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宋何所有 > 大辽末路

大辽末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宋何所有!

自上次天祚帝逃入夹山后已有两年,这两年间天祚帝在辽国内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号召力,短短数月时间就在漠北草原上拉起了一支部队,并且平定了敌烈部的叛乱,一时间颇有打回来的趋势。

除了漠北草原上的支持力量,西夏也在想办法支持天祚帝,北宋宣和四年、辽保大二年七月,李乾顺派使者穿过茫茫大漠找到天祚帝,表示愿意派兵救援,帮助天祚帝收复西京等国土。

有了西夏的支持,天祚帝觉得能跟金国拼一拼了,当时金军在完颜斜也率领下已经打垮了辽国西南路招讨司所辖辽军,逼近西夏边境。李乾顺派李良辅率军三万前往夹山与天祚帝会师,打算之后跟随天祚帝对金作战,没想到李良辅率军刚出国门走到天德(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就遇上了金军名将完颜娄室。

我们在前文介绍过,夏军主力铁鹞子属于重甲骑兵,而当时金军的骑兵也多为重甲骑兵,战马之间有铁链相连,一旦冲锋有进无退,号称铁浮屠。

铁鹞子遇上了铁浮屠,原本应该是一场惨烈的的骑兵巅峰对决,可没想到完颜娄室根本不给夏军玩儿骑兵对冲,而是先诈降,将夏军引到黄河的一条叫做宜水的支流之后接着渡河而退。

李良辅一看金军不堪一击,根本不像传闻中那么强悍,率军渡河追击。三万大军渡河速度很慢,他自己亲率前军渡过河后后军还没渡完,完颜娄室就领着金军主力杀了过来,击其半渡。西夏大军被一分为二,前军陷入苦战后军干着急没办法。前军逐渐支持不住往后退,又被金军追击,被砍死的、踩死的、掉到河里淹死的、被河水冲走的不计其数,后军一看前军一败涂地干脆也不打了一起撒丫子跑吧。

夏军出征虎头蛇尾,收拾残兵灰溜溜撤回国内。天祚帝一看西夏指望不上,抓紧时间聚集力量,居然将兵力壮大到了两万多人,驻军鸳鸯泺,安营扎寨颇具规模。

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年八月,阿骨打亲率一万金军来到鸳鸯泺地区,为最大范围的搜寻天祚帝,阿骨打下令各将分头出击。完颜宗望跟耶律余睹率军四千在一处叫做石辇驿(今山西大同西北)的地方与天祚帝主力相遇,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辽金两军二话不说杀了起来。

此战辽军数倍于金军,天祚帝从来没打过这种富裕战,心想这次赢定了,辽军主帅萧特末传令全军皇帝亲自督战,辽军士气旺盛,金军逐渐不支。

关键时刻还是耶律余睹了解辽军,他在乱军中发现天祚帝带着妃子在高处观战,便悄悄告诉完颜宗望派一支偏师去天祚帝所在山头奔袭,完颜宗望不敢怠慢,亲率小队朝天祚帝奔袭过去。乱军之中辽军也不知道完颜宗望是要干什么也就没人专门拦他,天祚帝一看有一只小队打过来了吓得半死,慌不择路拔腿就跑。

辽军本来眼看着要把金军包了饺子,没想到皇帝突然跑了,一下子就泄了气了,跑的跑降的降,金军大获全胜,俘虏辽军主帅萧特末。

擅长跑路的天祚帝再一次逃进了夹山,本以为将要在草原上过一辈子流浪生活,没想到就在接下来的保大三年二月,夹山大营里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一位是北辽耶律淳皇妃-德妃,另一位是宗室耶律大石。

两人的到来也给天祚帝带来了一部分北辽军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天祚帝的力量,但北辽耶律淳贸然称帝,称帝后还宣布废除天祚帝帝位,降为湘阴王,这些大不敬天祚帝可一点儿都没忘。

北辽也是辽,以天祚帝的德行宗室就算抛弃他也不亏,可他不仅不反省,还怪别人不忠,面对前来投奔的德妃和耶律大石两人,坚持要杀两人。

国家眼看着要亡,还不团结仅有的内部力量,为了所谓的僭越自相残杀。在身边人的苦劝之下,天祚帝终于同意留下耶律大石待罪,但还是将德妃处死。

力量有所恢复的天祚帝觉得又能跟金军掰掰手腕了,保大三年四月,派耶律大石率军东征,想把南京收回来。

手里虽然没几个兵,但天祚帝下令了,耶律大石只能硬着头皮出征,走到奉圣州(今河北涿鹿县)遇上了完颜娄室所率金军。

辽军啥士气,金军又是啥士气,果然,在完颜娄室的指挥下,金军毫无悬念的全歼辽军,俘虏主帅耶律大石。当时在奉圣州地区的金军主帅是完颜宗望,最终目的是要抓住天祚帝,由于对草原地区路不熟,抓到耶律大石之后便命令他给金军带路。

