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古代种田记 > 第39章 午饭

第39章 午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古代种田记!

秋月最终决定红薯还是煮着吃,虽说烤红薯滋味更好,但容易吃成一嘴黑。

大大小小的红薯洗净放在锅里足有小半锅,挖烂的已经吃完,这次都是好的,太早煮冷掉不好吃,只等快到午休时间再煮。

学堂的午休时间是午时,赵氏看着日头,提前放下手中的活,和面准备做面食。

锅里冒着热气,空气里弥漫着红薯特有的香甜气,秋月提起锅盖,捡个小的出来,换着手吹气,然后掰成两半,自己尝一口,是甜的。

另一半喂到赵氏嘴边,她在和面腾不出手拿,就着秋月的手把半个红薯吃掉,很小,也就是两口的事。

秋山回家把柴放下,拍拍身上的土,准备去迎迎,还没走到村中间,就见杜清明和周宇,已经在朝这边走,忙招着手快步走上前。

村里有妇人还好奇这两个外村学子到村里有什么事,再看到秋山迎上去,原来是找他的,只是不知道这秋山怎么会和他们相识,那其中一个可是杜地主家的小少爷,听说光田地就有几百亩,还不说有其它家资。

秋山把两人迎进院子,朝灶间扬声喊道:“娘,秋月,我们来啦”。

周宇显得有些拘谨,手指抠着大腿,再看杜清明见他四处打量着院子,自己也跟着打量,普通农家小院,收拾得还算整齐。

杜清明虽不是自幼就在乡间长大,但打六岁起回到乡下生活,早习惯这环境,虽说和自家院子没法比,脸上却没丝毫嫌弃,被人正式邀请还是第一次,感觉很新奇。

赵氏笑着迎出来,有些诧异怎么是这两个,脸上却没表现出来,只道:“快到堂间里坐着,外面有风”,交代秋山好好招待两人,又进了灶间。

秋月把煮好的红薯盛到竹箕上,端到堂间,摆到桌上说:“就是这个,快尝尝”。

秋山端了水两人早净过手,只是没有筷子不知道如何下手,秋月见状拿个小红薯作演示说,“把皮扒掉就能吃”。

杜清明学着扒掉外面黄皮,放到嘴边咬了一口,有些香甜气,味道还不错,就吃起来。

“我还没吃过个,叫什么名字”

“红薯”

秋月见他连吃相都很端庄,知道是被细心教养过。

“没听说有人种过这个,你家怎么会有的”?周宇问完又觉得不妥,像在打探别人隐私。

从他脸上都能猜出他的想法,真是个单纯的小家伙。

秋月大大方方的说了出来:“我娘在山里发现的,她听我祖父说起过,怕把种法忘记,才让我写下来”。

两人手中的红薯还没吃完,赵氏就端着两碗面过来,上面还卧着煎蛋。

“没什么好招待的,天冷用碗热汤面暖暖身子”,又朝秋山说:“你的在灶间自己端吧”。

“多谢婶子”,两人朝赵氏齐拱手。

“客气啥,你们吃吧,灶间还有不够再添”,赵氏说完就进了东屋,她可不要在这里碍眼。

有哥哥秋山招待,秋月也跟着进了东间里,等外面有了响动,才出来收拾碗筷,两碗面都吃个精光。

“可吃饱了?婶子再给你们煮一碗吧”,赵氏走出来,总得让人吃饱,赵氏本就随和,笑着更显亲切。

“饱了,饱了,真的多谢婶子”,两人又是齐声道,平日里学堂午饭都是早上带来的吃食,到晌午已经冷掉,就着热水下肚,今日吃上热饭道谢是诚心的,两脸真诚。

“桌上还有红薯,拿着吃,别客气,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赵氏说完去了灶间。

堂间三人气氛一直有些尴尬,毕竟秋山与这两人不熟,没什么话题,他又不是自来熟的性子。

秋月走进去朝他们说道:“其实这红薯烤着更好吃,更香,只不过容易吃一嘴黑,天冷的时候吃烤红薯最好不过”,说完又道“若不然你们带几个回家自己烤着吃吧”?话都说到这份上,不给人家就显得自己小气。

虽说帮着写了几个字,吃也吃过了,还蹭了顿午饭,再拿是真的不好意思。

杜清明和周宇两人忙拒绝,见两人拒绝,秋月也没强塞,不拿还好些,省得引出什么事来,想到这,虽有些扭捏却也坦荡着说:“今日之事能不能不要向外说”。

秋月没解释缘由。

两人也没问点着头答应了,时候也不早,便起身告辞,又朝赵氏感谢款待之事,并让秋山不用送才朝学堂去。

杜清明和周宇经这事,两人关系亲密起来,更成为一生挚友。

人和人之间的缘份就是这么奇怪,一次偶然的交际,未来却会发生那么多的故事。

秋月可没想过因自己这一举动影响他人,她这会只觉得无债一身轻。

灶间锅里拿着小红薯吃着,自己午饭还没吃呢,赵氏走进来说道:“来碗面?”,又道“秋雨也没回来,怕是躲了出去”。

秋月自靠奋勇“我去喊他们吃饭”,这事因她而起,可不能因为这让自家人饿肚子。

秋山听到,忙道:“还是我去吧”,就他吃了午饭,刚好还要去山上捡柴。

赵氏这会才问怎么会是他们两个?只听秋月说是两个外村学子,可没想是杜家小公子和周宇两人。

秋月也有印象,听人说过马车少年是公子哥,其他的倒不了解。

能用得起马车的,可不就是公子哥。

“他爹杜万坤可不是普通的地主,他家祖上当过官,虽说他是个商人,但听说大儿子娶的是官家小姐”,杜家在这镇上是名人,谁人不知?

秋月有些好奇,这样一个公子哥为什么在村里跟着大伯念书,毕竟大伯也只是个秀才之身,又为什么在乡下住着?

“他家六年前扶棺回来的,听说杜老爷子生前进了牢,散尽家财也没保住命”,那阵子都在传他家的事,赵氏记得很清楚,“至于为什么跟着你大伯念书,听说是和镇上周夫子有些不好的渊源,都是些小道消息,具体的没人知道”。

“那周宇呢”,秋月又问,印象里没这个人。

“他家啊,小周村那边的,他爹跑商的,前两年突然发的家,具体什么营生也不知道,只知道外面有了家室,只送银子回来不见他爹人”,说起这个赵氏摇着头说“这男人有了出息就嫌弃家里糟糠之妻,他娘也是个命苦的”。

李有田刚好走到院子里听到,就接话道:“我有了出息,不会嫌弃你的”。

赵氏无奈的翻个白眼,“你能有什么出息”?

李有田也不生气乐呵呵的说:“指不定哪天也能当上老爷呢”。

秋月笑嘻嘻接话“爹,我肯定让你当上老爷”。

“呶,还是我闺女好”。

赵氏也不理这两人,直接煮起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