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 > 第三十二章 论战

第三十二章 论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

黄药师一身所学丰富,有些武功解释不清楚来源,不能在认识桃花岛武功的人面前施展,只能在脑海中默默推演,全部消化需要花一些时间。沈飞有些惊奇的是《碧海潮生曲》原来是一首十八禁的乐曲,看来也是黄药师追忆怀念与妻子生活的一部分。怪不得在《射雕》里桃花岛上周伯通被这首曲子折腾得死去活来而功力远逊的郭靖却无感,这大概也是因为周伯通和刘瑛是偷情,那次性行为周伯通一直心怀愧疚,不想回忆,一直在恐惧逃避,如果后来不是因为知道自己有过儿子还是不愿意负责的原因。

不过《碧海潮生曲》确实是沈飞在黄药师身上得到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箫声音波功。原来沈飞会的音波功只是方证的少林“金刚狮子吼”和任我行的呼喝融合优化而成,还有一门音乐与音波功结合的七弦无形剑,有了这个基础,用箫声使出音波功驾轻就熟了。

武三通身上刷到的一阳指也是不下于黄药师的几项顶尖技能的大收获,一阳指在《天龙》里算不上顶尖的武功,在双雕中却使一灯在出家前就成了绝顶高手,王重阳在知道自己寿命将尽时把先天功传给了一灯以留下克制欧阳锋的手段,当然是认为先天功对一阳指有很大的加成作用。先天功配一阳指足以克制欧阳锋,王重阳自己就是临死一击,用先天功配一阳指破解了欧阳锋的蛤蟆功,欧阳锋用了二十年时间才重新练了回来,王重阳的一阳指是与一灯以交换的武功的名义学会的,练习的时间并不长,就有了这样的威力,当然也是王重阳精修先天功对一阳指的加成效果。而沈飞的全真内功效果已经四倍于原版,对一阳指的加成效果肯定也倍增,必定能超越王重阳和一灯的水平,天龙寺本因认为一百年也无法达到的一品一阳指在沈飞并不困难了。

接下来就是郭靖和黄蓉要来了,他们俩也是一大宝库。本来小说里他们俩是看到灭门的陆家庄,知道李莫愁来了才双双发出啸声向李莫愁挑战。现在李莫愁已经离开了,就需要沈飞自己另想办法吸引他们注意,正琢磨间,忽然听到远处两声长长的雕叫声,只见两只大雕在半空中飞掠。沈飞暗想“已经来了”,略一思索,走到路边一座亭子里,取出了一架瑶琴放在了石桌上弹奏了起来,为了达到新奇的效果,弹的是《渔舟唱晚》,这首曲子1925年才开始创作,这时候的人肯定没有听说过。

这本来是一首古筝曲,用古琴也可以弹奏,而且声音更加柔和,本来是表现洞庭湖的风光,与眼前南湖景色也照样吻合,夕阳下湖光碧波之间,一艘艘渔舟逐渐返回。手指波动间用上了“七弦无形剑”功夫,琴声时缓时急一点点流动,远处南湖上的水鸟,水底的游鱼,林间的飞鸟,近处花草树木,都随着琴声振动了起来,就连天上的两只大雕也随着琴声节奏盘旋了起来。这是音乐和内力的双重共振,沈飞使出来,威力和效果已经比黄钟公强了十倍不止,不过沈飞只是对周围的动植物进行影响和控制,并没有伤害。

不出所料,郭靖和黄蓉果然也像小说里一样一先一后发出了啸声回应,正如小说中的描写“郭靖的啸声雄壮宏大,黄蓉的却是清亮高昂。两人的啸声交织在一起,有如一只大鹏、一只小鸟并肩齐飞,越飞越高,小鸟始终不落于大鹏之后”,沈飞当初读小说的时候,对这一段印象深刻,原因就是这一段的描写简直就是《射雕》小说的灵魂,是郭靖黄蓉两人的成长经历的传神比喻,写在《神雕》开头未必不是作者对《射雕》小说的一个总结。

