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宋何所有 > 靖康悲歌

靖康悲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宋何所有!

从顶层阶级到底层群众的离心离德让北宋失去了最后的议和机会,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完颜宗望率东路军来到了开封城下,北宋首都汴京第二次保卫战即将打响。

由于钦宗下令不准外地勤王部队进城,当时开封城内的部队并不多仅七万余人。其中有一支邓州知州兼南道都总管张叔夜早前带进城的一支勤王部队勉强具有一战之力。

金军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二十七日开始攻打通津门。通津门是开封城东的三道水门之一,张叔夜率军奋力抵抗。二十七日当天风雪交加,也许是受到宋军上下抗敌决心的感召,钦宗罕见的披甲登城鼓舞全军英勇杀敌,宋军士气大振,守将范琼甚至率敢死队杀出城外,把金军的攻城器械烧了个精光。

金军第一天进攻不力,没有急于再打,而是分兵把守住了通往开封的各个交通要道,防止开封城城诏书传出去,防止外地勤王部队进入开封城,要彻底把开封城变成一个黑箱。

开封城被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形势异常凶险,战争有时候就像股市,信心比实力更重要。开封城信息畅通,皇帝、朝廷都在那儿,北宋百姓和军方就有信心,就算打不过也要跟你金军死磕到底。一旦开封城信息被切断,外界不知道城里的情况了,那要不要拼了老命去跟金军打仗就另说了。

说难听点儿,万一你皇帝死了我给谁卖命的都不知道,也没人领我的情,我凭什么?

开封城外人心惶惶,开封城里面同样不可终日,打赢了守城第一仗,但是接下来还能打赢几仗谁都不敢保证。张叔夜御敌有功,然而手下只有少量勤王之师,前任枢密使聂昌已经死在河北,钦宗见军方没人可用,便提拔张叔夜任枢密使兼任开封城防总指挥。

但想要管理好开封城的七万守军,张叔夜远远不够格。

管理是个复杂的技术活儿。尤其是涉及军事指挥的管理,军队是个非常讲究资历的地方,你领着我上过战场杀过敌你就是我的大帅,哪怕你后来没有再带兵也没关系,我服你。再或者你本来就是国家成名已久的名将,打了多年仗了深受大家爱戴,现在我的大帅不在了你来了,我也服你。

当时符合这两个条件,能管得住开封守军的一个是李纲,另一个是种师道。

李纲在第一次保卫开封期间亲自率军作战,兵不卸甲在城墙指挥,对开封城防务和基层士兵都熟悉,如果由李纲坐镇指挥是最合适的,但可惜的是由于太原失守西军连吃败仗,李纲被贬去了夔州(今重庆奉节县),远水解不了近渴。

种师道也很可惜,老将军在靖康元年都已经七十六岁了,古代封建社会七十六岁的人身体根本吃不消这一连串的战争,河北战场输掉最后一战后种师道率残部退守河阳,不久病逝。

北宋从真宗朝开始打了无数次败仗,一直到靖康之变前,军事上一直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前线将领授权不够。诚然,这与北宋国策以文制武强干弱枝有关,但在国家生死攸关之际,国策就变成了毒药。

后世有种说法叫“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其实北宋真正缺的并不是将,而是帅。北宋中后期,真正冲杀在战争一线的武将官位最多只能做到都监、钤辖,而这两个职位带兵数也就是几千人到一万人左右,即使是特殊情况加强兵力也不会增加太多。于是为了方便大兵团作战,都是由文臣任职的经略宣抚使或者安抚使来总领一场战争。

仁宗年间跟李元昊打仗,北宋这边做决策的始终是夏竦、韩琦、范仲淹、庞籍等文臣,文臣任主帅有个两个最大的问题,一个是对战争缺乏军事经验,另一个是关键时刻需要各军之间拼死配合时候调不动军队。

李元昊之所以能在好水川、三川口和定川寨连胜三场,就是因为主持军事的范雍、夏竦等人根本就不上前线,只是在后方坐镇,前方的将领其实就是在各自为战。

对方伸出来一只拳头,我只有一个手指,怎么打?

