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宋双龙传 > 第4章 贵圈真乱,沧海桑田

第4章 贵圈真乱,沧海桑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宋双龙传!

汪朋和李诚喝辛辣的姜汤驱寒,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小徐搭着话。

主要靠李诚这个老江湖,不着痕迹引导少年船东开口,让他滔滔不绝讲着在村里熟悉的情况。

舅甥俩视线时不时一触就闪,心中都是有苦难言。

这个世界不是他们最想去的大明中期,而是穿越到了北宋!

今年是宣和元年,嗯嗯,“官家”就是那个浑身“艺术细菌”的宋徽宗赵佶。

李诚在心中换算一番,悄悄的用手指尖在外甥光溜溜腿侧,写了四个数字。

“1119”。

汪朋浑身一震打了个寒颤,好家伙!这特么穿越到九百多年前了。

正在对面喝汤的徐大海,无意中瞥到年纪大的李员外,在摸那个唇红齿白汪大郎白皙的大腿。

“噗!”

徐哥儿吓得臀下一紧,一口姜汤险些喷了朋哥儿一脸!

直娘贼!贵圈真乱!

……

宣和元年是哪一年?

汪朋就知道个靖康年,还亏那首慷慨激昂的“满江红”。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岳武穆的词,激励着一代代英雄豪杰:

汪朋这个古武甲胄兵器狂人,脑海中闪过一个个熟悉的画面:

步人甲、青塘甲、铁浮屠、拐子马、眉尖刀、麻扎刀、狼牙棒……

对了!还有八牛弩、床子弩、神臂弓、襄阳炮、六梢炮……

吼吼!还有现代火器的雏形“突火枪”吸溜!……

李诚虽然是“番茄”小众历史文的写手,宋朝历史涉猎不多,他最熟悉的是明代。

自古得国之正莫过皇明,是的!他是忠实的“明粉”。

中二一点骚话随口就来:

什么“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又如“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还有“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云云。

大宋?呸!大怂而已!

不说赵大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欺负人家柴氏孤儿寡母,白瞎了柴荣对其推心置腹的信任。

赵二还有“斧声烛影”的重大嫌疑,后世被沦为千古笑谈的“高粱河车神”。

驴车跑的比马快,

你说意外不意外?

赵家子孙为了杜绝再有人玩“黄袍加身”的套路,硬是矫枉过正,走上另一个极端,把武将踩到泥里,把士兵当成罪犯刺字……

一代名将狄青凯旋归来,指望手下为国征战、伤痕累累的勇士们,能得到一声夸赞,赞一声“大宋好男儿”。

这个要求过分吗?

结果被韩琦耻笑“东华门外唱名才是好男儿!”

我呸+!

……

话说汪朋高二时因为早恋,成绩一落千丈,高考失败后入伍,虽然只是尽了两年义务,但也算是在大熔炉里锻炼过。

常言道: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他退役后迷上古代甲胄武器,偶像就是抖音红人“安禄杰”。

(听懂掌声!)

众所周知,玩古甲太烧钱,稍微像点样子都是以万为单位。

汪朋正上初中的小弟,读书可比他努力的多,父母注意力也集中在老二身上。

大号没经验折腾废了,可不得再重练个小号不是?

他也没脸再伸手找爹妈要钱,教员说过: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汪朋拿着四万多的退伍费,跑到从小“臭味相投”,只比他大七岁的小舅李诚家。

姥姥、姥爷都在市里大舅家带孩子,老宅院子大,空房多,随便折腾。

朋哥倾其所有、跌跌撞撞,搞了个有模有样的“铁匠铺”,自己学着打造铁甲和武器,很是乐在其中。

可不敢在城市里弄,光是噪音扰民投诉,都让人烦不胜烦。

小舅李诚前年生意破产,连市里的学区房都卖了还债,和老婆也离了婚。

这个狠心的女人,带着宝贝闺女一走了之。

心灰意冷下,他就开着仅剩的一辆三手五菱宏光,回乡下老宅,当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宅男,混在番茄扑街写手。

穿越时开的车,还是李诚刚创业时买的,能拉人能拖货,虽然过了两手,但是真·高配版,不然可没安全气囊救命。

这车跑了快五十万公里,已经接近报废,抵账都没人要,只能自己收拾一下留着代步。

两个单身狗,正好天天厮混在一起,吃吃喝喝也是非常爽利,说是舅甥俩,实际上算是好兄弟。

小舅李诚白天要么睡懒觉,要么好天出去钓鱼,雨雪天在家打游戏,晚上才抱着键盘咔咔码字。

扑了几本后,也慢慢有了起色,尤其是积累了一批,喜欢他写作风格的铁粉,譬如这次相临城市的“榜一大哥”盛情邀请,并一手操办的线下书友聚会。

刚退伍时间不长的外甥汪朋,还是习惯晨练,每天自己跑步到镇上吃个早饭再跑回来,然后撸铁、打拳、射箭,锻炼身体。

不是闲得慌,玩古代甲胄兵器的,没点力气真玩不动。

开玩笑呢?没看“杰哥”穿四十多斤重甲,跑一会儿喘的都上气不接下气。

朋哥每天下午开启抖音直播打铁,从一开始笨手笨脚,被人群嘲,到渐渐也有了一批“同好粉”。

因为真材实料、价格公道,私人定制的生意,真实收益很不错。

当爱好变成职业,那才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这舅甥俩对之前吃喝不愁、没人管、没人烦的小日子很是满意。

可惜啊!谁能想到穿越这种“美事”突然落他们头上。

要感谢时空管理局八辈祖宗!

草!

……

这是一处东西向长二十余里,南北最窄处只有六七百米,呈长条状的岛。

太阳落山之前的余晖下,岛上山势曲折,峰连岭涌,俨然一座海上屏风。

破旧的小渔船艰难的驶进小小港湾,徐哥儿站在甲板上为“李员外、汪郎君”介绍情况。

“这边就是连岛,对面是郁洲岛,看见那个高山没,那是苍梧山……”

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环境,穿越二人组正在竭力压制住心中狂潮。

怎么能不熟悉?后世的连岛是海州着名风景区。

散装江苏的“十三妹”,拥有省内最大的天然优质海滨浴场,去年夏天,舅甥俩还在由大沙湾浴场潇洒了三天。

苍梧山后世叫云台山,其中名扬天下的“花果山、水帘洞”;

玉女峰、飞来石、七十二洞、孔雀沟……

还有满山乱窜,大爷一样不给吃就抢,极其讨厌的泼猴群。

李诚呐呐的自言自语:

“我说怎么跑海里去了,这年月黄河还是从渤海湾入海,黄河改道好像就是我大宋,为了阻挡金兵,作死扒开了滑州城外的黄河大堤……

巨量的泥沙淤积一直到清末咸丰五年,硬是淤填出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把“范公堤”外的海岸线,往黄海推进几十里……

(常凯申好的不学,也整个黄泛区,娘希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