堂堂大辽国翰林学士、宗室贵族、名将耶律大石就这样沦为阶下囚兼牵马的,完颜宗望等人骑着马,用绳子把耶律大石双手绑起来走在马前面带路,当时已经到了四月,草原上多雨,泥泞难行,耶律大石就在前面深一脚浅一脚的牵马带路。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天祚帝的夹山大营。

天祚帝做梦也没想到金军居然能在草原深处找到自己的老窝,根本来不及组织反抗,结果被金军来了个一窝端,辽国皇子、公主、后妃全都被一网打尽,连辽国的传国玉玺都丢了,天祚帝只带了部分亲兵再次逃走。

有时候也是感慨天祚帝运气是真的好,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的成功逃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路神仙在保佑他。

天祚帝侥幸逃脱,被俘的耶律大石就没那么幸运了,金军将夹山大营剿灭后,耶律大石跟着宗室们一起被押解回到了幽州,爱才心切的阿骨打见到耶律大石后非常欣赏他的才能,下诏表彰并给耶律大石赐婚。

耶律大石表面上顺从,内心里十分苦闷,当俘虏的滋味儿不好受,辽保大三年、金天辅七年六月阿骨打病逝,金军内部山头林立,耶律大石当时在完颜宗翰军中,军队打仗在外多是.粗人,完颜宗翰知道耶律大石是契丹贵族会的多,便经常找耶律大石下双陆棋解闷儿。

亡国奴跟敌国将领下棋,那感觉不会太好,耶律大石又是一腔热血无处报国恨不得手刃仇敌,多次在棋盘上被揶揄嘲讽后,终于忍无可忍,跟完颜宗翰吵了一架。

吵完这一架,耶律大石知道金营不能再待下去了,当夜带着五个儿子连夜往夹山方向逃走。

因为不信任金人,耶律大石逃走时并没有带上阿骨打赐给他的妻子,但出乎意料的这位妻子对他却是一片真心,耶律大石逃走后第二天完颜宗翰来到他的营帐中问妻子人跑哪儿去了,妻子坚决不肯透露耶律大石逃亡方向并大骂完颜宗翰,气的完颜宗翰将她射杀。

我知道上两个有对自己这么忠贞异族妻子的,一个是张骞、另一个是苏武。

保大四年七月,历经千难万险的耶律大石在夹山深处再次找到天祚帝,此时天祚帝在草原诸部晃了一圈,居然又拉起一支部队,得知阿骨打已经病死,又见到耶律大石回来了,天祚帝非常高兴,当时就决定了,立刻出兵,收复幽云十六州。

耶律大石被天祚帝快气晕了,苦劝道,自从金人举兵以来,攻陷大辽东京,陛下亲征都打不过又让金人连续攻占上京、中京,最后幽云也丢了陛下跑到夹山东躲西藏,大辽国势已经不行了,不要再强求与金军硬拼,现在当务之急是韬光养晦先稳住草原上的基本盘。

天祚帝不听,坚持要伐金,苦劝无果的耶律大石明白了这个昏君已经无可救药,同是皇族宗室,辽太祖子孙,国难当头就应该站出来重振国纲,何必要眼睁睁看着这个昏君把大辽带入深渊?

下定决心的耶律大石杀掉了天祚帝派来监视自己的官员,率三百亲兵离开了夹山大营。脱离大部队的耶律大石挥师北上,当时辽国五京虽已全部沦陷,但仍有一处保有实力,那就是西北路招讨司。

说到西北路招讨司,那还是辽圣宗年间萧挞凛在西北平叛时候奏请朝廷所设置,当时因为西北诸部屡屡叛乱,朝廷下定决心要好好治理治理这块地方,在西北路招讨司下新设镇州、维州和防州三州。

听听,这名字多俗气,又是镇压又是维稳又是防备,好像就害怕别人不知道你是要长治久安一样。西北路招讨司治所就在镇州的可敦城(今蒙古国杭爱山下土拉河西侧,蒙古国首都乌拉巴托西约200公里)。为了稳固西北边疆的守备力量,萧绰下诏迁国内渤海、女真、汉人七百户到三州居住,选诸部精兵两万常驻可敦城,无论国内发生多大规模的叛乱、战争,可敦城两万兵马绝不离开,永世驻守西北。

可敦城就是耶律大石下一站的目的地。

保大四年七月,就在脱离天祚帝的当月,耶律大石率部来到可敦城,在这里召集了当地七州十八个部落前来会盟,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情真意切的号召,原文不长,写得也很感人,给大家分享如下:

“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番,翦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

皇帝蒙尘、翦我仇敌、复我疆宇,这些话像极了后来的迎回二圣、直捣黄龙、还我河山。

到达可敦城的耶律大石暂时安全了,虽然在会盟后得到了草原诸部的鼎力支持,但此时的耶律大石仍然不是金国对手,他还需要时间积蓄力量。

耶律大石的离开并没有打消天祚帝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决心,在简单整编了草原诸部来勤王的兵力后,天祚帝再次率军出夹山,一路南下连续收复天德、东胜、云内等辽西京州县。