到了北宋末年,顽疾依然存在,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两人两路大军都是十万大军级的兵力,而北宋在河东河北的安抚使依然是文官,根本无力指挥大军团会战,只能从战略上给个大致方向,剩下的各位都监钤辖们自己打去吧。西军的折可求、种师中都是这种待遇,一支偏师对上一个兵团,怎么可能赢得了?

武将来总管一路兵力也不是没有,仁宗时候狄青就总管了两广所有兵力平叛,神宗时候王韶、李宪也都能总管熙河路一路宋军。其实徽宗朝也有这样的帅才,在西北带兵多年的童贯就是最佳人选。

别以为童贯在燕山府打了两场败仗就以为童贯是垃圾,历史上名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例子多了去了。

五代时候后梁名将刘寻,几乎是面临靖康之变时期一模一样的局面,李存勖率领晋军眼看着就要打过黄河,后梁所有能打的名将死的死降的降,只有刘寻率梁军跟晋军死磕,打输了我就撤,收拢败兵接着打,虽然败多胜少,但就是打得你过不了河。

对于一名元帅来讲,一场战斗一场战役怎么输都行,只要能实现一场战争的最终战略目标就算是赢。看看童贯手下的将领,种师道刘延庆等人哪个不是骄兵悍将,谁能服谁?只有在西北领着他们打过仗的童贯才能镇得住场子,靖康年间但凡童贯能站得住脚跟,哪怕跟金军对阵输一百次,北宋也不至于亡国。

六贼之中,童贯绝对是个异类,其他五贼都是瞎**搞祸害国家,童贯却是身处高位不作为害了国家。宣和末年童贯已经年届七十,在北宋已经过了致仕的年纪本可以退休致仕,但在贪婪的腐蚀下仍然把持兵权不放手,又失去了年轻时奋勇杀敌为国捐躯的决心,害了自己又害了国家。

朝廷命令混乱,缺乏统一指挥,宋军就在这样一片混乱之中迎来了最后一场开封保卫战。金军在稍事休整后于十一月初一对城西另一道水门善利门发起了进攻,西军将领姚友仲拼死抵抗勉强守住。

虽然初一守住了善利门,但初二这一天完颜宗翰率西路军来到开封城下,金军东路两路主力会师兵力达到二十多万,士气涨到了满格。

金军接下来对开封采取了饱和攻击策略,打城西的不好打就改打城东,刘延庆在城东防守,在城头摆了几尊九牛炮,这个九牛炮到底什么原理查了很多史料都没查出来,据推测应该跟之前的石炮比较类似。刘延庆就用这些九牛炮攻击金军的云梯,把云梯砸的稀巴烂。

东城不好打再改打南城,金军的机动性很强很快又来到南城,南城外王宗楚开城出战,率千余名精锐宋军与金军硬刚,双杀的你死我活终于寡不敌众,副将高师旦战死,王宗楚败退回城中。

王宗楚退了回来,金军紧跟着就杀了过来,守军慌慌张张拉起吊桥,金军来到护城河上架起浮桥,姚友仲此时又从东城赶赴南城增援,带着床子弩神臂弓对着金军就是一顿猛射,金军被压的过不了河。

短兵相接没什么效果,金军决定上器械,金军在城南造了一座高大的了望台,在了望台上又制作了一台石炮,用石炮居高临下对着城墙砸。刚开始砸了几下把宋军砸的有点儿懵,对面这玩意儿在高处能打城墙,城墙在低处打不着对面。

可被砸了几下宋军慢慢缓过来劲儿了,你不就砸我的城墙吗,你随便砸,砸完我就修,而对面了望台只有一座,上下运送石料极其不方便,攻击速度很慢,一次攻击完之后等下一次攻击开始前宋军早就把上一次砸坏的城墙修好了。

眼见南城也不好打,金军再换北城攻打,到了北城金军又换了一种打法,上鹅车。开封守军不知道太原守军怎么对付鹅车的,看见这玩意儿气势汹汹杀过来急中生智,把城东的九牛炮给搬了过来,对着鹅车就开炮,鹅车速度慢避之不及纷纷中炮被打了个稀巴烂。

金军攻城虽然进展不力,但二十万对七万的压倒性优势摆在面前,城内宋军逐渐还是吃不消了,潼关在金军手里,西军多次东进勤王始终无法逾越。江南来勤王的部队战斗力又不行,不仅无法对金军造成威胁,还成了金军的“送粮队”,被金军一击即溃然后随军粮草成了金军的军粮。

