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快穿:大佬不按炮灰套路走 > 第17章 年代炮灰女知青逆袭(2)

第17章 年代炮灰女知青逆袭(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快穿:大佬不按炮灰套路走!

一天半后,火车终于到站。

元初一行知青需要前往县里的知青点,那里会有接待他们的人,两名男知青抢着帮元初拎行李。

“夏同志,我的行李不多,我帮你拎一份。”

“我也帮你拎一份。”

“不用。”元初拒绝道。

对面的苏佩佩见状,撇了撇嘴,嘀咕了一声:“矫揉造作。”

元初正要去拿行李的手,停顿在半空。

“矫揉造作”很好的词,那她就矫揉造作一回。

元初收回手,任由刘平和张正伟帮她拎行李。

两人拎着又大又重的行李,有些喘不过气。

林秀和苏佩佩没有让人帮忙,自己拎自己的行李,显得自立不做作,与元初形成鲜明的对比。

或许是原主的行李实在太重,走了一段路后,刘平和张正伟委实拿不动,只好停下来休息。

一旁的苏佩佩实在看不下去,用元初能听到的声音小声对一旁的林秀道:“自己行李不提,让男同志帮提,还真当自己是大小姐了。”

林秀没有回苏佩佩的话,睨了一眼元初,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元初轻笑,没有理会苏佩佩。

一个在背后说三道四的人,或许在她的内心深处潜藏着对他人的羡慕和嫉妒。

元初走到刘平和张正伟面前,接过自己的行李,微笑道:

“多谢你们,剩下的路,我自己拎就行。”

两人看到元初好看的笑容,只觉得如沐春风,之前再累再辛苦也觉得值了。

刘平摆手憨笑:“不用,夏同志,我们能行,行李不重。”

张正伟也说道:“夏同志,你一个姑娘家哪有力气拎这么重的行李,我们帮你拎……”

元初婉拒了两人的好意,一手一个,轻松拎起两个大行李,步履轻松地向前走。

元初走在前面,刘平和张正伟目瞪口呆的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嘀咕,这看起来娇滴滴的姑娘,力气好像有点大啊!

那之前帮提行李的行为,是不是有些多此一举?

两人急忙跟上元初的脚步,时不时用余光打量着她。

苏佩佩和林秀不甘示弱,跟上三人,累得气喘吁吁。

五人往知青点走,火车站离知青点有些远,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

到了知青点几人不停地大喘着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再看看元初,呼吸平稳,面不改色,额头上没有一滴汗。

苏佩佩心里更气了。

既然力气这么大,之前干嘛矫揉造作地让男知青拎行李?分明是为了享受男知青的关心和服务。

来迎接这批知青的是红旗生产队的罗支书,说了一些欢迎的话后,将知青们的行李放在牛车上。

五名知青跟着罗支书徒步回红旗生产队。

到了红旗生产队,罗支书将知青们带到知青院。

知青院中男知青这边床位够用,女知青这边仅剩下一个床位。

罗支书心里想着,目前生产队只有赵立国家有空房,一会就将剩下的两名女知青安排到他家。

“三位女同志,女知青这边床位仅剩下一个,另外两人只能借住赵立国家,你们谁住知青院?”

罗支书看向元初一行女知青问道。

林秀和苏佩佩亲眼看到一个不大的知青院住二十几名知青,一间狭小的房间住四人,十分拥挤。

那么多人,人多事非多,谁愿意住知青院?

林秀和苏佩佩两人对视一眼,顿时明白对方的意思。

林秀出声道:“我和苏同志就借住老乡家好了,知青院让给夏同志。”

苏佩佩附和道:“对,夏同志特别招人喜欢,为人很喜欢热闹。”

元初淡淡道:“我受欢迎这点没错,但我不喜欢热闹,所以你们不用让我,如果不喜欢住知青院就直接说,不用拐弯抹角。”

罗支书从字里行间,可以听出三人的不对付,心想女知青就是事多,早知道就直接安排了,别给这些人选择的机会。

罗支书轻咳一声,对三人道:“这样吧,林同志,你住知青院,苏同志和夏同志借住赵立国家。”

罗支书之所以这样安排有他的道理,这个苏佩佩一看就是个事精,若将她安排在知青院,不知要闹出多少事。

至于元初,罗支书总感觉她不好欺负的样子,对比之下,林秀要温和一些。

“可以。”

元初快速回答。

林秀一听有些急,“罗支书,我不能住知青院!”

她可不能住知青院,知青院人多眼杂,她可是带着空间穿越的,要是露出马脚怎么办?

罗支书闻言皱眉,这批女知青事怎么这么多?大家都是下乡插队,有得住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

林秀见罗支书面色有点沉,脸上也没有了之前的笑容,心更急了,脑袋快速转动,编出了一个理由:

“罗支书,我真不能和大家一起住,我晚上有梦游的毛病,我梦游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自己会做什么……”

罗支书本来对林秀的印象还算可以,听她这么一说,顿时有些不悦,嫌弃知青院就嫌弃,干嘛要编出这种理由?

元初对住哪里不是特别在意,这个年代的条件很差,住哪里都差不多,于是道:“林同志,你不想住知青院就算了,我住就是,用不着找这样的借口。”

转头对罗支书道:“我住知青院。”

既然有人主动住知青院,罗支书也没再说什么,对着元初点了点头。

“夏同志,你去收拾行李床铺,我带着林同志和苏同志去赵立国家安排住宿 ,一会一起来我家吃晚饭。”

罗支书将这批知青的住处安排好,天已经完全黑了,五名知青一起来到罗支书家吃接风晚饭。

罗支书有三个子女,大儿子在县里的粮站工作,有分配房,不常回来,二女儿也嫁到了县里,夫家条件非常不错,就剩下小儿子罗向阳。

说到罗向阳,罗支书不由得叹了口气。

罗向阳自小体弱,长相过于俊秀漂亮,显得女气,为人沉默寡言,几乎不与人交流,让做父母的操碎了心!

罗支书的妻子周桂香将做好的饭菜摆上餐桌,吆喝大家吃饭。

“大家快吃,尝尝婶子的手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