当时金国在辽西京留守完颜宗翰回上京奔丧,留下了完颜娄室驻守,得知天祚帝又从夹山出来之后完颜娄室当机立断率兵迎击,在奄遏下水(今内蒙古凉城县岱海公园)截住了天祚帝。

天祚帝率领的这支临时勤王部队基本上就是一支杂牌军,被完颜娄室这么一阻击根本没怎么打就溃不成军,天祚帝可真的是脚底生风再次逃走,这次被打怕了害怕夹山不安全,跑到更西边的阴山躲了起来。

又不肯在草原上蓄积力量静待时机,又打不过金军,天祚帝就这么像一只小强一样来回的流窜在夹山与云州之间,一般来说被金军打垮之后天祚帝至少要消停一段时间,可这次他才刚逃进山中没多久,一名番僧突然造访,带来了遥远的开封宋徽宗的亲笔书信。

徽宗说了,邀请天祚帝来开封居住,以皇弟之礼封王,地位在徽宗两位弟弟燕王、越王地位之上。考虑到天祚帝喜欢享乐,特地在开封准备了上千间房子、三百名侍女,到了开封之后全部用来给天祚帝享用。

天祚帝大喜,都知道宋朝有钱,在辽国当皇帝是享受,去宋朝当王爷也是一样的享受,既然都是享受那又有什么区别?高高兴兴的就答应了下来。

北宋宣和六年、辽保大四年八月,在阴山里数羊的天祚帝得到消息,童贯率军北上来到太原,准备接应自己进入北宋境内,于是专门派了使者到太原跟童贯约好接应的时间地点。

北宋宣和七年、辽保大五年正月,到了约定的接应时间,天祚帝率领身边近侍南下,没想到消息走漏被完颜娄室得知,到了半路再次被金军劫营,死伤无数。

天祚帝这次是真的穷途末路了,金军无数次的追杀已经打光了身边所有能靠得住的将士,这次的遭遇几乎是仅以身免逃了出去,逃到了草原上一个叫小骨碌的部族中。

正月里的草原上寒风刺骨,冷如冰窟,天祚帝逃跑过程中又遇大雪,天祚帝在金军劫营时辎重丢完了,连个御寒的衣物都没有,他一个亲兵侍卫长把自己的貂帽给天祚帝用来御寒,路上也没吃的,部将们就把仅剩下的生面和枣拿过来给天祚帝吃,没水喝,就跟部下一起吃雪,走累了,部下们跪下去让天祚帝坐着休息一会儿。

你说他昏君吧,都被金军逼到绝境了也没想要投降。你说他大辽尽失民心吧,国家眼看要亡国了草原诸部还能一呼百应,部下依然忠心耿耿。

可惜但凡是拍戏都有杀青的时候,天祚帝的戏份到此也差不多该结束了,小骨碌部暗中向金军报告了天祚帝的行踪,完颜娄室得到消息后立马率军前往,北宋宣和七年、辽保大五年、金天会三年二月,天祚帝在应州(今山西应县)被完颜娄室追上并俘虏,辽国灭亡。

建国218年,历经九位帝王的辽国就这么灭亡了,与大多数人想象中的漠北骑兵强大战斗力不太相同,辽国的军队战斗力其实一直都比较渣。即使在武德最充沛的辽太祖阿保机开国时期,皇帝御驾亲征南下就先后被后唐名将李嗣源和后唐庄宗李存勖击败,根本就不是中原王朝对手。

若不是后来军阀混战,辽国也不可能得到幽云十六州,即使后来屡次打败宋军,也不过是占点儿经济上的便宜,拉胯的军力已经无力问鼎中原了,瞧瞧两次征西夏被打成什么样儿了,辽兴宗差点儿鼻子不保,大辽啊大辽,真实的水平其实跟大宋也差不了多少,多年的和平已经把两国给养废了。

那么问题来了,澶渊之盟给两国带来了百年和平,进而导致两国军力废弛,这真的是一件坏事儿吗?时光倒流九百年,在当时的东亚大地上,虽然辽国和北宋都不是大一统王朝,但两国在当时也都是大国,对于周边的高丽、交趾、回鹘、吐蕃、党项而言都是宗主国,两个宗主国如果打,那就是生灵涂炭,如果和,老百姓的小日子还可以安稳的过过。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金国的崛起彻底摧毁了这种微妙的平衡,天祚帝和徽宗两位皇帝在位时,不约而同的出现了着名奸臣-辽国萧奉先、北宋六贼,国家在奸臣的催化下加速灭亡。

天祚帝被俘后被押往金国上京会宁府降为海滨王,天会六年在会宁府病死,享年五十四岁,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辽国已经亡了,下面该轮到北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