与宋军打了几次交道之后,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人都成了老狐狸,为了尽量减少己方伤亡,金军一边打一边谈。十一月十七日,在第一轮猛攻无果、宋金两军都付出较大伤亡代价的情况下,金军派使者前来议和,使者提出要钦宗亲自出城议和,被钦宗拒绝。回营复命之后又来,提出要先派太上皇、太子、越王、郓王四人出城为人质才能接着谈判。

如此苛刻的条件毫无疑问再次被钦宗拒绝,于是金军继续加紧攻城,张叔夜、范琼先后率敢死队偷袭城外金军,却都是先胜后败,损兵折将。靖康元年是个闰年,到了当年闰十一月开封城内守军减员已过半,大宋首都笼罩在陷落的阴影当中。

越是乱世越是有妖怪作乱,兵力日益减少,兵部尚书孙傅在民间传说了听说了有一位名叫郭京的能人,有法术,可以做法退兵。于是就在民间私访,竟然真的就找到了这个郭京,带到了朝廷里面见钦宗。

凡是在民间能成为传说的,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忽悠。郭京就是这样一位大忽悠,这个人号称自己道法深厚,需要7779个人听他号令,施展六甲法,可将这7779个人变成六甲神兵,生擒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全歼二十万金军。

但凡读过半年书,都不会被这种二百五的言论忽悠,可钦宗偏偏就信了,不仅信了,还全权委派此人去退敌。于是郭京就带着朝廷的诏书和钱来到开封街上随便找了7779个市井无赖,配上怪异服装,一番装神弄鬼。当时宰相何栗和孙傅非常信任郭京,有人就提醒孙傅说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天兵天将能下凡帮人间打仗的,如今把退兵的希望都寄托在郭京身上恐怕会坏事儿。孙傅不仅不听劝,还威胁别人不要妖言惑众惑乱军心。

郭京要啥朝廷给啥,该打仗了吧?开封城岌岌可危,何栗多次督促他出战,可人家偏不,非要等最后的危难关头才肯出战。最后催的急了,郭京终于答应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出城退敌。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风雪交加,郭京下令六甲神兵出城作战,为保证法力效果,任何无关人员不得偷看。

当时郭京率军走城南的宣化门,为了给六甲神兵让路,宣化门清场,所有宋军和附近百姓全部撤离留给郭京表演。郭京在城头上指挥,张叔夜在旁边观战,只见城门打开后六甲神兵直扑向金军,金军一看一群穿着奇奇怪怪服装的什么妖魔鬼怪吓了一跳纷纷后退。

少许后退之后金军回头一看不对啊,这帮妖怪根本就不懂打仗啊,出城完全没有任何阵型可言,就是胡乱往前奔跑。本着试探的打算,金军往前进了进,没想到城里的妖怪一触即溃根本不用打,于是金军骑兵大举压上,将六甲神兵从四面八方包围起来就地屠杀。

城下的部下惨遭屠戮,城上的郭京神情尴尬。为了防止战败被问罪,郭京向张叔夜表示,神兵还没发威,待我下城做法发威击败金军。

城下局势凶险,张叔夜也不知道郭京到底是行还是不行,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放他下去。谁知郭京一下去带着剩下的一点儿残兵就往南逃,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战场。

郭京跑了也就跑了,本来他的七千多名六甲神兵就是临时演员对战局没什么影响,可他在作战前忽悠大家都离开了宣化门,出城之后又没人过来关城门,这就害惨了守城宋军。开封城能守到现在全靠坚固的城防,宣化门城门大开等于城防归零,金军一下子就冲了进来,城内宋军被迫展开巷战,刘延庆、姚友仲等将领全部战死。

听闻开封城破,钦宗第一反应是哭,一边哭一边悔恨,种师道和唐恪都曾经劝他去西京躲躲,钦宗现在就是悔恨自己当初没听劝去西京避祸。

其实就在短短几天前,北宋王朝和开封城依然有救。虽然徽宗折腾了二十多年,但神宗、哲宗两朝留下来的家底儿丰厚,到了靖康年间,北宋国力依然很强。但凡皇帝下定决心打一场开封保卫战,大几十万的西军拉出来跟金军一换一,金军根本拼不过。

