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宋双龙传 > 第442章 官家死的好!死的妙!

第442章 官家死的好!死的妙!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宋双龙传!

堂堂大宋官家,“自缢”在其亲笔御封的“石侯”上。

这事要是传出去,还不知道会被添油加醋说成啥样?

今年二十三岁,性子本就孱弱胆小的赵桓,到了现场后,被他父皇狰狞的死相,给直接吓晕了过去。

任谁也没想到,出面主持大局的人,不是抱着官家尸体哭晕多次的郑皇后,反而是出身武人勋贵世家,今年二十二岁的太子妃朱琏。

这位在另一段历史上,被誉为“最刚烈的皇后”,靖康耻时不堪被辱,当场自尽的烈女子。

留下千古绝笔:

“今日草芥兮,事何可说,

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

誓速归黄泉兮,此愁可绝!”

(令人泪目)

她爹爹是大宋武康军节度使,武人世家出身,自然不是普通女子般的优柔寡断。

以太子名义下令,皇城内立即禁严,任何人不得出入。

同时派人拿着通行令牌,出宫去通知在京的两个兄长,立即入宫接管宿卫。

忙完这些,稳住内部,她才派人去通知还算相熟的尚书左丞李邦彦。

为啥找他呢?

赵桓这位太子,极其厌恶如今宰相王黼的所作所为。

在官家面前,郓王赵楷更加受宠,王黼暗中替郓王筹划夺太子位。

太子妃的儿子,今年七岁的皇嫡孙赵谌出生时,官家大喜过望。

大宋开国以来尚没有当朝皇帝得嫡孙的,赵佶怎么能不高兴,甚至连呆瓜似的长子都看顺眼了很多。

当时主政的蔡京,奏请任命皇孙为检校少保、常德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官家欣然同意。

当时辅政的王黼,背后“打小报告”,硬说是蔡京把东宫太子看做皇帝,疑神疑鬼的官家遂降赵谌为高州防御使。

一天一地啊!

一个是下一代的储君,一个只是普通皇子的封号,这能忍得了?

从此太子妃视王黼为生死大敌!

敌人的敌人、天然的盟友。

尚书左丞李邦彦这个辅政,和宰相王黼不和,权力之争本就是你死我活。

对皇帝来说,如果正副宰相一团和气,他不就被架空了吗?这本就是平衡之术。

王黼针对太子,李邦彦自然就力挺太子,一来二去的没少往东宫跑。

他也不傻,知道真正主事的是太子妃,所以分外巴结。

现在宫内出了这么大的事,瞒是绝对瞒不住的,如何跟百官交待,太子妃必须有个能代表自身利益的代言人。

除了李邦彦还能有谁?

也是无巧不成书,宰相王黼告了假,据说是独子纵马摔伤,昏迷不醒。

宰相不在位,“副相”就是文官之首,他出面名正言顺。

李邦彦、字士美,怀州(今沁阳)人,其父李浦在怀州城开着最大的一家金银铺。

那是相当的有钱!李邦彦“外表俊爽、美风姿”,自号“李浪子”。

他是个有心机的人,知道有钱没权,钱再多也是别人眼里的肥羊。

所以李邦彦用州学生的身份,刻意跟从河东入京的各地“举人”交好,广撒网,创美誉。

又是请喝酒、又是送路费,相比之下,宋黑胖子那个“及时雨”根本上不了台面。

一番苦心付出没白费,十个举人出一个进士不靠谱,但是二十个呢?一百个呢?

渐渐的“怀州李士美”声誉鹊起,一番运作之下,居然直接入京补为太学生。

大观二年(1108年),官家听闻“李浪子”才学、品性皆优,特意招来一见,果然谈吐风趣,很有意思。

赵佶很满意,立马赐他进士及第,授任秘书省校书郎,试任符宝郎。

(李诚哭晕在茅房,咋滴!我连辛弃疾的千古名词,都厚着脸皮抄了。

你这死胖子连个赐进士及第都舍不得给,瞎了你的狗眼、死了活该!)

一路混到副相之位的李邦彦,可没有丝毫满足。

文臣之巅,近在咫尺!就差一步啊!

太子妃派人来传话的亲信,贴着他耳朵密语的内容,让李邦彦差点没蹦起来。

啥玩意官家就自缢了?

别人不知道官家是啥人,他这整天忙着琢磨官家一言一行。

哪怕是个眉头一挑的微表情,他都能在心中写上上千字的“分析报告”。

谁自缢,官家也不会自缢!

就算刀架脖子上,他也舍不得死!

这是骇人听闻的谋杀!是震惊天下的“弑君”!

急匆匆赶赴皇城的李邦彦,在车架内无声的笑了痛快!

眼泪都笑出来了!

官家死的好!死的妙!死的让他哈哈笑!

他在太子身上的“投资”,眼看就要见效了,他岂能不老怀大慰。

官家一死,狗入的王黼你再蹦跶给某瞧瞧?狗腿给你敲折了信不?

宰执之权柄,触手可及啊!

……

四月初八的晨光映照在汴河上,一艘不起眼的小船离开了“王家码头”。

龙组的老四、老五两人,细细的检查了一下绑在麻袋上的大石头,嗯嗯!就很结实。

大清早的也没看到有船经过,快到河道中心时,两个还渗出鲜血的麻袋,被贴着船舷推进河里。

“噗通!噗通!”

沉重的石头拖着麻袋一直落入幽暗的河底,激起大团的泥浆。

甲板上两人把手伸进冰凉的河水里,使劲搓着血污。

“荷花种完,回去吃早饭喽!”

“强哥一夜没睡,一会别喊他,让他多睡会儿,咱们两轮流到门房扮管事的”。

“你别嘻嘻哈哈的啊!宰相门前七品官,要凶一点,别给那些驴哈的货好脸色”。

“知道了、知道了,韶叨!”

……

四月初九,大宋朝廷正式官宣。

深受大宋官民“爱戴”的“道君皇帝”,于初八之夜突发疾病,经过太医局竭尽全力医治,依然未能挽留官家“成仙”的脚步。

尚书左丞李邦彦当朝宣读先皇遗诰,宣读完后再率群臣“十五举音”以表达沉痛的哀思。

(哭十五声,啊啊啊啊……)

遗诏中,如让嗣君赵桓在“柩前即皇帝位”这也是常例,理所当然,国不可一日无君。

让所有官员或喜或忧的是,山陵使(治丧小组组长)居然不是“约定俗成”的宰相王黼,而是“辅政”李邦彦。

当然,李邦彦自己很谦虚,只说是王相家中有急事,告假离京返乡未归,他临时代理云云。

(群臣: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群臣干嚎着哭完收功,李邦彦带领文武百官立马恭贺太子即位。

诸臣按照官阶“列班进名”拜慰“悲痛欲绝、孝感天地”的新皇。

众臣一番商讨之后,为先皇尊谥:“圣文仁德显孝皇帝”。

庙号:徽宗

一个时代结束了!

欧耶!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