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地球兄妹 > 第7章 桑子城

第7章 桑子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地球兄妹!

第三天下午,三人离开河道。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向南延伸,二十里便是桑子城。它是越来州唯一的城市,面积倒不小,不过人口稀少,仅五六千,房屋零零散散,很像八十年代怀仁县的农村。城市中心有一条三百来米长的街道,名叫纾困街。纾困街虽小,但“五脏”俱全,有商店、酒肆、茶馆、瓦子、成衣铺、包子铺等,还有一所学堂。

商子城的年轻人都被派到了边关,城中全是老人和妇孺。平日里,一部分老人和妇女忙农活,另一部分则往边关运粮食,整天忙忙碌碌。孩子们较为轻松,上午上学,下午回家,也没多少家庭作业,有时背背书。

这群宋人的后裔,也保留了宋人的生活习俗,但剔除了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与人、官与民平等相处,处处弥漫着和谐的氛围,是一块令苦难人群向往的净土。

走了三天两夜,两个孩子困得睁不开眼,必须住一宿。当三人出现在纾困街,引来不少围观群众,倒不是犹武兽和四爪鹰的出现——它们来过这里好几次了,而是两个孩子——在当地人的眼中,多少带着点异域的模样。

有几位七十岁左右的老人认得周博林,一见面就聊个不停,一番交谈,才知道小砍货和阿吉来自怀仁县——那可是他们曾经呆过的地方啊,感怀身世,居然在战乱中活了下来。他们都想了解更多关于怀仁县的事情,便竞相邀请三人去他们家做客。周博林和一位叫谭常飞的老人交好,便去了他家。

谭常飞的家位于纾困街南边,转眼就到了。他年过七十,老伴已走,五个儿子守边关,儿媳全住在桑子城的郊区,成年的孙子也去了边关,只在放学后,几个孙子来到他家才热闹些。

来到家门前,谭常飞叫小砍货和阿吉先进屋,自己和周博林领着犹武兽和四爪鹰去房屋后面一个大的牲畜圈进食。

小砍货和阿吉推门而进,只见平整的青石地板看不到一点垃圾,正对面摆着一张八仙桌,两边放了些日常用具,这是正厅,比臣雅居简陋些,不过也很整洁。正厅左右两边没有厢房,后面的偏房拉得很长,恐怕有十五六丈。进门对面的墙壁有一道小门,直通偏房。一进门首先看到一架木楼梯;再往里走,有餐厅、厨房和堆放杂物的地方。

小砍货和阿吉刚坐下,左邻右舍的孩子们跑了进来,有的拿着一包酥油饼,有的拿着几个水果,十分好客。两孩子也不客气,张口便吃。

谭常飞领着周博林走进正厅,后面跟着五六位老人,见孩子们围坐在八仙桌周围,便去了偏房。

这时,又有两个孩子来到正厅,正是谭常飞的孙子和孙女。男孩叫谭卫,13岁,女孩叫谭赛花,11岁,一见小砍货和阿吉,便问东问西。

谭卫问道:“听说你们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是吗?”

小砍货一边吃饼一边说:“我叫小砍货,他叫阿吉,来自地球的怀仁县,是你们爷爷奶奶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不过现在变样了,有汽车、飞机,几百里路,呼的一下就到了。”

“哇,这么快!”谭卫惊讶地说。

“你们用油灯照明,我们那里有电灯,一按开关,满屋子亮堂堂的。还有电视,脸盆大一块屏,上面显示人、物,还打仗呢。”小砍货一边比划一边说,“不过嘛,你们这里也不错,有很多新奇的动物和植物,果子特别好吃。”

“可以去你们那里玩吗?”一个叫苏炎的小孩问道。

“当然可以。不过要找到另一面玄天镜。”说到这里,小砍货拍了拍脸部,“哎,我们来这里几天了,估计地球已过了很长时间了,也不知爸爸妈妈急成什么样了!”

“爸爸妈妈是什么?”一个叫南宫飞的小孩问道。

“这都不知道?”小砍货睁大睛眼说,“爸爸就是爹,妈妈就是娘。”

孩子们听后,哈哈大笑起来。

“这有什么好笑的!”阿吉责备道。

“我们没有恶意,只是感觉你们那里特别好玩。”谭卫说。

“呆久了也会腻。”小砍货说,“我们累死了,整天读书、背课文、写作业,哪有你们轻松,不用上学,也不写作业。”

“我们也读书啊,刚从学堂回来。”谭卫说,“我们读的书可多了,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还有《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外加两门外语:《蚕蚩语》《幽冥语》。”

“我们读的书更多,从小学到大学,加上阅读资料估计有四五百斤。小学要学语文、数学、自然、法制,到了初中还要增加新的课程,比如物理和化学。我听爸爸说,《四书五经》全是些之乎则也的东西,实用性不大,要造飞机、大炮,还得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小砍货说。

“听你这么说,地球人真累。要不这样,你俩别回去了,就留在这里读书。”一个叫包兴的孩子说。

小砍货想了想,无奈地回道:“我也不想回去了,可爸爸妈妈担心啊!”

“嗯……”谭赛花挠着后脑勺说,“叫他们过来嘛!”