然而就是这样的富庶江山,居然能走到这般田地,除了徽宗破坏了朝廷秩序,导致奸臣横行之外,钦宗的愚蠢也占了非常大的原因,很难想象一国之君竟然能在两国交战这种严肃问题上,在国力占优的情况下不断妥协,大敌当前贬黜主心骨李纲,相信大忽悠作法退兵。二十多岁的成年男子,这种智商水平真的不足以做一国之君。

徽宗如果没有破坏台谏系统,留下来一班子忠臣辅佐,问题倒也不大,可徽宗给钦宗留下来的全是“六贼”这种人物,在这种情况下钦宗只能重用自己东宫属官,比如帝师耿南仲,但可惜的是耿南仲是个彻底的投降派。

外城已破,但开封城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城市,人口达百万之多,金军只是控制了南城宣化门附近,根本无力掌控整个开封城。当时卫士长蒋宣就劝钦宗,号召城内全民皆兵抵抗金军然后趁乱突围出去,到时候开封城十二个城门百姓和卫士一起冲出去,金军就算是三头六臂也挡不住也分不清谁是皇帝。

建议很好,可钦宗不敢,但凡需要勇气需要魄力做出的决断,钦宗从来都不敢做。史书记载前来护驾的宋军号哭而散,士兵们想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但软弱无能的皇帝宋钦宗让他们伤透了心。

金军两位主帅已经吃准了钦宗的这种懦弱的性格,你不是不敢打吗?我给你个台阶下,二十七日,金军在外城被攻破的情况下并未发起对宫城的进攻,而是派了使者前来表达了议和的诚意。

听到议和,钦宗犹如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马上派出宰相何栗与济王一起出使金营商谈议和的具体条款,何栗也曾是坚定的主战派,可如今来到金营后却吓得马鞭都拿不好,到了金营面对完颜宗翰也是唯唯诺诺完全不敢据理力争。最终两人带回了金军的要求:太上皇出使金营作为人质,黄河以北领土全部割让。

大难临头,钦宗的孝心突然爆发,坚决不同意由徽宗出使金营,而是大义凛然的要自行前往。闰十一月三十日,钦宗带着降表,率何栗、陈过庭、孙傅等宰执大臣前往金营。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从来没跟皇帝打过交道,这突然北宋皇帝就自己跑过来了也是有些懵,想想上京会宁府还坐着一个自己家皇帝吴乞买呢,就算给自己再怎么便宜行事也不能不经吴乞买同意就随意处理人家宋朝皇帝吧。

于是两人好生安抚钦宗,一阵嘘寒问暖之后安排钦宗现在开封城外的青城寨暂时留居,紧接着向远在大后方的金国朝廷汇报了战况。在取得朝廷的指示后,金军的使者告诉钦宗,钦宗要自行退位,宋朝取消国号,赵宋皇室中另立一人为王,不可称帝,然后把钦宗放了回去。

金军之所以把钦宗放回去,还有个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勒索钱财。第一次进攻开封得到了大量财富,完颜宗望深知以金军对开封城上下的了解和掌控力,在经历了一次勒索后,很难再搜刮出什么油水,不如还让宋朝自己动员,在亡国的危险下多少也要把他榨干。

钦宗回城后,太学的儒生和老百姓蜂拥而来迎接,看到自己的子民如此真心的爱戴不由得深受感动,掩面大哭,哭诉宰相们耽误了他们父子。

一国之君光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埋怨宰相也解决不了问题,况且金军也不会给他时间让他哭。钦宗刚回宫金国使者就跟过来求见,提出要给金军提供一千万锭黄金、两千万锭白银、一千万匹布帛。

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钦宗只能下令再次搜刮全城给金军凑钱。可已经经历过一次搜刮和两次战乱,再富庶的城市又会有什么值钱货?只好把上次没有搜刮的皇室成员、百官搜刮一遍,即便这样,搜刮来的钱财也只是寥寥无几,远不及第一次钱财丰厚。

