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凌云志 > 第90章 这是没事找事

第90章 这是没事找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凌云志!

袁应泰在同意了贺世贤对大明军民和那些蒙古流民难民一视同仁的主张后,接下来他们就要必须解决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嗯那就是沈阳城缺乏粮草的问题。

贺世贤问袁应泰道:“大帅,对沈阳城内缺乏粮草之事,我们现在当如何处置?该从何处运进粮草加以补允?”

袁应泰沉思了一下后,对贺世贤道:“如果我们现在从内地寻求粮草加以补充,似乎有所不妥。当初熊廷弼离开边关之时,朝廷那边是知道辽东边关上不缺什么粮草的。

本帅上任还没有几天,现在就向朝廷那里要求加运粮草,这似乎有点不妥。至于沈阳城内所缺的粮草吗……?暂且就从先从其他关口上取来补允吧!”

见袁大帅如此决定了,贺世贤也不好反对。袁大帅考虑得也不无道理,原先的熊廷弼熊大帅在这里时,还说边关上不怎么缺粮草,现在若突然向朝廷那边追粮草,似乎的确不妥。

因为如果这样做了,朝廷那边不但可能要追查原因,还会觉得新大帅在边关管理粮草上的能力不行。袁应泰袁大帅当然不希望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这才采取从各关口调集粮草支援沈阳城的做法。

袁应泰把自己处理此事件的想法和做法对贺世贤说了后,贺世贤也只能暂时的接受,贺世贤估计就算自己不接受袁应泰现在的这个提议,袁应泰也不会听他的,也不会做出一丝改变。

“既然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这样吧!”贺世贤略微的考虑了一下后,便同意了袁应泰袁大帅的建议,在处理此次事件上的想法和做法上和袁应泰算是有了初步的统一。

其实不同意又能咋样?贺世贤也知道,现在的辽东边关的军队里,大帅与他手下的将官们之间的关系已没有了熊廷弼熊大帅所在时的那般融洽,反而显得很是紧张。

以前的熊廷弼熊大帅与手下将官士兵们目的是一样的,大家都是为了更好的守护守好大明辽东边关的这个国之门户,熊大帅也能听取手下将官和士兵们好的建议。

但现在的袁应泰袁大帅却很是不同,他更像是一个充满幻想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一名战士,他想成功,他想表现自我,但却就是不愿意听取手下人的任何建议。

袁应泰袁大帅这样的行事方式,若只对于他这样的一个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但他偏偏是一个大帅, 是一个统领着数十万大军的边关统帅,这样的情况下,他那个人太过自我的行事和为人就有着很大的问题了。

对于袁应泰袁大帅这个人的特点,身为沈阳总兵的贺世贤虽有所看出来了,但他也没有办法来改变这一切,因为袁应泰是他的上官,不但对他及整个辽东和沈阳城内的官兵们有着绝对的管束的权利和生杀大权。

上官者的绝高的权利是身为下属的贺世贤,是绝对不敢反对和反抗的。因此对于袁大帅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贺世贤更多的想到的是如何的遵守和完成,而不是推诿和反抗。

因此贺世贤在大帅弄清了袁应泰袁大帅的想法后,想到的更多的就是回去后如何完成。

谁知和贺世贤正要离开之时,这时的袁应泰袁大帅像是又想起了什么,他突然对贺世贤道:“哦,对了!贺将军,你回去后,还是要先好稳住好沈阳城内大明官兵们与城里的那些蒙古流民难民们之间的关系吧!

对于对之前他们之间所发生的矛盾处理吗,我想还是三天后由我来亲自处理吧!这事不是双方都已经约好了三天时间吗?”

“是的,大帅!”贺世贤如实的应答道。

不过袁应泰刚才的那话一出,贺世贤知道这位袁大帅转眼间又有了自己新的想法,不过这位袁大帅不说,总兵贺世贤也不好问。

“但既然袁大帅自己愿意接手这事来处理了,那自己这边也就不如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贺世贤在片刻的惊诧以后,瞬间便调整好了心态。

大约一个时辰后,贺世贤从大帅府邸里走了出来,走至大帅门口,贺世贤接过一名手下递过来的马缰绳,骑上马儿,他驻足在大帅府的门前看了又看。

此次前来,他虽与大帅袁应泰说好了一切,但心里不知为何依然有一种不踏实感,不过似乎他又捉摸不透,便只好作罢。

“驾!”贺世贤在大帅府前停留片刻之后,终于还是挥起马鞭,驱马离开了。

快马加鞭,一路速行,很快贺世贤被重新回到了沈阳城内。他让人叫来副总兵尤世功,也把在大帅府与袁大帅的所有谈话对尤世功讲了,然后二人就开商量起行动的具体细节来。

贺世贤和尤世功二人都很清楚,他们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拿着袁大帅的命令,派人派车向辽东边关上的关口收取一次粮草运回来,作为对沈阳城内所缺粮草的一点补充。

此次补充粮草之事,可以说事关沈阳城内往后的安定团结,再加上还与副总兵尤世功对城内那些蒙古流民难民们的三天承诺有关,所以就显得格外的重视,副总兵尤世功也自己亲自来抓这件事。

很快沈阳城内用来运输粮草的大大小小的马车都已准备好,人员也已准备好。然后这些马车兵分好几路的,由数十名分开来的士兵们牵引着离开沈阳城向辽东边关上其他的关口而去。

贺世贤和尤世功看着这些前去收取粮草的车辆和人马,仿佛有着一种没事找事没罪找罪受的感觉。

沈阳城内派出运输车辆前往辽东边关上其他关口“乞粮”的事很快就传到了沈阳城内那些蒙古流民难民的耳中。

那原先在蒙古难民流民们与大明粮草官张维张大人之间产生矛盾,带头闹事的那位蒙古大汉,此时对身边的那些蒙古流民难民们说道:“没想到大明那边很重视我们对他们的态度啊。这不很快就行动起来了,对沈阳城内的缺粮采取行动了吗!”

这时蒙古流民难民们中就有人接口道:“关键还是他们那个笨大帅,对我们显得格外的重视啊!”

这人的话还未说完,就引来众人的一阵大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