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 > 第二十五章 笑傲终结 回归

第二十五章 笑傲终结 回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

第二十五章

穿越者干的事情,就是影响一些历史进程,这个沈飞准备的也不多,或许下次可能准备充分一些。到目前为止,沈飞也就是抗倭战争跟着刷了点战果,改变了一些小事,外加用马甲发表了一些议论,现在还没有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

不过沈飞回到杭州梅庄后不久,倒是传出一件事的风声来了,就是明朝重启了海运。

在明初时朱元璋时期,就是通过海运向北方提供粮食和其他军需物资。永乐初期还是继续海运,疏浚大运河完工。虽然也有人提出河海并行,每年搞两次海运,可是没有实行,停止了海运。

后来明代中期思想家、海南出身的内阁首辅丘浚在给皇帝上课的经筵教材《大学衍义补》里又倡导海运,分析海运的成本比陆运省七八成,比河运省四成。还引用元代史料论证海运损失没有河运大。不过被御史攻击他计算的损失只算货物,没有计算人,这种攻击角度一直沿续了下来,嘉靖年前参加治理黄河的万恭,甚至包括满清毁书“倡优畜之”纪晓岚都老调重谈过,不过万历初曾经治黄河自负指责过丘浚主张海运的万恭因为以前治理的黄河从新决口被弹劾免了官,黄河多次改道运河不断於塞,运输能力大减,海运又一次重启。

当时还是山东布政史的王宗沐上疏提议河海并行,被任命为漕运总督,他一上任就联络了梁梦龙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官员,四处凑了1.7万两银子的经费,建造海船,组织了一次海运,从三月十八日出发,雇佣300多艘船,运输三省漕粮总计12万石,五月底安全到达天津。全程3300多里,无论运输路程还是规模都超过了以往,恢复了明代中断160多年的海运,并且在同年八月王宗沐和梁梦龙受到了升赏。

不过到了十月份又有言官出来当搅屎棍了,南京户科给事中张奂又以“风闻言事”上疏“人言啧啧”,说有八艘船,3200石粮食在途中遇风漂没,王宗沐事先预料到可能会有损失,就调了三万两库银买粮食补上了。最后直接提出要求海运十二万石就可以了,不必增加了。这个指控主要是有两条,一是指运输途中有损失,二是王沐宗在出了损失以后调库银买粮补上假称没有损失,等于对王宗沐的诚信提出了质疑。

王宗沐赶紧上疏自辨,说假如自己不诚信,为切身利益计较,只要遵循旧河运规矩就行了,何必实行海运。何况海运的人船是三个省募集的。途中经几个月之久,经过三个省的道路。不可能瞒住的人有各省巡抚巡按十几个人,沿海护送守备官员一百多人,官军水手三千多人,真有漂没的事情消息早就传出来了,不会等到今天。说调用三万两银子买粮补上,调库银肯定会有记录。招募的人手肯定也有籍贯地址,都有记录可查。请求户部联合其他相关部分派专门的巡按御史来核查。

其实张奂的指控除了王宗沐自辨的这些,最大的一条漏洞时买3200石粮食只需要2000多两银子,根本就用不着两银子。

结果户部没有派人来核查,却相信了张奂捏造的鬼话“至言漂没粮石发银买补,臣等不意宗沐之明达,弄巧为拙至此。但事出风闻,难以深求,而首事勇敢之臣可以情恕,以观后效”,海运一年十二万石就为止了。

甚至就连张居正都相信了张奂捏造的事情,还专门写信给张奂解释“王君锐意任事,颇有好功之病。海运初开,小有损失,无害大计,何必讳言处补乎。然其才足依,未可深责也”。这意思是相信途中有所漂没损失,但是认为事后买粮补上没有必要,对这一点表示怀疑。即使真有损失,八艘船损失占使用300多条船占一个零头,3200石粮食也只占12万石的不到3%,也确实只能说是“小有损失”。

第二年同样又组织300多条船进行了第二次试行海运,本来打算有上一年一样在经过考察的安全期三月二十日出海,结果因为新建船油灰还没有融,不能下海,错过了最佳安全期,到四月初八才启航,有七艘粮船被冲坏,再次引起了科道言官上疏对海运的指责。就这样试了两次的海运又停罢,王宗沐留下了一本《海运详考》作为希望以后重启海运和资料,可是除了在松锦战役时向辽东海运了一次军粮,明代就再也没有进行过海运了。