随着沈飞一曲弹完,郭靖和黄蓉已经走到近前,黄蓉说:“先生功力深不可测,琴技也是登峰造极,两者浑然一体,竟能激得人内息随琴音震荡,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佩服。最奇怪的是这首曲子我竟从未听过,不知先生如何称呼,所奏又是是何妙曲”。

沈飞一笑,说:“在下沈飞,所弹的《渔舟唱晚》是一名隐士所创的曲子,因此名声不显”。

黄蓉说:“今天才知道冲举先生也是绝顶高手。先生以琴声相邀,究竟有何见教”。黄蓉果然心思敏锐,一下子猜到了自己的用意。

沈飞说:“郭大侠、黄帮主,沈某五年前在山东拜访过杨妙真。他们红袄军在北方作战二十年,当年青州一役,二位也曾参加。数十万军民,围攻一年下来,仅剩数千。蒙古所谓的“借道伐金”,沿途数十万百姓惨遭屠戳。对蒙古军的作战习惯,二位尤其是郭大侠是深知的,不知二位有何对策”?

郭靖说:“当年在青州城中,我与蓉儿已经商量好。我们学了岳武穆的兵法,自当受‘尽忠报国’四字之教,尽心竭力,为国御侮。纵然捐躯沙场,也不枉了父母师长教养一场”。

黄蓉也说“当年我听了靖哥哥这翻,就已经和靖哥哥作好了双双战死的准备,后来我们受邀去了见了临终的成吉思汗。也没想到到最后那李全却降了,还做了蒙古的地方大官”。

沈飞说:“郭大侠想学岳武穆尽忠报国,不过那李全可不是宋国人,他和杨妙真等北方红袄军起义也是反抗金国的暴政,金国应付蒙古和依附的西夏战事,难免对民间横征暴敛,这才激起了北方汉人大举反抗,并不是他们都心向南方宋国。宋国例次北伐都是惨败,只能效法先人的故智,花钱买个偏安之势了。无论是金国衰亡在即还在继续纳贡,还是给红袄军封些官衔,给些钱粮。名目不同,实际上都一样,都是出钱出粮让别人替自己打仗抵挡蒙古大军,就像花钱雇人做工一样。红袄军在青州和蒙古激战一年,把自己的家底都几乎拼光了,早已经对得起他们拿的那些宋国的钱粮,况且他们虽然接受了蒙古的招远,却从未像西夏一样西征攻金助纣为虐,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这话说的郭靖哑口无言,郭靖自己也参加过一次蒙古西征,并且因此产生了“是非善恶”的思考,确立了后来的人生观。黄蓉的心思更活络,似乎听出了沈飞对南宋似乎有些微辞不满,不过自小受黄药师影响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

沈飞又追问:“不说尽忠报国的话题了,那么兵法上,将如何应对蒙古军骑射”?

郭靖说:“对付骑兵,当年岳武穆的郾城之战是以步克骑,用麻扎刀砍马腿,也可以骑对骑,背嵬军有马战无俦之誉。弓箭,出战可以配盾牌手防护,而且同样可以训练弓手对射。郭某自信由我操练将士骑射功夫不会比蒙古军差,”。

沈飞想起了小说郭靖和杨过从蒙古军营里突围时第一时间交代杨过先去夺两面盾牌防止弓箭。最后襄阳大战时的描写,史家五虎带群兽来了后,郭靖调来两千弓箭手防备,评价在郭靖的训练下,襄阳士兵的骑射术确实已经不逊于蒙古。最后大战时耶律齐统率的五千军队和蒙古军交战损失两千人击杀了蒙古军五千人,打出了1:2.5的交换比。但是这样硬碰硬的思路是难免两败俱伤的。郭靖训练出来的精兵比起蒙古军来毕竟数量有限,对耗下去不仅划不来,而且难免失败。即使是岳飞,其他各路配合的军队先撤退以后,也“马踏南去人北望”了。

沈飞说:“郭大侠似乎没有说到一件克制骑兵的利器”。

郭靖有些奇怪,问:“什么利器”?