金军两名主帅根本不在意金银的多少,他们深知开封已经没多少钱了,狮子大开口只是为了让北宋朝廷替他们卖命再彻底搜刮一次。见金银搜刮的差不多了,就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选派一千五百名少女到金营听候吩咐。

这个时候索要少女,那基本上就跟要慰安妇差不多了,开封城里百姓民不聊生,政府基本瘫痪,根本无力去民间征召少女,钦宗只好在宫里征集。宫里面嫔妃宫女人数众多凑齐一千五倒是不难,可大家都是皇帝的女人,说出来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突然要去敌人军营受辱谁能愿意?许多嫔妃、宫女都在遣送过程中投水自尽,宁死不屈。

北宋君臣的心理被金军拿捏的死死的,温水煮青蛙,让你亡国前也要给我当好傀儡,把国家的剩余价值掠夺一空。

随着开封城逐渐被榨干,金军的勒索效果也越来越差,钦宗也能预感到大限将至,为了安排好身后事宜,早在第一次前往金营前他就派人把徽宗和郑太后从离宫门较近的龙德宫迁到了宫廷深处的延福宫,防止自己被金军扣下之后徽宗复辟。接着在靖康二年春节刚过便下诏,由自己年仅十一岁的太子赵谌监国,孙傅为开封留守。

死到临头还在防这个防那个,十一岁的太子能管得住一个国家吗?以当时的局势而言,说不定徽宗复辟还能留一线生机。

靖康二年正月,金使再次来到开封城催促钦宗前往金营,钦宗无奈之下只能动身前往。一路上老百姓哭着劝钦宗不要出城自投罗网,钦宗也没办法,老百姓哭他也哭。百姓为了留住自己的皇帝拼了命的堵在路上不让走,有的人扒住车轱辘不让车动。当时范琼负责护送钦宗出城,再三劝解仍然劝不走,下令对堵路的百姓直接砍,众人被护卫砍死砍伤一大片,钦宗才得以继续上路。

二月初六,钦宗来到金营,再次被安排在青城寨,接着派使者前来宣布金国皇帝吴乞买下发的诏书,废宋钦宗赵桓为庶人。

古代封建社会一国向另一国递送降表,然后皇帝被战胜国皇帝下诏废除,在法理上已经结束了。

除非你还有后招儿。

北宋的后招儿就是宫城里的皇室成员,无论是已经成为太上皇的徽宗,还是太子赵谌,都有机会挽救北宋。

但这个道理旁观者知道、北宋君臣知道、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也知道。刚刚宣布完废掉钦宗,金军又派使者前往城中,要求北宋交出太上皇。

金军要人,徽宗这就收拾收拾准备出发。张叔夜立马站出来反对,苦劝徽宗,钦宗去了金营已经被金军扣留,陛下再去一样有去无回。现在城内仍然有数千精兵,可以护驾突围逃出城去。劝到最后张叔夜就问,天不祚宋,死于封疆,不犹胜生陷于夷狄乎?

同样的面对国难,势单力薄的高贵乡公曹髦就敢带着仅有的少量亲兵亲自讨伐国贼。徽宗却与钦宗一样,根本不敢与金军刀兵相向,一听说要冒险突围,搞不好还会死,算了不突了。

不敢突围不代表徽宗就愿意去金营当俘虏,左思右想当俘虏日子实在难过,不如死了算了,徽宗就找了毒药准备服毒自尽,没想到又被范琼及时发现夺了下来没死成。开封城破之后多次护送皇帝和使者前往金营,让范琼逐渐产生了一种参政议政大权在握的优越感,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见范琼的面多了也混了个脸熟,为了给金军表忠心,范琼召集卫士,逼徽宗和郑太后连带着郓王、各位帝姬、驸马一起赶紧上路。

怕死的徽宗最终还是带着郑太后和一众嫔妃亲王帝姬来到了金营,金军集齐了北宋两位成年皇帝,于是再次宣诏,废除徽宗的太上皇身份,降为庶人。

前后两个皇帝都被废了,接下来就得换衣服了,总不能还穿着皇帝的衣服吧,换衣服的这个阶段又发生一件事儿。当时第一次跟随钦宗出城的礼部侍郎李若水拼死阻拦,抱住钦宗不让钦宗换衣服,金兵上去硬生生把李若水扯下来,被他怒骂。恼羞成怒的金兵把李若水拉出营外刚要开始毒打,被完颜宗翰制止,严令绝不能伤害李侍郎。

