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石榴花开朵朵香 > 第25章 张半夏上坟

第25章 张半夏上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石榴花开朵朵香!

至于有什么猫腻,赵氏还从来没想过,这张望久跟那些族老们又不是什么假道夫,平时也没少逛花楼,那男人要是进了花楼,你觉得他们真的只是看看歌舞,喝喝酒水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赵氏娘家好歹也出了个做官的,平时家里男人也少不了出外应酬,这其中的事情,她懂。

相比于自家爹爹把女人带回家里,这张望久已经好很多了,至少没往家里带,既然没带回来碍她的眼,她何必在这件事情上拗着他呢。

而这孙娇娘对自家儿子还算耐心,又给自己生了一个大孙子,平时对自己也是孝顺有加的。这就行了,自己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对于孙娇娘,整个齐家村就没有不可惜的。

你说,好好的那么一个大美人竟然被张家强给祸祸了,这岂止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啊,简直是暴殄天物啊!这张家强就是个半傻子,如果他没有一个族长爹,那肯定是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可是,就这么一个傻子活成了全村人羡慕的对象。

这孙娇娘就是能跟张家强过得好好的,对张家强体贴的无微不至,说是把张家强当成儿子养都不为过,而且人家还一举得男,生下了张瀚升这位张氏一族中最厉害的读书人,没看到历来挑剔的族长夫人都很满意嘛。

所以说,这孙娇娘也是村里男人们梦想中的好媳妇,漂亮、体贴、孝顺、会持家,还会生儿子,试问一下,哪个男人不想要这样的好媳妇?

同时大家也有些惋惜,觉得族长家的好运气可能都给了张家强了,将张瀚升的福气都抢了去,这才使得他连考三次都屡试不中。尤其是今年科举最为不利,他竟然在科举当天拉了肚子,否则,没准也能跟刘文成一样高中呢,可惜呀,身子不争气。

相对于这可能是张瀚升的托词,村里人宁可相信自己的判断,反正就各种惋惜加赞叹。

夕阳西下,母女俩聊着聊着就是一下午,可能是闺女回来高兴,张母到了晚上就能起床用饭了,这让紧张的张家兄嫂也是松了一口气,老娘见好就好。

今晚张母对张半夏格外亲热,就好像母女俩一直都很亲近似的,这让张家兄嫂格外奇怪,难道老娘病了一场,改了性了?

只有张半夏心中暗叹,这都是银子的好处啊,下午给了张母一块碎银子,也就一两多,看看自家老娘对自己好的······唉!人啊,别说了!

这回娘家了,张半夏就想着去先去上坟,给死去的爹爹烧些纸钱,然后再去村里的祠堂去祭拜一下先人。张家兄嫂和张母自然应承。

第二日,一大早,张母就给姐弟二人准备好祭拜要用的金银纸钱香烛,并嘱咐道:“把你们爹坟上的野草拔干净了,再培点新土就行了,别呆太久了。”

交代完这些事情,张半夏和张大哥每人拎着一个小篮子就出发了。张母的身体还没好利索,张半夏就没有让老娘陪着,而张大嫂也要留下来看家,顺便准备午饭,所以只有兄妹二人同去。

张老爹的坟墓在张氏墓地的西北角,位置比较偏僻。一路上,姐弟二人并未遇到村里的其他人,待二人找到自家老爹的坟墓时,天上竟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整片天空都黑漆漆的,行走在无人的旷野中,还是挺瘆人的。

“唉!爹这是怨我这个做闺女的很久没来看他了!”张半夏自言自语地说着。

听见自家妹子的傻话,张大哥咧嘴憨笑了一声,并没有搭腔,而是蹲下身来快速地拔着坟头上的野草,张老爹的坟头还真是因着长时间没人打理,已经长满了杂草,还有一些泥土因着暴雨,也滑落下来。

张半夏见状,也不再言语,挽起衣袖跟张大哥一起干起活来。

他俩先把坟墓上的杂草都一颗颗的拔掉清理干净,接着两人又从一旁挖了些新的泥土,把坟头修理整齐了。还好张母想的周到,临走的时候,还特意在姐弟二人的篮子里放了一把小铲子。

张半夏想起老爹过世前,对家里人特别耐心,老娘应该也是想念老爹的吧,所以才会比他们这些做子女的想的更多些!

收拾好了这些,姐弟俩就一起把准备好的菜饭和蔬果都摆到了自家老爹的坟头。姐弟二人先是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点香烧纸钱。

“爹爹,我和哥哥都很好,你老就放心的在下面该吃吃,该喝喝,不用惦记着我们,我们会照顾好娘的……”

姐弟二人不一会儿就把金银纸钱烧完了,和自家老爹说好下次再过来的话后,就赶紧下山了。

雨下得越来越密了,姐弟俩都把篮子顶在了头顶上挡雨。就这,当他俩回到家时,身上的衣服也都要是湿透了,而张母就趴在窗口看着大门方向。

张大嫂已经烧好了一大锅热水,等他俩一进门,就被赶去泡了个热水澡,又每人灌了一大碗姜汤,看着他俩脸上都冒汗了,张母才放下心来,这密密麻麻的的小雨最烦人,一不小心很容易生病的。

张半夏陪张母一起斜靠在暖烘烘的炕头上,也开始享受着回娘家的松快日子,笑着说道:“娘,放心吧,爹不舍得我跟哥哥生病的,他会保佑我们的。”

这话张母爱听,听得也舒服,开心的咧嘴笑了。

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染红了远处的树梢,整个齐家村都沐浴在温暖的霞光中。这时,张半夏和张母提着一个竹篮子来到了族长家。

齐家村的划分非常明确,跟胡家村一样,本着东贵西贱的格局,因此,祠堂、私塾以及族长和几位长老的家,都在村里比较朝阳的地方,而且大家都选在了靠东的位置,西面则是佃农和长工们的住处。

南面则是齐家村一些比较富裕的人家居住的地方,所以院落修得比较大,显得南面人口比较稀疏。而北面就是齐家村普通村名居住的地方,人口密度比较大,也是张半夏娘家目前居住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