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宋双龙传 > 第6章 晨曦下的小渔村

第6章 晨曦下的小渔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宋双龙传!

“喔喔喔……”

雄鸡唱晓,天色微明,穿越第二天的清晨。

土坯茅屋东厢土床上,汪朋睁开双眼打了个哈欠,身旁倚靠在背包上假寐的小舅李诚,握着工兵铲坐直了身体。

这一夜两人轮换着休息,一人睡觉一人值夜,没法子,心里都没底,有人守着才能睡得踏实。

“醒了?”

“嗯呢”。

“那换我再眯一会儿”。

“欧了!”

汪朋翻身下了“床”,摸索着给已经火光暗淡的泥炭盆里,又添了些木炭。

从木架上取下已经烘干的衣裤和袜子,他才不会矫情上面的异味。

穿好鞋,原地活动了一下手脚,汪朋很不习惯的用一根布条,把披肩发扎成个马尾,就很娘们兮兮的!

一掀厢房门上的竹帘,穿过只有一张矮桌、几个木凳的“客厅”,他轻推虚掩的木门走到屋外。

这个家勉强算是一室一厅一厨的屋子,东边是卧房,中间是客厅也算是餐厅,西边是厨房、柴房、工具房合一。

昨晚两个少年让出唯一的卧房,自己在柴房打地铺,应该是昨天出海累坏了,此刻都还没醒,小呼噜此起彼伏。

院子地方不小,外墙就是一圈半人高的竹篱笆,一口石砌的水井,院里一个有些年头的小石磨,算是不多的家当。

四处打量了一下,汪朋顺着味找到屋后竹木搭的真“茅厕”,他屏住呼吸清理了一下个人负担。

看着一边的那几根颜色可疑的细长竹片,汪朋不由菊花一紧,打了个寒颤。

草!仅有的半盒抽纸用完后,这传说中的“厕筹”不用也得用。

不然怎么办?他又没有“阿三们”“手艺人”的勇气。

没打算在这陌生环境里晨跑,汪朋活动开手脚后,就在院子里拉开架势,一招一式的打起拳来。

军体拳和八极拳轮换着循环打,前者是在“大熔炉”里学的,后者是为了耍帅,他跟着网上教学视频自学成才,练的也很是娴熟。

汪朋进入状态后,心无杂念、打的投入,浑没注意到西厢房两个少年在偷窥,看的那叫一个目不转睛、如痴如醉。

这两少年和徐大海是拜把子兄弟,从小一起撒尿和泥玩大的,情同手足。

徐大海十六是大哥,秦易十五是二哥,林风比秦易小几个月是三哥。

(宋代习惯不称弟只喊哥)

“二哥,汪大郎还会武艺?这拳脚功夫甚是了得!”

“他要是能收徒弟就好了,咱要是学会了拳脚,哼!二秃子他们再敢来捣乱,看我不把他们打不出绿屎来,算是没吃韭菜!”

“噗嗤!哈哈哈哈!”

汪朋在院里听到屋内动静,不由哂然一笑,他故作不知的把一路拳打完,收了架势,到井边打水洗脸、漱漱口。

事发突然,穿越者可没来得及带上牙刷牙膏,再说秦易家这家徒四壁的样子,绝对没有大户人家的牙粉。

用青盐?吓!

也就是这里靠海边,郁洲岛西边对岸的州县同城,秦代就设置的“朐(qu)县”就是说明千年以降,这里都是重要的产盐之地。

(注:凡是与“朐”相关的地名大都与盐有关,是寓意盐泉的象声词,如大家熟悉的山东临朐)

煮海为盐说起来简单,海水中只有百分之三左右的含盐量,柴火、人工、铁锅都是要钱的,盐铁专卖那是古代历朝的国策。

没有相样的家资,敢用盐漱口?脊梁骨给你戳断了,信不?

“郎君见谅!咱兄弟二人一时好奇,真不是存心偷艺,方请原谅则个”。

秦易面色通红推门而出,硬拉着有些倔脾气,磨磨蹭蹭的老三林风,主动到井边施了个长揖,向汪朋赔礼致歉。

偷师可是大忌,尤其是如此“高端”的武艺,要是传扬出去,“海易风”三兄弟的名声可就臭大街了。

“无妨无妨,庄稼把式而已,倒是有些许强身健体的效果,想学的话,有空我教你们”。

“真的啊!我学、我学!”

林风原本还有些心不甘、情不愿被拉来赔礼,闻言猛地抬起头来,激动的嘴唇都哆嗦。

同样狂喜的秦易心头一动,忍不住开口相询。

“郎君,你和李员外可是打算在咱们村里常住?”

“莫再称郎君,不见外的话喊我朋哥就行。

我和小舅原本就打算回归故里,这里离楚州近,又在海边,如果能在贵村落户,那也是极好的”。

夜里已经和小舅商量好的初步计划,汪朋对这小兄弟俩先透露一点。

算是投石问路,有枣没枣打三竿,万一成了呢?

“太好了!我去告诉大哥一声!”

秦易一把没拉住,林风人如其名,风风火火跑没影了,他只能尴尬的对着井旁汪朋讪笑。

“对了,朋哥和李员外海上遇险,想来一定饿坏了。

昨晚回来后实在累困,也没款待,很是失礼,我去煮点热粥,哥哥稍待片刻”。

“叨扰易哥了!我也去打个下手”。

秦易转身就去厨房忙碌,汪朋赶紧跟上。

话说昨天没吃晚饭,他和小舅二人就啃了些饼干,现在一听有热粥喝,不禁腹中雷鸣。

这年月不是像样的大户人家,可没早饭吃。

普通人的生活,一天两顿、朝食晡食,忙时吃干、闲时吃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为了准备这顿饭,秦易也是豁出血本,从木柜里翻出一小袋的糙米。

这还是他哥秦容过年从县城带回来,给胞弟补补身体。

他哥今年十七,在县城赵记铁匠铺已经学了三年。

虽然学徒只包吃住,但是年节归家时,师父也会酌情打赏,让徒弟不至空手回家,被人耻笑。

秦易平时哪里舍得吃,今天咬牙一下子倒出来三成多。

昨晚提回来的两条海鲈,易哥儿三两下收拾干净,去骨切片,鱼肉粥里再放些姜片、咸盐。

简陋的灶头上,汪朋用木铲在锅中卖力搅动,防止糊底,白嫩的鱼肉在糙米粥中上下翻腾……

汪朋脑海中,仿佛响起“吃货盛典”那句经典旁白: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忙碌了半小时之后,小秦师傅开始切起伴粥的咸菜疙瘩……”

充斥鼻端,犀利的腥鲜,混着米香味水汽一熏。

饥肠辘辘的汪朋,眼泪都快要不争气的从口角流淌下来……

吸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