“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能找到另一面玄天镜,我一定接他们来这里。”小砍货说完,咬了一口酥油饼。

就在这时,谭卫的母亲走了进来。只见她身着灰色的对襟长衫,头别簪子,脚穿灰色的马鞋,从她粗糙的皮肤和长衫上的泥巴,可以断定她是一位勤劳的女人。她一见小砍货和阿吉,立刻露出慈祥的笑容。

“孩子,听说你们来自我爹爹的老家?”

小砍货回道:“是啊是啊!不过现在回不去了,婶婶。”

“娘,他叫小砍货,他叫阿吉。那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一大堆铁能飞起来,真不可思议!”谭卫说。

谭卫的母亲先一愣,随即笑着问道:“小砍货和阿吉是你俩的小名吧!”

阿吉抢先回道:“是的。他叫呼延景,我叫曾不凡。”

“嗯,婶婶知道了。要不这样,你俩去我家吃饭。稍等,我去给周叔(周博林来过几次,很多人认识他)打声招呼。”孩子他娘说完,迈步走向后面的屋子,

谭卫的家距离纾困街约一里路,走路几分钟。一般来说,桑子城郊区的房子占地面积较大,四合院户型,前面有一块坝子,周围种果树,后面是菜园。谭卫家也是这样的布局。

当孩子他娘走到坝子中央,一只怪摸怪样的畜生走了过来,一见陌生人,立刻瞪大眼,发出嗡嗡的叫声。谭卫的母亲呵斥道:“趵突,走开。”畜生哼唧了一下,便摇着尾巴走开了。

“阿姨,不,应该叫你婶婶,那是什么啊?”小砍货问道。

“看家犬,我们管它叫趵突。”谭卫的妈妈回道。

小砍货扭头一看,只见趵突已走到坝子的边沿,转了一圈,便趴到了地上;再细一看,它根本不是看家狗,简直像一只羊嘴兔脸狗身的杂交动物。

谭卫家不太整洁,到处有垃圾和杂物,可能是孩子他娘事情多,来不及收拾的缘故吧。

四个孩子来到四合院,谭卫立即跑到墙边抱起一个圆圆的东西。

“小砍货,阿吉,过来蹴鞠。”

“什么?我没听清楚。”小砍货说。

“蹴鞠啊!难道你们哪里没有?”谭卫说着,把圆圆的东西放到地上,用脚踢了踢。

“哈哈哈……这叫踢足球,什么蹴鞠!”小砍货笑道。

“赛花,过来给哥哥们拿点吃的。”孩子他娘在后面的屋子喊道。

谭赛花跑过去拿了几个果子,返回来递给谭卫后,便去帮母亲做事。

阿吉一看,那果子简直跟一只弯曲的手没两样,哪里敢吃!

谭卫见状,笑着说:“这叫手爪果,里面的果粒好吃得很。”说着剥开果皮,露出五粒拇指大的白色果仁。

小砍货毫不犹豫地抓起一粒果仁喂到嘴里,轻轻一咬,脆脆的,带着点儿核桃的香味。“阿吉,好吃,别愣着。”

阿吉犹豫了一下,才抓起一颗果粒喂到嘴里,“嗯,的确不错!”

“去那边坐坐。”谭卫说。

三个男孩坐到靠墙边的凳子上,一边吃手爪果一边聊着。突然,从屋顶传来吱吱的叫声,小砍货猛地抬头,只见三个拳头般大小、猕猴模样的小动物沿着梁椽急蹿而来。

“小家猕,下来。”谭卫招呼道。

“你管它叫什么?”小砍货问道

“小家猕。它会说话,非常聪明。”谭卫回道。

一眨眼,三只小家猕便蹿到了谭卫的腿上。它们很机灵,不停地眨巴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前爪时不时挠着小脑袋,小尾巴甩个不停,身子一耸一耸的,十分可爱。

谭卫剥开一个手爪果,三只小家猕毫不客气地争抢果粒,不时骂一句“脏话”,逗得小砍货和阿吉哈哈大笑起来。

谭卫见它们分食了手爪果,说:“去吧,我要陪弟弟们玩。”

一只小家猕瞪大眼睛说:“不行,你让他们走。”

小砍货和阿吉惊得合不拢嘴,想不到小家猕口齿如此清晰,还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这么可爱的小动物,要是拥有一只该多好!小砍货想了想,央求道:“哥哥,能不能给我一只……”谁知话还没落地,三只小家猕倏的一下蹿向屋顶,然后反手抓住梁椽,嘻嘻笑着,模样可爱极了。小砍货用可怜巴巴的眼光看着小家猕,多么希望其中一只自觉来到他的身边,然后陪他去白玉城啊!

到了吃饭的时间,又跑来五个孩子,刚一坐下,叽叽喳喳吵个不停。按理说,孩子去别人家多少有点拘束,可刚来的五个孩子,嘻嘻哈哈跑到厨房端饭、端菜,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随便。

谭卫的母亲很好客,荤素搭配十二道菜,把小砍货和阿吉的肚子撑得圆圆的。

傍晚,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四合院的天井也被淋湿了,孩子们只好聚在前面的屋子玩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