纵使能够引开沙钵大的拳头,难道还能引开巨石之力?纵能引开巨石之力,难道还能引开泰山压顶之势?

只是,这样一来不仅自己会多耗体力,这黄征北多半也要受到重伤。那是白告不想看到的。

于是立即白告变招,改使了一套“碧波掌法”。于拳掌上,这是他当前最熟悉的招式了。

碧波掌法灵动潇洒,白告两只肉掌立时飘忽来去,并不发力与黄征北的拳头碰撞,而是四处游走、寻隙攻击、以快制柔。

如黄征北这般水平,断不可能将武功中内蕴的柔劲练到运转全身、收发自如。此刻白告既然不与其双拳相触,他便慌了手脚,肩头胸腹接连被拍中四五掌。

白告不欲伤人太狠,刻意收了几分力道。饶是如此,也搞得中年男人灰头土脸,顶多只能再坚持数招。

就在这时,背后却忽地响起一声清叱:“看招!”

接着,就感觉一股劲风吹袭,那力道不似庸手。

白告吃了一惊,暗怪自己大意,有人躲在背后却不知道,连忙扭身使出一记“波旋烟敛”。

这是“碧波掌法”中的一记怪招,名称出自前任大宋国子监梅尧臣的一句诗:“曲传大定舞缀疏,波旋烟敛饬宫车”。

不过梅尧臣的这首诗颇是冷门,即便饱读诗书的文人骚客也未必知晓。而且其全诗是记述集会庆典时的盛大场面,跟这江湖杀伐是毫不相干的。据黄蓉同志所说,黄家书香门第,黄药师的祖父当年官至大宋御史,而梅尧臣担任国子监的时候也是七八十年前,两家说不定是旧识呢。

据黄蓉所说,江湖中人在招式名字上其实没多大追求,顺手摘取熟人诗句来冠名,那也是正常的事情。很多武林高手就非常不讲究——

有的创制一套剑法足足有百余式,招式名字干脆就取成“快剑一式”“快剑二式”“快剑三式”……还有的招式精妙非常,名字却恶俗得紧,什么“棒打狗头”“棒打双犬”“斜打狗背”的,一听就不上档次……

当时看着黄蓉幽怨的神情,白告强行憋住笑,对黄药师取招名的难处也颇为理解:嗯,毕竟好不容易能找到一句带“波”字的诗。

此刻,他却是第一次正儿八经使出这招,竟觉这一招倒也与“波旋烟敛”的名字十分契合。

这招是配合脚下步法,将自己身体扭成大圆,这便可理解成所谓“波旋”了。其后,借助着身体旋转之势,掌招相对的便运使随意:或可瞬息间迅疾拍出数掌、激起一片掌影,又或者是蓄足力气、使劲发出两三击。

这是“碧波掌法”中对付群殴和夹击的有效法门。凭借这招的一旋数掌,白告不仅将黄征北逼退开,也借着旋转势头与身后那人对了一掌。

那人用的却是拳头,与白告的肉掌一触,被震得退后了两步。

这一交手,白告只觉得来人力道不强,但拳势里面自带着一股内劲,暗暗的从拳掌相接处透过来。

虽说都是内劲,但偷袭者这股内劲与黄征北的又有不同,并非卸力化力的法门,而是以内力震击敌人,端的能起到教人防不胜防的奇效。显然两者却是不同的武功路数。

所幸白告的掌力吞吐如浪、层叠绵长,不仅消解了对方的内劲,更将其震退几步。那是他功力更深的缘故,若单论拳法掌法而言,对方这套功夫的运劲使力技巧,殊不弱于“碧波掌法”。

江湖之中,佛门多以外功见长,道门多以内劲着称,来者恐怕果然是武当真传。好奇之下白告向那人打量去,却见是一个容颜俊美的少年郎,看样貌与自己、与郭芙等人都大致是同龄。

这让白告不禁更是诧异,再一看那人头顶的战力数值,赫然有“181”之多,已经超越了郭芙一大截,比之自己也不弱几分。这可就更为难得,足以称得上少年英才。

当下,白告不禁问道:“不知阁下高姓大名,是武当七侠中哪一位的高足?”

那少年郎被一掌震退,内息仍自翻涌,站在门口调整了片刻。闻言答道:“我姓李……哼,我凭什么告诉你!——黄伯伯,你没事吧?”

他越过白告的肩头向黄征北望去,见其安然无恙,这才松了一口气,又问道:“这小子是哪路仇家?你们怎的在这儿动起手来了?”

黄征北连忙说道:“不是寻仇,不是寻仇,切磋切磋而已。”他刚才已经知道白告留了手,那便多半不是天鹰教的。

更重要的,黄征北似乎很怕眼前这少年郎掺和进来……这让白告不由得留上了心。

哪知那俊美少年听了便两眼放光,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连音调都拔高了:“切磋?那再好不过了!黄伯伯半路学艺,未必打得过你,你同我比划比划!”

说话间他也不等白告回应,“呛啷”一声拔出腰间长剑。银光乍现、剑出如龙,把白告给直接逼回了房间里。

他那柄长剑剑身柔韧、刃口锋锐,显然是请了铁匠熟工,用上好的精铁锻炼打制而成,白告可不敢拿血肉之躯去硬挡。

李家少年又“刷刷”使得几剑,白告只是左右腾挪躲闪,那柄剑扑了空,险些把墙上挂着的书画劈成两截,唬得黄征北不禁叫苦:“我的哥五诶……乖乖,那可是我花了大价钱请人写的。”

少年便不乐意了,忽地停住手,怒道:“你怎么不还手?你的剑怎的不拔出来?”

江湖人在外行走,兵刃自然是要随身携带着。白告这次出行,除了背上装着银两的包袱,腰间也插着一柄短剑,紧紧裹在裤腰带里,只露出个剑柄,没想到这也被他瞧了出来。

不过,裹着短剑、扎在腰间的裤带其实是用鳄鱼皮制成的软鞭,这就很难看穿了。

另外,白告脚下的靴子也暗藏着玄机,左靴内侧有个暗格,插着一柄短小匕首,正是他从扬州竹庐里带出来的那一把。

这匕首确实锋锐,白告将它贴身带着,多留个后手,说不定就能多一条命。

而且郭靖黄蓉从嘉兴救下白告后,仅凭着他的相貌和这把匕首的铭文,就几乎认定他是所谓“故人之子”,这匕首显然大有来历——白告后来专门翻出这匕首来查看验证过,其握柄上确实刻着一行小小的铭文,而且正如郭靖所言,这些铭文恐怕“旁人模仿不来”的。

因为那些文字是英文,白告绝不会看错。

“KING’S FALL”,翻译成汉语的话,大概是——“帝陨”。

白告早已了解过,这世界的设定里没有英语国家,就算以郭靖黄蓉的见识,古老梵文都知道,却也认不出英语来。然而这些英语字母却出现在这柄匕首上,而这匕首又藏在“新人出生点”,白告相信它必然会跟自己有莫大关联,因此后来即便在桃花岛上,也尽量随身揣着匕首。

此刻在对方的吆喝声中,白告终究伸手按在剑柄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