要这次海运不被搅屎棍搅黄也简单,只要戳穿张奂捏造出来的鬼话就够了。沈飞就在等待时期,等到了十月份,张奂造谣弹劾王宗沐的消息传出来了以后,已经成了“名嘴”的马甲“南狂生”再次出手,用讥讽的语气说不知道张奂是听了哪里来的“人言啧啧”,虽然说言官可以“风闻言事”,但是也需要经过起码的真伪鉴别,一些过于荒谬的说法不加查证直接拿来上疏,不仅会闹笑话,还会耽误时间。凑齐建造海船,组织海运的两银子都需要大费周章,又怎么可能轻易调出两银子来买粮食,更何况买3200石粮食只需要2000多两白银就够了,怎么可能需要花两白银买?这么大漏洞的“人言啧啧”都没有察觉,难道连基本的市场米价都不清楚吗?并且还提醒,海运想要减少损失,安全期很重要。必须在经过考察的天气最好,风浪不大的那段时间进行。要避免因为准备仓促,海船、人手物资不够而拖延错过了安全期。

这则“南狂生”评论随着王宗沐的自辨差不多同时一传播开来,很快就从舆论影响产生了实质影响,户部和联合其他部门直接按王宗沐所请派下来的巡按御史核查,最后得出结果,漂没损失调银买补的事情纯属子虚乌有,而且这则谣言也不是张奂“风闻”来的,根本没有这种“人言”,是张奂自己捏造的,反海运一派因此声誉大损。

而且高拱也同样是同意海运的,和张居正联合发力,不仅免了张奂的官职,而且也出台新规定,如果言官上疏事后查明不实,也是要受处罚的,如果是没有仔细鉴别,可以从轻处罚。如果像张奂这样蓄意造谣,则要加重处罚。沈飞没想到连限制“风闻言事”这一点也一起办了,大概是张居正因为自己也差点被张奂捏造的低级谣言欺骗而心生恼怒吧。

第二年已经是张居正当上首辅的时候了,王宗沐特意提前开始准备招募人手建造船只,调集的人手船只和运输量都增加了五成,还是从三月二十日出发,五月底安全运抵天津。从此开始了河海并行,每天增加运输量的趋势。

张居正当上首辅以后,沈飞的女儿也出生了,取名沈芸。沈飞也想设法增加些财政收入了,想到明末宋应星徐光启都主张和研究过的晒盐,自己虽然没有干过,但是步骤听说过。也就是找个海边的浅滩建几个晒盐池和结晶池,纳潮水用阳光晒,首先析出来的一点点就是盐,氯化纳。后面就是氯化镁、氯化钙,不是盐了。赶快把首先析出来的一小部分纯盐搜起来,加少量水,大概是海水的一到两成,制出不会再溶解的氯化纳饱和溶液,并且过滤掉其中杂质。再继续晒盐盐干为止,搜集所有获得的结晶。用之前制作的氯化纳饱和溶液冲洗这些结晶,饱和溶液不会再溶解,氯化镁、氯化钙会继续溶解,经过冲洗被冲走,剩下的就全是纯氯化纳结晶了,比第一次析出来的多得多。再用这些新的纯氯化纳晶体制作饱和溶液,再引海水晒干后冲洗,反复进行这样的步骤。这样纯氯化纳结晶就会越来越多,纯度也越来越高。

沈飞又出手了两颗工人珍珠,和羽明子和任盈盈说了一声,安排了几个福星道院、日月神教和梅庄的人,让施令威带着,去了戚继光的家乡山东蓬莱,给戚继光写了封信,让戚继光出块地合股,雇佣了些当地人就开工。经过了四五个月的反复试验,试出了第一次提取析出纯盐的最佳时机,制作饱和溶液的最佳加水量,多少饱和溶液能冲洗提纯多少晶体等各个步骤的关键信息,制订了严格保密的规范化流程。迅速垄断了附近食盐业。两年时间就打开了几个省的市场,盈利五十万多两白银了。沈飞直接写信联系戚继光和张居正,让所有官方盐场推行这种晒盐法,不仅极大降低了制盐成本,而且官盐的质量也超过了私盐,几年时间,把私盐商的市场冲击得七零八落。对于阻挠官方控制食盐业的势力张居正手段强硬,市场手段行政手段配合清除,食盐经营又回到了官方手里,人人要吃盐,沈飞估算就这一项,增加财政收入就不下五千万两。

这期间,也传来消息,戚继光的车步骑营大发神威,两次全歼来犯的蒙古骑兵,逼得董狐狸投降。不久,这些战绩又出现在了民间戏曲中进行流传,这次,除了戚继光的老朋友汪道昆,更加重量级的戏曲巨子汤显祖也参与了。

