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启诺亚方舟 > 第二十六章 国粹中医(二)

第二十六章 国粹中医(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启诺亚方舟!

不知过了多久,马鸣骏觉得腹中饥饿,浑身乏力,才从中醒来,然并无不良情绪,吃了干粮喝了些水,假寐了一会,又接着读了起来,读书不但了解医理,还从中知道中医药的起源与传承兴衰。

从起源与传承上来讲: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黄河领域,代表人物是神农,事迹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后人把第一本医学着作命名为《神农本草经》。

中医理论奠定于春秋战国,代表人物有扁鹊,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以“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沿用至今,着有《难经》。

中医临床的灵魂成型于东汉,代表人物是张仲景,被称为医圣,着有《伤寒杂病论》,它确立辩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东汉末年,华佗医术全面,创办了“五禽戏”,发明了麻沸散,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中医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改革。

中医理念进步于隋唐,代表人物为孙思邈,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曾于棺材中救孕妇,着有《千金方》,被称为“药王”。此外他是第一个完成阐述“医德”的人,第一个麻风病专家,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第一个创建巴豆排毒的,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第一个发明导尿的,第一个提出对妇女和儿童单独设科的。

中医完善于明,代表人物李时珍,历经27个寒暑,参考历代医药书籍925种,着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收集药物1518种,其中植物1195种,记录古代医学家和民间药方种,附图1100多种,纠正了以往的一些错误和不足,是中华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学着作。

由于中医的发展一直以实践和经验总结为主,再加之“医道相同”,这就代表着中医与西医相比具有神秘色彩。中医以药为主,主张望闻问切;西医以检查为主,主张活者开刀,死的解剖。在中医传承中,华佗也创立手术之法,却因此毙命;解刨常有却不用于医道,南宋提刑官宋慈着作的《洗冤录》中,为破案多次解刨尸体。

中医起源于原始部落的巫,祝由,稳于春秋战国,发展于隋唐,没落于元,清末受到西医重大冲击,到了近代,西医横行,中医没落。

根据一次中药会谈分析,专家分析国内中医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四:一、中医需要厚积薄发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二、中医医师资格获取严格苛刻,三、中医相比西医,吃苦多,学成慢,见效缓的特点,在现在快节奏中社会中不应景,甚至有人言:西医治病,中医保健;四、传承薄弱,无人学,无处学。

会谈还提出,相比在国内的传承,国外发展却好的多。在历史的发展中周围邻国在中医的基础上发展了日本有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近代更是有不少黑白肤色的外国人对中医的神奇越来越感兴趣。

马鸣骏心中惋惜,端正了学中医的态度,决定作为中医的传人,也因此兴趣更加盎然。马鸣骏怕血,而中医刚好没西医那么血腥,反而应了他的心愿。

马鸣骏因食入医,又从医中获得为人之道,说起来也算造化。他在读药典与历史人物的交谈中感受颇深。此刻马鸣骏感觉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与功德无量之处,更加坚定了学医之道。人皆有得一望万的劣性根,马鸣骏也不例外,才入了中医的门道,就开始捧着书就开始幻想,俨然他成了天地间有名的游医散仙,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既攒功德,又不受约束。

苦难的日子会很难熬,快乐的日子却会过的很快,这是马鸣骏有生以来,读书最久的一次,也是唯一感觉不苦且甜的事。马鸣骏每知道一个药方或者药理,内心都无比快乐和贪婪,恨不得把这些书籍都吃到肚子里下载到心里,最好能找几个人做下小白鼠。

除了药典和药理,就数金针过穴最为神秘与神奇,马鸣骏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大门,几次难奈心中高兴,跳起来,来回踱步,笑的如同孩童,甚至以身试针。

