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挽春娇 > 第30章 有客来访

第30章 有客来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挽春娇!

翌日天未大亮,不知谁家养的老公鸡便叫了起来,宋姝揉了揉眼睛翻身继续睡去。

一直睡到绿春喊她起床吃饭,见仍然是白米粥配炊饼,宋姝有些难以下咽,“今日把铁锅取了,咱们买些菜蔬。”

“哎。”绿春什么都不挑,见宋姝不吃了便把剩下的饭一股脑倒进自己碗里。

两个人吃好饭,宋姝正要回房裁剪布料,准备把装书用的大荷包做起来,绿春堆起满面的笑,道:“姑娘且住住脚,婢子现在去送信?”

宋姝迟疑了一下,琢磨着好歹得报个平安,便把那纸封拿出来递给绿春,“表哥在丙级,不确定是哪个班,你向门子打听准了,将信留下便回来,不必见他。”

对上绿春不解的目光,她笑道:“现在我们还能应付的来,先不要给他惹麻烦。”

绿春不乐意的噘着嘴,喉咙里低声咕哝了一声,也不知讲的是什么,抬脚走了。

宋姝回房把方桌拉到屋子中央,拿出布料、剪刀、针线等物,比着常用书本的大小开始裁剪起来。

她按照装五到八本普通厚度书籍的尺寸,裁出来十个。尺寸和颜色确定后,再依此想定几个花样:书生们最爱的无非是青竹、松鹤、葫芦藤,再有花卉类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这些于她来讲都没什么难度。

将布料针线收在一旁,宋姝摊开笔墨纸砚,细细描绘起花样子。

画好一张后,她拿着在布料上比了比,摇了摇头,若只是这样简单,荷包就只是看得过眼而已,赚不上几个铜子,须得添些与众不同的特色才好。

往日做荷包,宋姝会点缀些珍珠、琉璃珠、珊瑚宝石一类,这便叫做穿珠绣。栩栩如生的画工,精致完美的绣工,再在绣好的花蕊上钉几粒各色宝石,可以穿一粒钉一粒,一边穿,一边钉,花枝配色明媚,花心闪耀夺目,荷包顿生盎然之趣。

现在已过立春,再过月余杏林坡便会绿草茵茵、桃花灼灼、杏花夭夭,书院的学子们多会出来踏青赏花,吟诗作对留下佳句,方不辜负这大好春光。

若此时做些精致的桃花、杏花绣样的大小荷包、扇囊香囊一类兜售,必然会有喜好风雅的人来求买。

宋姝不愁绣工,荷包的花样她做熟了的,有绿春打下手,一个月做出百余个不是问题,只愁到哪里买些价格划算的珠子琉璃宝石。

若是托二表哥去城中旺铺代买,一是怕他男人家选不好,二是不忍耽误他学业。大姑母把他看做眼珠子一般,单指望他读书考举,不只光耀门楣,还可以到祖家扬眉吐气。

若是大姑母知道她拉二表哥做这些女红针线之事,必会气的七窍生烟。

她叹一口气,这些东西慢慢琢磨门路去买,眼下先把手里的十个装书大荷包做起来,或许可以多加些绕针绣边、布条滚边一类点缀。

图样画了又画,改了又改,不知不觉日头移到了头顶。宋姝一直垂头做活,脖子都有些酸了,仍不见绿春回来,她有些心急,起身走到门口张望,顺便活动一番肩颈。

最近天气渐暖,风吹到脸上软绒绒的,外面太阳地里倒比屋子里还暖和些。宋姝想了想,回身把纸墨拿出来摊到院中石桌上画起来。

不一会儿,吱嘎一声门板响,正是绿春左手拎着一口锅,右手提着大包小包回来了,身后还有个刚留头的小丫头提着个篾片编的筐,装了满满的菜蔬。

“姑娘,这下可采买齐全了!”

绿春笑嘎嘎的把东西放下,又去接那小丫头手里的竹筐,连声称谢。

“这位姑娘是谁?” 宋姝问,从装扮猜测是附近邻居的小丫鬟。

绿春未及回答,门外又响起娇滴滴的声音,“娇杏儿,东西放好了没?”

娇杏儿长的清秀白净,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机灵,一开口声音脆甜,“娘子,放好啦。”

“今日非集市,我不知道在哪里买灯油菜蔬,可巧遇到石娘子带着丫鬟买菜,便跟着她们一路走一路买,末了还要劳烦娇杏妹妹帮忙提着菜筐。” 绿春赶紧补充。

宋姝听了忙走到门口,果然有一位二十来岁的俏丽娘子站在门口,梳着妇人发髻,“石姐姐,多谢你帮忙,请进来坐一坐吧。”

石娘子抬头一望,狠狠吃了一惊,这女子虽然穿得像个贫家女,头上连根像样的钗环都没有,生得倒真是好看。

只是仍是姑娘打扮有些奇怪,七弯巷住的不是书生的娘子便是书生的仆妇,仆妇多是勤快能干活的中年女子,哪有人带这样细致美貌的小娘子?

若是有这么一位小娘子日日候着,书生哪里有心思读孔孟之道?

她好奇起来,嘴上推辞着天不早了、须得回家做饭,脚下却迈进了大门。

宋姝招呼她在石桌边坐下,又命绿春倒水,“我这里刚收拾起来,万事简陋,姐姐将就些。”

石娘子笑起来,见桌子上有花样子和针线笸箩,捡起里面缝了一半的荷包打量,“小娘子好生模样,能写会画,又做得好针线,明日倒要求你给我做两件衣裳。”

宋姝见她描眉画眼,擦粉盘头,坠马髻,石榴裙,手上带着两只宝石戒子,头上插着三四支金簪子,想来是个手头阔绰的,送上门的生意哪有不做的?

何况又是邻里,便笑吟吟道:“姐姐赞我,倒叫我不好意思。左右在家无事,需要做什么针线,只管拿来便是。”

石娘子见她说话痛快,正对自己脾气,也就聊了起来。她颇为善谈,加之二人年纪相仿,性格对路,不过一盏茶功夫,宋姝就把她家的事听了个底掉。

原来,这石娘子的夫君苏觅也在青桐书院求学。苏家是本县富户,本也可以叫仆妇过来伺候的,只不过她们婚后两年还未有生养,苏家婆母是个明理大度的,干脆叫媳妇住到七弯巷来与苏觅作伴。

学院对学子们有诸多要求,白日无课的时候可以出来走动,但晚间须得留宿学院统一管理。所以,苏觅只能每隔一两日回来吃顿午饭,每旬末休息的时候到七弯巷留宿。

即便是这样,石娘子也很高兴,住在这不用伺候婆母,又可以经常见到夫君,说不定什么时候孩子就来了。

“你婆母真好,竟不要媳妇在跟前伺候。”宋姝羡慕的夸赞,这年头的婆婆们,都恨不得儿媳妇时刻立在跟前。

“婆母当然是好的性子,才允许我们在外居住。最主要的是,我嫁的不是长子,有大嫂二嫂日日在跟前,留我偷懒凑数也没什么用。”

“那也是姐姐性子好,讨婆母欢心。”

石娘子笑着挤了挤眼睛,又拉了宋姝的手说道:“这里住的妇人多是上了年纪,或者不解事的小丫头们,我一个人住的寂寞,好几次忍不住跑回家去玩几天再回来。你来了,终于有人与我作伴,往后少不得厚着脸皮蹬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