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之应谋天下 > 第三百零二章 董卓之谋

第三百零二章 董卓之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之应谋天下!

第302章 董卓之谋

青州。乐安郡。蓼城。

昭宁元年(公元189年)九月初一,在位不足四个月的汉少帝刘辩在南宫崇德前殿被太傅袁隗、司空董卓联手废黜,由九岁的弟弟陈留王刘协继位,改元永汉。

汉少帝被废黜为弘农王,李儒被任命为郎中令。

同一日,司隶校尉袁绍挂符节于中东门,带着儿子袁谭、袁熙、袁尚,在麹义、文丑的护卫下,逃亡冀州。

九月初二,被董卓表举为骁骑校尉的曹操,似乎受到袁绍的影响,也带着两岁的儿子曹丕及新夫人夏侯氏,与曹纯、夏侯惇及数十护卫逃离洛阳,过中牟,进入陈留。

同一日,被董卓拉拢的并州军大将吕布,杀死执金吾丁原,带着并州人马投到董卓麾下,被表为骑都尉。

也在这一天,狐假虎威的董卓,在袁隗的帮助下,接管了北军等二何人马,张辽等何进旧部归入董卓麾下。

九月初三,太后何氏在永安宫被董卓派人毒杀。

……

九月十一,打发走戏志才、陈登、步骘后,陶应一边留意着洛阳时局的进一步变化,一边按照自己的节奏,在青州刺史卫旌的陪同下,专程来到乐安郡渤海湾边的甲下邑船厂视察。

甲下邑原本是渤海湾边的一座小城镇,归蓼城县治。

自从建了造船厂,卫旌通过各种途径不遗余力地大力招募船匠、水手,由于待遇优厚,甲下邑人口暴增,短短半年时间,已赶上中等大县规模。

“好一处天然良港!”

望着绵延近六十里、三面被陆地环抱、与黄河入海口紧邻的甲下邑湾,陶应赞叹不已。

“主公,眼下有十二艘大、中、小海船同时在建,其中,一艘大型蜈蚣船、一艘一千料宝船和一艘轻型火龙战船,会在月底下水试航。”

陪在身侧的卫旌见陶应望着热火朝天的工地来回打量,适时汇报船厂进度。

“嗯!”

陶应不置可否地轻应一声,望着工地,眉头微蹙。

“主公,此次所造船型工艺复杂,工匠们皆是头一回建造,无经验可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推敲琢磨,故而拖慢了建造进度。”

跟在身边的“技术总顾问”马钧看到陶应面色似乎有些不满意,忙出声解释。

陶应此次所要的海船,都是后世明代时期的先进战船,以宝船、广船为主,第一次将水密隔舱结构运用到船上,而且船型结构也从平底转为尖底,工匠们自然很难把握。

即便是技术大拿马钧,虽然对陶应很有信心,但一开始听到陶应提供的各种船型设想,尤其是千料级别的大型宝船,怀疑陶应是不是异想天开。

好在马钧对军事原理理解透彻,又是机械大师,很快就发现了明代战船的先进性,立即热情高昂地投入到新式战船的研究与建造之中。

“慢工出细活,不要急于求成!”

陶应并不知道马钧误会了自己,语气略显森冷,含着丝丝警告。

从一开始陶应对造船的工期就没有要求,他只要最先进、可靠的海上战舰。

“船厂为何还有许多闲人?”

陶应指了指散落在船厂各处的一些无所事事人员,面色不虞地望着卫旌、马钧二人。

“呼!”

刚刚还有些忐忑不安的卫旌、马钧,知道了陶应不高兴的原因,皆暗呼一口气。

“主公有所不知,造船需要大量的杉木、松木、柏木,可青州这样的木材很少,外地运来木料尚需时日,故而很多新招的工匠一时无工可做!”

顺着陶应所指,卫旌瞄了一眼,一脸无奈。

卫旌几次都想提醒陶应不要再在报纸上发布“招工信息”,但又强忍住,他知道陶应对工匠的重视与偏爱。

“呵呵,原来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见不是卫旌、马钧管理上出了问题,后知后觉的陶应眉头顿时一舒,如释重负。

“大海对岸的辽东、乐浪、高句丽一带有用之不竭的船木,我们到那里去搬!”

有事可做,乱糟糟的工地也没什么好看的,陶应转身就朝甲下邑城疾步而走。

“嗯?”

“嘶!”

马钧与卫旌对视一眼,眸子里各自露出一抹疑惑与凝重。

眼下的辽东、乐浪、玄菟三郡,虽然属于幽州,但公孙瓒窃据右北平、乌桓人占据了辽西、辽东属国,使东西不能相通,三郡孤悬于州治之外。

陶应要想从陆路前往辽东,不仅要与幽州牧刘虞打招呼,还要过公孙瓒、丘力居、苏仆延等仇人的关。

当然,辽东的公孙度也不是一个好打交道的人。

高句丽就更麻烦,那里已不属于大汉的国土,是貊人、扶余人的地盘。

“高句丽……”

相比于技术男马钧,卫旌对政治和战争异常敏锐。

“战争又要来了吗?”

“洛阳又会有何反应?”

在卫旌、马钧愣神间,护卫在旁的典韦,血气翻涌,犀利的眸子里暴射出缕缕精光,猛一挥手中的一对黝黑大铁戟,疾步跟上陶应。

“嘿嘿,俺要随主公开疆拓土,杀光高丽杂种!”