戚继光又在蓟镇增建空心敌台,戚经光本来上疏计划建的空心敌台,高五丈,宽十丈,分三层,里面能住100个士兵及相应的武器弹药和粮食,打算建三千座。后来谭纶上疏把缩减高度大小,分两层,这可能是因为经费原因对戚继光计划的削减。现在有钱了,把后面的追加上了。

另外戚继光的九边轮训计划也开始实施。原来戚继光只是在蓟镇开办武学(军校)培训一镇军事人才,一期招300人,从初级军官、士兵、世袭武职和武生员中选拔学员,统一授课,传授各种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一届三年,考核合格的就毕业派到军队中去。

而戚继光上疏九边轮训本来因为经费问题被张居正拒绝,这回也可以顺利实施了。分两个方向,把蓟镇将士作为教导旅派到其他边镇去,或者把其他边镇的将士调到蓟镇来训练。沈飞听到这个消息,又用马甲“南狂生”发言,提议这种武学(军校)培训军事人才的制度可以推广,北京和各地方都可以建立。

又过了两年,传出消息。找到了当年刘大夏藏匿起来的郑和航海档案,显示说郑和下西洋亏损巨大是不实之词,刘大夏声誉大跌,并且查出他当年与海商有勾结,被褫夺追赠的太保和谥号荣誉。按郑和的海图下西洋重启,这次是成本资金是内库、户部和民间海商注资合股,俞大猷、戚继光的七成火器建立的水军编制护航各类人物总计三万多人出海贸易。沈飞换了一个马甲假托向佛朗机人购得海图,点出了澳洲和美洲的位置,也出资白银十万两参了一股。三年后回归,带回了大量实物和各国贡使,获利黄金7万两,白银三百万两。途中击败了大量中外走私海盗,在满剌加等南洋各地建立据点。并且成功发现了澳大利亚,朝廷决定移民并且派遣行政官员和驻军。沈飞分得红利白银十五万两。

随着工商业和海上贸易的兴起,城市化加快了,连科举户籍都专门形成了商籍,城市化也随之迅速起来,不过农村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农民卖出或者干脆抛荒土地进城谋生的现象,在粮食和其他生产必须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下,农民安心种一年地卖粮买生活用品和各种开销下来还会亏损。明廷又开始了对经营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须品商户开始了征税并将其中部分用于补贴种地农户以稳定农业。还对一些民间富商违反明初规定的穿着等僭越行动征了税。

沈飞一直在冷眼旁观,时不时用马甲评论一番,提点意见。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四年前沈飞已经让女儿沈芸拜师师兄玄水,开始学习全真派武功,其实还是自己在指点。沈飞自己酿造和配制的五宝花蜜酒和续命八丸、镇心理气丸也已经完成。

张居正大概是真的吃了续命八丸,并且给了父亲一份,没有传出什么丁忧夺情事件。有了其他项目的巨额财政来源,也没有对万历和太后的亲戚那几万两开销下手削减,没有因此搞僵和他们的关系。海上贸易已经进行了三轮,不算实物,已经有一千两百万白银的顺差进项,沈飞也获得了近百万两的分红。台湾早已经开发,澳大利亚也已经有第一批移民和行政官员、驻军到达,美洲也已经发现。

社会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思想、科学、技术、通俗文艺各种领域的人才。只要社会安定,就不愁没有这些人才发挥影响力的时间和平台。胡克生于1635年,牛顿生于1643年,如果他们换一个时代环境,换到中国明清之交的环境下,一样掀不起风浪来,还大概率连命都保不住。

这几年,沈飞一直在准备回归。撒了一半的白银收集了大量顶级的端砚、澄泥砚、寿山田黄石、鸡血石、羊脂玉、和田玉、蓝田玉等等不限年代可以保值的东西,至于瓷器之类可以检测出年代不对的文物倒是没有收集。不过像沈周、周臣、唐寅、文征明、徐渭等等的名家字画倒是搜集了一些,没有打算回去出手,不仅可能检测出年代问题,还可能重复撞车,不过可以拿到其他世界去装装逼。

最后还是不放心,跑了一趟辽东,把野猪波和他的几个儿子全都用毒术暗中干掉,顺便采集了大量上年份的野生人参、熊胆、鹿茸等名贵中药材。暗想差不多了,默念:回归。

叮,请宿主选择回归后本世界时间是否继续?沈飞回答: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