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义净传:飘着飘着到印度 > 第44章 翠微

第44章 翠微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义净传:飘着飘着到印度!

正月十五已过,新的一年已开始了忙碌,百姓如此,宫廷中也不例外。

已经成为皇后十六年的武氏正在替高宗披阅奏折,这种事,从皇上头疼发作开始,她已经驾轻就熟。看到贝州递来的折子,她很自然地选择留中。

李治见她一言不发就选择留中,忙问:“什么事?”

武氏笑道:“与孙伏伽有关的一件事,也与义净律师相连,留意到了就行,不需特别关注。”

李治忙问:“具体呢?”

武氏笑道:“孙伏伽在隋朝刚刚开始科举取士时成为了第一位状元,这是光耀门楣的大事。这孙伏伽正好是贝州武城人,平时便与善遇法师、慧智禅师等人相熟。他现在是已去世几年了,但他的家族在武城一带影响力还是挺大的。这不,这次义净律师前往五天竺求法,取得通关文牒时,孙家从中没少周旋,贝州刺史已为义净律师办了通关文牒,又怕我们怪罪,特长篇累牍将义净律师取得通关文牒前后经过详细叙述了一番。”

李治:“就这事?”

武氏笑:“就这事。”

李治也无语了。沉吟了许久,感慨道:“这孙家好像还是挺热衷这些事情的呢。”

武氏笑着说:“可不是?当年先皇在玄武门掌控全局,孙伏伽就曾出力,后来还被封为了武城县公。这孙伏伽也渐渐得到先皇信任,贞观二十年时,先皇还曾让当时任大理寺卿的孙伏伽和黄门侍郎褚遂良等二十二人一起,以六条巡察四方,黜陟官吏。”

李治愣了:“你怎么连这都清楚?”

武氏笑道:“那时候先皇在并州呢。那时候臣妾已入宫几年,得到先皇信任,在先皇旁侧整理文书。先皇去并州,考虑到臣妾家在并州,就令臣妾随行了。那时候,孙伏伽虽然得到先皇的信任,臣妾也能感受到,先皇是在利用孙伏伽他们清理前两任太子的残余势力。”

李治笑道:“这孙伏伽确实帮朕解决了不少难题。”

武氏笑道:“现在,这孙氏的后人也间接替义净律师解决了难题。”

李治爽朗一笑:“看来,这孙氏一族,可以多留意留意。”

武氏没有认可,只淡淡说道:“孙氏一族不必过多留意,估计他的家族中难有人胜过孙伏伽了。”武氏的判断,是根据孙家后人这次所帮的,并不是义净律师,而是帮了土窟寺住持。尽管最终的结果是义净律师拿到通关文书,但选择站位还是能够看出孙家的基本状态。

李治揉了揉太阳穴:“嗯,那就看他们家族的造化了。”

见李治又揉太阳穴,武氏放下奏章,走过去帮李治按揉头部几大穴位。李治突然感慨道:“突然想起父皇那首诗,很感慨。”

武氏问:“哪首?”

李治道:“那首《秋日翠微宫》。”

“秋日凝翠岭,凉吹肃离宫。荷疏一盖缺,树冷半帷空。”武氏吟道。李世民的诗作不多,几乎每一首她都记得很牢。尤其是这一首,表面上看是在写秋天翠微宫的景致,其实李世民何尝不是在因皇位继承问题烦忧。翠微宫建于终南山上,原来准备称为太和宫,建成之后,改名翠微宫。这时候,尽管李承乾和李泰两位太子已先后被废,李治已成为太子两年有余,但李世民一辈子几乎活在利益争夺中,李治册封为皇太子之时,仅仅十五岁。尽管李治渐渐在长大,但李世民何尝不清楚,如果他这棵参天大树力量一旦弱了,李唐皇朝能不能继续盛世?李世民不能将这种忧虑直接说给身边的人听,于是借景抒发了这一情感。武氏当时就在身边,李世民这首诗写成之后,还是她负责誊录留存的。但是,武氏还将这首诗抄了一份,送给李治,让他领悟其中的深意。

“那时候的你就已经有那么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情绪感知能力了。”李治若有所思,“真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你们,现在是不是朕坐守这江山。”

“该是你的,肯定是你的,不该是你的,抢到了也很快会失去。”武氏笑着说道。

“嗯,朕听说,父皇驾崩之时,你曾经吟诵这首诗来提醒父皇和众位大臣?”李治又问。

“什么都瞒不过皇上。”武氏笑道,“玄武门之所以发生惨烈的变故,其实也成为了先皇心头的一根刺。大唐江山稳固,是先皇的期盼。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刚过天命之年不久就将驾崩。先皇当时看着臣妾,良久作出了秘不发丧的决定。但也因为这一变故,先皇才命令臣妾必须前往感业寺出家。”

“难为你了。”李治感慨道,“如果你不姓武,没有在那谶语的质疑范围之内,该有多好啊。”

“还是那句话,”武氏回应,“该是你的,肯定是你的,不该是你的,抢到了也很快会失去。”

“嗯,该是我的,肯定是我的。”李治也开心笑着,“就像义净律师,就连巴不得他离开土窟寺的那一群人,都在上杆子帮他办好出行的事,他又有何事做不成?”

“如此看来,咱们也得留意留意这义净律师了。”武氏完成了给李治的头部按摩,继续批改奏折。从唐太宗开始平定四方叛乱,开疆拓土,朝中的事,一直不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