放在外面碍事,主帅又交代了要好生照顾不能伤害,金军只好把李若水关了起来,自知回天乏术的李若水绝望之下开始绝食。完颜宗翰得知后派人劝说,凡事当顺势而为,不如归顺大金,依然高官厚禄。李若水不为所动。

完颜宗翰又派贴身侍卫前去劝降,说李若水父母年事已高,归顺大金后仍然担任原官职这样还能与父母相见。李若水怒而不从,说告诉对方忠君报国,早已忘家。

如此忠贞不屈,完颜宗翰倒是想要收为己用,于是亲自前来游说,结果李若水反倒给他上了一课,完颜宗翰反复表示是因为宋朝先背盟才南下伐宋,李若水就说了,徽宗皇帝就是因为失信于盟约,故而下诏退位,钦宗从未对当初的盟约有过背盟,背盟从何而来。

人家宋朝皇帝为了认错都退位了,金军还是打了进来,完颜宗翰也觉得似乎不占理,反反复复就是背盟失信,李若水越说越激动,历数金军背盟事迹,说到最后直接开骂,什么奸贼、毒蛇之类的都招呼上了就骂你完颜宗翰。

实在忍无可忍,完颜宗翰下令处斩李若水,金兵把李若水押赴城郊,李若水一边走一边骂,金兵为了不让他骂嘴都给他打烂了流了一路血,李若水流着血骂,到了刑场先把他舌头割掉,李若水怒目圆睁,不屈而死。

完颜宗翰听说李若水已赴死,感叹说,辽国灭亡时候不屈而死的官员十多个,宋朝灭亡不屈而死的只有李侍郎一人而已。

英雄会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包括他的敌人。

勇敢的李若水无法拯救身陷囹圄的徽钦二帝,而金军的两位主帅身经百战,狡猾得很,徽宗的嫔妃皇子帝姬驸马、钦宗的嫔妃皇子帝姬都已经到了,可太子和皇后呢?

皇室一网打尽最后留下太子和皇后,我们一走立马临朝称制你大宋中兴是吧?不会给你机会,金军要求太上皇徽宗下令,皇后太子两人即刻来金营受降。

接到命令,开封城里剩下的最后主心骨孙傅坚决不放人,有人建议招募武士带太子突围出去,但外城城破的那天钦宗徽宗都在,原本是突围的最佳时机,现在徽钦二帝都到了金营,金军接管了开封所有城门,人心已经散了,想要突围无异于痴人说梦。

突围不行,孙傅又想了别的法子,找了一个跟太子长相类似的人杀掉砍下头,又找了一个跟太子身边宦官长相类似的人砍下头,接着砍了十几名死囚,打算派人把脑袋一股脑送到金营,谎称宦官做乱误杀太子,只好将众人头颅献上。

金营里全是北宋宗室,都认识太子,假头颅送过去让大家一看必然露馅儿,孙傅这个计划没人敢应承,一直等了五天,金军看没有动静就派人过来督促,这时候汉奸范琼就又上场了,带人冲进宫里逼朱皇后和太子出城。

朱皇后和太子走在街上,百官和百姓跟着走了一路,都知道太子再一走这大宋王朝就算是彻底完了,但也没办法,城防被金人把持,忠义的宋军已经全部战死,现在开封城里剩下的只有范琼率领的二鬼子,不走也得走。

太子走一路哭一路,沿路的百姓们跟随的越来越多,到了城门口要出城了太子大呼,百姓救我。现场百姓的情绪当时就崩了,哭声震天,孙傅跟着太子要出城被范琼拦下,拼死抗争以太子傅身份誓要保护太子,范琼一看人反正马上就送过去了,随便他孙傅往火坑里跳也就没管。

出了南薰门,范琼带着朱皇后、太子、孙傅一行人出城前往金营,身后是痛哭不止的开封百姓,久久不愿散去。

经过近两个月的收拾、打包,靖康二年四月,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人率金军带着徽钦二帝及北宋全体宗室成员,又带着从开封劫掠而来的所有金银珍宝满载而归,北宋王朝正式灭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