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武侠:东邪门徒 > 第71章 二重劲

第71章 二重劲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武侠:东邪门徒!

“第二拳!小心了!”

听到这声呼喊,白告暗自生怒,心想你倒还教我小心了?看来是在外没遇到过强敌、没尝到过教训。当即便使出劲道最强的“南山可移”,打定主意要让对方吃点儿苦头。

没想到这次双拳相碰,却是“轰”的一声,白告退了一步,竟觉手臂震颤、虎口发麻。他心头暗自骇然:这家伙拳头上的力道怎么突然增强了?!

惊骇之余,更多的却还是深深疑惑——面前这崔小龙肌肉并不分明,不像是天生神力。而他动静间呼吸驳杂,也不像是内功出众的样子……怎么拳头上能产生那么大的力道?

思绪尚未转定,崔小龙又是一声大喝:“厉害!我这第三拳有个名堂,叫做‘横扫千军、直摧万马’,请接招!”说着又是直勾勾一拳轰过来。

眼看着对方拳速并不快、招式也不复杂,但白告这下子却不敢小觑,立即改用碧波掌法,使出一记守势“碧波浩淼”相迎。

崔小龙身法寻常,他本可以闪躲退避、以虚击实,但他已经来了兴趣,希望搞清楚对方拳招的奥妙。

这一接拳,果然对方拳劲比之前更要猛烈,几乎达到第一拳的两倍有余。白告的碧波掌法使的是柔劲,以水之形、水之势包覆缓解攻击,竟也觉一股力道直冲肺腑,忍不住又退了一步。

这一挡一退之间,白告可以感悟观察,也终于觉出些许端倪。原来崔小龙一拳当中藏着两道拳劲!

江湖武者过招,自来内功乃是根本,那是因为内力深厚者每一拳每一脚、每一刀每一剑都暗蕴真气,举手投足无不平添几分力量。而且常练内力者,真气时时运转周身,更可护持经脉躯体,保护关键脏器少受侵害。

然而崔小龙的招式技巧、内力修为都平平无奇,攻击时却是两股拳劲先后生发,第二波拳劲比之第一波更凶猛更迅捷,后发而速至。于是,第一股劲道卸去大半护身真气,第二股劲道便在周身真气一聚一散间乘虚而入……

两股拳劲几乎同时抵达。因此,常人受了只会觉着对方力大无穷。

这么又过了几招,白告更是确信无疑:对方不是天赋异禀,更非内力深厚,而是一招生出双重劲,确乎教人防不胜防。也难怪这崔小龙看上去功力低微,却能一路过关斩将。

白告功力更深,一套碧波掌法也讲究招式内劲绵绵不绝,如潮汐波浪层层叠叠。如今他有所准备之下,倒也支持住了。正想多比划几招,再探探对方拳招的秘奥,对手却忽而收招跳开,抱拳施礼道:“阁下技艺高超,崔某自愧不如。”

崔小龙朗声说了这句话,一旁自然有观战评判的金龙帮弟子,高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白告少侠胜出!”

台下不少人这时才知晓白告的名字,又“嗡嗡”的嘀咕开来。

有的询问身旁好友:“原来那个人叫做白告?他之前使的像是开山拳,后边的一路掌法却又些古怪,你识得出吗?”

更多的人却吵嚷闹腾起来——“喂!怎么突然就不打了?”“这两个人该不会真的在打假拳吧?”“就是,刚才那个庄稼汉子不还占着上风吗?”

别说旁边观众,便连白告也是疑惑不解,刚才他守住了后面那几拳,可是单论拳掌劲头,也未必就能稳赢对方呢。他收了掌势,问崔小龙道:“怎么说?”

那崔小龙果然是个憨厚性子,羞涩地挠了挠脑袋,也不顾在场还有许多人听着,大声回话道:“我师父说了,咱们神拳门要击败敌人一般只需三拳,这三拳须得一拳强胜一拳。若三拳打不倒敌人,便全力再打上三拳,倘若对方还是接下了,那便是自己功力不济,恐怕是赢不了对方了,最好还是认输了事……刚才我已经多打了好多拳,我打不过你。”

说完话,他又一抱拳,主动先跳到台下,像是很害羞般,在金龙帮弟子的接引下离去了。

周围有见多识广的人,这时候忽地反应过来,惊呼道:“啊,我知道了!神拳门……他是过三拳的徒弟!”

白告正拟走出场外,听到“过三拳”这名字竟觉有点熟悉,侧目竖耳看去听去,只见说话的是个老头子了,却也是这一次“金陵演武”的参会者。

老头儿这时捻着鄂下一抹白须,神气十足地对着周围人吹嘘:“那个过三拳出道也有十来年了吧……他是姓‘过’,但名字本来却不叫‘三拳’,只因这十多年与他争斗的江湖好手,几乎都挡不住他三拳的轰击,后来江湖同道就称呼他为‘过三拳’了。至于他本来的名字,反倒大家都不记得了……”

众参赛者其实是以闯荡江湖不久的少年侠客为主,对许多前辈人物和江湖典故不甚了解,此刻自是啧啧称奇,连带着把那老头儿也吹捧了几句,逗得老头子脸泛红光、满嘴含笑,面皮子上的褶子都多笑出来许多道。

但这也只是一时闲谈,众人很快安静下来,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边。

随着白告跃下擂台,下一组对手——白衣白袍的李元子同一名身着蓝色长袍的青年人——双双施展轻功,跳跃到擂台中央。

蓝袍青年的身法是华山派的标准轻功,这路轻功有个名堂,唤作“上天梯”,是华山门人日夜在登山险道上下奔跃练出来的。双脚一错一点、凌空蹬出几步,身子便即轻飘飘纵跃到擂台上,引得旁观众人一阵喝彩,许多道声音同时大呼、议论纷纭——

“薛公远师兄号称‘长空雏鹰’,果真是名不虚传!”

