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古代种田记 > 第41章 徭役之苦

第41章 徭役之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古代种田记!

桃花定亲的消息在村子里就起了丝涟漪,很快被交秋税这事掩盖过去。

一亩田交四十斤稻子,秋月家要交二百四十斤,整整装满两大袋子,赵氏照旧多装一斗另外放。

大房那边这次也要交税粮,好在只交四亩田的。

牛车拉着三家的粮,装的是满满登登。

大房那边是李老爹出头去的,这回秋月秋山都没跟着去。

依旧是捡柴的一天,山上碰到桃花,又同秋雨咬耳朵说话。

快天黑,赵氏才空手进了家门,脸色还有些不好看。

秋月听李有田说才知道是这次交粮贪的更多了,赵氏带的粮全交了还没够,多亏自家阿爷带的多,才勉强过关。

直到睡觉前,赵氏依旧脸色不好,不开心,秋月也跟着发愁,这贪官什么时候能下台,到明年红薯种出来可怎么办?愁得她失了眠。

翌日吃完早饭,赵氏让李有田装筐红薯给大房,没提那半斗稻子的事。

秋月跟着李有田去看秋雪,省得她又报怨,果然秋雪看到她很开心。

李老爹看到儿子送红薯,也没拒绝,自家人不用客气。

李有田送完红薯就回了家。

秋月多留了一会陪秋雪说话,回去时手里还拎双鞋子,大伯母给的,鞋面是上次秋雪给看的那个,还有两个桂花香包,一个绣着弯月,一个啥也没有。

这一趟可没白来,秋月心里想着,又想着自己该送秋雪点啥好呢,好像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呀!

赵氏把鞋子拿在手上看过又问一遍:“你说这鞋面是秋雪绣的”?

“嗯,是的呀”

回答完,秋月就觉得赵氏看自己的眼神不善,这是要遭!

“秋月,你看秋雪才比你大一岁都能绣鞋面,你是不是也该把针线学起来,不说绣花,缝缝剪剪总要会”。

果然,如自己所想!

秋月能拒绝吗?

不能!

然后她就被赵氏也拘在家里学针线活,紫薇小燕子是被容嬷嬷扎,她是被自己扎。

一块边角料缝好又拆掉,初时像蚯蚓爬过,渐渐的能走直线,到后面总算是紧实平整。

赵氏手上缝的这件衣裳是李有田的。

有些便交给秋月来缝,虽比不得赵氏的手艺,也算能看,可以穿出门。

李有田试衣裳的时候知道是秋月也缝了几针,笑呵呵的道:“我闺女就是能干”。

被人夸总是开心的,但下一秒爹的话就让她惊吓到。

“爹以后的衣裳都给你来缝”。

“可别,我哪有娘一半的手艺,还是交给娘来缝吧,那缝的是衣裳吗,是对爹的爱啊,是一个娘子对夫君深深的眷恋”。

秋月的油腔滑舌惹得赵氏一个白眼加脑袋上一个爆栗,苦着脸向李有田告状,“爹,你看娘她欺负我”。

李有田笑很开心,“她的心思我知道的,被你说出来害羞啦”。

赵氏白眼快翻上天,李有田却是笑的很开心,惹得兄妹三人都笑成一团。

人生无常,昨夜里一家子还笑嘻嘻,睡了一觉起来,家里气氛就沉重起来。

早上村长李全富敲着锣挨家挨户通知,县里要修官道,每户抽一个徭役,并让每家快点准备,下晌就要出发。

整个村里的人都慌作一团,都入了冬,天冷怎么还要修官道?虽说每年都服徭役,可今年上半年已经挖到江淤,怎么又要来一次?

“听说是巡抚使要来江安”,县上通知没提这原因,周里正通知时也说不知道是哪里漏出来的消息。

原来是面子工程,不论古今皆如此啊。

好在这次,能抵明年的徭役,就当提前了。

秋月看赵氏忙着给爹收拾行李,就去帮秋雨打下手做吃食,杂粮面饼,撒点盐放锅里炕熟,冬日里能放上很久。

五两银子可免徭役,赵氏不是没动心,李有田却坚持要去,清江淤才要命,去修路最多吃点苦,家里好不容易存这点银子,他也不舍得花。

李老爹和吴氏拎着一个包袱过来,里面一双鞋子,一个皮背褡。

“这是你大哥新做的鞋子,还没上过脚,你也能穿带着去”,吴氏手上的鞋子崭新,递给赵氏让她放在裹里。

“这皮背褡是爹冬天要穿的,你拿回去”,李有田说什么也不肯穿他爹的皮背褡,他爹一到冬日就咳嗽,可受不得一点凉气。

“让你穿你就穿着,我又不出门,窝在家着哪里会受凉”?李老爹叼着烟袋说。

“你就穿上吧,这天可是一天冷过一天,住的地方又简陋,可别冻病了,这一家子可都指着你呢”,吴氏把背褡递到李有田手上,拍着他的手让穿上。

赵氏拿出二角银子缝到衣角里,虽说管饭,可是伙食相当差,清汤寡水,还是做苦力,哪能饿着肚子干活。

没到晌午铜锣声又响起来,这就是要集合,一家子跟着送到村西头,看着出了村口,再也看不到人才朝家走。

“我家大江连个换洗的鞋都没有带,都怪我先做自己的鞋子”,赵杏花锤着自己胸口眼角还带着泪。

“谁能想到还要服徭役,别家肯定也有东西没带齐,到时一起捎过去”,赵氏安慰道,就是自家带齐东西也不放心。

“那我得赶紧回家做鞋去”,赵杏花扯着两个孩子向家冲。

自打李有田走后,赵氏常皱着眉头,这家里也不像往常笑声阵阵。

柴房堆满了柴,两姐妹也不再去山上捡柴,秋山成天里不着家,偶尔背捆柴回来。

秋月想做羽绒衣的想法被粉碎,这会不年不节的农家谁舍得杀鸭子,镇子上饭馆之前问过也没什么下文。

一计不成秋月又生一计,动物皮毛也御寒,村里没猎户,镇子上总会有得卖,无非是钱上面的事,想想系统排名,到了年终应该还能挣个五两吧,毕竟红薯的收成点还算可观。

晚饭后,秋月就去了东间寻赵氏说了这事。

“啥,全家做皮衣”?赵氏扶着额头,这闺女主意咋恁多?

“嗯,你先出钱,过段时间我补上”,赵氏不同意无非就是因为钱,秋月都想好了,拿自己“年终奖”出来给全家做皮衣。

看着闺女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赵氏都气乐了,且不论这钱她哪里来,“你知道全家做皮衣,要多少银子”?

前世里看的那些小说,一张兔皮十几文,结合这时代物价,应该也不会太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