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石榴花开朵朵香 > 第8章 席间众生相 1

第8章 席间众生相 1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石榴花开朵朵香!

带孩子这方面老刘家最拿手,这是刘韩氏苦思出来的结果,谁让她就只有刘文成这么一个儿子呢?因此,一有了孙子,刘韩氏比肖石榴都精心,因为她可吃尽了儿子少的苦了。

再看看现在的双胞胎,比较一下出生时的瘦弱,大家就都明白了,这老刘家不但会读书,还会照顾小孩子,所以,女人们都很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老刘家的丫鬟婆子,自己也能趁机松快松快。

事情往往都有两面性,刘文成中了秀才是老刘家的大喜事,很多人都为他们感到高兴。但也有很多眼红的,尤其是今年又有家人落榜的人家。

其中,就属隔壁齐家村的张氏一族最甚。因为张氏族长的长孙张瀚升又一次落榜了,这已经是他三次参加院试了。

张姓在齐家村是大姓,村里超过八成人家都姓张。

张瀚升作为张氏族长的大孙子,从小就被给予了很高的厚望,全族人都希望他考中秀才,改换门庭。而这张瀚升也是不负众望,终于在二十岁时过了童生试,然后到了县学继续攻读,希望来届考中秀才。可是这张瀚升一考就是九年,参加了三次院试,均未得中。

而刘文成也是在过了童生试后进的县学,在里面认识了隔壁村的张瀚升,那时张瀚升已经将近30岁了。而刘文成才20出头,俩人相差了七八岁的样子,但由于俩人家里住得靠近,因此,休沐时经常相约着一起回家,这样就显得比较亲近了。

其实俩人家境相仿,张瀚升是族长长孙,在齐家村很受推崇,而刘文成是秀才之子,在乡间也颇有名望,俩人相交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就在这次院试中,才入县学的刘文成却一举中了秀才,而张瀚升第三次落第,这让张瀚升尤为羞恼,凡事就怕被比,这两厢一比,张瀚升就觉得自己被打脸了。

要知道,自己在县学都已经读了十来年了,可竟然还是落第了,而刘文成初试就中了,这简直就是羞辱!

气恼交加之下,张瀚升越发左性了。

这就是人的劣根性,总想在熟人面前挣面子,就怕在周围亲近的人面前露怯,他不管别人怎么样,就见不得旁边的人比自己好。而如张瀚升一样,见不得刘文成得中的还有好些人,只不过他们跟刘文成交情不深,没有张瀚升那样气急败坏罢了。

而老刘家的情况也引起了四里八乡的人们的羡慕跟嫉妒,尤其是对肖石榴的羡慕嫉妒特别多。

他们羡慕肖石榴有一个有出息的相公,一对好性的公婆,和三个可爱的胖儿子,这简直就是所有妇人的终极目标啊!你说说,自己怎么就没那么好命嫁进老刘家呢?如果自己嫁给了刘文成,那秀才娘子不就是自己了吗?怎么就偏偏是肖石榴呢?

唉?不对,其实现在也有机会,因为秀才是可以纳妾的,自家孩子虽然当不了刘文成的正妻,但当个姨娘应该没问题吧。你肖石榴再厉害,也是三个孩子的娘了,哪有自家孩子年轻漂亮啊?对呀!自己怎么才想到呀。

但大家也知道,现在的老刘家是肖石榴当家,而肖石榴可不好惹,但是如果老秀才夫妻决定了的事情,想她肖石榴也不敢违背吧,毕竟是读书人家,是非常讲究孝道的。

有这种想法的人家还真不少,刘文成一得中秀才,这使得很多人开始觊觎老刘家了,尤其是刘韩氏的好性,还有老刘家的富足,这让很多人蠢蠢欲动起来,他们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有那心眼活泛的就开始想歪主意了,要是自家闺女或侄女也能嫁到老刘家就好了,到时候生个一儿半女的,这老刘家的家财不是也有自家一份嘛?

更有那年轻的寡妇们,他们的家人觉得,与其让自家闺女守寡,还不如给刘文成做个小妾呢,既不用下地干活,还有丫鬟婆子伺候着,这是多享福的事情啊!

于是,那些在老刘家绣坊里面做事、学习的妇人们可受欢迎了,每天都有人跟她们询问有关老刘家的事情,最后大家一细说,她们才知道原来是看上了刘文成,想进老刘家当小妾。

这让这些妇人们大为恼火,大家同为女人,谁愿意给自家男人纳小妾啊?由己及人,肖石榴肯定不乐意呀。自己怎么可以助纣为虐呢?

而且她们还要靠着肖石榴挣钱呢,给刘文成说小妾,那不是把肖石榴往死里得罪嘛,傻子才会这么不开眼呢。不要害人好不好?于是,等到再有人打听老刘家的事情时,大家就开始有戒心了。

那些人一看,绣娘这边没什么门路,干脆就开始往刘韩氏跟前凑,而这次的谢师宴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这不,刘韩氏身边就围满了前来探口风的七大姑八大姨,大家都打着来道喜的由头带着贺礼来的。可不嘛,现在老刘家可真是双喜临门啊,刘文成中了秀才,肖石榴又生了个大胖小子,没看到老秀才和刘韩氏每天都高兴得不得了吗。

这些人当然不会在肖石榴面前试探,但在刘韩氏面前就没那么多顾忌了。而且,哪个当娘的不希望家里多子多福呢?

而刘韩氏当然也是一样,被众人捧的晕乎乎的,她早都忘记了他们老刘家当初是什么光景了,还以为,他们老刘家一直都是这么过日子的。

如果没有肖石榴,他们家的日子能这么好过吗?还使奴换婢的,能供刘文成读书就不错了。老刘家能有今天,有肖石榴一大半的功劳。所以说呀,这人都是健忘的。

但刘韩氏还真是包子,尽管她被捧得都快找不到东南西北了,但她还是一如既往的不拿主意,就笑眯眯地坐在那里听人家奉承。只把那些前来探口风的七大姑八大姨说得口干舌燥的,最后一句准话都没得到。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刘韩氏竟然还是没表态,这让来人感到非常挫败。这人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啊,怎么就不表态呢?什么时候这秀才娘子这么难缠了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