“好俊的身法!人们说起华山年轻一辈只知什么令狐冲、‘没影子’,我看这薛师兄也不比那两位差呢。”

“呵,那两位?还不是因为上头有人庇护着?岳不群是‘神剑仙猿’钦点的掌门人,归辛树是‘神剑仙猿’的小徒弟,大伙儿把他们的弟子吹着捧着,那不正是哄小孙子给爷爷看?——这华山剑气之争以后,全靠‘神剑仙猿’撑门面,那当真是猴子称大王啦。”

“嘘!你这话可切莫乱说!那穆老可是五绝一级的大前辈,岂是你能随便说长道短?!”

听着这些议论,李元子可不服气,嘴一撇,脚一踩,飘然而上,比之薛公远更多了几番优雅。那是武当派的“梯云纵”功夫,最是注重身形轻灵,施展者如踩云端。但观者喝彩声便远不如薛公远了,恼得李元子忍不住微微噘嘴。

白告走下擂台,却也没就此离场,转一圈又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驻足观看。他知道李元子是武当高足,而那薛公远出身的华山派辉煌一时,至今也是在正道“十八名门”中位居前列——所谓高手相斗、观者获益,他倒也想抓住机会学习一二。

金龙帮挑选的这处空地内,除开帮众弟子以外,便只有参赛的百余侠客在场。这时人人关注场内,已没多少人再去关心上一轮的选手。白告倒是乐得清静,耳听得周围选手兴致勃勃、议论纷纷,但大多一边倒地看好华山薛公远,只是微笑不语。

以他的“眼力”,已看出薛公远163点的功力修为已不算弱,但比之李元子那182点的功力仍有不小的差距,这一场恐怕偏不符合众意,会是大家眼中的“娘娘腔”李元子获胜了。

当然,江湖中人,功力修为并非定胜负的唯一因素,即便抛却暗器毒药、机谋算计等场外因素,一些门派自有绝艺藏身——便如刚才那崔小龙,自身功力虽弱,但凭着自家拳技的古怪,拳头上的劲道殊不弱于三流好手。

可是薛公远与李元子都是大派传承,华山与武当各自百年积蕴下来,招式秘奥想必不在少数。那么相互拼的便是谁能学得更深,谁能用得更活了。

果然,台上两人各挺木剑,你来我往,却很快便分出了胜负:第十五招,薛公远的兵刃被李元子剑招缠住,木剑脱手飞出,于是败下阵来。这败仗的速度,竟比之那青城派姓马的师兄还有不如。

围观众人哑口无声、面面相觑,半晌没反应过来。只因李元子的剑招看上去平平无奇,既不精巧,更不狠辣,还有种软绵绵的感觉,在众位走南闯北的侠客眼中,那真真是“娘们儿”似的。

许多人都觉得要是自己上阵,对上这软绵绵的剑招,无论是劈、砍、崩、撩、截、刺哪一路剑式使出,那都能稳胜这小白脸的绵软剑法。怎么薛公远却是如此不堪?

要知道,华山派以气、剑两宗立派,那是江湖上有数的剑派,光是论起耍剑的功夫,华山、昆仑、峨眉、点苍四派并称为“天下四大剑宗”,便连少林、武当、全真等派也不能及……然而这薛公远师出华山,用的也是剑,可这剑法一途……

眼下却是没法理会围观者怎么想了,薛公远失了剑,却也瞧出了李元子的剑招,铁青着脸色,一抱拳道:“原来是武当高足!在下真是有眼无珠了。”

或许是为了挽回点儿颜面的缘故,薛公远这番话音量极大,不少人听到了,顿时更加惊愕——“啊?那兔儿爷是武当派的?那薛师兄倒是输得不冤。”“喂!你想找死吗?倘若他真是武当弟子,你还喊什么兔儿……”

更有不少人,譬如适才那介绍“过三拳”的老头儿,其实眼界不差,已经看出些许端倪,便在新结识的“兄弟朋友”前显摆起能耐——

这时老头儿正在同周围小辈们解说:“刚才武当那李少侠剑招一卷一绕,那是暗含内劲,看着软绵绵的,其实力道不小,否则哪能轻易让别人兵器脱手?……说来也是薛公远不该选剑,他师父鲜于通一直是个坚定的‘气宗派’,甚至偏执到了连剑招都不想精研,反而以一身拳脚功夫名扬江湖——师父尚且如此,做徒弟的剑法能高到哪儿去?”

一席话下来,老头儿自然又收获了无数赞誉吹捧,一张脸乐得仿佛开了朵菊花。

而听着众人的纷然议论,李元子舒展眉头,心底气忿也平了,笑嘻嘻同样向薛公远一抱拳道:“承让!”然后目送着对手愤恨无奈离场。

无论如何,这一场李元子胜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