跟在典韦身侧的曹昂也是眸子一亮,他与何晏不同,就喜欢冲锋陷阵,驰骋沙场,在血雨碎肉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俺也要随阿爹出征,最好是去趟倭岛,将倭奴赶尽杀绝,寸草不生!”

————

洛阳。董卓宅邸。

董卓的宅院位于洛阳旄门内的永和里,在司徒府的北面。

宴饮厅中,醉眼惺忪的董卓,稍显臃肿的身体斜靠在一名衣衫不整的妙龄侍女身上,一边与厅内幕僚饮酒,一边不时大力抓摸。

侍女额头冷汗森森,极力忍耐着疼痛,不敢露出半分不满神色。

在大厅右侧,依次坐着侍中周毖、长史何颙、主簿田景、城门校尉伍琼、郑泰等人。

大厅的左侧,依次是董卓的大哥董擢、弟弟奉车都尉董旻、骑都尉牛辅等。

参加今日宴饮的幕僚里,除了自己的女婿牛辅,董卓没有叫其他军方将领。

“主公,京师人马虽已尽归主公所有,但司空并非三公之首,尚被太傅、太尉辖制,这恐于主公掌控朝堂不利。”

见酒喝得差不多了,已从长史变为侍中的周毖提醒董卓该向更高权力伸手了。

“嗯!”

说到正事,董卓浑浊的醉眼瞬间恢复清明,一把推开身后的侍女,人也缓缓正坐,深邃的眸子从众人脸上一一掠过。

“不知诸位贤能有何良策教我?”

董卓也不想被袁隗压着,但袁隗是大汉权力机构中唯一的上公太傅,一时也绕不过去。

“司空可谋太尉!”

新任长史何顒是何进的人,如今归附董卓,立即进入自己的新角色。

“哦?”

董卓眸子一缩,盯向何顒。

太尉属三公之首,但被幽州牧刘虞兼任,刘虞是时下公认的德高望重之辈,又是地方实力派诸侯,董卓不可能像对付刘弘那样随便找个借口拿下。

“司空可表举刘伯安为上公大司马!”

主簿田景奸猾的眸子一转,不待何顒开口,立即给董卓出主意。

“嘶……”

“这……”

“能成吗?”

田景话音一落,大厅内立即响起一阵骚动,看田景的眼神都变得有所不同。

“刘伯安成了大司马,会不会尾大不掉,反过来威胁朝廷?”

与众人心态不同,田景的提议让董卓眼前骤然一亮。

东汉开国以来就没有设置过大司马,但董卓相信袁隗会同意的。

不过董卓也有些顾虑,以刘虞的声望,若要回头反对他,即便成了太尉,也不能在朝堂为所欲为。

“主公可表举陶应为丹阳王,令其率兵进入幽州,清剿乌桓、鲜卑、匈奴叛贼!”

董卓担心什么周毖一清二楚,立即将主意打到陶应身上。

“咦!”

“嘶……”

“够狠……”

周毖的提议,连狡诈奸猾的田景都倒吸一口冷气。

“一石二鸟之计,真毒!”

异姓不封王这是汉室规矩,若陶应被封,定然会成为众矢之的,这样董卓不仅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能让陶应与刘虞二人龃龉不断,斗个两败俱伤。

最关键的,刘虞会被绑在幽州脱不开身,无暇再关注朝堂之事;陶应也会被调离山东,陷入幽州,不会威胁到董卓。

至于陶应会不会听命,董卓一点都不担心,平叛是大义,如果陶应爱惜名声,一定不会拒绝。

“仲远所谋甚善!”

骤然面色泛红、心跳加剧的董卓,不假思索地大声赞了周毖一声,眸子里不时闪烁兴奋的光芒,犹如高潮般,飘飘欲仙,欲罢不能。

“若袁太傅不同意呢?”

城门校尉伍琼眉头轻蹙,忍不住出声泼冷水。

伍琼虽然依附董卓,但并不表示就能容忍董卓为所欲为。

“呃,这……”

董卓脸色一凝,腾云驾雾般的美感瞬间没有了,犹如从高空坠落,浑身绵软无力。

董卓很清楚,袁隗虽然为了袁氏利益一味苟合、妥协,但像搞异姓封王这样的僭越之举,他绝不会冒天下大不讳,将自己放在火上烤。

“可表举太中大夫杨彪接任司空!”

半天没有说一句话的郑泰,眼看董卓的形势愈加明朗,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力推董卓。

“妙!”

田景眸子一转,略一思忖,便明白了郑泰的用意。

“如此一来,弘农杨氏也如汝南袁氏一般,成就四世三公美名!”

有了杨彪的加入,董卓说服袁隗推陶应为丹阳王阻力会小很多。

“好,老夫这便去找太傅议定此事!”

主意已定,董卓毫不拖泥带水,麻利地从地上坐起,大步朝厅外走去,他要立即去见袁隗,明日朝会将此事定下。

“嗯?”

刚走两步,董卓又停下脚步,阴恻恻地朝大厅四周快速扫视一圈,左眼微眯。

“哼,伺候人都不会,留着何用!”

“来人,将大厅中所有家仆、婢女斩杀,一个不留!”

说完,不顾瞬间吓得瘫软、汁水横流的家仆婢女求饶,董卓大步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