沈飞说:“战车。战国李牧山谷设伏大破匈奴骑兵,斩杀十一万,就是用战车兵挡住匈奴骑兵、再以骑兵步布和弓箭手合围歼灭匈奴骑兵。汉朝卫青漠北对阵匈奴单于主力,当时汉军精锐先是被霍去病挑走,李广和公孙敖两路两万人马又迷路没有赶到战场,敌众我寡,战局不利。卫青也是用武钢车列阵,阻档匈奴骑兵冲击和箭矢大破匈奴王庭主力,晋初鲜卑秃发树机能用骑兵攻陷西凉,多名晋将惨败,也是马隆采用诸葛亮所制偏厢车,募军三千五百出击,就击败数万鲜卑骑兵,杀死秃发树机能,战车历代都是克制骑兵的利器”。

接下来,沈飞直接就用了俞大猷和戚继光的原话,说:“战车一可以束营伍,一可以为营壁、一可以代甲胄,堪称有足之城,不秣之马,以战车为核心与骑兵、步兵相互配合,互为攻守。才是可以大破骑兵的强军”。

沈飞心想,俞大猷和戚继光的车步骑营,战车的作用是多功能的,一是作为运输车,运载士兵和武器。一是作为装甲车,保护士兵,戚继光认为鸳鸯阵只适合在南方狭小的地形作战,在北方平原就不适合了。到了蓟镇就把鸳鸯阵作为奇兵藏在车壁的保护下,只有敌军接近时才出击进行近身肉搏,而且绝不远离战车,随时可以退回。还有就是作为炮兵牵引车,车营里藏的正兵就是各种火器兵,大将军炮、佛狼机炮、快枪、鸟铳、虎蹲炮等等各类火器手,远距离分梯次攻击。后面还跟着后勤辎重营,随时可以补充武器弹药和食物,大战时可以维持整整一天的持续攻击,堪称一支恐怖的现代化多兵种合成旅。

郭靖沉思了一会儿,说:“先生提醒的不错,战车确实是一种克制骑兵的利器。我们夫妻在桃花岛享了十年清福也够了。也确实该到前方训练将士,只要练出骑射不逊于蒙古精兵,加上战车以补骑兵的不足,大战再起时足以与蒙古军一战”。

沈飞暗想确实从书中第一次襄阳大战开始,郭靖一家就移居襄阳城了,不过训练车步骑营的事情,还是自己来保险,自己可是刷到过这个能力的,没有人比自己更加熟悉。现在只是给郭靖和黄蓉提一提这个概念。戚继光的作战思想里极少用“师夷长技以制夷”式的思路,弓对弓、骑对骑,进行拼刺刀式的对决,这样即使胜利也会损失惨重。还专门批评过“惟以虏为师,彼以何利,我即以本器当之”的观念和战法。戚继光主张“异用之术”,要使用与敌军不同的武器和战法克敌制胜才能不仅取胜而且尽量减少己方的战损,在南方,戚继光虽然参考倭刀及刀法创制了戚家刀和辛酋刀法,可是没有只用刀和倭寇对砍,是用藤牌手、狼筅手、长枪手、镗钯手组成攻防一体鸳鸯阵小队,腰刀和投掷标枪只是藤牌手的两件副武器,实际是用六件兵器对付敌军一件倭刀。在北方,用战车组成营壁,摆上距马,远距离用多种不同射程的火器打击骑兵,近距离还是鸳鸯阵肉搏,不过取消了狼筅,增加了棍、钩镰、砸马腿的大棒对付敌军一把不过三尺的短刀。

戚继光这种思想也和现代战争吻合,淘汰骑兵冲锋的是一战时的大规模战壕加铁丝网、地雷阵、机枪阵地,对付机枪低级一点的掷弹筒,高级一点的榴弹发射器。攻坚用大炮,冲击阵地用坦克。对付坦克大炮用武装直升机、或者干脆上轰炸机,还有各种单兵反坦克和防空武器,等等都是不同兵种和武器的互相补充和相生相克,不会同兵种两败俱伤地拼消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