也不知过了多久,马鸣骏终于觉得书看的差不多了,倒不是书读完了,那么多典籍,又博大精深,即使耗上几年也只能懂上二一。而是马鸣骏觉得医学博大精深,犹如汪洋大海,而他已经是那海洋里的一条鱼,熟悉明浪暗流,懂得触类旁通,已经算是一位医者了。马鸣骏读书时间虽不长,却读出了自信与自豪,他觉得把中医务实与生生命玄奥相贴合,说不定能在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马鸣骏定心定性以后,稳重不少,若是不笑,颇有几分洒脱与高深莫测。马鸣骏经过苦尽甘来,站起身来,望着神像后的百格药柜,露出久违的猥琐表情。也不知药柜是什么材质做的,看药材有些年份,却不潮不坏,保存的十分完好。对于吃货,只要能吃的,不是食材就是佐料,马鸣骏又因医书,医理论上大为精进,心中不知盘算着什么乱七八糟的黑暗料理。

马鸣骏为了多装些药材,把探险包里很多东西搜扔了出来,里面包含一些食物和水,当然在吃货的心里浪费食物是可耻的,扔出来的食物和水一股脑都进了马鸣骏的肚子。此刻若被有经验的探险者看见,一定会觉得很可惜,还是太年轻,没什么经验,食物和水,特别是水在探险途中实在是太重要了。当然马鸣骏为这件事也付出了不小代价,差点都脱形了,这是后话。

既然得到了想得到的,离开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可是作为传承之地,哪有那么容易放马鸣骏离开。

马鸣鸣骏发现不但门开不了,房间内的任何事物都陷入了沉寂,若不想出办法,可能会被困死在这。胖子试过暴力突围,发现墙被都由大理石构筑,唯一的出口就是门,屡试无果后,主动放弃了那一想法。

经过一夜的困顿和煎熬,马鸣骏似乎隐隐约约明白了什么道理,那便是学习与考试,古时寺里的和尚要下山,得闯过十八罗汉阵,而这里会不会也是这样?、

马胖子是知道自己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设置这房间的人不知道,如果想让这房间的人知道,那最简单的方式便是考核,可怎么考核呢?胖子环顾四周,房间里一个人都没有,总不能自己出题自己答吧,那不是作弊吗?试着喊了几声一点反应也没有。倒不是没人关注,无论马鸣骏的一举一动,还是其他二人,都落在那年迈老者的眼里,只不过他一副看戏的模样,不会轻易干预。看到胖子行为,轻轻自喃了一句“还算机灵”。

马鸣骏坐在地上,打量着周围,寻找主考官,如果雕像也算人....随着思绪,马鸣骏把目光落在了神农雕像上,他还记得从雕像浮出药鼎和药典典场景。神农尝百草一直受后人的尊敬与信仰,算是中医祖师也不能为过。

马鸣骏起身跪在神农像前,虔诚祷告:“弟子马鸣骏,机缘巧合,误入此间,修的医学巨典,以后定然潜心专研,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发扬中医万里......”

果然随着祷告结束,神农像仿佛活了一般,马鸣骏心里虽然明白这不过虚拟现实的障眼法,但也对神像礼敬有加,不敢丝毫怠慢。

神农随意抽查了些基本药典中的药方和药理,马鸣骏都能对打如流,而且不拘泥于药典的文字形式,显然是有几分自己的理解。

最后神像负手而立,出了最后一题:“有一药材泡水喝可以补血活血、润肠通便、调经止痛、提神醒目、祛寒止痛,此药材何名?”

这个马鸣骏熟悉,因为这个药材普通易得,往常药膳也多有使用,毫不费神就答了出来:“当归。”

马鸣骏还待下一题,却见神农微微一笑,走进雕像消失不见,马鸣骏这才明白,口中念着当归当归,一脸欣喜。

马鸣骏想着很快就能见到小早,分享刚研究的几个膳食料理,拍了拍身边的探险包,内心十分高兴。

韩小早连大几个哈欠,心中却以为是白素素的思念,脸上一阵甜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