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之我还是个普通人 > 第七十三章 公平

第七十三章 公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之我还是个普通人!

大家许多人都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但为什么大家都只是浅浅的冒出过这个想法后便都没有去深究呢?因为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束缚着你的思维,人的思维是无穷无尽的,是可怕的,是拥有毁灭一切的力量的。

有些想法不仅仅会吞噬这个世界,现有的制度,更可能吞噬你自己,看着黑板上成通老师在讲述着明朝南北榜案,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也就是洪武三十年间,二月会试,考试结束后发布春榜,录取宋琮等五十一人,巧合的是,这些学子皆为南方人,故此榜被称作“南榜”,虽说当时南方和北方经济相差较大,但此次会试,无一名北方人被录取,全部落榜,也是历科所不见的。

未上榜的北方学子心有不甘,于是联名上书,告考试官刘三吾偏私南方人,高呼此次考试阅卷不公,明太祖朱元璋闻讯派侍读刘信等人重新阅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过查询考试中并无舞弊,只是实实在在的北方人因为战乱南方相对平稳好学,所以导致北方人的学业远远不如南方。但科举的目的真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吗?他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所以即使考试中无任何问题,但是不能只录取南方人,而忽略了北方人,所以明太祖朱元璋也增加了一场考试。专为北方人!

许多人都会把这个当做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但其实之中涉及过多道理,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公平二字,何为公平?公平是法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有的人说法律是维护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法律的制定者是公平的吗?

我不能深究,有些话只能靠自己悟,明朝南北考案事件反映的是考试公平和地域公平两种不同的类别,没有绝对的公平的存在,这是我们现在认知的定律。

老师讲起了他在星城教学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其中就包括现有的高考制度,星城所处的省份一直作为高考大省,他对所有的同学说道:你们了解过高考制度吗?你们知晓他是一个如何运行的体制吗?

他开始讲述第一个故事了,曾经有一个学生,他一直就读于星城师大附中,但却不是星城人,他享受着星城最优秀的教学,但成绩却一直平平无奇,但他却有一个在边疆当兵的父亲,按照正常情况来说他的成绩最多只能上一个普普通通的一本,却在高考前一年父亲为他办理了转学手续,高考要在边疆考试,可直到高考前一个月他还就读于星城,高考成绩出来后,仅仅以五百多分上了中国最顶级的学府。这是严重破坏考试公平的事件,其实这种事情数不胜数。

再着我们来谈谈其中相关的高考招生,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每一个学校都会留出部分名额给予外省,为什么?为什么本地的最顶级的学府偏爱外省,其实你们理解错了,它不是偏爱外省,你们见过魔都招生会喜欢招外地学生吗?你们见过燕京偏爱招生外地的吗?

学院只是偏爱招生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高考作为第一大事件,关系的东西可谓数不胜数,公平只是建立在表明,而地下埋藏的才是最真真实实的事物。

随机成通似乎不想让话语便的如此之重,开玩笑的道:“你们不知道吧,我的孩子以后可以以本科线的成绩就读一所211大学,这是老师的福利。”

顿时班级一大片的人问道:老师你还缺儿子吗?我可以的。

你看着一切内心发问道:“公平?其实人民群众是愚昧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早在清朝最后改革时刻的辩论中就提及过一句话,保守派说过,难道你们要把国家大事交于愚昧的人民去做抉择吗?不可否认人民中绝对有聪明的存在,但人群百分百是愚昧的。如果你不懂可以去好好的研读一下乌合之众这本书。”

其实如果单独是老师说的这些,可能不会引起我直到重生还耿耿于怀,不知道大家对于赵凯还有映像吗?他只是一个代表,其实在这所学校有类似特权的学生不在少数,例如范建明。赵凯的父亲参加过中国第一届高考,他的父亲如愿收到了两份录取,一份是医科大学,一份是军校。

但陪同其一起高考的好友却落榜了,于是在当年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赵凯的父亲选择了去医科大学就读,原因的丈母娘家是医药世家,而军校的录取就给予了好友,也就是现在的赵凯干爹。没错就是冒名上学。

赵凯干爹经过自己努力后现在依然成为了一名军官,对于赵凯父亲的帮助也深深铭记,其中除了认干儿子外,还可以让其以本科线的成绩就读一所军校。军校!大家不知道是否了解。这已经不是分数就可以上的学校的了。

你拿什么努力去和人家出手带来的优势去媲美。

当然在校园里大家还是能感觉到所谓的公平的存在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